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赫哲族第七届乌日贡大会于2005年6月21日至22日在抚远县举行。国家民委经济司司长葛忠兴,国家科委中创公司总经理毕大川,佳木斯市委书记郭晓华,省民委副主任关立卓、李顺宝等领导出席大会。来自佳木斯市、同江市、饶河县、抚远县的代表队进行了赫哲族传统体育项目比赛和文艺节目表演。左图为大会主席台。 黑龙江赫哲族第七届乌日贡大会在抚远举行  相似文献   

2.
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赫哲族文化资源得天独厚,文旅产业是实现赫哲族乡村振兴的新业态。本文分析了赫哲族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取得的初步成效,为进一步发展文旅产业、实现乡村振兴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后小康时代"赫哲族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振兴是实现赫哲地区现代化的根本所在,也是巩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现实需求.尽管新形势下赫哲族在农业农村发展上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乡村基础设施供给短缺、乡村生态环境亟待改善等突出问题.本文分析了赫哲族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结合发展实际,探究了乡村振兴今后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4.
赫哲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一个民族,分布在祖国的最东北边陲——黑龙江省合江专区的抚远、富锦、饶河、集贤、依兰、桦川、佳木斯等县市。其中大部分聚居在抚远县的下八岔、街津口、虎饶县的四排村,其余部分散居以上各地。赫哲族绝大部分都是沿江河而居,松花江下游、混同江南岸、乌苏里江左岸是赫哲族的故乡。赫哲族素以捕鱼、狩猎为业,近几十年来兼从事农业,解放后农业有了比较普遍的发展。但仍以渔业为主。三江流域资源、物产丰富。三江中盛产各种鱼类,其中尤以混同江的鲤鱼、乌苏里江的鲑鱼、挠力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口最少的民族黑龙江省东北部与苏联接壤的地区,有一块突出的尖角,这里是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汇流的地方,人们称它“三江平原”。这块地方包括富锦、密山、虎林,饶河、抚远等县。我国赫哲族就分布在这几县的沿江一带,主要集居在抚远,饶河两县。赫哲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一个民族,根据1953年人口调查统计,一共只有四百五十人。史籍上有关赫哲族的记载据说,赫哲族是隋唐时代黑水靺鞨的后裔,在汉文历史书籍里,有“黑哲”,“黑津”,“黑真”、“额登”等不同的写法,但都和“赫哲”的发音相同或相近,他们早就居住在东北莽原上,远在隋唐或者更早的年代里,就和中原汉族有了往来。大约在明朝初期,又进一步增加了和汉族的联系。清朝初年,松花江的赫哲人属于呼文哈部,乌苏里江的属渥集部,黑龙江的属萨哈连部。十九世纪末叶,清廷把他  相似文献   

6.
赫哲族伦理道德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赫哲族的伦理道德是赫哲族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它在赫哲族人民的精神生活中起着直接的规范性作用。这也表明赫哲族是一个极为讲究伦理道德的民族,其伦理道德既是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又具有自身鲜明的特点。赫哲族伦理道德在赫哲族人的生活习俗、民间文学等诸多方面都有十分具体的体现。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对赫哲族伦理道德的特点进行分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通过吸收和改造,使赫哲族的传统道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相统一,是本文研究的主旨。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30年以来,黑龙江省赫哲族经济社会显著发展,经济总量稳步增长,社会事业发展迅速,赫哲族农民家庭生活质量不断提高.同时,制约赫哲族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同样存在,针对赫哲族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产业结构不合理、资金短缺、科技含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等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赫哲族地区的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8.
赫哲族作为我国人口最少的民族之一,近年来,其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是比较快的,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这几年,赫哲族的新农村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赫哲族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论证,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同江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北部,总面积6164平方公里,辖有4个镇、8个乡、6个国营农场,总人口 16.7万人。同江是赫哲族的发祥地之一,共有赫哲族1500人,占全国赫哲族总人口的三分之一,主要分布在街津口、八岔两个赫哲族乡的两个赫哲族渔村。 一、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赫哲族经济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贯彻落实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和实施“兴边富民行动”以来,同江市委、市政府把促进赫哲族的进步与发展作为重要的政治责任和义不容辞的工作,狠抓落实,使民族乡村呈现出经济发展、社会繁荣的可喜局面。 (一)围绕资源…  相似文献   

10.
赫哲族“伊玛堪”作为古老的说唱艺术,在其漫长的发展历程中用它生动的语言和演唱形式征服和教育了一代又一代赫哲人,成为赫哲族人民最喜爱的文学样式之一;“伊玛堪”包容了赫哲族的历史、风俗习惯、文学艺术等所有的精神和物质文化,堪称赫哲族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既是研究赫哲族历史、文化、经济、习俗的宝贵材料,又是该民族在记忆里牢固保留的尽可能多的思想文化记录.  相似文献   

11.
关于赫哲族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状况的调研报告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近年来,赫哲族村的生产生活基础设施建设有所加强,但村与村之间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本文在分析制约赫哲族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诸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赫哲族村基础设施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转变思想观念调整产业结构把赫哲族乡村经济社会事业推进到新阶段舒景祥赫哲族是黑龙江省十个世居少数民族之一。据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统计,全国有4245人,其中近90%分布在我省,主要聚居在同江、饶河两县(市)的三个赫哲族乡和佳木斯市郊区。总结分析赫哲族经济...  相似文献   

13.
多年以来,以街津口赫哲族中心校为代表的赫哲族学校,通过校本课程的建设和实施,为赫哲族文化与技艺传承做出了突出贡献。伴随着全球化和现代化进程,我国少数民族经济社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却受到冲击,赫哲族作为我国人口较少民族之一,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新形势下赫哲族文化教育如何适应时代发展是本文探讨的内容。  相似文献   

14.
赫哲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经济发展为前提,以环境建设为基础,以提高人的索质为保证,以增加群众收入为根本,呈现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为人口较少民族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积累了典型经验.针对赫哲族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经济总量不足、经济结构趋同、资金短缺、科技含量不高、市场竞争乏力等问题,应积极采取措施加以解决,为赫哲族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5.
清代至民国时期,赫哲族通过与满族、汉族等周边民族的交换活动,学习其先进的生产方式,引进其先进的生产工具,改变了赫哲族传统的渔猎生产方式和分配形式,增加了赫哲人的自主交换意识,推动了赫哲社会私有制和商品经济的发展,加剧了赫哲族成员贫富两极的分化,并使阶级差别逐渐产生.  相似文献   

16.
<正>“乌苏里江来长又长,蓝蓝的江水起波浪,赫哲人撒开千张网,船儿满江鱼满仓……”伴随着一曲婉转悠扬的《乌苏里船歌》,我们来到黑龙江抚远市,近距离感受赫哲族鱼文化系统。抚远,在赫哲语中意为“金色的鱼滩”。因地处中国陆地最东端,抚远是最早把太阳迎进祖国的地方,素有“华夏东极”之美誉。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两大水系交汇于此,丰富的水域资源使这里成为鲟鳇鱼、大马哈鱼的家园,也哺育了以渔猎为生的当地各族群众。  相似文献   

17.
赫哲族文化生态是由赫哲族文化所处的自然环境及社会环境所构成,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了本民族的文化生态特征。如何定位赫哲族的文化生态特征,并根据其特征对赫哲族文化进行可持续发展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清代是赫哲族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八旗制度下,部分赫哲族由传统的分布区—三江流域走向盛京、北京等内地,为赫哲族与其他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9.
赫哲族的传统体育活动孙玉森赫哲族,世居祖国东北边睡,在漫长的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中,勤劳、勇敢、智慧的赫哲族人民为了生存、生产和自身进步的需要,创造了多姿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经初步考证,曾在赫哲族民间流行及传承至今的民族传统体育游艺项目多达数十种,其...  相似文献   

20.
在清代,赫哲族要定期定额向朝廷进贡貂皮,清廷则以布匹、衣服等物回赐,此即贡貂与赏乌绫制度。通过缴纳貂皮贡赋,体现了赫哲族对清朝政治臣属关系的认同,在客观上促进了东北边疆的稳定、赫哲族社会的发展和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交融,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东北亚丝绸之路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