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三台县辖63个镇乡,城乡总人口148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资源达79万人。作为一个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如何实现高质量地就业?近年来,三台县人社部门把促进就业作为人社工作的重中之重,打出促进就业的"组合拳",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创新培训模式,强化创业扶持,切切实实为百姓办了实事、解了难题。因地制宜,创新培训模式2014年,三台县人社局注重调整培训思路,创新培训模式,结合产业经济发展和企业需求,有的放矢抓职业培训品  相似文献   

2.
为提升职业培训针对性和实效性.增强劳动者的就业能力.达州市人社局近年来以推行职业培训竞争淘汰制、人员实名制、同步鉴定制、市场导向制为抓手,着力建立培训促就业的长效机制,从而形成了机制有创新、管理有力度、培训有效果的职业技能培训新格局。  相似文献   

3.
正今年以来,成都市新都区人社局转变思路,积极探索"培训就业一体化"模式,进一步强化失地人员再就业工作,提高一次性就业成功率,取得显著成效。年初,成都市新都区人社局通过深入调研就业培训工作,了解到参加就业培训的人员主要由失地人员构成,这部分人员由于文化程度不高、就业意识淡薄、培训意愿不强、求职能力差等问题,在参加就业培训后,利用培训所学技能一次性就业成功率仅为9.8%,就业培训的成效未能即时显现。为此,区人社局结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蓬溪县人社局秉承“创业促就业”理念,在一系列积极的就业创业政策推动下,围绕创业能力提升,大力加强创业培训基地建设,有力地促进了创业就业工作.从2006年开始,县培训中心启动了SYB创业培训项目,经过几年努力,已累计培训学员5171人,其中,妇女创业培训690人,大学生创业培训90人,培训合格率达95%以上,培训创业成功率超过38%(大学生创业成功率达58%以上),创业带动就业达4635人.  相似文献   

5.
《劳动理论与实践》2014,(10):F0003-F0003
正今年以来,成都市武侯区人社局各项工作稳步推进,取得显著成效。武侯区人社局围绕落实就业创业政策,开展了就业巡回服务、就业援助和专项招聘等就业促进活动。在全市率先提出"企业培训、政府直补"的工作思路,启动实施"企业在岗员工提升性培训工程"。打造"外来流动人口就业服务之家",在求职登记、就业指导、就业推荐、政策咨询等方面提供更优质服务。扶持大学生创业,向31名成功创业的大学生发放一次性创业补贴共计24万元。全区新增公益性岗位230个,帮助  相似文献   

6.
成都市新都区人社局切实做好新形势下人力人才及就业工作,加快推进世界现代田园城市示范区建设.应对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区域竞争的需要。该局成立了局长杜伟任组长的企业用工需求调查领导小组.有针对性地抓好全区就业及就业培训工作。搞好园区用工需求调查.准确掌握各企业用工需求情况.完善园区数据库;  相似文献   

7.
2010年,集安市人社局以百万特别职业培训工程为重点,努力探索大就业、大培训、大和谐的就业工作新格局,紧紧围绕人才培养体系、培训就业体系、技工教育体系、技能评价体系、资金保障体系五个体系建设,全力打造就业培训工作6×3新模式。截至目前,集安市城镇失业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累计2502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56%;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累计2376人,完成全年目标的149%;创业培训累计808人,完成年目标的135%。  相似文献   

8.
省人社厅、省财政厅最近决定组织实施2014年“大小凉山彝区群众职业培训行动”,面向大小凉山彝区群众开展免费职业培训(包括职业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提高其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帮助实现稳定就业、成功创业。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大邑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城乡充分就业工作.全面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积极落实就业政策。县人社局以构建人力资源供需平台为依托.以服务用工单位和劳动者为目标.以提高就业工作人员业务技能、强化业务指导为抓手.扎实开展就业培训、就业援助、劳务开发、失业保险等各项工作.为深入实施“生态立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都市农业发展”战略提供了坚实的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返乡农民工积极投身创新创业,成都市就业创业指导中心(以下简称“指导中心”)在成都市人社局和成都市就业局的领导下,围绕工作要点,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就业创业改革工作任务,重点做好就业创业和技能培训工作.同时,还以“探索建立就业创业公共培训服务新模式”为契机,逐步向“基本就业创业公共服务”新职能转变,积极参与到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工作中.  相似文献   

11.
从人才保障、就业创业、社保体系和平台建设四个方面着手,重点实施人社领域乡村振兴“四大计划”,不断增强人社公共服务供给能力。2020年以来,成都市大邑县人社局认真落实助力乡村振兴工作的决策部署,较好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2020年,全县农民工劳务品牌培训675人,职业技能培训3233人次,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就业5912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达20.73万人,参保覆盖率96%;基层服务平台标准化率达100%,人社公共服务群众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相似文献   

12.
今年以来,为切实加大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不断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致富能力和带富能力,伊通县多举措狠抓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确保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作取得成效. 整合培训资源,健全农民工培训工作体系 成立了由县政府主导,人社部门牵头,财政、农委、科技、妇联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农技工培训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社局.领导小组定期召开协调会,统一制订培训计划、方案,做到培训资源信息共享、优势互补,形成了集中统一、规范有序的农技工培训体系,培训质量、培训效果明显提升.今年2月份,伊通县人社局会同住建局开展瓦工培训,由住建局负责招生,人社局负责组织培训,共培训2个班次471人.6月份,人社局会同妇联开展家政服务培训,由人社局培训月嫂、育婴师、家庭保洁等3个专业150人,妇联推荐125人实现就业,其中月嫂、育婴师月收入达8000元以上,家庭保洁月收入达3000元以上.8月份,人社局会同农委联合开办了种植、养殖培训班,人社局负责组织种植、养殖基础知识培训,农委负责派遣专家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共培训8个班次248人,推动了该县返乡创业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3.
正近年来,大邑县人社局坚定不移地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围绕保持全县城乡充分就业的目标,夯实基层就业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就业社保"15分钟服务圈",全力解决企业用工难问题,充分发挥培训的就业效益和市场配置人力资源的决定性作用,着力保障和改善全县就业状况,保持就业稳定。  相似文献   

14.
今年10月.笔者随人社部“就业促进与服务培训团”访美。通过听取美国经济社会发展历程及现状讲座、美国促进就业与就业服务情况介绍.以及与联邦政府及部分地方劳工部门、就业服务机构、企业的座谈交流,觉得美国某些促进就业措施具有一定的普适性。本文结合笔者在美期间的所见所闻所感.就我国推进城乡充分就业谈几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5.
正今年以来,梓潼县人社局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严格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坚持规定动作不走样,局党组一班人身先士卒,认真开展"五下乡"接地气活动,为争做"人民满意人社干部"自选动作再添新彩。送技术下乡县人社局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出发点,通过竞标的方式,加强与县内外11家培训学校合作,积极开展以就业技能培训和青年劳动者培训为主的多元化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16.
今年上半年.遂宁市人社局就业促进和社会保障民生工程16项目标任务均顺利实现“双过半”,有力保障和改善了民生。1-6月,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全市城镇新增就业2.1万余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33%以内;  相似文献   

17.
四川省安岳第一职业技术学校系集中职学历教育、各行业职前职后培训、各项劳务及农民工培训于一体的统培全县各类初、中级技术人才的综合性职业教育培训机构.2013年,该校完成扶贫培训1300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1700人、劳务品牌培训200人、高级技能人才培训80人、库区移民后培训1500人,为服务三农,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做出了较大贡献.学校被评为“省级劳务开发先进单位”和“资阳市人才开发先进单位”.  相似文献   

18.
促进城镇新增就业4.56万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38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037万人,开展各类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培训373万人;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为7.32万人代缴困难群体城乡居保个人缴费,实现养老金发放9974万人;和谐劳动关系构建亮点纷呈……2021年,内江市人社局始终坚持民生为本、人才优先,聚焦主责主...  相似文献   

19.
2012年10月,由乐山市人社局、团市委主办,市就业局、乐山市职业技术学院承办的为期一周的"起航—2012"高校毕业生创业培训班圆满结业,参加培训的33位高校毕业生顺利完成自己的创业计划书,各自返回当地付诸创业实践。"起航—2012"培训班是乐山专门针对高校毕业生开办的示范培训,市人社局、团市委、市就业局十分重视,在开班典礼上,市人社局局长肖瑶伦结合当前的就业形势和乐山经济发展状况,分析了大学生创业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  相似文献   

20.
桦甸市人社局紧紧围绕“改革创新、优化服务”的总基调,结合人社工作的新任务、新要求,优化“四个体系、一个机制”,始终坚持“创新管理模式、创新活动载体、创新医保模式、创新培训方式”的工作思路,为加快构建与桦甸相适应的就业服务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人才支撑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提供了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