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对比分析了2008-2013年间我国农民工和城镇职工的收入及增长情况,农民工收入的增长要快于城镇职工,比值计算的两者收入差距在缩小。进一步的,基于劳动力市场中的行业分布,利用泰尔指数测度了两个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发现群体收入差距大于行业收入差距,即群体属性,农民工还是城镇职工的身份对收入差距的影响比行业选择更大。短期内需要建立城乡协调的劳动力市场,长期发展需要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创造公平的市场环境;不断完善农民工的利益表达机制,建立农民工发展成果共享机制,创造公平的分配环境;通过增加社会保险福利,提高农民工的整体收入;逐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建立以居住地为基本单元的人口管理和服务体制,提供均等的就业公共服务,分类调整户口的迁移政策等有针对性的措施,切实提高农民工的收入水平,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在缩小居民收入差距问题上,一些发达国家通过制定调节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缩小收入差距;通过立法引入竞争机制,约束垄断行业收入,规范收入秩序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周美蕾 《劳动世界》2010,(11):143-144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收入差距扩大问题越来越严重。而近年来,随着居民财产性收入的增加,财产性收入差距问题也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我们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第一次明确指出,创造各种条件最大程度地让居民实现"财产性收益",这个提法引发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财产性收入差距已成为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文章分析了财产性收入的内涵和外延,指出造成财产性收入差距加大的主要原因在于分配制度的缺陷。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城乡、地区以及社会群体收入差距过大问题集中反映在:普通劳动者收入普遍偏低,中等收入阶层尚未形成,高收入阶层拥有过多财富。造成收入分配差距过大的原因,不仅有历史的、自然的因素,制度设计缺陷和宏观调控不力,也是导致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因此,今后要坚持走城镇化道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切实落实我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深入工资分配制度改革。同时,还应创新工资理论,通过四次分配环节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力争实现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10年翻番的目标。  相似文献   

5.
我国近些年来,代际收入流动的收入继承性明显增强。子代的收入更多地受到父辈的收入水平、社会地位、教育水平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这种代际收入差距的拉大,加剧了收入不公平。家庭环境的差异也增加了收入机会不平等。代际收入不平等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社会问题,政府应通过教育、财政、就业等多种政策进行调整,保证代际收入合理和良性的流动,为社会营造更加公平竞争环境。  相似文献   

6.
通过调查和分析苏州市就业和工资收入情况,制约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增长的因素可归纳为:就业结构上,从事低工资收入水平传统行业的人员比重较大;高工资收入的人才群体仅占30%;最低工资标准、工资指导线和工资指导价位调控作用有限;城乡居民养老保障待遇水平有待提高。因此,为提高城乡居民工资性收入,应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城乡一体化就业、建设创业型城市、开发引进人才的步伐,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创业带动就业、改善人力资源结构等方面增加工资性收入。同时,还应加快工资分配制度改革以及社会保障待遇调整。  相似文献   

7.
劳动力流动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关系是学者们长期讨论的问题之一,但是两者的关系并未得到统一的结论。本文通过数理模型对劳动力流动与地区间收入差距的关系进行了理论说明,并使用1982年-2013年的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协整分析。实证结果表明,我国省际劳动力流动对地区间收入差距起到了收敛的作用,这意味着促进省际间劳动力的迁移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研究对制定缩小地区间收入差距的相关政策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绵阳市安州区聚焦农村剩余劳动力“打零工”、收入不稳定等难题,大胆创新,探索实行“党支部+村级劳务合作组织+剩余劳动力”模式,鼓励建立村级劳务合作社,实现农村集体收入和个体收入双提升。  相似文献   

9.
收入差距近年来呈现扩大化的趋势。社会养老保险是政府主导建立的风险分散与共担的基础性制度安排,其运行结果客观上会起到调节收入分配的功用。本文从筹资环节、给付环节、体系结构三个方面系统梳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实现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并剖析了当前养老保险存在的制度碎片化、设计不科学、统筹层次低以及出现"逆调节"现象等问题。为此,需要从三个方面努力,即从整合制度、扩大覆盖面、限制个人账户继承比例、建立筹资"累进"与待遇给付"累退"机制等方面着手,改革优化养老保险制度;提高统筹层次,逐步实现全国统筹;多渠道筹资,并加强养老保险基金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0.
收入的初次分配在整个收入分配中起决定作用。社会保障作为一个独立的范畴,它本身不是分配机制,不能解决任何分配问题。但是,社会保障基金来源于劳动者创造的剩余劳动部分,是对国民收入再分配部分的一种分割。收入再分配是社会保障的题中应有之意,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起到重要调节作用。社会保障对收入再分配机制具体体现在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和给付过程中,具体通过社会救助、社会保险、社会福利及社会互助等方式进行。通过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与给付来调节不同层次、类型、区域及代际之间的分配关系,调节收入分配差距。  相似文献   

11.
钱诚 《中国劳动》2022,(6):17-37
构建橄榄型收入分配格局是推动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方面,居民收入的正态分布特征是橄榄型分配格局的重要体现。基于中国居民收入调查数据发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但基尼系数出现先升后降的趋势,分城镇、农村的居民收入分布基本呈右偏的偏态分布特征,与理想中的正态分布格局有差距。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初次收入分配造成的收入分布偏离正态分布,而转移净收入等再分配功能尚不能实现纠偏作用。建议在加强居民收入差距监测的基础上,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不断增强税收、社会保障和转移支付等再分配作用。  相似文献   

12.
2012年,我国就业实现了稳中求进,11月城镇新增就业1202万人,提前并超额完成全年900万人的目标任务。受宏观经济因素影响,就业增长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城镇失业人员与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再就业人数低于2011年同期,就业难度有所加大,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增幅趋缓。2013年实施就业优先发展战略,通过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劳动者收入和国内居民消费的增长,实现经济增长从依靠物质资源走向依靠人力资源的良性发展。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对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要以增加劳动者收入作为提高就业质量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3.
王蔷  姜瀚滨 《劳动世界》2011,(10):59-61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大幅提高,收入差距的加大也随之而来。城乡收入差距的拉大不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只有建立起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才能使全体人民共享经济发展的巨大成果,真正走向共同富裕。因此,解决城乡收入分配问题可谓意义重大。本文对吉林省近年来城乡收入分配数据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分析提出了缩小吉林省城乡收入差距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川府发〔2015〕11号各市(州)、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有关单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精神,根据《国务院批转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发〔2013〕6号)要求,结合四川实际,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贫困农民的生活也得到了很大提升,但相比之下,贫困农民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相关政策方面受到约束,收入增加比例不明显,导致很多贫困农民生活水平依然较低。加大发展社会社会生产力,全面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快速实现农民收入增加也成为当今时期我党以及政府格外关注的社会问题。本文通过研究贫困农民收入问题,为实现创建小康社会,创建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提出相关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现阶段我国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并且其程度还在不断扩大。分配天平不平衡、城乡、行业及地区之间收入差距的逐步扩大等诸多表现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基于此,本文分析了我国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现状及原因,并提出了解决我国收入分配差距的几点可行措施,以期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基于2015年广西崇左市暑期调研的数据,运用logistic回归方法,从不同的经济地域、不同的贫困程度、不同的致贫原因等视角研究贫困户收入差异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在不同的经济地域、不同的贫困程度、不同的致贫原因下农户收入确实存在差异,其中边境线的农户明显比非边境线的农户收入低;五保户的农户收入明显比低保户和扶贫户的农户收入低;因病因残、因学、缺技术这三类因素才会导致农户之间收入存在差异,因此扶贫重点应该集中在边境县、五保户、因学和因病致贫等方面。提出通过政策倾斜、完善社会保障力度等措施增加农户收入。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随着事业单位改革的不断发展,有的事业单位失去了原有职能,随之出现了名存事无的事业单位,这些单位既无法经营,又没有收入来源,只靠资产出租收入勉强维持。这类单位职工及退休人员的实际状况是不上班不开支或部分开支,有的职工自谋生路,有的职工在观望等待,浪费了劳动年限内的宝贵时间,造成自身和家庭生活困难。  相似文献   

19.
我们应对收入分配基本理论和概念有一个再认识,着力解决收入机会不平等造成的收入结果不平等问题。按生产要素的贡献参与分配原则的必要前提是要有明晰的产权和可量化要素贡献的尺度或标准。要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需进一步明确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思路,加大国有企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力度,进一步规范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加大政府对收入分配再调节的力度,同时重视信息统计在收入分配中的作用。要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关键岗位、重要岗位人员的收入水平,提高低收入者的人力资本投资机会,对于金融资产分布不均造成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要引起高度的重视。  相似文献   

20.
工资是居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研究工资变动、分布及流动情况,对新时代实现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劳动报酬与劳动生产率同步提高,解决收入增长中的不充分问题、收入分配中的不平衡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8年(浙江首次实现工资统计单位范围全覆盖)为数据起点,根据劳动工资统计年度数据,分析了浙江全社会单位就业人员工资增长变化、工资差异及工资流动性等情况。工资总体保持较快增长,高于同期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速度,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改善;工资差异先缩小后扩大,但总体上仍小于2008年;工资流动性总体呈减弱趋势,对长期工资差异的缓解作用逐步削弱。同时,就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初次分配、提高一线人员工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提升人力资本、打破垄断、优化税制等促进工资收入增长更有序、分配更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