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历来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传统中国民族思想的主流是以文化辨民族,并形成了“大一统”的国家观.民族主义思想是伴随近代西欧民族国家建构而出现的,其核心理念是国家由民族决定.鸦片战争后,在列强殖民入侵和西方民族主义思潮影响下,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开始出现分裂主义思想和运动的倾向.作为对列强殖民入侵下民族分裂危机的回应,中国近代民族主义趋向于通过同化政策进行“国族”建构,但这种国家政治建构的努力难收其效,根本原因还在于它始终未能摆脱“民族——国家”的束缚.  相似文献   

2.
田永秀  刘雨丝 《民族学刊》2021,12(11):78-88, 130
边疆研究是考察近代中国由传统天下国家向现代民族国家转变的重要领域,而近代铁路因其与边疆危机的关系紧密正逐步成为边疆研究的重要切入点。19世纪后40年,中国的边疆危机愈演愈烈。清廷按照“由腹达边”的原则修筑了一批国防铁路干线,以期支援边防、拱卫中央,通过军事固边使边疆成为维护内地安全的屏障。进入民国后,随着时局的变化,以及现代边政学的兴起,国人意识到开发治理边疆、促进边疆发展和民族融合是缓解边疆危机、巩固国家统一的长远之计和根本途径,由此开启了新一轮筑路实践。本文试图通过梳理近代国人在应对边疆危机时对铁路的认识变化及实践,厘清铁路在近代边疆危机中的功能演进。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初期,梁启超最早提出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尽管梁启超由于害怕这个主张非常可能引起要求推翻清朝政府的排满而不得不最终放弃,但是民族主义的思想热潮在留日学生里面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一事件为中国同盟会民族主义的思想纲领做了牢固的思想铺垫,这导致在这一思想浪潮中不乏有很多浓重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我国孙中山先生为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表现于:一方面紧密联系民主、民生、民族主义;另一方面更加强调民族平等的思想意识,坚决反对本民族间的压迫和奴役,也反对本民族去奴役或者压迫其他民族,更加提倡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和合作。  相似文献   

4.
在20世纪初期,梁启超最早提出了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尽管梁启超由于害怕这个主张非常可能引起要求推翻清朝政府的排满而不得不最终放弃,但是民族主义的思想热潮在留日学生里面从来没有停止过,这一事件为中国同盟会民族主义的思想纲领做了牢固的思想铺垫,这导致在这一思想浪潮中不乏有很多浓重的狭隘的民族主义色彩。我国孙中山先生为中国近代的民族主义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表现于:一方面紧密联系民主、民生、民族主义;另一方面更加强调民族平等的思想意识,坚决反对本民族间的压迫和奴役,也反对本民族去奴役或者压迫其他民族,更加提倡各民族之间的平等和合作。  相似文献   

5.
近代以来,随着中华民族危机的加深,以民族主义救中国的呼声骤然而起,在辛亥革命时期,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想兴起,并渗透到社会各个阶层,从而推动了全国民族主义意识的大觉醒.辛亥革命时期中国民族主义的兴起有着不同的原因,以孙中山为代表的民族主义思潮也随革命形势的发展经历着嬗变.研究辛亥革命时期的中国民族主义思想对于...  相似文献   

6.
入关后,特别是在康雍时期,为加强对东北少数民族的管理、填补东北防务空虚、巩固东北边疆,清政府在东北地区实行"徙民编旗"政策,将少数民族部众大规模迁入内地,以"新满洲"形式编入满洲八旗.这对于加强东北边防,巩固边疆有着重要意义.本文试以库雅喇为例,对"新满洲"形成问题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7.
日学界所论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大都是以汉族政治社会思想和活动为主,忽视了西藏等边疆民族主义.清末,英国侵略西藏地方产生了西藏激进民族主义.这是中华民族国家建构过程中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民国时期,五族共和的中华民族主义理论成为应对西藏激进民族主义的较佳选择,展现了民族主义建构民族国家的一面.  相似文献   

8.
凌兴珍 《民族学刊》2021,12(8):62-78, 127
随着列强侵略中国边疆领土和谋取中国边疆教育权危机加重,中国边疆传统教育落后与以教育统合国民的民族国家建设需求矛盾日渐突出,晚清朝野士绅发出了“蒙藏回教育,急宜筹备”的疾呼,提出了“兴学为办理边务第一要务”和以“同化主义”为“蒙藏回行政方针”、以“语文统一”为“蒙藏回教育行政方针”的主张,并从边地兴学与内地兴学主旨差异角度探索了蒙藏回教育发展的路径、次第与方法,为以蒙藏回为主的边疆教育由传统寺院经堂教育向以汉语文和科技知识为主的早期近代学堂教育转型提供了思想资源和决策基础。晚清以蒙藏回为主的边疆早期近代化学堂教育起步,既得益于学部与理藩部的重视和统筹推进,更得到边地督抚大臣的高度关注与强力推动,中央和地方之间还形成了一定程度的互动与合作共同推动边地学务发展的格局,旨在达成合满汉蒙回藏苗夷为一体、以汉语文和汉文明沟通融合蒙藏回诸民族言文思想的民族国家建设目标。这一转型起步,尽管在各边地的进展与成效并非整齐划一,但却具有特殊的时代价值、实践意义和思想启迪。  相似文献   

9.
中国民族史研究的基本特点和发展三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史学,有记述边疆各民族史事、社会的传统。近代边疆危机的出现与加深,边疆史地之学兴。于是对辽、金、元三史的研究蔚成风气,而《皇朝藩部要略》、《蒙古游牧论》、《朔方备乘》、《西伯利东偏纪要》等北方史地与民族的著作,可以说开了近代边疆民族研究的先声。 1902年梁启超先生发表《新史学》一文,可谓中国史学史乃至整个中国学术史发昏震聩的一大变局。在该文《历史与人种之关系》一节,他指出:“历史者何?叙人种之发达与其  相似文献   

10.
朝鲜族农民是中国东北地区的拓荒者和水稻种植的先行者,他们带着水稻种植的技术、经验和籽种迁居东北各地后,开发水田,改写了近代东北没有水稻种植的历史,改变了东北以种植旱田为主的单一种植结构,使东北地区发展成为中国的六大稻作区之一。所以,朝鲜族的稻作生产技术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的是东北各地稻作生产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1.
民族主义思潮是改变中国历史上各类差异共同体关系的最根本的思想。对于多民族中国来说,现代民族国家建构不仅意味着从王朝国家向现代主权国家的政治转型,而且关系到各民族人民对新的民族国家的认同和国民身份的确立。近代中国民族国家建构主张经过了从汉族国家、同质化国家到多元一体国家的递进性转变,反映了国人在构建民族国家认识上的不断深化。而受民族主义影响的地方社会在撕裂中实现着重构、整合。近代中国的民族与地方社会是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研究的重要课题,对于把握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脉络和国族构建过程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2.
杜赞奇对近代中国民族主义问题的研究以及研究中构建的复线历史范式有着深刻的学理背景:近代以来,特别是20世纪国际学术界兴起了民族主义的理论研究;中国民族主义问题是美国中国学界关注的焦点之一;后现代主义、后殖民主义思潮的兴起,为杜赞奇的研究直接提供了学理上的思想资源;杜赞奇的研究也是美国中国学界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反思浪潮的体现和结晶。  相似文献   

13.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理论的生成与外来关键性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国民族主义发端于中国传统民族观念与西方民族主义思想的合流,并经历了缓慢的生成过程。在此过程中,来自国际社会的西方民族主义理念不断涤荡中国的传统观念,随着《万国公法》的引入和《天演论》的翻译以及民族主义思想的传入,传统种属观念在中国逐渐淡化和消解,以政治统一为基础的中华民族观念逐渐增强。上述诸因素与中国传统文化及近代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相结合,至20世纪20年代基本上完成了近代中国民族主义理论的生成过程。  相似文献   

14.
王梓杨 《中国藏学》2023,(2):141-154+219
清末民初,英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云南边疆危机不断加深。为解决日益严重的边疆危机,冲破英国对云南边疆的合围,云南军都督府在民国之初拉萨动乱爆发后,选择主动出兵参与西征以平息藏乱。对于云南来说,主动出击西征平乱,不仅能够维护国家主权,还可尽可能扭转以往云南省在中英西南边疆纠纷中的被动地位,在压制英帝国主义者侵略云南边疆野心的同时震慑西藏地方分裂势力。然而,这一主动解决边疆危机的积极尝试,终因滇川关系的不睦、中央政府的妥协及英国的施压而被迫中止。文章在详细梳理云南边疆危机和川滇“援藏西征”来龙去脉的基础上,认为地方中心主义思想盛行、中央政府势弱、国际形势不利等因素的相互交织,使清末民初中国的边疆问题日趋复杂,其中亦有不少经验教训值得引以为鉴。  相似文献   

15.
民族主义是当今世界重要的政治思潮之一,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是我国学术界广泛研究的领域。研究中国近代民族主义有助于帮助指导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民族国家建构。总体来看,学术界对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研究主要集中于讨论其理论来源、研究缘起、发展阶段和类型等主题,涉及人物研究较多,也有学者关注中国近代民族主义产生的历史背景、特点等问题,还有学者关注台湾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6.
张荫棠筹藏时期的民族主义思想表现在三个方面:政治民族主义,经济民族主义,文化民族主义.在政治上,张荫棠主张构建多民族国家,维护中国在西藏主权.张荫棠的经济民族主义突出表现在"商战"方面.尤其是在西藏地方茶叶市场与英属印度的争夺上;提出西藏地方经济自给论.张荫棠的文化民族主义表现为:加强藏汉民族认同、文化认同,重视教育,主张改良西藏地方风俗.张荫棠的民族主义思想形成与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应该给以"了解之同情",不能简单指责为大民族主义.  相似文献   

17.
自古以来,边疆问题始终是我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一个较为敏感的问题。历史上各封建王朝都重视经营边疆,有些王朝甚至设立了专司边务的机构,采取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理边政策。历史上尽管有民族压迫存在,各民族人民之间的互相交流却始终没有停止过,各民族间形成了血肉相关的联系。近代以来,帝国主义势力以传教、探险等活动为名,不断对我国边疆地区进行政治渗透。有的甚至煽动边疆的一些少数民族闹分裂,企图扰乱我边疆,分裂我领土,削弱我国力。新中国建立后,党和国家十分重视边疆工作,实现了边疆地区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给边疆带来了发展的活力,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全国各族人  相似文献   

18.
建立独立自主的民族国家是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核心内容。但是民族主义主张的单一民族建国理论与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传统有根本冲突。为解决这一矛盾,中国早期民族主义者对源自西方的民族主义进行了改造。从最初的"排满"到提出各民族互不侵犯、平等生存;从提倡以汉族为主导的民族同化到设想国内各民族在平等的基础上融合为统一的中华民族。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在民族建国理论上完成了从汉族国家经由五族共和再到中华民族国家的嬗变。  相似文献   

19.
清末民初,中国边疆出现不同程度的分裂危机,我国西藏地区也从辛亥革命至解放初期基本处于半独立的“自治”状态.西藏危机的产生是近代国际、国内政治局势变化的产物,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辛亥革命是一场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它成功地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实现了国家制度的现代转向.与此同时,在近现代思想影响下,辛亥革命时期,对民族概念、民族平等、民族主义的认识也有了系统化和理论化的表达,并且对协调国内民族关系、解决民族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从而为中国民族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