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治理"的概念由来已久,并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催生了多学科的讨论,形成了丰富的研究成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民族地区社会治理和民族事务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族地区和民族事务部门以此为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展开实践,相关研究呈现整体铺开和热点专题深入探讨的态势。  相似文献   

2.
随着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及规模增大,多种城市治理难题凸显并给相应部门民族事务治理造成多重压力。在万众创新及技术革新浪潮下,"互联网+"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的融合为解决当下民族事务困局提供解决之策。为突破互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多重阻碍,本文以宜昌治理模式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从资金供应、协同治理网络化等角度探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网络化的实现路径,以图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随着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数量及规模增大,多种城市治理难题凸显并给相应部门民族事务治理造成多重压力。在万众创新及技术革新浪潮下,“互联网+”与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的融合为解决当下民族事务困局提供解决之策。为突破互联网技术应用过程中遇到的多重阻碍,本文以宜昌治理模式的实证研究为基础,从资金供应、协同治理网络化等角度探寻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治理网络化的实现路径,以图实现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4.
治理理论体现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西方公共治理理论与实践的成果,治理理念则一直存续于中国本土的管理实践之中。乘当前中国政治发展之势,治理理论与治理理念交汇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工程之中,同样也适用于当前中国民族事务管理的创新之旅。治理理论与理念的引入有助于实现我国当前民族事务管理的转型。  相似文献   

5.
正以法治方式处理民族事务是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手段。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工作,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上海各级民族事务部门主动适应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民族事务依法管理水平,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三个离不开"与"两个共同"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的法治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6.
许亢 《中国民族》2014,(2):42-43
以法治方式处理民族事务是建设法治中国的要求,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手段。上海市委市政府历来重视民族工作,按照中央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上海各级民族事务部门主动适应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发展要求,不断提高民族事务依法管理水平,确保党的民族政策和民族法律法规落到实处,切实维护少数民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全社会营造“三个离不开”与”两个共同”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城市民族工作的法治化建设水平。  相似文献   

7.
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关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基本法律,是民族自治地方实行自治的基本法律依据。民族区域自治法实施三十年推动了民族地区各方面事业的发展,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要以与时俱进的态度和开拓创新的精神来完善和发展民族区域自治,深入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推进我国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法治化、现代化。  相似文献   

8.
银兴 《西藏研究》2022,(5):67-75
西藏社区作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维护社会安定的基层空间与关键场域,有其自身的文化特质、运行机理和治理逻辑,是透视整体社会运行的重要切口。随着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多民族杂居社区不断增多,这既给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活动空间,也为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提供了实践平台。民族互嵌本质上是不同民族行为思想体系与社会结构系统的集合体,深入分析民族互嵌视域下西藏社区的格局样态、治理经验及推进路径,既回应了西藏社区治理实践创新与现代化转型的情境要求,也有助于促进多元文化在社区中融合发展,达成场域稳定、精神共享的状态,为推动西藏长治久安和高质量发展打牢基础。  相似文献   

9.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党和国家新时代民族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目前理论界对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理论内涵缺乏深入细致的探讨,也未达成理论共识。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一个综合性概念,需要从理念、制度、运作方式三个层面进行全面理解。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内涵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逻辑前提是完善的民族法律制度体系;运作方式是民族事务的依法治理;核心内容是少数民族基本人权保障;基本路径是促进民族团结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治理民族事务新理念,是其治国理政新发展理念的重要内容,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的发展与创新。这些新理念,包括民族关系新境界,民族问题新论断,民族工作新思想、新目标、新方法,既是治理民族事务的根本遵循,也是民族工作创新发展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
陈蒙  张星 《中国民族》2024,(2):12-14
<正>坚持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重要内容,是践行习近平法治思想、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在民族工作领域的集中体现。推进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落实宪法规定、弘扬宪法精神的基本要求,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推进各民族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是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实现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李俊良  侯喆 《民族学刊》2023,(9):38-49+157
结合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地方政府如何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已成为当前研究热点。从理论层面分析,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有着丰富的内涵,其涵盖了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属性特征、前提条件和关键变量;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共同体建设有相互契合的逻辑,其包含中央提出的“五位一体”战略布局、“四个与共”的共同体理念、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十二个必须”等重要论述;在新时代构筑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现实依托。从地方实践层面分析,广东民族工作通过创新党建引领的体制机制,破解基层民族聚居社区治理难题;通过各类培根铸魂的育人工程,开展少数民族班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改进多民族聚居社区互嵌格局,激发老街区新活力,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为载体,在文化创意方面搭建中华民族共同建设的平台;积极探索社区治理的国际实践,将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的有益经验移植到国际化社区治理工作。上述创新模式与方法,从不同维度、广度和深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国家治理体系理论为视角,在全面深化改革视域中,探讨完善以三大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民族事务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分析研究国家治理视域下的中央与民族自治区互动关系的自我认知和主题阐释,系统阐释中央集中统一指导下“俯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内涵和运行机理,全面分析民族自治区自治发展上“仰视”单一制统一多民族国家集权治理体系,从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和社会治理等多维视角把握两者互动的基本主题,系统认知中央与民族自治区政府互动关系的内在逻辑和治理结构.  相似文献   

14.
作为全面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自治县政府面临中国县级行政机构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普遍性问题和民族地区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特殊性问题的双重压力,其治理具有基础性、民族性、地域性、自治性等特点.民族自治县政府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要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理论、当代中国民族理论以及现代治理理论为基础,着力解决自治县安全稳定问题、经济社会发展问题、民族文化发展繁荣问题、县政府职能转变与体制改革问题、民族与宗教问题、环境保护问题等,通过完善和创新自治县各项制度机制、协调自治县多元治理主体关系、优化自治县治理方式、繁荣民族文化等路径,着重实现自治县政府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证能力、治理主体培育能力、治理方式法治化能力、民族文化发展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和新中国的民族实践历程表明,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是多民族的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形势下,实现民族事务管理法治化必须以宪法和行政法律为依据,按照《民族法制体系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定的目标和任务,完善民族事务管理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提高民族事务管理人员依法办事的水平和能力,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强化少数民族权利保障机制,推动根本性或长期性的民族政策逐步实现法制化.  相似文献   

16.
结合文献研究和实地调研发现,我国少数民族地方多元精英参与民族事务治理的实践与西方参与民主理论的观点并不相同,呈现为四种参与类型,且彼此间的互动关系包括合作关系、协商关系和分歧关系。选取的三个典型案例表明,政府主导型合作性事务参与、精英自发型协商性事务参与、精英自发型分歧性事务参与是当地多元精英参与民族事务治理的三种实践形态。这一研究有助于准确把握当前我国少数民族地方民族事务治理的基本状况及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在2021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是因应时代发展大势、直面时代挑战而形成的科学体系,是新时代我国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最高纲领,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对于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道路的守正与创新,构成了《讲话》精神的突出特点:一方面,《讲话》一以贯之地坚守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政策的正确道路,始终不渝地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族理论政策体系;另一方面,《讲话》对党的民族工作实践作了最新的总结与阐释,适时地对当前我国民族工作的新格局作出了科学的判断,为新时代的民族事务治理之道提供了新引领,成为新时代做好民族工作的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8.
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是依法治国战略在民族工作领域的必然要求和基本体现。2016年,香港候任议员言词违法和文山在任官员言词不当两起涉及民族问题的公共事件及其解决过程,体现了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水平在逐步提高。正确解决民族问题首先要站在维护国家统一的高度依法治理具体的民族事务,同时也要继承中国共产党团结尊重少数民族的光荣传统,在民族感情上言行一致。不断提升民族事务治理法治化的水平和能力,是全面落实从严治党,大力加强和改善党对民族工作领导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多元协同治理理论,深入分析社会组织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事务治理中的类型特点、独特作用和治理模式,对于优化协同治理机制、强化多元治理主体合作、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依据参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事务治理的社会组织的职能范围,将社会组织划分为综合性治理组织、专业性协调组织、少数民族自组织和流出地培育组织。研究发现,社会组织通过协调社会关系、促进资本积累和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务等行动路径参与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事务治理,形成了跨时空治理模式、日常治理模式、合作式自治理模式和社会组织协同治理模式。在少数民族流动人口事务治理中,社会组织可以通过组织合法化行动、组织正式化与品牌化以及吸纳民族工作精英等进一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张福强  哈正利 《民族学刊》2022,13(8):108-116, 164
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可为世界其他多民族国家的民族事务治理提供有益借鉴。道路自信的确立主要源于三个层面。一是道路选择的必然性。中国共产党用马克思主义的超越性视角解决了传统民族事务治理的内在困境,具有理论必然性;中国共产党通过解决中国社会各阶段的主要矛盾,成功扫清了民族问题产生的外在根源,是现实必然的选择。二是道路发展的连续性,体现为以人民为中心的民族政策主线的连续性和以国家复兴为核心的理想信念的连续性,初心和使命的高度一致有效保障了道路基本方向的正确性和稳定性。三是道路实践的有效性。政治层面,有效保障了个体权益,维护了群体权利,保证了国家安全;经济层面,实现了区域经济壮大和个体收入提高的协同增长;文化层面,在促进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的同时,有力推动中华文化的创新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