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敏娥 《理论界》2004,(6):311-311
民主集中制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它既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也是群众路线在党的生活中的运用。一般意义上讲,民主是相对专制而言,集中则是相对分散而言的。但是按照马克思主义辩证统一的观点来看,民主与集中在民主集中制这个统一体中也就构成了一对矛盾,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民主,强调个人意志的充分自由表达,强调  相似文献   

2.
长时间以来,在我们关于民主集中制的理论中,有一种流行的观点,认为民主是对集中而言,它们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盾着的侧面。这种观点在理论上是似是而非的,在实践上也是有害的。读了《新华文摘》去年第七期上转载的周抗、庄振华、蒋照义、金文同志《评关于民主集中制的几种观点》一文(原载《社会科学》一九八一年第二期),一  相似文献   

3.
姚伯茂同志认为,矛盾问题的精髓不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而是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 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正确,还是姚伯茂同志的这个意见正确? 我们认为,还是毛泽东同志的意见正确。 姚伯茂所以会得出“矛盾问题的精髓,是斗争性与同一性的关系”的结论,是因为他把“矛盾问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全党聚精会神地抓党的建设的过程中,深入进行民主集中制的教育,批判资产阶级自由化在民主集中制上的错误观点,把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保证党的高度团结和行动统一,这是加强党的建设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一、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原则中国共产党是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民主集中制,是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在高度民主的基础上,实行高度的集中。在党内,民主和集中共同处于民主集中制这个统一体中,二者相互依存,互相制约,相辅相成。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民主是对集中而言,自由是对纪律而言。这些都是一个统一体的两个矛  相似文献   

5.
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一对还是两对?这是我国哲学界长期以来一直研究、讨论而至今尚未取得统一意见的问题。从讨论的情况看,主张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都应该是基本矛盾的绝大多数同志,并不否认这两对矛盾不是平行的,前一对更为基本些。坚持社会基本矛盾只应该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这一对矛盾的同志,也不否认其他社会矛盾,特别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重要推动作用。于是,第三种意见便认为:这一争论只是提法不同,没有实质性分歧,无关紧要。本文认为这一争论是一个关系到能否正确地理解和宣传唯物史观,把一元论的唯物史观坚持到底的重要理论问题;并试从社会基本矛盾应该具备的基本特征入手,考察、论证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只应该是一对,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6.
<正>民主集中制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组织原则和党内政治生活准则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机构实行的原则.对民主集中制的含义,毛泽东同志早在1945年4月党的七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论联合政府》中就精辟地把它概括为:“在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在集中指导下的民主”.在之后的近五十年里,这个著名的概括虽然经历过几次变化,但其基本的意思和辩证的关系始终未变.事实上,几十年来,在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中,民主集中制基本上是以“民主基础上的集中,集中指导下的民主”这样一种模式运作的,人们对民主集中制的理解也基本上是以这种模式为范畴的.但是,自1986年12月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8次会议和1987年11月党的第13次全国代表大会分别决定,在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政府换届选举和党内选举中采用差额选举以来,在换届选举问题上开始出现“两次民主集中”现象.什么是两次民主集中?简言之,第一次民主集中,即前民主、前集中,是党组织在换届选举前发扬民主,走群众路线,广泛听取和征求各方面意义,考察筛选,研究确定党委关于人选意图的过程;第二次民主集中,即后民主、后集中,是党代会或人代会换届选举中酝酿讨论候选人并对确定的候选人进行选举的过程.这两个过程,构成了目前我国地方各级党代会和地方  相似文献   

7.
郭超 《东岳论丛》2011,32(8):75-78
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是一对具有内在逻辑性的对子关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多次提到发扬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的问题。在人民民主方面,毛泽东赋予人民民主专政新的使命、对人民参政提出新的要求;在党内民主方面,强调要发扬党内民主,加强党的民主集中制,贯彻落实党内民主原则,加强制度保证。毛泽东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思想的主观愿望和目的是:使人民民主和党内民主互相促进,造成一个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为经济基础服务,巩固党和国家政权。  相似文献   

8.
略论矛盾的极性、关系与发展形态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由于未明晰地区分矛盾的极性与关系这样两个基础性概念,使得矛盾的发展形态问题长期以来一直也未得到明确的提出和阐发.本文拟就此略述管见.矛盾的极性与关系是两个概念.矛盾的极性,主要指单方而言,它是基于矛盾双方的背景侧重于表述单方的性质,是个性质范畴.矛盾的关系,主要就双方而言,它是在每方极性的基础上侧重于表达双方之间产生的作用,是个关系范畴.矛盾的极性与关系不可混淆.但现今流行的哲学教科书往往将它们不加区别地论述.典型说法如:“任何矛盾,矛盾发展的任何阶段,都包含着不同性质的两种因素或趋势,因此它们之间必然是互相反对的,其中一方总是要限制和否定对方,同时又总是力争打破对方对自己的限制和否定.”①这里将矛盾各方的极性与矛盾双方的关系混在一起阐述,而客观的事实是由“不同性质的两种因素或趋势”未必就能推出“它们之间必然是互相反对的,其中一方总是要限制和否定对方,同时又总是力争打破对方对自己的限制和否定”.矛盾单方的极性与矛盾双方的关系未必如此简单.  相似文献   

9.
毛泽东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其共性是矛盾存在于一切过程中,并贯串于一切过程的始终”,所以它是绝对的,“然而这种共性,即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因为矛盾的各各特殊,所以造成了个性。一切个性都是有条件地暂时地存在的,所以是相对的。这一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的问题的精髓,不懂得它,就等于抛弃了辩证法。”(《毛泽东选集))合订本,第294——295页)毛泽东同志在哲学史上第一次制定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矛盾的特殊性这对科学范畴,深刻地揭示了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并且把认识事物的共性与个性之问的关系问题具体  相似文献   

10.
陈祖华同志在《关于“一分为二”》一文(《江汉论坛》一九七九年第一期)中提出: “毛泽东同志自一九五七年以来,多次谈到的‘一分为二’,都是指矛盾普遍性而言的”,“把作为矛盾普遍性的‘一分为二’代替对立统一规律,就意味着舍弃矛盾的特殊性与矛盾的同一性等极为重要的内容。”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提出来与陈祖华同志商榷。  相似文献   

11.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组织制度。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对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只讲集中、不讲民主和只讲民主、不讲集中的两种倾向中割裂了民主和集中的关系。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应根据具体情况正确把握民主和集中的辩证统一关系 ,全面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  相似文献   

12.
我们读了池超波同志《也论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一文(载《哲学研究》1979年第5期),很受启发。作者就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这个唯物辩证法的重要问题,在同杨超同志商榷的过程中,阐明了自己独特的见解,十分难能可贵。文章还指出了那种认为绝对的斗争性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源泉,相对的同一性则是事物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的观点,实质上是把同一性和斗争性割裂开来。我们同意这种看法。但是,对于贯穿池文的一些主要观点,我们与池超波同志的看法却又不一致了,在这里提出来共同探讨,以期对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體这个重要问题,有一个比较正确的理解。讨论的问题集中在怎样理解精髖?核心中是否还有精髓?这就涉及到在精髓问题中如何认识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关系;在唯物辩证法中如何认识核心和精髓的关系。正是在这两个重要问题上,我们和池超波同志有着不同的看法,现在就摆出我们的观点,以就教于池超波同志。  相似文献   

13.
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是人类当今仍然面临的两大选择问题。它们都有自己存在的不同根据或主客观理由。二者的关系又是紧密不可分的,是一对关系人类现今命运的最大矛盾或课题。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将在一定时期的竞争中各自取得发展,最终资本主义的灭亡与社会主义的胜利是不可避免的。  相似文献   

14.
<正> 文艺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已经讨论了多年,至今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最近,刘光裕同志相继发表了两篇文章(一篇是《谈源于生活和高于生活》,载《江淮论坛》82年第2期;另一篇是《艺术形象和社会生活》,载《文史哲》82年第6期),对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关于文艺与生活关系的论述提出了新的解释,这种探索精神是可贵的。但是,刘文的新解是否符合毛泽东同志《讲话》中的原意,是否符合文艺与生活关系的实际情况,都是需要讨论的。笔者不揣浅陋,草成此文,就教于刘光裕同志。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是一对矛盾统一体,它们之间的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对立统一关系,其斗争性表现为对立和替代关系,其同一性表现为继承和借鉴关系。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运动决定了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将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矛盾同一性的地位和作用在不断上升。科学地把握二者的同一性,是正确处理“两制”关系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怎样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及其特点?我认为理论界的认识并没有完全解决。本文想作一探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问题,毛泽东同志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书中曾经说过这样的话:“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乃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不过社会主义社会的这些矛盾同旧社会的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的矛盾,具有根本不同性质和情况罢了。”(《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第373页)毛泽东同志这一唯物史观的科学论述,意义非常重大。它不仅否定了那种认为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完全适应,没有矛盾的形而上学的观点,而且也科学地阐明了这些矛盾不具有对抗的性质。这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发展。  相似文献   

17.
民族传统与外国经验,本是一对矛盾的两个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统一,假若失去了各自特色便无所谓中外之分了。因而,在文艺作品中,中国的民族传统表现得愈鲜明就愈能显示出中国气派,也就愈能立足于世界文坛。然而,这对矛盾不是水火不相容的。民族传统应该从外国经验中充实并在此基础上加以革新创造。所以,两者不对立,显不出民族本色;不统一,又难于生存发展。毛泽东同志运用唯物辩证法为解决这个矛盾指明了途径。他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  相似文献   

18.
迄今为止,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完成制度改造的社会革命、由革命到执政的转换、现代社会的治理的历史进程.与之相适应的是:与革命相契合的民主、以国家为重心的民主以及社会民主逐渐凸显的民主.在这个进程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和侧重点也是不同的.与革命契合的民主集中制,强调集中是矛盾的主要方面;适应执政转换的民主集中制必须转变过分集中的倾向;在现代社会的治理中,应更进一步消解权威,走向“自由人的联合体”的社会民主.  相似文献   

19.
近代中国存在着两对重要矛盾:一为外国资本——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即所谓民族矛盾;一为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即所谓阶级矛盾.史学界一般认为这两大矛盾均为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按照毛泽东《矛盾论》的观点,“在复杂的事物的发展过程中.有许多矛盾存在”,“其中必有一种是主要的,其他则处于次要和服从的地位”,即是说,事物发展的一定过程中,主要矛盾只能有一个.那么,究竟哪一对矛盾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呢?有学者论证,在“近代历史的总过程”中,上述两对矛盾都是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又是最主要的矛盾”,“民族矛盾较阶级矛盾居于更主要的位置”.这种观点实质上是把民族矛盾视为近代中国的主要矛盾.这种看法是否正确呢?确认为是值得商榷的.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我认为,单一的斗争性或同一性都不能引起事物的运动发展,只有斗争性与同一性的有机结合才是推动事物发展的动力.列宁在《谈谈辩证法问题》中指出:"发展是对立面的统一(统一物之分为两个互相排斥的对立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关联)".(《列宁全集》第三十八卷408页)这里显然指的是整个对立统一规律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说明只有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有机结合,才能推动事物的发展.毛泽东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