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南部县就业局把企业稳岗保岗工作纳入促进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千方百计稳定良好的就业局势。局长李荣耀率队深入企业.宣传党和政府对企业稳岗转岗的扶持政策。调查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用工情况,指导企业开展职工培训,帮助企业分析稳岗保岗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2.
今年以来,成都市蒲江县结合就业工作实际,研究制定贯彻落实就业工作“发展”导向实施办法,确保就业创业各项重点工作任务有序推进。抓就业路径,搭好供需匹配的“双向桥”成立用工保障专班,制定企业用工保障专项服务行动方案,设立重点企业就业服务专员,通过实地走访、电话回访、企业用工招聘QQ群及微信平台等方式动态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切实为企业提供“一对一、点对点”的用工调度保障服务。  相似文献   

3.
眉山市东坡区开展就业服务进园区活动,区人社局和就业中心83名干部定点联系服务93家区属规模以上企业,为企业提供各项就业和社会保障服务。一是定期走访。按照要求,联系干部每月至少深入定点企业一次,了解企业用工现状和用工需求。二是宣传政策。联系干部在走访企业时,要向企业负责人、劳资人员和员工宣传讲解劳动保障法律法规和就业促进政策。三是真情帮扶。指导企业健全内部制度,搭建劳动争议调解平台,督促依法签订劳动合同、参加社会保险,促  相似文献   

4.
正成都市青白江区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全力促进城乡充分就业,今年以来实现城镇新增就业4382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新增5603人。搭建供需平台,促进人岗对接。人力资源市场坚持定期举办现场招聘会,并根据不同求职群体和用工单位的特点举办各类专场招聘会,全力促进招聘岗位和求职人员之间实现无缝对接。组建产业园区、乡镇(街道)劳务用工协会,及时掌握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的求职意向,促进园区企业和劳动者的有效对接。大力开展"送岗位、送培训、送政策"就业巡回服务  相似文献   

5.
2020年,遂宁射洪市稳就业、保就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被四川省就业局表彰为“2020年度全省农村劳动力实名制信息管理工作和园区企业用工监测工作成绩突出单位”和“2020年度失业保险工作成效突出的经办单位”。其中就业扶贫工作经验材料“射洪市巧用,五力,就业扶贫显实效”被四川省脱贫攻坚简报第97期登载,在全省推广。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状况,2010年春节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在全国13个省的26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的90个县,开展了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两项调查均采取问卷调查方式,共涉及3239家企业和9081名农村外出务工的返乡  相似文献   

7.
2020年,成都市青羊区就业局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以政策促稳企、以稳企促稳岗、以稳岗促就业,实施“四大行动”稳定就业基本盘,确保了全区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开展企业用工保障行动,保障企业用工需求建立重点企业用工“一对一”联络和24小时调度保障机制,协助青羊区2个市级重点企业、8家百强企业召回员工17029人。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2010年企业春季用工需求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状况,春节前,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全国13个省的26个大中城市和27个省的90个县,开展了企业春季用工需求调查和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就业情况调查。调查共涉及3239家企业和9081名农村外出务工的返乡人员。对比分析中综合考虑了2009年春季的特殊情况和近几年春季的  相似文献   

9.
正为帮助企业有效解决招工难问题,图们市人社局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各类富余劳动力实现就业,维护全市就业局势稳定。一是开展企业用工需求调查。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用工难题,深入全市各企业进行岗位信息调查,了解企业空岗工种及待遇情况。调查显示,全市企业用工需求总体呈稳中有涨趋势,主要缺少高技能人才,涉及机械、制造等行业。  相似文献   

10.
为做好2010年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服务工作.泸州市人力资源市场最近针对企业对应届高校毕业生的招用意向、工资待遇、待遇制定的依据、就业能力、素质评价和要求,以及高校毕业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等问题.向进入市场参加招聘活动的用工企业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收回的调查问卷进行了归纳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崇州市劳动保障局采取积极措施应对当前严峻的用工形势,切实缓解企业招工难题。一是全面掌握园区企业的缺工情况,根据岗位要求有针对性地开展实用技能培训。二是发挥市场作用,组织空岗企业深入乡镇社区和农民集中居住区举办劳务集市。三是以实现城乡充分就业活动为载体.通过基层就业服务网络及时发布用工信息.促进劳动力供需对接。四是组织用工量较大的企业开展跨区域协作.到劳动力资源丰富地区招工。  相似文献   

12.
政策吹风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企业招聘用工服务的通知人社部函〔2022〕32号企业是吸纳就业的主渠道,做好企业招聘用工服务,对支持企业生产经营、保持就业局势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充分发挥公共就业服务机构行业示范作用,强化招聘信息有效性审核,向社会免费提供招聘用工兜底服务和重特大突发事件应急服务。鼓励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提供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人力资源管理咨询等专业化服务,满足企业高端服务需求。鼓励社会组织采取政策宣传、需求摸排、专业服务等方式,依法有序提供招聘用工服务。  相似文献   

13.
今年以来,达州市劳动保障部门采取切实措施,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一是搞好摸底调查。全市就业服务机构深入乡镇和街道社区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摸排登记工作,建立“一对一”帮扶制度.提供免费服务,优先推荐就业。二是加强政策扶持。通过小额担保贷款、税费减免、培训补贴等就业优惠政策.帮助高校毕业生创业和带动就业。三是开发就业岗位。扩大就业渠道.鼓励企业吸纳高校毕业生,聘用高校毕业生到公益性岗位工作。四是提供就业服务。通过提供用工信息、加强职业推介、现场招聘、网络招聘、送岗位活动等形式,已帮扶近1500名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五是开展创业培训。  相似文献   

14.
《中国劳动》2012,(1):1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2月16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促进就业规划(2011—2015年)》。"十一五"时期,我国就业规模不断扩大,就业结构进一步改善,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二五"时期的就业总量压力将继续加大,城镇需就业劳动力年均比"十一五"时期增加100万人,劳动者技能与岗位需求不相适应、劳动力供给与企业用工需求不相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将更加突出,就业任务艰巨繁重。  相似文献   

15.
去年下半年以来,受国际金融风暴影响,达州市就业再就业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冲击.就业形势严峻。压力进一步加大。为缓解就业压力,稳定就业局势.达州市劳动保障局积极调整工作思路.组成调研组深入基层和有关企业.开展就业再就业工作专题调查和分析。制定新措施.应对新挑战。  相似文献   

16.
为深入贯彻落实“两稳一保”工作部署,落实资阳市委五届六次全会精神,全力保障“四上”企业和新落地项目用工需求,加强重点群体就业帮扶,促进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资阳市乐至县就业局主动作为,深入产业园区,通过电话、微信、实地走访等多种方式,对151家“四上企业”的生产经营及缺工用工情况进行了调研。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达州市宣汉县就业局大力加强就业培训体系建设,注重培训工作的"四个维度",全力破解就业培训工作难题,切实提升就业培训效果。重"需求"维度,强调"需求端导向"围绕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组织3个调查组,通过调查问卷、实地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认真调研、分析、掌握全县一、二、三产业人才现状和需求,围绕需求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开展"就业政策进园区,创业指导促发展"活动,召开企业负责人座谈会。  相似文献   

18.
今年以来.苍溪县就业局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措施得力,成效显著。一是拓宽城乡劳动力转移就业渠道。县就业局结合元龙片区、天新园区等新农村建设和特色产业发展,促进就地就近就业。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成都市温江区就业局大力开展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和安置服务工作,促进失地农民通过就业创业实现收入倍增. 做好调查摸底.区就业局通过开展摸底调查,掌握失地农民的就业意愿和就业能力,建立和完善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情况基础台账,实施动态管理,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服务. 抓好技能培训.区就业局从市场需求出发,从失地农民的培训意愿着手,加大政策宣传力度,加强师资力量,结合辖区产业发展需求,科学设置培训工种,按照针对性和实效性相结合的原则,重点开展母婴护理、物业管理、电工、焊工、家政、物业管理等职业培训,使失地农民通过培训达到用工上岗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中国劳动》2012,(10):1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信长星在9月10日举行的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上讲到,在7月底、8月初的时候,媒体报道了部分地区返乡潮的有关情况,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高度重视。在8月初,组织20个省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研究,主要是劳动力输出大省和用工大省,开展了问卷调查,一个是企业用工情况的问卷,大约有680多户企业。另一个是农民工返乡情况的问卷,调查了464个农镇。从调查的情况看,对就业形势的判断有四个方面:第一,当前就业形势总体上是平稳的。1至8月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增长还是比较快的,城镇新增就业918万,这个数字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一个新的特点是区域和行业的结构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