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改革迅猛发展,引起了西方经济界人士的关注。中国怎样向市场经济过渡?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杰弗里·萨克斯断言:中国的经济改革必须采用“休克疗法”。 何谓“休克疗法”?从休克疗法在俄罗斯、东欧国家的实践以及萨克斯本人的描述中,休克疗法主要是“三化”,即稳定化、自由化、私有化,具体表现在:通过财政信贷双紧政策以达到经济稳定化;实行一次性放开价格和废除对外贸易国家垄断制,以价格和外贸自由化来启动市场配置资源的机制;对国有企业实行私有化改造,达到市场主体的多元化,以启动竞争机制。  相似文献   

2.
对于俄罗斯在改革伊始实施的“休克疗法”,国内多数学者基本持否定态度,认为中国的改革不能选择“休克疗法”,而应继续渐进性改革的进程。在回答中国的改革何以不能选择“休克疗法”时,又多从这种改革的范围过广、力度过强、作用过猛,容易引起剧烈的社会震荡,改革成本太大为理由来说明。我们认为这种解释似是而非,不可能找出问题的要害。要  相似文献   

3.
谷书堂教授在其主编的《社会主义经济学通论》一书中,提出了对价值理论的新见解。书中认为:(1)“说社会必要劳动创造价值与说劳动自身的生产力与劳动的资本生产力以及劳动的土地生产力共同创造价值,都是符合劳动价值论的。”(2)“物质生产领域  相似文献   

4.
指导我国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南邓小平经济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指导我国改革和发展的理论指南。(一)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我们搞了几十年,其实并没有真正搞清楚...  相似文献   

5.
从2005年3月著名经济学家刘国光教授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杰出贡献奖的《答辞》发表以来,特别是2005年7月关于《经济学教学和研究中的一些问题》的长篇谈话发表之后,在中国出现了“反思”改革的热潮,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究竟是谁反对社会主义改革。刘国光教授认为,改革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个完整的概念,是不容割裂的有机统一体。好像这些年来,我们强调市场经济,是不是相对多了一点;强调社会主义,是不是相对少了一点。在说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时,则强调它发展生产力的本质即效率优先方面,相对…  相似文献   

6.
一、邓小平深刻论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阶段的根本任务和发展目标,为社会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方向 我国建国以来在社会主义建设上的失误和挫折,原因固然很多,但根本的一条,就出在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上存在着偏差。“什么叫社会主义,什么叫马克思主义?我们过去对这个问题的认识不是完全清醒的”“我们总结了几十年搞社会主义的经验。社会主义是什么,我们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建国以来对社会主义认识上的偏差,主要是由“左”的影响造成的,其主要表现就是忽视发展生产力,割裂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联系,以为没有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仅仅靠不断改变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就可以建成社会主义,“四人帮”更  相似文献   

7.
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讲话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至解放生产力”。江泽民同志在十四大报告中也强调:“改革是一场革命,也是解放生产力。”这一科学论断的提出对于解放思想,加深改革开放和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具有极为重要意义。一、改革是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客观要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告诉我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相互作用构成生产方式的矛盾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贯穿社会主义过程的始终。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它是不断向前发展的,而生产关系总是相对稳定的,当活跃易变的生产力发展…  相似文献   

8.
改革,一般说,就是改革生产关系,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落后于生产力的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阻碍生产力发展。这时就需要改革,甚至革命。如果一个国家跳过一个或二个社会发展阶段,建立了新的生产关系,这时侯的生产关系往往会超越生产力的发展。同样,需要改革。我国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中间跳过了半个社会发展阶段,也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也超越生产力的发展,当然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的发展都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的结果。一种新的社会经济制度建立以后,只是为生产力的蓬勃发展创造了基本的、最必要的条件,它促进生产力发展的本质还要通过具体的经济体制和运行机制来实现。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革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发展生产力已成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生产力发展的动力是什么,这是科学社会主义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社会主义在世界上还未成为现实制度之前,马克思、恩格斯由于历史原因只提到社会主义社会“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但对其具体内容并未做详细论述。 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斯大林针对30年代苏联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成就,作了片面的形而上学的概括,他认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这里生产关系同生产力状况完全适合”,“生产力在这里以加快速度发展着,因为适合生产力的生产关系使生产力有这样发展的充分广阔的天地”。正是基于这种认识,斯大林在苏联建立一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虽然这种体制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曾起过积级作用,但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它在后来相当长的时间内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九年中,我国对工资制度逐步进行改革,恢复了奖金制度,对职工工资进行了调正,并对一些企业进行了工资制度改革的试点,试行了多种形式的工资总额与经济效益挂钩的办法。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生产增长和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的基础上,职工的工资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正如赵紫阳同志在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强调指出的:“当前分配中的主要倾向,仍然是吃大锅饭,搞平均主义,互相攀比,必须继续在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加以克服。”因此,企业的工资制度的改革必须进一步深化。一、企业工资制度改革的目标模式我国社会主义企业现行的工资模式,是国家直接分配型,即国家直接向个人进行分配,并不适用于生产力落后、生产资料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现在所进行的企业工资制度的改革,就是要改革这种国家直接分配型。  相似文献   

11.
一、必须正确认识和全面理解后勤改革与学校稳定的辩证关系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中国一定要坚持改革开放,这是解决中国问题的希望。但是要改革,就一定要有稳定的政治环境。”“我们搞四化,搞改革开放,关键是稳定。”这些论述,不但强调了改革和稳定的极端重要性,而且也清楚阐明了改革与稳定的辩证关系,第一,改革“一定要有”稳定的环境,保持稳定是改革的前提,离开了稳  相似文献   

12.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胜利地进行了一场大变革。这一场大变革也有力地带动了城市以至整个国民经济的改革。城乡改革使我们的国家充满生机。 目前,改革的重点已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农村改革为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经验。中共中央关于改革的《决定》指出:农村改革的成功经验最根本的是,“大胆冲破‘左’的思想束缚,改革不适应我国农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全面推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发挥了八亿农民的巨大的社会主义积极性。”认真领会和正确吸取农村改革的经验,对于推动城市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 (一)城市改革必须遵循“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总原则,大胆清“左”破旧,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3.
提出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是为了划清两种改革观的界限,反击推行“全盘西化”与“和平演变”阴谋、妄图改变社会主义制度的逆流,以保证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健康发展;这也是在社会主义发展由传统体制向新体制的飞跃过程中,一个关系全世界社会主义命运的大问题。经济体制改革,应该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自我发展,一方面,任何社会制度都有一个完善、发展的过程;另一方面,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改革就是要改掉传统体制中偏离社会主义制度的实质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部分和环节。  相似文献   

14.
这里我向广大读者推荐一篇由英国议会工党顾问约翰·罗斯所写的文章.题目为《俄罗斯经济的两大特点和经济改革》,文章中约翰·罗斯比较了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过渡的两个方案——“休克疗法”和中国改革方法,并由此得出结论:第一种方法对俄罗斯是有害的,第二种方法对俄罗斯是有益的.他令人信服地指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所推荐的“休克疗法”要让俄罗斯丢弃工业化;并将俄罗斯转变成生产日用消费品和原料的基地.然而,中国的改革方法能帮助俄罗斯更好地发展消费品生产,而且能不断地提高国内人民生活水平.约翰·罗斯的文章第一次发表在专业性很强发行量较小的杂志《经济学和数学法》(1993年第2期第29卷).实际上这篇文章在广泛的读者中引起强烈的反响.一个没有偏见的专业研究员客观地分析了俄罗斯经济崩溃的原因,说明俄罗斯经济崩溃是人类历史上前所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同志早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就曾尖锐地指出:“如果现在再不实行改革,我们的现代化事业和社会主义事业就会被葬送。”①以后他又多次指出,改革是一场革命性的变革,是发展生产的必由之路。只有改革中国才能兴旺发达,人民才能富裕幸福。改革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二重性即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但  相似文献   

16.
十四大报告指出:“十四年来,我们从事的事业,就是坚持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改革开放,解决和发展生产力,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段活对改革的性质和意义做出了最新概括。改革不仅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且是对传统体制的根本性变革,是生产力的又一次大解放。在新时期条件下,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我院兼职教授孙尚清同志,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我院兼职副教授李泽中同志,于今年3月应邀来我院讲学。 孙尚清同志的第一个讲题是:《关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问题》。他指出:经济发展战略是指在较长时期内有决定性影响的取得重大经济效益的经济发展目标以及达到这个目标的基本策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生产力经济学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基础;人口、技术、资源是经济发展战略的三个支点;符合我国国情、生产关系和生产力  相似文献   

18.
著名经济学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尚清在谈到企业改革面临的深层次矛盾时指出,我国企业改革从80年代初的放权让利开始,已走了十几年历程,“行百里半九十”,已进入深层次的矛盾,我们还要做艰苦的探索。第一,国有资产所有权承担主体的问题。我们当然不能要求12亿人都来直接行使某家企业所有者的权利,所以要有一个具体承担者。从现代企业制度角度说,就是国有股股  相似文献   

19.
主体对客体的认识,要受主客体各种条件的制约。恩格斯认为:“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也如此,邓小平最近这样说:“搞社会主义,一定要生产力发达,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应坚持社会主义,但要进一步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困的社会主义。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才能说真的搞社会主义,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越于资本主义。现在我们正向这个路上走。”这个论断说明了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规定了当前和今后的工作重心,发展的阶段,以及和假社会主义、空想社会主义的区别,为人们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奠定了基础。对社会主义再认识的前提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再认识。从理论角度看,社会主义是马克思  相似文献   

20.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作为主权国家在其活动开始就以原苏联的主要法定继承人的面目出现,尽管俄罗斯不能与昔日超级大国苏联相提并论,但是俄罗斯具有雄厚的资源优势和科技力量,以及以此为基础的发展经济的巨大潜力,因而俄罗斯在当代世界中仍然扮演着强国的角色,并试图通过经济改革以及对外政策的调整,重现昔日“辉煌”。1992年初,俄罗斯开始了向市场经济过渡的激进的“休克疗法”。然而,“休克疗法”给国家带来了巨大损失,有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