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献军 《西藏研究》2002,(2):111-113
前几年 ,围绕着康区封建农奴制下的政教关系 ,学术界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出现了意见相左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 ,所谓政教合一制 ,“就是指世俗国王和教主由一个人担任” ,也即把政权与教权集于一人之身看作是政教合一制的标志 ,而康区的政治制度并不是政治与宗教合二为一的 ,而是一种相互依赖、相互利用的“政教联盟”制度 ;① 第二种观点则认为 ,康区实行的是政教合一制 ,因为“政教合一制度是大农奴主阶级对农奴实行专政的特殊形式 ,僧俗区分只是表现而已。这一专政的特点是僧俗大农奴主结合起来 ,利用神权强化政权 ,又利用政权维护…  相似文献   

2.
旧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历来是藏学界十分热门的话题,研究成果汗牛充栋,硕果累累。但从目前笔者掌握的有限资料来看,学界的研究多是从“政教合一”制度具体的存在形态入手,描述其形成的历史过程,揭露其反动本质,而从政治学的角度,对其产生、存在的内在机旧西藏与中东传统伊斯兰国家的“政教合一”制之比较制、运行机理进行研究的成果尚不多见。笔者不避舛陋,试图运用比较政治学的方法,通过另一个侧面,认识和把握旧西藏“政教合一”的政治制度,恳望学界方家斧正。一、“政教合一”制生存的社会基础任何一种政治制度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王献军 《西藏研究》2003,29(3):12-18
关于西藏政教合一制的覆亡这一课题,目前学术界尚无人进行专题性的深入研究.为此,笔者特将这一课题中尚不被我们认识清楚的数个问题一一加以分析、研究,以求我们对这一课题有一个较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后弘期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的发展有一个雏形、定型、完备、衰亡的过程,就其形成而言,后弘期时西藏政教合一制处于雏形阶段,出现了家族式和教派式两大政教合一制类型。这一时期西藏政教合一制的形成,主要是各割据政权纷立及藏传佛教各教派兴起这两大因素的必然结果。当然,其间也有着吐蕃王朝时期僧人预政制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拉喇嘛与国王:早期古格王国政教合一制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古格王国早期诸王倡导的佛教复兴运动是藏传佛教后弘期上路弘法的主要动力,在复兴佛教的同时,古格的统治者也在进行着一场影响深远的政制改革。佛教史笔下的宗教家拉喇嘛益西沃事实上也是10世纪前后西藏最杰出的政治家。在他的努力下,古格政权创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以教治国、政教合作的二元一体式政教合一制的政治运行体制。在益西沃之后,拉喇嘛绛曲沃和拉喇嘛悉瓦沃将这一新制发扬光大,与国王沃德和泽德一起很好地践行了益西沃的这一政治设计,使古格的文治武功在11世纪中后期盛极一时。这一制度蕴含着藏族政治家的巨大智慧,虽然实行时间不长,却开了后世西藏政治中最具特色的政教合一制的先声,对西藏政治和社会的影响极为深远。  相似文献   

6.
西藏过去的“政教合一”制度,从公元一二六九年(元世祖至元六年)元世祖忽必烈册封西藏当时的花教(萨迦派)教主八思巴为“大宝法王”,并将西藏十三万户的教政大权全部赏与八思巴开始,到一九五九年民主改革止,历时近七个世纪。一种社会制度能够持续如此漫长的历史时期,那么它的由来、发展、完备以及最后衰亡等过程,不能  相似文献   

7.
“金牌制”考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牌制”是明朝中央与西北少数民族进行茶马贸易的重要制度,也是明朝中央羁縻少数民族、安定西北边地的重要措施。由于史籍记载互异,讨论研究明代茶马贸易者或避而不论,或将错就错。本文拟对“金牌制”推行的时间、“金牌制”的内容及颁发的面数,“金牌制”的性质作一粗略考究。  相似文献   

8.
西藏政教合一的神权政治体制,作为一种制度文化,曾对西藏众多的器物文化表现了全方位的决定意义。石刻文化是西藏众多器物文化中的一种独特表现形式,呈现出不同社会历史发展阶段的典型特征。西藏有大量的、辉煌灿烂的石刻文化遗存。人类在自身的发展进化过程中,都几乎一致地首先选择了石头,作为自己加工利用的对象。自从原始的石器工具诞生以来,石  相似文献   

9.
毕华 《中国藏学》2011,(Z2):59-63
西藏政教合一的社会制度已经废除了半个多世纪,但其残余的思想观念在一些人的精神领域依然存在,并成为干扰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建立健康良好的发展秩序的障碍。文章试图从多层面分析政教合一制度废除后藏传佛教的生存发展问题,提出当代藏传佛教要彻底清除政教合一制度的残余,必须进行必要的改革。  相似文献   

10.
“双选制”作为一种新的教学管理模式,被许多高校所采用,特别是在专业音乐院校的技能技巧课中其优势非常明显。目前许多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在技能技巧课中,也采用“双选制”,但由于种种原因,这种管理模式反倒成了高师音乐教育“重技术,轻理论”,“重专业,轻文化”的催化剂。这一现象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相似文献   

11.
李波 《西藏研究》2008,(3):64-70
西藏教育管理体制产生于西藏和平解放后,在半个世纪的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探索、混乱、调整、追赶等几个阶段,形成了现行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教育管理体制,为西藏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体制保障.文章在回顾西藏教育管理体制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其在不同时期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进一步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蒙古族传统社会制度具有宗法性,这种宗法性在婚姻制度上有充分体现;蒙古族宗法性婚制具有宗法等级特征和显著的神权色彩;新中国建立后,蒙古族的宗法性婚制经历了复杂而漫长的演变过程;掌握这种演变过程,有助于尊重民族传统文化和构建蒙古族地区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3.
"两制并存"与"一国两制"涵义不尽相同。把"暂时维持现状不变"的现实断定为西藏实践过"一国两制"的政策,此种观点值得商榷。所谓"一国两制"政策在西藏招致失败或终止更是子虚乌有,和平解放后,西藏社会政治制度也并非"原封未动",同解放前相比,尤其是同"十七条协议"的有关条文相比,西藏的社会制度或社会性质已经部分地发生了质变。而达赖集团所谓的"一国两制",其实质和要害则是"两国两制"。  相似文献   

14.
明代对西北藏区实行的僧纲制度是其管理藏区事务的一部分,也是明代对汉传佛教采取的僧官制度在西北地区的扩延,明把西北地区看作是经营整个藏区的示范区,不少政策首先是在这里推行后才向藏地纵深地带延伸的,因此,研究它在安多地区实行的僧纲制度对研究明代藏族史有一定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5.
论西藏主体功能区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高原是青藏高原的主体,是全球独特的生态地域单元,拥有许多特殊和特有的生态系统类型,其生态过程对保障我国乃至东亚生态安全具有独特的屏障作用。受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影响,西藏生态环境问题日趋凸显,生态安全屏障功能受到威胁。文章在上述分析基础上,提出了构建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思路和生态屏障以及区域开发体系的构架。按照西藏生态经济分区和主体功能区划分的原则,在分析西藏生态经济系统和区域经济开发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地域差异的基础上,提出了西藏主体功能区划的总体布局。  相似文献   

16.
西藏和平解放既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十七条协议"的签订,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创造了包括跨越式主题、经验机遇、优势、引擎、创试等在内的诸多条件,尤其是社会制度的跨越性变革,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奠定了关键性条件.和平解放60年来,西藏的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实现了全面进步,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和平解放,是西藏跨越式发展的历史起点.  相似文献   

17.
刘志 《青海民族研究》2006,17(2):103-105
本文从法制角度出发,论述清政府对西藏地方的法律制度,以阐明西藏从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8.
清朝初年,固始汗征服卫藏以后,留驻一部分蒙古兵驻扎杜北腾格里湖畔的达木草原。这支蒙古兵逐渐成为驻藏军队的主力,是护卫西藏政治中心的武装力量,并被清廷编组为达木蒙古八旗。到清末,达木蒙古逐渐藏化。  相似文献   

19.
据文献资料载,达赖和班禅作为藏传佛教两大活佛系统,在清朝治理西藏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从捍卫国家主权,反对外敌入侵;加强地方团结,维护西藏稳定;拥护朝廷决策,维护中央权威等三个方面对班禅系统在清朝治理西藏中的作用进行了考察。  相似文献   

20.
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是推进西藏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所在.第四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中央政府逐步加大了对西藏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的投入,农牧区基本公共服务面貌得到明显改善.然而,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创新仍没有取得重大突破,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仍比较薄弱.通过西藏扎囊县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与民主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的对比考察可见政府通过扶贫综合开发建设,在改善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供给方面取得的初步成效.然后紧密结合西藏农牧区发展实际,发现德吉新村村级公共服务供给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学习和借鉴成都等地村级公共服务改革实践经验,对创新西藏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制度、提升农牧区村级公共服务能力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