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阿美的表妹天天缠阿美,让她给帮忙“找个稳定的工作”。表妹说:“我爹妈说了,花多少钱都成,临时工也成!我爹妈一辈子在村里给人看不起,现在我大了,他们有指望了。他们已经给左邻右舍放出话去,说给我在城里找了个体面工作。姐,你可得给我帮忙啊!”在左邻右舍亲朋好友眼里,漂亮的表妹马上就变成城里人了!表妹家里虽然穷,但表妹是被“富养”大的,为了让她变成“城里人”,先给她在城里租了个房子。爹妈还大方地招呼乡亲们“以后进城里办事就找咱家女子”!  相似文献   

2.
互联网来了。在它的光环照耀下,许多东西都在改变着。出版领域也不例外。e-book,e-book,我的眼睛里充斥着这样的字眼,e-book,e-book,我的耳朵里填塞着这样的声音。所有的图书真的都要e化吗?在这个炒作盛行的时代里,我们确需冷眼观世,我们确需仔细分辨,那些叫喊的人们,他们为何叫喊,我们确需对许多现象说不。不,不是所有的图书都适合数字化。在“漏断人初静”的夜晚,靠在床头,捧卷阅读的时候,那一缕灯光不是显得格外温暖  相似文献   

3.
“我不像很多报道中写到的那样厉害,”樊锦诗说,“我是服从国家分配去的敦煌,几次想离开都没有离成。”10月12日,在国家文物局主办的“莫高精神”宣讲报告会上,面对600多位听众,这位“敦煌的女儿”主动打破“光环”。  相似文献   

4.
赠人一片云     
世间人情多讲究赠人以物,而物尽必然情非。我赠人以云,君行千里,抬头便见白云,还怕断了友情不成?人间冷暖是人最在乎的,人与人的交往也往往就在这“冷暖”二字上。  相似文献   

5.
在纪念《统计法》颁布20周年之际,我们收到许多抒发感慨、畅谈心得的稿件,尽管他们写得不如他们做得丰富生动,但,就像他们自己所说的:“酸甜苦辣都是歌”,我还要加上一句:“一字一句总关情”。我们择其发表,共同感受。  相似文献   

6.
杨艳 《晚晴》2020,(2):92-92
"夫妻同心,其利断金",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战"疫"前线,贵阳市南明区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杨敏骄和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孙刚,就是这样一对夫妻档。“我是党员,我先上!”“我是党员,我该上!”这是他们的宣言,更是无数逆行者最忠诚的誓言。  相似文献   

7.
小幽默     
我爱你阅览室里 ,一个男孩和一个女孩在争论着什么。忽然那女孩高声道 :“我爱你 !”四座皆惊 ,男孩的脸红得像三月春花 ,略带一丝得意。女孩呆了一会儿 ,尴尬地笑笑。事后 ,我才知道她说的本是 :“歪理 !”狙击手  一次战争中 ,将军为了要激励士气 ,就到前线去 ,前方的士兵就跟将军报告说 :“将军 !前方 2 0公尺的石堆中有一个狙击手 ,不过他的枪法很烂 ,这几天开了好多枪 ,可是都没有命中人 !”将军听了很生气地说 :“既然发现狙击手 ,为什么不把他干掉 ?”士兵听了就说 :“将军 !你疯了吗 ?难道你要叫他们换一个比较准的吗 ?”瞬间的荣…  相似文献   

8.
哲理箴言     
《浙江统计》2014,(1):64-64
3200万次 一只新组装好的小钟放在了两只旧钟当中。两只旧钟“滴答,滴答”,一分一秒地走着。其中一只旧钟对小钟说:“来吧,你也该工作了。可是我有点担心,你走完3200万次以后,恐怕便吃不消了。”“天哪,3200万次。”小钟吃惊不已,“要我做这么大的事?办不到,我办不到。”  相似文献   

9.
憨朴 《四川省情》2006,(7):51-52
仅仅因为这一次事关重大,不实地看看我心头不踏实。然而就是这么一次难得的破例,未必阿绣也要阻挡?晚上何恂恂来陪伴曾好看电视,我问她:“哪些人一起去了影像厂?”她说:“梅主任、舒科长和我。”我问:“这个项目你们看得准吗?”何恂恂说:“梅主任说绝对没问题。”我说:“信贷员才是第一责任人,你可不能人云亦云。”何恂恂一脸忧伤,噙着泪说:“只要有一句反对,她们两个就合伙整我。”一听这话我心头好不是滋味,但我只能说:“你太多心,梅主任和舒科长都很关心你的。”何恂恂把话岔开,揩干泪就笑逐颜开。舒其张将影像厂的贷款申请正式呈报上来,…  相似文献   

10.
张虎林 《山西统计》2000,(10):17-17,28
我是 1 999年 4月初从永和县民政局调任县统计局局长的 ,可谓与统计有缘 ,情注其中实属自然。随着工作单位和工作角色的转变 ,加之一段的工作实践 ,我知道了统计这副担子的份量。在这种情况下 ,我思来想去 ,却始终找不到干不好的理由 ,我要干出个样子。至此 ,我多次召开局长办公会议和全体人员会议 ,广泛动员 ,群策群力 ,和大家共同谋求振兴统计的新方法 ,那便是“好学、善断、协调、廉洁”。经过一年有余的摸爬滚打 ,开创了永和统计工作新天地———“统计基础管理年”活动被评为临汾地区先进单位 ,出席了全省在阳泉召开的经验交流会 ;农调…  相似文献   

11.
普查办的“争吵声”大千世界,各色人等,忙忙碌碌,基层统计则身临其间,平凡又平凡。然而,只需稍稍留意一下他们的一些工作生活状况,你将会发现不少流金溢彩的可贵东西。这不,自从经济普查工作开展以来,同事们发现办公室的“争吵声”越来越多了。就拿上周五来说吧,“争吵”又不可避免的发生了,从事统计工作多年的两位“老统计”又“吵”了起来。是什么事情让他们如比较真呢?好奇心促使我不知不觉的凑了过去,原来是为了经济普查调查表指标理解上的分歧,看着他们争得面红耳赤,听着他们各自陈述的理由和事实,把一个自我感觉精通统计业务的我也搞…  相似文献   

12.
<正>亚里士多德曾经说过:“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自己一再重复的行为所铸造的,因而优秀不是一种行为,而是一种习惯。”有这样一支队伍,他们并非生而优秀,但是他们让优秀成为习惯,成为日常工作的一部分。他们在推进统计现代化改革和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奋力担当作为,先后获得“全国统计系统先进集体”“第三次全国经济普查先进集体”“贵州省重大专项普查先进集体”“贵阳市2014年度扶贫开发工作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他们在贵州调查队系统年度综合考核中连续多年获得优秀等次;他们坚守初心践行使命,  相似文献   

13.
我是一位普通的统计员,在统计局工作已经有六年了,但我对农业普查这个概念还是比较陌生。今年是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年,我们兴业县是广西的试点县,我有幸成为这次的农普人,心里不知有多高兴。每当遇到亲戚朋友,我都会很自豪地对他们说起我的新使命,我本想把这份喜悦和他们一起分享,谁知却碰了一鼻子灰,自讨没趣:“有什么好干的,不就是和农民打交道的农普吗?这回你们可就惨啦,还是试点呢!”这没趣的话让人听了真有点不是滋味,农普工作真有那么难么?做一个农普人,果真是这样的吗?  相似文献   

14.
田萍  张进 《四川省情》2002,(9):36-37
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富人”?“富人”为何不肯交纳个人所得税?我国个税政策怎么就管不住“富人”?……有关中国“富翁”的话题再次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 朱总理质疑富人不交税 国务院总理朱镕基说,去年美国《亚州华尔街日报》评出“中国十大富豪”,我让税务部门调查一下,看看他们交没交个人所得税,结果都没交。原因是他们把个人收入都合到工厂里了,公司是自己的,个人用的工资都在工厂税前列支了。朱总理表示:“我看个人所得税还是应该交,我的工资超过800元的部分都交了,为什么越富的人越不交税呢,这是不正常的,部不交税,国家哪里有钱,怎么办  相似文献   

15.
一位企业家在一次会议上做主题发言,刚刚走下讲台,一个银行经理就走过来问他:“你需要贷款吗?”企业家愣住了,说:“我不需要贷款。”银行经理说:“如果你需要贷款可以随时来找我。”说完递给企业家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6.
高峰 《四川统计》2012,(11):58-58
一位企业家在一次会议上做主题发言,刚刚走下讲台,一个银行经理就走过来问他:“你需要贷款吗?”企业家愣住了,说:“我不需要贷款。”银行经理说:“如果你需要贷款可以随时来找我。”说完递给企业家一张名片。  相似文献   

17.
我出差坐火车时,最怕与同乘者讲话。一开口,难免有以下三句对白:“你在什么单位工作?”“在统计局。”“你们出的统计数字准吗?”遇到这样的诘问,我总要抓紧这一宣传统计的有利时机,耐心细致地做一番解答,多数同乘者听后表示理解,但也有“内行”者以强有力的证据给予反驳。有一次在去南方的火车上,同乘的是湖南省某县的国土局长,他“自我解剖”说在当乡长期间,经常瞒报人口数据,而且“谁来了也查不出。”还有一次在西安去济南的火车上,同乘的一位离休干部得知我是搞统计的后,不仅大批不准的统计数字,还痛骂一些政府官员“以假数谋升官”。这…  相似文献   

18.
半年前,我乘巴士在法国乡间旅行。一次,汽车要在一个小镇上停留10分钟。闲着没事儿,我便走进了巴士邻近的一家小餐馆。餐馆非常讲究,摆设台上有浓汤、各色沙拉以及咖啡跟美酒。我想试试法式浓汤,便向老板点了一道。“不卖汤。”“什么?”我怀疑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9.
思路决定出路-谈统计改革的观念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编辑和记者,我接触过很多系统内外的有识之士,他们对于统计体制改革时有“高谈阔论”,但我的感觉是,关于这个话题,到了今天,似乎显示了更强的急迫感、责任感与使命感。于是,本期,“方略”栏目,我选择了这个主题。读者不妨认真研读、细细品味。  相似文献   

20.
闲暇吋,喜欢翻阅书橱中那些过去在旅游途中购买的书籍,每到这吋,便会想起父亲在世时,和他一起旅游的往事。十几年前,沈阳开通第一趟“夕阳红旅游专列”时,我给父母报了名。那时,他们都将近80岁了。为了让他们旅行期间能够更好地休息,我还专门给他们订了软卧。可是,在出发前夕,母亲由于身体的原因打了退堂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