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吉林省按照中国城市就业促进项目试点项目制定的规则和程序进行运做,走出了一条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的成功之路,逐渐构建了以创业培训、开业指导、项目开发、小额贷款、税费减免、跟踪服务等为措施创业服务机制与创业培训体系。在创建创业培训周期中SIYB教师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畅 《中国劳动》2007,(10):6-8
近年来,自谋职业、自主创业正日益成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重要渠道。但下岗失业人员文化技能水平较低,竞争能力较弱,缺乏创业必备的经营管理知识和能力、技巧,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再就业和创业活动。创业培训工作的实施,帮助这些下岗失业人员系统学习创业知识与技能,理清创业思路,增强创办企业的能力,提高创业成功率,从而真正实现了以培训助创业,以创业促就业。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蓬溪县人社局秉承“创业促就业”理念,在一系列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下,围绕创业能力提升,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创业就业工作.从2006年开始,县培训中心启动了SYB创业培训项目,经过几年努力,已累计培训学员5171人,其中,妇女创业培训690人,大学生创业培训90人,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培训创业成功率超过38%(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达58%以上),创业带动就业达4635人.  相似文献   

4.
成都市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紧紧围绕成都市中心工作,积极服务"五大兴市战略",着方为提升全市创业者(潜在创业者)创业能力、普通劳动者就业能力开展服务,重点做好创业者(潜在创业者)示范性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普通劳动者示范性技能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5.
巴中市巴州区以就业训练中心为主阵地.以创业培训为重点.以有创业愿望和创业能力的城乡劳动者为培训对象,以提升创业能力为目的.通过强化组织领导、加强阵地建设、提升师资水平、抓好跟踪服务、落实扶持政策等措施,着力抓好创业促就业工程。近年来.培训人数逐年攀升.培训质量稳步提高.  相似文献   

6.
都江堰市近几年引进和开发创业培训项目,提高劳动者综合素质,在旅游兴市产业结构调整中,以政府政策引导为先导、以激发创业激情为前提、以技能培训为基础,稳步向城乡劳动者自主创业、主动就业和稳定就业的既定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7.
成都市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紧紧围绕成都市中心工作,积极服务"五大兴市战略",着力为提升全市创业者(潜在创业者)创业能力、普通劳动者就业能力开展服务,重点做好创业者(潜在创业者)示范性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普通劳动者示范性技能培训工作,积极致力于提高中心服务水平的软、硬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培训层次.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积极探索开展"信息化时代"新的职业能力培训专业.中心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开拓进取,充分利用资源,为全市各类城乡劳动力提供优质有效的职业技能培训服务,为全市职业技能培训工作树立先进标杆.  相似文献   

8.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4,(9):F0002-F0002
正去年以来,乐山市以创建省级创业型城市为契机,以促进大学生就业创业为重点,出台了一系列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开展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大赛进高校等系列活动,把创业服务送到大学生身边,为大学生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服务,在校内外营造弘扬创业精神氛围,树立创业风尚,有效地激活了大学生创业潜力,提升了大学生创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许多农民工返乡当起了"创客",然而创业并非易事,技术匮乏正成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的瓶颈.为进一步推进成都市返乡农民工创业工作,成都市就业创业培训指导中心开展多形式的返乡农民工创业培训,全面提升返乡农民工的创业能力、激发创业热情,创造更多创业、就业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为落实好大学生就业引领计划,解决好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柳河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多措并举,全力以赴帮扶大学生就业创业。
  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将就业信息、技能信息、创业政策、就业岗位送到毕业生手中,为高校毕业生就业提供帮助和指导,鼓励和引导高校毕业生就近就地就业。同时,柳河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为大学生开通创业服务绿色通道,并提供免费政策咨询、职业介绍、技能培训等相关服务,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为其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创业项目推介和小额担保贷款等扶持服务。  相似文献   

11.
为扎实做好吉林省创业培训工作,促进全省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健康快速发展,吉林省今年将组织实施创业培训促就业工程。全年计划组织创业培训5万人,实现2万人自主创业,带动8万人以上就业,着力抓好毕业年度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工作。  相似文献   

12.
正2013年以来,乐山市围绕"三大联动、六个跨越、六个美丽"总体发展思路,积极打造省级创业型城市,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放在就业促进工作中的突出位置,以开展创业培训、创业实训为基础,以举办各类创业活动为平台,以加强创业园区(孵化基地)建设为载体,逐步形成了政府统筹、政策引导、项目推进、创业指导和服务为一体的创业指导工作模式,保持大学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相似文献   

13.
依托实名数据实施精准扶贫 通江县就业局以"就业一人、脱贫一户"为目标,以提升农民工就业创业能力、实现稳定就业为首要任务,以就业援助、技能培训、创业扶持为重要手段,依托贫困家庭劳动力实名信息数据库,建立贫困家庭劳动力基础信息、转移输出、就业培训、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的"五个名单",全力以赴做好就业扶贫工作,助力农民工早日实现脱贫奔康.  相似文献   

14.
张萌 《劳动世界》2016,(25):33-33
当大学生创业就业形势的持续高热不退遭遇传统就业渠道超负荷的“傲娇高冷”,怎样有效破解大学生创业就业难题成为抢占人社工作第一阵地的当务之急。九台大学生创业园以摧枯拉朽之势异军突起,拔得吉林省创新创业就业的头筹,从2013年5月建设至今短短两年共入孵大学生创业孵化企业29家,创业人数87人,带动420名大学生就业,创业企业实现产值3000万元,上缴税金60万元。完成创业培训实训780人,职业技能培训实训800人,曾荣获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颁发的“吉林省大学生创业园”称号,现已成为长春地区乃至全省促进大学生创业就业、推动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亮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推进吉林省全民创业促就业向纵深发展,年初,吉林省劳动保障厅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创业培训515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515是指培训5万人,打造1万名微小企业小老板,带动五万人就业再就业,简称515),将其515项目目标分解到各地劳动保障部门以及创业培训机构,并按月安排了24项系列活动,促进和落实创业培训515项目。为了处理好515工作目标和培训质量关系,确保创业培训项目可持续发展。吉林省劳动保障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创业培训515工程考核方案〉》等文件,明确各级劳动保障部门以及培训机构在培训中应遵守的标准、程序和运行模式。并重点抓好以下几个环节:一是制定全省创业培训515工程实施方案,部署创业促就业工作;二是公布了一批创业授权培训机构,具体承担创业促就业工作;三是对创业培训机构实行动态管理,确保创业促就业工作;四是培养了一批创业培训教师,指导创业促就业工作;五是宣传创业促就业工作;六是组织实施创业实训试点,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6.
人社 《劳动世界》2016,(1):12-13
日前,人社部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创业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了当前新形势下加强创业培训工作的工作思路和目标.提出要以服务就业和经济发展为导向,以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和提升劳动者创业能力为宗旨,逐步建立起培训主体多元化、培训模式多样化、培训内容多层次,能够有效覆盖创业活动不同阶段的创业培训体系.人社部职业能力建设司负责人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解答.  相似文献   

17.
几年来,吉林省人力资源市场按照原劳动保障部与国际劳工组织《创办和改善的企业(SIYB)》(以下简称创业培训)项目要求,认真开展创业培训项目活动,实现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工作目标,受到下岗失业人员以及其他社会各界的好评。  相似文献   

18.
在省级龙脑生态农业新农村示范片建设中,泸县切实转变政府职能,积极为农民搭建促进增收致富的培训、就业、创业平台,实现了让大多数人就业,有条件的人创业的预期目标.据统计,2012年该示范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61元,比2009年净增6228元,增幅达101.54%. 因人而异综合提升搭建培训平台 泸县坚持以培训促创业、以创业带就业,建立完善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培训体系,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现代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9.
今年以来.西充县劳动就业部门按照县政府制定出台的大力推进创业促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使“创业促就业”成为各项的重要抓手。一是广泛开展“创业促就业”系列宣传活动。把优惠政策送到千家万户。二是综合运用财政扶持政策.整合培训资源,以县就业训练中心、县职业中学等7家培训基地为平台.对有培训要求和创业意愿的求职者实行定向培训或订单培训。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桦甸市以城乡统筹发展为着力点,通过政策扶持、担保贷款等措施,大力扶持城乡劳动力创业,推动创业带动就业健康发展,夯实了本市的就业再就业工作。一是强化职业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将申报创业小额担保贷款人员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着力提高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和创业服务的针对性,减少劳动者创业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