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八旗制度对满族的文化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旗制度对满族的形成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文化方面的整合,对女真向满族的转化以及满族形成后逐渐巩固发展所起到的作用也相当巨大.使原本处于无序状态的女真文化改变了原来的面目,并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了区别于女真文化的满族文化,从而使满族成为具有统一文化的民族,八旗制度不仅促使这个民族完成了女真向满族的过渡,也使这个民族完成了由自在向自觉的过渡.  相似文献   

2.
汉文化对满族发展的影响历来是清史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拟从清朝入关至乾隆朝期间汉文化对满族发展的影响入手,对该时期的满汉民族关系作一探讨。由于其间基本形成了满族文化认同于汉族文化的基础,故对这一时期汉文化对满文化影响的阐述、分析是十分必要的。 1644年,日益强大的清政府在明朝降将吴三贵的引导下,长驱入关,定鼎北京。入关  相似文献   

3.
略论清代满汉关系的发展和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满族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它的先人肃慎、挹娄、勿吉、靺鞨及女真,与汉族的来往比较频繁。16世纪末,以女真为核心,有汉、蒙等族人员参加而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满族,出现在祖国东北地区后,与汉族的交往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对清朝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本文拟对清代满汉关系的发展变化作些初步探讨,谈谈个人不成熟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满族的兴起,始于17世纪初,明代末期。满族起源于明代三大女真人,即建州女真、海西女真、“野人”女真的分化和重新结合,这是女真人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飞跃。她的崛起,是中国历史上一件大事。了解满族崛起的历史基因,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从明初起,在明政权的羁縻统治下,散处于黑龙江、松花江流域的女真人,由于生产力  相似文献   

5.
肃慎系民族的演进及其文化传承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肃慎族是我国东北地区的古老民族,从肃慎始向下衍生为挹娄、勿吉、(革末)(?)、女真、满洲等民族一脉相承。在民族演进发展过程中,她的文化也相应的传承与演化。可归纳为四个阶段,一是肃慎、挹娄、勿吉、(革末)(?)文化为单纯、直接传承阶段;二是渤海文化为第一次飞跃阶段;三是女真文化为第二次飞跃阶段;四是满族文化为融合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6.
十六世纪末期,居于今天辽宁新宾县境的建州女真部首领努尔哈赤起兵。到十七世纪初,努尔哈赤基本统一了建州和其它女真各部,建立国家,奠定了满族的宏基。随之,以“七大恨”为由,又兴兵伐明,进驻辽沈。皇太极继承其先父的遗志,继续伐明。最后,以满族为主体的清军终于入关亡明,统一了中国。获得这些巨大的胜利,除了当时双方的政治、经济等种种社会原因外,满族固有的“骑射”旧俗也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清代的皇帝都把“骑射”列为“满族之根本”两大要素之一,强调“骑射必强”,不可“废武”。可见,“骑射”在满族发展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满族的先世东北女真人共同体形成的漫长历史表明,无论是黑龙江省松花江中下游依兰地区,还是吉林、辽宁东部的长白山地区,都只是部分女真人的生存之地,而不是全部满族发源地。不能以皇太极"御制"和清代康、雍、乾几代皇帝宣扬的《三仙女故事》等钦定之作,作为满族与皇族爱新觉罗氏源起的依据。它们只能是元明时期斡朵里女真或建州女真之一的满人爱新觉罗氏祖居之地、发祥之地。是数百年间生活在东北各地的女真人,在16世纪初形成了民族共同体满洲人,白山黑水才是满族的源起之地。  相似文献   

8.
公元13世纪回回人从灿烂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的高峰走来,进入高度发达的中国的汉文化领域。阿拉伯伊斯兰文化是形成发展中的回回民族的一种文化形式,它从真主独一的信仰及其功修、伦理道德、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方面维护着形成中的回回民族的民族的同一性。在汉文化面前如何保存自己固有的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使其继续传承,不致中断,这是摆在回回人面前的新问题。同时,为了民族的生存发展,回回人必须学习汉文化,以适应中国传统社会,以被中国传统社会所接纳。而汉文化是一  相似文献   

9.
满族及其先民都曾盛行妇女寡居,则夫家近亲接续的收继婚风俗。收继婚,亦称“转房婚”,这一婚俗在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突厥、蒙、满等民族中广为流行,它是一种原始的婚姻习俗。史载:“女真旧俗,妇女寡居,宗族接续之”,“父死则妻其母,兄死则妻其嫂,叔伯死则侄亦如之”这种接续婚的习俗在早期建州女真社会中比较盛行。建州女真始祖之一猛特木父挥厚死后,挥厚弟包奇即以其嫂为妻。满族的先民有收继婚的习俗,那么满族是否承袭了这一习俗呢?答案是肯定的。到努尔哈赤统治前后,满族社会还保留着早期女真人不论辈份及收继婚的旧有习俗。《建州闻见录》载:“婚嫁不择族类,父死而子妻其母。”《岷峨山人泽语》也记载说:“胡俗丧其夫,其家男子即收为妻,父子兄弟不论也。他适,则人笑其不能赡其妇。”董家遵先生的研究,以及对于满族社会组织作过研究的史禄国先生(Shirokogoroff)也说满族有收继婚的风俗。另外,孝庄太后下嫁多尔衮之谜与皇太极曾下令取缔这种婚俗,从侧面也说明了满族确曾盛行收继婚的风俗。  相似文献   

10.
女真人从建立金朝起,就实行积极吸收汉、渤海、契丹等族先进文化的政策。金世宗完颜雍当政后,针对女真人某些风俗的改变,提出了禁汉姓,禁着汉装,提倡女真语言文字,主张恢复女真旧俗等政策。对此,学术界有不同的评价。有的学者认为,金世宗的政策是对  相似文献   

11.
任何一种民族文化的生成,都离不开孕育它的地理环境。我国的东北地区,地域广阔,河流众多。既有苍茫的林海,又有肥沃的草场和平原。这里物产丰饶,兼有渔猎、畜牧、农耕之利,成为众多民族生息繁衍、往来融通的理想场所。东北地区的东部和北部,即由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为主脉联结起来的密林河谷地带,则是以狩猎网捕著称于世的满族及其历代先人——肃慎、挹娄、勿吉、革末革曷、女真的传统居住地。满族是我国民族大家庭中一个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文化的民族,自天聪九年(公元1635年)皇太极改“女真”为“满洲”之日起,便以积极进取的精神,…  相似文献   

12.
满族的早期文化周俊仪1.语言文字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1119年金完颜希尹模仿汉字和契丹字创制女真字,熙宗时又创新字。新字称“女真小字”,旧字称“大字”。在女真各部未统一以前还使用女真字,以后女真字与蒙古文并用...  相似文献   

13.
满族萨满教虽与西伯利亚诸民族萨满教有相同的起源,但满族萨满教在发展过程中受满族社会特别是政权的干予,与西伯利亚萨满教形成了温和、舒缓和“野性”、“疯狂”之间的反差。  相似文献   

14.
撷美丰宁     
河北丰宁满族自治县是一个以满族为主体多民族聚居的县。在清代以前的漫长岁月中,这里是山戎、库莫奚、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长期游牧之地。清代以后,满洲人进入丰宁。到康乾时期,这里的人口已十中有七是满族人。建国后,由于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满族人恢复民族成分,并于1987年成立了丰宁满族自治县。  相似文献   

15.
完颜亮是生长于东北,叱咤风云于中原的女真族君王作家,其豪放、粗犷、雄健的文学艺术风格是女真族文化和民族性格特征的反映,是其渴望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内心世界的艺术写照。也体现了女真文化与中原汉文化的交融,不仅影响了金代和南宋的文学创作,而且对中国文学也有一定的影响和贡献。  相似文献   

16.
满族古称女真,最初活跃在东北地区,后在清顺治元年入主中原,成为封建社会最后一个王朝。满族擅长吸收他族文化并加以改造融入到自己的文化之中,满族文化中代表性舞蹈的种类便是满族萨满舞蹈,萨满舞蹈(下称萨满舞)是贯穿于满族文化历史长河的重要文化瑰宝,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对萨满舞从剧目到背景文化进行分析和阐述,比较和总结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萨满舞,进行分析比较,从而进一步阐述当代萨满舞的现状。  相似文献   

17.
辽宁省民族研究所成立于1982年。这是辽宁省成立的第一个民族研究机构。省民族研究所成立后,开始对辽宁少数民族展开全面、系统的调查研究工作,根据辽宁省少数民族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确定了研究工作以辽宁少数民族为中心,以满族研究为重点。这项工作是以民族历史、文学、语言和民族理论四个方面着手进行的。在民族史方面,重点对满族形成发展的原因及条件、与汉族及其他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交往以及由此而形成的民族关系;满族文化的特征、八旗制度的作用及得失、民族习俗的坚持与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作为研究现实民族问题的依据。在文学方面,重点对满族作家文学和民间歌舞所取得的  相似文献   

18.
满族的狩猎习俗是该民族最为古老的传统习俗,"楉矢石砮"便是这种习俗和文化的真实反映,后来的"以弧矢定天下"及以"清语骑射"为核心的民族文化,无不与满族的狩猎习俗密切相关.可以说,满族的狩猎习俗是他们最为重要、最能体现民族文化特征和民族性格的风俗;从历史或民俗的角度来考察,会发现这种习俗的产生与形成与他们的生产、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联系,长白山地区特殊的条件环境促成了满族狩猎习俗的形成,也因此形成了满族对长白山的依附关系和对它的崇敬或热爱.  相似文献   

19.
金政权建立后,女真统治者逐渐认识到科举与官学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因此,在承袭唐、宋科举和教育旧制建立汉族科举和官学教育体系的同时,还仿汉制大肆兴办女真学校,设立女真进士科,建立了与汉族科举和官学教育体系并行的女真科举和官学教育体系。女真科举和女真官学教育相互促进,相互制约,共同为巩固女真政权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女真乐舞文化源于自身民族文化,在中原文化和渤海文化的影响下逐渐繁荣。金代女真乐舞文化具有浓厚的北方渔猎民族文化特点,陶冶凝练了女真人奔放豁达、质朴及热爱生活的民族心理及性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