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宜宾市翠屏区总人口78.3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27.8万人.劳动力资源丰富.是全市劳务开发、劳务输出重点区。、近年来。区委、区政府坚持把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作为服务农村、服务农民、解决“三农”问题工作的重点.把劳务输出工作作为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突破口.全面加强领导.不断创新思路.牢同树立城乡统筹就业、劳务开发产业化的理念.基本形成了“培训、输出、维权”三位一体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服务体系。[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平昌县是是典型的山区农业大县、人口大县。全县总人口96.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78.9万人。农村劳动力42.8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54.2%;富余劳动力达30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0%。  相似文献   

3.
绵竹市有21个镇乡,总人口51.2万,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约15万人。截至目前,全市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和输出13.8万人,其中由劳动保障部门开展的有组织的劳务输出2.5万人。2006年以来,绵竹市坚持“以输出带培训,以培训促输出”,共培训农民工6.3万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2.8万人次,引导性培训2.66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8400余人次,取得初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1100余人。全市实现劳务总收入8.9亿元,农民人均纯劳务收入超过1500元。绵竹市被授予“四川省劳务开发基地县”称号,市劳动保障局被省委、省政府评为“劳务开发先进集体”。  相似文献   

4.
长春市双阳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新城区,全区有农村劳动力14万人,占农业人口总数的50%,其中农村富余劳动力8.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0%左右。农民增收致富是全区实现富民强区的根本保证,同时,也是双阳区推进社会主义新  相似文献   

5.
安岳是一个农业人口大县.农村劳动力资源多达80余万人。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充分发挥劳动力资源优势.扩大输出转移规模.狠抓技能培训.保障民工权益.使全县劳务开发暨农民工工作迈上了四个“新台阶”;技能培训迈上新台阶.培训农村劳动力每年达1.1万人;  相似文献   

6.
洪雅县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丰富,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该县把农村劳务开发作为发展地方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2004年转移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实现劳务收入2.5亿元,农民人均劳务收入980元。劳务开发已成为洪雅县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途径,劳务经济已成为洪雅农民收入的支柱产业。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洪雅县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从简单的向外输出务工人员到着力提高转移质量和组织化程度,再到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的发展阶段,形成了“培训——转移——服务”的发展模式。——加强培训,提升素质,全面增强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洪雅县劳动保障部门重视发挥职业学校的主阵地作用,试行“一校两制”,既是职业技术学校,又是劳务开发公司,并整合社会教育资源,以职介机构和乡镇农技校为辅,以村社培训为补充,目前全县已建立劳务开发培训基地13个,近年来培训各类实用人才2.2万多人。按照企业用人需求开展“量身订做”订单式技能培训,先后与30多家劳务合作单位签约,涉及石化、铁路、服务、缝纫等各种行业,共安置就业3万多人。截止目前,全县已有1万余名农民工通过培训取得了各类《职业资格证书》和《职业培训...  相似文献   

7.
三台县是一个丘区人口大县,工业基础薄弱,但人力资源丰富,全县有148万人口,其中农村劳动力达75万人,向外输出劳动力达36.2多万人。近年来,一大批劳动者已不甘心长期在外打工,纷纷带资金、技术回乡创业。因此,做好劳务输出这篇大文章,必须进行历史性的大转变。由过去单一的向外输出,转移到坚持一手抓输出、一手抓引导务工人员回乡创业上来。  相似文献   

8.
古蔺县是贫困山区的农业县,全县有29个乡(镇),总人口为74.8万人,其中农业人口68.1万人,占总人口的91.9%,农民人均收入只有1024元。为了使全县农民实现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目标,去年以来,古蔺县委、县政府根据全县农村劳动力42万人、富余劳动力21万人,劳务开发前景广阔的优势,决定把劳务开发列为推动全县农业经济发展、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要求各级各部门把劳动开发工作作为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来抓。县委,县政府认真调查分析了全县劳动力资源状况后,计划用5年时间培训完全县的尚未外出务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无业居民、下岗失业人员共7.7万人,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2008年分别开展职业指导和培训1.1万人、1.6万人、1.6万人、1.7万人、1.7万人。并从2004年起让不能升学的初、高中毕业生了解掌握务工基本常识和1-2门技术。同时该县还制定了新增输出8000人,其中县内转移1500人的2004年劳务开发目标。培训和输出目标制定后,该县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县委、县政府、县教科局、劳动保障局、农业局等12个部门签订了培训目标管理责任制,同时把任务分解到乡镇,乡镇...  相似文献   

9.
资中县是有人口131万的农业大县,其中农业人口116万,农村剩余劳动力40万。把农村富余劳动力资源优势转化为人才优势,发展劳务经济,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具有重要推动作用。资中县积极探索和实施以就业、培训、维权三位一体的劳务开发综合服务工程,通过“政府推动、政策促动、宣传带动、城乡互动”,实现了农村劳动力的有效转移。2002年以来.全县共转移农村劳动力116万余人次.创劳务收入49.47亿元.农民人均年劳务收入1339元。  相似文献   

10.
小金县(旧称懋功)地处四川省西北部,居住着藏、羌、回、汉等各族群众近8.3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52%。全县农村人口为6.6万人,占82%,农业人口中有劳动力4.1万人,是藏区农村劳务大县之一。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三台县始终坚持"培训农民、转移农民、减少农民、富裕农民",使农民变工人、村民变市民、老乡变老板的指导思想,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推动县域经济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来抓。2014年,全县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52万人,实现劳务收入68亿元。三台县将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放在发展县域经济的战略层面来规划和布局,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的有效切入点、突破口;将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  相似文献   

12.
江安县幅员912平方公里,人口51万,全县拥有劳动力33万人,而工、农、商和其他行业仅需用工22万人,劳务开发工作自然就成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个重要课题。对此,江安县委、县府十分重视,提出了"大力发展乡镇企业、第三产业和城乡集体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就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解决城镇待业人口问题,积极有序地组织劳务输出,增收富民"的思路。县委、县府在经费、编制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乡镇就业管理站补充力量,配备专职干部,并切实解决好乡镇就业站的场地、经费等问题。1996年组建了江安县劳务  相似文献   

13.
今年上半年我省劳务开发保持稳定增长势头,全省实现劳务收入1366.26亿元,同比增长23%。上半年我省转移输出农村劳动力2207.83万人,同比增长4.8%。其中省内转移1153.34万人,同比增长5.7%;省外输出1050.9万人,同比增长3.8%;外派3.31万人,同  相似文献   

14.
南充市嘉陵区近年来把劳务经济作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增收工程”和“富民工程”来抓,到2005年底,已实现转移和输出农村劳动力17.3万人,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61%;创劳务收入9.1亿元,人均达1445元,占农民人均年纯收入65%;引导能人302名,带资0.75亿元,回区创办企业257个。年创税195万元。这些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嘉陵区因地制宜,实施“一二三四工程”.探索出了一条西部贫困地区“发展劳务经济、促富民强区”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15.
我省农村劳动力有3800余万人,农村人均耕地不足0.8亩。自2006年《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下发以后,我省结合省情,提出了"十一五"时期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目标任务。经过努力,劳务开发和农民工工作近年来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6.
古蔺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加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实现农村劳动力有序输出,促进劳动力充分就业作为推动新农村建设,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战略工程来抓,取得了良  相似文献   

17.
<正>河南省南阳市依托丰富的劳动力资源,以"农村劳动力技能就业计划"为载体,实施劳务品牌带动战略,加强外出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培育了"唐河保安"、"南召绣女"、"镇平玉雕"、"内乡建筑"、"方城电焊"、"社旗渔工"、"邓州护工"等十大劳务品牌,推动了农村劳动力由单纯劳务输出向组织化、技能化、品牌化输出的转变,达到了输出一批、发展一批、稳定一批、脱贫一批的效果。近五年来,全市年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0万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农村剩余劳动力约500万人,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输出,加强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意义十分重大。贵州省与泛珠三角其他省区加强联系与交往,切实推进劳务合作,对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金堂县深度开发劳务产业,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获得了巨大的劳务经济效益,成为在全国享誉甚久的劳务开发基地县,先后被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评为“转移农村劳动力先进县”,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农民工创业示范园”。  相似文献   

20.
巴中市总劳动力有235.82万人,农村劳动力175万人。近年来,常年在外的农民工多达77.5万人。去年以来,巴中就业局针对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抢工潮”,及时采取整合全市劳务资源、大力发展劳动派遣业,狠抓“培训—就业—保障”一体化的劳务派遣新模式,全面提升劳务组织输出水平,取得显著实效。今年上半年,已实现劳务派遣540人,并将他们的养老、医疗、失业保险费、劳务收入、劳务税及派遣组织管理费全部带回市内,实现农民增收、社保增费、财政增税、就业服务部门增效的多赢目标。完善劳务输出网络体系——设立劳务派遣机构。市就业局以职介中心和训练中心入股的方式成立了专门从事劳务派遣工作的劳务公司,负责对劳务人员的招收、派遣、劳务代理等全程服务。公司与职介中心两块牌子一套人马,优势互补,形成了职业介绍与劳务派遣工作一盘棋。——建立农村劳动力资源数据库。针对劳务人员流动频繁的实际情况,巴中市充分发挥乡镇、社区劳动保障基层平台的作用,对全市农村劳动力总量、外出人员数量、年龄结构、性别比例及分布情况进行摸底调查,建立起常年在外务工人员数据库、在家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资源数据库以及每年新成长劳动力数据库,做到劳动力资源整体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