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推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审核并向社会公示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不久前认定并公布了首批100个社区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要求,各地要大力宣传首批国家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巩固和提升示范社区自身水平的同时,充分发挥其示范作用,引导本辖区广大社区学习示范社区,赶超示范社区,使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扎实推进,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2.
资讯     
●近年来,南充市通过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进一步完善了社区就业服务手段,强化了社区促进就业的工作职能,推动全市社区劳动保障平台在落实再就业政策、开发社区就业岗位、组织实施劳务派遣和扶持困难群体就业等方面发挥作用。各县(市)区劳动就业部门和街道、社区,以实现辖区内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和再就业为目标,成功创建了30个“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最近,南充召开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暨“充分就业示范区”命名会,全市9个县(市)区的30个社区被命名为“充分就业示范区”,并分别获得了5000至1万元的奖…  相似文献   

3.
10月18日至19日,副省长张作哈到阆中市重点调研扩权强县试点中的劳动保障工作。张作哈一行深入全省充分就业示范社区阆中市保宁街道办事处书院街社区调研  相似文献   

4.
为推动社区居民充分就业,近年来,珙县巡场镇龙祥社区创新思路引领,实施就业先导,以四大举措,切实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目前,社区有居民住户3147户,1.2万余人,有劳动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2600名,其中2553人实现就业,就业率达98.2%,登记失业人员就业率达98.6%,就业困难人员就业率达97%,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2007年,龙祥社区被授予"宜宾市充分就业社区"荣誉称号,并连续五年达到市级充分就业社区标准.2013年1月创建成为四川省第二批省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  相似文献   

5.
目前,阆中市已有16个社区被认定为地市级充分就业社区,1个社区被认定为省级充分就业社区,保宁办事处内东街社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充分显示了阆中市开展社区充分就业创建活动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近年,新疆全区各地采取多种措施,以创建充分就业社区为依托,扎实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区1668个社区中有80%的社区已启动了创建工作,40%的社区已创建了县级充分就业社区,21%的社区创建市级充分就业社区,15%的社区创建自治区级充分就业社区工作.  相似文献   

7.
资讯     
广安市广安区今年将在继续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建“充分就业村”。目前,全区6个街道办事处及牌坊的24个社区中,已建成“充分就业社区”18个、今年除争取使城区“充分就业社区”创建率达到100名外,将在统筹城乡实验区的观塘镇8个试点村率先开展“充分就业村”的创建活动,并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推动其他14个乡镇、街道各创建1个“充分就业村”。  相似文献   

8.
就业是民生之本、财富之源和社会稳定之基.一直以来,我省始终把促进就业作为深入推进民生建设的重要抓手,大力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把就业创业服务做实做细做优,促进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就业,不断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如何理解充分就业社区建设这项工作的意义?如何推进充分就业社区建设工作,将充分就业社区...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新津县加大培训开发和就业工作力度.全面推进失地农民集中居住区和新型社区充分就业。截至目前,全县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10.08万人,转移就业率72%,12个镇乡实现比较充分就业,20个社区实现充分就业。  相似文献   

10.
坚持一个宗旨 稳步创建持续发展 资中县自银磷社区成立以来,把充分就业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坚持以劳动就业保障服务工作站平台为依托,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挖掘开发社区就业岗位和网络用工信息,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使社区就业工作实现制度化、社会化、规范化、长效化. 强化五大举措 创建充分就业社区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供组织保证.社区成立了劳动就业保障工作领导小组,由社区党委书记、主任担任组长,就业站、社区干部、居民组长、企业单位代表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劳动就业保障服务站和劳动保障监督站,具体负责充分就业和监督工作,各类事项及办理流程上墙明示,做到职责明确、责任到人,促进了充分就业工作的落实.  相似文献   

11.
自2003年8月南充市在全省率先开展“充分就业社区”创建活动以来.全市已成功创建65个“充分就业社区”,其中有10个社区被省劳动保障厅命名为全省“充分就业社区”.今年南充再次规划新建35个.力争使全市“充分就业社区”达到100个.并通过开展创建活动.进一步完善就业服务手段.强化基础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对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劳动理论与实践》2005,(11):F0002-F0002
成都市武侯区率先在全市提出到2006年把武侯所有社区建设成为充分就业社区,武侯实现充分就业区的奋斗目标,实施积极的促进社区充分就业的政策和措施,着力推动社区培训、创业、就业等各项工作,逐步形成了“政府领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政策引导、典型带动、整体推进”的社区就业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13.
谢新吾  秦超 《中国劳动》2005,(12):58-59
两年前,湖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杨正午致信天心区八角厅社区,对社区率先成为全省第一家“最充分就业”社区表示热烈祝贺,并赞扬该社区是“全省社区就业工作的典范”。副省长郑茂清亲临社区并授予“湖南省首家最充分就业社区”荣誉牌匾。两年后的2005年10月底,该区实现最充分就业社区40多个。天心区是长沙市传统的中心商业区和工业老区,人口39万,辖68个社区,13个行政村,下岗、失业和新生劳动力4.2万人。2002年以来,区劳动保障部门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劳动保障工作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创建了八角亭全省首家最充分就业社区、坡子街全省首…  相似文献   

14.
成都市温江区积极创新工作推进机制,采取“五个结合”的方式,有力地推动了比较充分就业区的创建活动。目前,已建成比较充分就业社区37个,比较充分就业镇街9个,分别占全区社区数和镇街数的97%和90%。比较充分就业社区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失业人员和失地无业农民10万余人,实现就业再就业率达92.3%。  相似文献   

15.
2004年以来,各地按照省劳动保障厅关于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的部署和要求.以城镇社区为创建对象,以促进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对象就业再就业为重点,积极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为表彰先进,树立典型。进一步推进我省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和社区就业工作.省劳动保障厅决定对242个社区授予第一批“四川省充分就业社区”的称号。[编按]  相似文献   

16.
2014年10月24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马凯来到成都市青羊区少城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和商业街社区,对青羊区基层开展社会就业工作进行调研。近年来,少城街道就业援助及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开展扎实有效,人社部三位副部长曾先后来此调研;商业街社区就业服务工作开展同样富有成效,2012年获"全省促进城乡充分就业示范社区"称号。按照安排,这次作为成都市就业服务基层单位的代表,这两家单位接受了马凯副总理的视察。  相似文献   

17.
最近,省劳动保障厅召开新闻通气会,副厅长刘家强在会上通报了我省创建充分就业社区的情况,并指出社区已经成为我省就业再就业的一个重要领域。作为积极扩大就业和促进再就业的一项重大举措,我省从2004年下半年开始,以城镇社区为创建对象,以促进各类下岗失业人员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帮助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和“零就业”家庭成员等困难对象就业再就业为重点,普遍组织开展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各地对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高度重视,党政领导亲自抓,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实了目标责任。在创建活动中,各社区采取逐户走访、…  相似文献   

18.
近日,浙江省湖州市区2007年创建充分就业社区考核验收和抽查工作结束,115个社区中已有69个(包括试点时达标29个)社区达到了充分就业社区标准,平均就业率达97.5%,86户零就业家庭至少一人实现了就业,每个家庭都有了一份充满希望的工作,从而进一步推动了湖州市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今年5月.成都市武侯区率先在全市提出了用两年时间把武侯建成充分就业区的目标,并全面展开了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8月,省委常委、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深入武侯社区,视察该区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情况,并给予了充分肯定。10月,武侯医就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情况在成都市促进城乡充分就业工作会议上作了专题发言,相关经验在全市9区12县中学习推广。截止目前,  相似文献   

20.
八五二农场党委高度重视就业再就业工作,以充分就业为目标,以平台建设为保障,以就业再就业援助为重点,以开发岗位为核心,以完善服务为手段,大力开展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活动,有效畅通了社区居民就业渠道,拓展了就业空间,实现了充分就业再就业社区的创建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