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1 毫秒
1.
在网上直销、网上分销两种双渠道供应链系统中,引入消费者对产品检验与评估需要时间和检验结果为假概率的敏感系数、区块链单位验证费等参数,在不采用和采用区块链技术两种情况下对比分析了双渠道供应链定价和渠道选择策略。研究表明:当采用区块链技术时,直销模式下的制造商利润要高于分销模式,直销模式下的传统零售商利润要低于分销模式,直销模式下的供应链总利润高于分销模式;在直销模式下,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制造商利润、传统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都高于不采用区块链技术;在分销模式下,当制造商引入区块链技术一次性需支付的固定费用较小时,采用区块链技术的制造商利润、传统零售商利润、网上零售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都要高于不采用区块链技术。  相似文献   

2.
针对一个由电商平台和线下零售商组成的O2O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线下零售商采取全价期和优惠期两阶段定价策略,考虑消费者策略性程度,构建传统模式和引入区块链技术模式的O2O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定价模型,研究线下零售商的均衡定价和信息披露策略,深入分析信息披露策略、消费者策略性程度和区块链单位使用成本对均衡价格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无论消费者策略性程度如何,只有当生鲜农产品的真实质量较高时,线下零售商才会披露生鲜农产品真实质量;较大或较小的区块链单位使用成本有利于线下零售商、电商平台和消费者;当消费者策略性程度较低时,线下零售商和电商平台可以从消费者策略行为中获益,相应的社会福利也会得到提升。  相似文献   

3.
李剑  易兰  肖瑶 《中国管理科学》2021,29(10):131-139
信息不对称是阻碍供应链多主体协同减排的主要因素,针对消费者隐匿低碳偏好导致的供应链协同减排效率损失问题,通过与基于委托-代理理论的供应链减排信息甄别机制比较,设计了基于区块链驱动的供应链协同减排信息共享机制。研究表明,消费者获得额外的信息租金是导致供应链减排效率损失的主要因素,生产商和供应商通过分担一定比例的“区块链+协同减排”投资成本,可以获得额外的信息共享收益。“区块链+协同减排”信息共享机制在消除信息租金的同时,可以有效提高供应链收益,并且存在一最优收益分配比例使得生产商与供应商收益达到均衡以及供应链收益达到最优。“区块链+协同减排”信息共享机制可以有效提高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减排效率,是推进我国“十四五”时期减排任务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4.
考虑消费者存在公平偏好且两个制造商分别通过各自的零售商销售相似产品的竞争供应链,并构建三种情形下的博弈论模型,研究了不同的供应链成员采用基于消费者历史购买行为的歧视定价(BBP)策略对制造商和零售商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发现:与不采用BBP策略相比,1)仅零售商采用BBP策略会降低制造商利润,但是当消费者公平偏好较大时,仅零售商采用BBP策略会增加零售商利润;2)当制造商和零售商均采用BBP策略会同时增加制造商和零售商的利润;3)仅零售商使用BBP策略会减小消费者剩余,然而制造商和零售商均使用BBP策略会增加消费者剩余;4)仅零售商采用BBP策略会降低社会福利,当制造商也采用BBP策略会进一步降低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目前区块链技术的研究,利用其去中心化、信息透明、公开、可溯源、难篡改等特性,构建阳澄湖大闸蟹的溯源模式,进而有效抵制"假身份"的大闸蟹流入到人们生活中,使购买该商品的消费者权益得到保障,从而有效解决阳澄湖大闸蟹的溯源防伪问题。  相似文献   

6.
针对由一个制造商与一个零售商构成的供应链,考虑消费者的策略性跨期购买行为,构建了两周期动态博弈模型,分析了消费者策略性程度对两周期均衡结果、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比较了分散式与集中式决策的均衡偏差,设计了与消费者策略性程度相关的两周期收益共享契约与"两周期收益共享+转移支付"组合式契约。研究表明:分散式决策下,消费者策略性程度有利于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但会对供应链成员不利;某些情形下,消费者策略性程度会使分散式与集中式决策的系统利润差值增大;当消费者策略性程度相对较低时,两周期收益共享契约不仅可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还可增加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当消费者策略性程度较高时,通过组合式契约可实现供应链完美协调,但此时消费者策略性程度的增强可能对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产生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7.
针对混合渠道销售及回收的电器电子产品闭环供应链(CLSC),考虑当前我国实施的WEEE规制政策的影响,建立CLSC决策模型,并基于博弈分析方法求得政府规制工具的最优参数和CLSC中各成员企业的最优经营策略及利润,以及社会福利和消费者剩余。结果表明:政府向电器电子产品制造商征收的WEEE处理基金越高,则产品批发价、直销价和分销价均越高;政府给予WEEE处理商的处理补贴越高,则各WEEE回收企业的回收价格及回收量均越高;消费者环保意识越高以及对WEEE回收价越敏感,都越有助于各回收企业增加WEEE回收量,提高CLSC各成员企业的利润,以及促进社会福利和消费者剩余的增加;消费者对产品分销价与直销价的价格差越敏感,则对制造商和销售商的利润、社会福利以及消费者剩余越无益,但不影响第三方回收企业和处理企业的利润。  相似文献   

8.
本文引入了一个区块链+供应链金融理论框架,通过银-企融资效率优化的双向视角,利用三方博弈、动态演化博弈模型研究了区块链技术引入后对供应链金融体系的影响。研究发现,引入区块链技术降低了供应链金融市场的融资约束,增加了融资企业的资金可得性。同时,区块链技术的低运维成本最终使得区块链+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各主体的融资效率获得提高。长期来看,实现最优均衡对区块链技术本身提出了要求,一是要降低区块链运维成本,二是要设计稳定有效的供应链金融系统制约,该制约一定程度上从外部代替了供应链本身的稳定作用。在当下市场缺乏有效性与融资难题并存的环境中,研究该模式对融资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考虑到产品质量是影响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关键驱动因素,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和非线性消费者效用函数对双渠道供应链中三种产品质量研发模式分别建模,讨论了各种质量研发模式对供应链成员的利润和消费者效用的影响,并利用二部定价契约协调供应链。三种产品质量研发模式分别为:制造商不进行产品质量研发、制造商独立进行产品质量研发和制造商与零售商合作进行产品质量研发。研究表明:(1)当进行产品质量研发时,批发价、零售价,直销价和产品质量研发水平均提高,并在合作研发下达到最大值,且上述决策变量均随着渠道竞争程度的增加而降低;(2)产品在传统零售渠道和线上销售渠道的销售量和消费者效用随着渠道竞争程度的增加而降低;(3)产品质量研发能够提高制造商的利润和消费者效用,且在合作研发模式下达到最大值;对零售商而言,采用制造商独立研发模式时利润最高,合作研发模式时利润最低;(4)为激励零售商参与研发,制造商利用二部定价契约来协调供应链,协调后产品的研发水平能够达到合作研发时的水平,同时消费者效用增加。数值仿真结果有效地证明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10.
落后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水平均会导致企业面临生产规模不经济问题,在扶贫背景下,农户的生产同样具有生产规模不经济性。本文分别构建"农户+智慧供应链平台"、"农户+批发商+智慧供应链平台"、"农户+合作社+智慧供应链平台"三种扶贫模式,并比较不同模式下供应链的分散式决策及政府的补贴策略。研究表明:三种模式下,消费者扶贫偏好系数对贫困农户、批发商及合作社均有正向影响。随着农户贫困程度的增大,消费者需求也会增加,进而使得供应链各主体及供应链整体的利润均有所增加。"农户+智慧平台"合作模式下农户、平台及供应链整体均获得最高利润,但是其规模不经济情况无法得到改善,且现阶段在贫困地区实施该模式难度较大;"农户+批发商+智慧供应链平台"合作模式下,农户的利润高于批发商和智慧平台的利润,但是供应链整体利润有所减少,规模不经济状况也未得到改善;"农户+合作社+智慧供应链平台"模式下,合作社为农户分担一定的规模不经济成本,农户及供应链整体利润均有所增加。除此之外,政府一方面需继续加大对智慧平台建设及运行的补贴,增加目标激励,以维持供应链各主体的利益均衡。另一方面应通过激励合作社的建立帮助农户提高知识技术水平,并使其逐步实现与智慧平台的自主合作。  相似文献   

11.
产业融合促进了多产品竞争.基于扩展的两维Hotelling模型,研究了范围经济和转换成本对网络产业中多产品捆绑销售竞争均衡的影响,并分析了捆绑销售和线性定价下公司利润和社会福利的差异.研究表明转换成本导致企业不对称的细分市场结构并对新产品设定低价策略,但捆绑定价与转换成本无关.范围经济增加则公司捆绑产品价格较大幅度下降,一站式用户获益较多;成本随之下降但公司利润减少.与线性定价相比,捆绑销售导致单件产品价格较低,提高了消费者转换率,削弱了转换成本对忠实用户的不利影响;捆绑销售下公司利润较低,消费者剩余增加;不考虑范围经济则捆绑销售的社会福利较低,但当范围经济效应足够大时,捆绑销售不仅提高消费者剩余而且增加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2.
专利授权及其授权协议是知识产权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本文针对由一个专利技术提供商、一个品牌制造商和一个OEM组成的供应链,考虑市场需求信息不对称以及OEM存在规模经济效应,研究了专利技术提供商最优专利授权合同设计问题,考察了不对称信息、规模经济效应等因素对专利授权合同设计、供应链利润、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对称信息下,专利技术提供商通过设计一组合同菜单可以有效甄别市场需求信息;OEM会有动机去提升其规模经济效应,但却不一定有利于其他供应链成员和消费者;不对称信息的存在会影响供应链成员企业的利润水平以及消费者剩余,并总是会导致供应链系统利润的损失,但若满足一定条件,则专利技术提供商与品牌制造商可以达成信息共享谈判,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3.
产出与需求不确定是疫苗供应链面临的重要挑战.本研究构建由一个疫苗制造商和一个疫苗零售商(疾控中心和接种单位)组成的三阶段博弈模型,重点分析了疫苗制造商的最优投入决策,以及供应链成员的定价和采购策略.在此基础上,引入供应链契约来提升疫苗供应链对不确定环境的响应能力.研究表明,合理的补贴契约和期权契约设计均能够改进疫苗供应链成员之间的协作机制,降低产出与需求不确定带来的影响,实现供应链性能的帕累托改进,保证疫苗的高效供应.  相似文献   

14.
消费者低碳消费趋势及政府碳排放政策的颁布和实施,迫使企业必须审视自身生产运营中的碳排放问题。本文研究单一销售模式和双销售模式下政府价格补贴、一次性补贴、碳税等政策对低碳供应链决策的作用机制,构建含有一个生产商和一个零售商的低碳供应链集中式决策模型。基于基准模型和三种政策决策模型,解析分析各政策对供应链产品定价和利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同减排程度下,双销售模式的产品价格补贴力度大于单一销售方式;从政府角度来看,对于单一销售模式,要使企业达到相同的减排效果应当选择一次性补贴政策,而双销售模式应实行价格补贴政策;政府征收碳税提高了减排边界,促使更多企业进行减排,同时单一销售模式减排边界高于双销售模式;政府应该合理制定碳税,否则会导致企业不愿减排或退出市场。另外仿真分析了减排量对产品价格和供应链利润的影响以及三种政策参数对供应链利润的影响,揭示出相关的管理学启示,本文的研究结论能为政府制定低碳政策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考虑由电商平台和供应商组成的二级可追溯农产品供应链,通过构建电商平台无/有利他偏好的定价决策模型,研究可追溯农产品供应链的定价决策问题。运用Stackelberg博弈理论,分析政府补贴、电商平台利他偏好和消费者溯源偏好对可追溯农产品供应链成员及系统整体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电商平台的利他偏好有助于提高农产品供应链可追溯能力、改善系统整体绩效;消费者溯源偏好有助于提高农产品零售价格,但对电商平台利润的影响还与利他偏好程度有关;电商平台的定价策略不仅取决于自身利他偏好,还受到政府补贴和消费者溯源偏好的共同影响;较之作为渠道跟随者的供应商,主导电商平台利润未必总是更高。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虑闭环供应链成员的互惠偏好行为,在生产规模不经济下分析互惠偏好行为对闭环供应链的影响,构建了包含供应商和规模不经济生产商的闭环供应链模型,分别探讨了无互惠偏好情形以及双向互惠偏好情形。研究发现,规模不经济会降低回收率和系统利润;系统成员的互惠偏好行为总会提高对方的利润,而降低自身的利润;供应商的互惠偏好总会提高系统利润,渠道效率和消费者剩余,而生产商互惠偏好产生的影响还取决于供应商的互惠态度;仅生产商具互惠偏好时,系统总利润不变;一定条件下,互惠偏好行为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但是,该行为能够有效提高整个社会的总福利。  相似文献   

17.
基于我国当前生鲜农产品供应链中产品价格、盟员关系不稳定,农户和消费者利益受损的现实,本文通过构建两种供应链组织模式下的利润模型,研究了关系契约对农产品生鲜度及供应链利润的影响,并探讨了其"自我执行"机制;分析不同组织模式下冷链设施补贴模式对关系契约稳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关系契约在提升农产品生鲜度及供应链利润方面有显著作用,但不能完全保证契约的稳定性;引入冷链设施虽在进一步提高生鲜度及利润方面有明显作用,但不同引入方式对关系契约稳定性影响较大,而选择恰当的冷链设施补贴模式("公司+合作社+农户"组织模式下政府对农业合作社的补贴)可提升农产品生鲜度及农户盈利水平,最终提升生鲜农产品供应链关系契约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产品专利授权是企业寻求合作、互利双赢的一种方式。拥有互补产品的企业进行产品专利授权,会对互补产品销售和参与授权的双方企业收益产生重要影响。本文考虑一条由两家企业组成的供应链,其中一家生产并销售两种互补产品,并将其中一种产品授权给另一家企业进行竞争性生产和销售,研究该授权行为对于参与授权双方的决策与收益、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的影响。本文进一步利用Stackelberg博弈求解出授权前后两家公司的最优决策、利润、产品需求,以及消费者剩余和社会福利,并对授权前后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授权行为会导致被授权产品定价提高、销量增加,但其互补产品的定价和销量会下降。当专利许可费适中时,授权行为能最大程度提升授权企业的总利润。数值实验结果表明,授权行为能够提升消费者剩余,且在大多数情形下都会提高社会福利,只有当专利许可费较高时会降低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9.
本文研究了由生产商和零售商组成的两阶段供应链的最优折扣券发放模式及相应的产品定价、折扣券面值和折扣券有效期,并提出了供应链协调策略。通过比较分析生产商发放折扣券模式和零售商发放折扣券模式,得出在零售商发放折扣券时,生产商利润和供应链总利润都会得到较大的提高,而一定条件下零售商利润将会较生产商发放折扣券模式下有所下降。针对这种情况,论文提出了基于成本分摊的供应链协调策略,即在零售商发放折扣券的情况下,由生产商分摊部分折扣券发放成本以达到双赢的目的。研究表明,通过调整成本分摊比例可以在保证零售商利润不受损的前提下提升供应链的整体利润,最终达到供应链协调。  相似文献   

20.
双渠道模式加剧了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渠道冲突,而整体利润与个体利益的不一致导致了供应链的“囚徒困境”。考虑到消费者的渠道偏好以及厂商风险偏好对供应链生产决策的影响,运用收益流风险构造多阶段供应链效用函数,比较分析制造商和零售商之间的四种竞合策略组合对其利润以及效用水平的影响,进而研究制造商与零售商在收益流风险视角下对竞合策略的选择问题。结果表明:供应链的利润与消费者的渠道偏好呈U型关系,消费者对渠道不敏感时,供应链利润达到最低水平;比较四种策略选择发现,集中决策情境下供应链整体利润达到最优,而出于自利动机,制造商与零售商会选择单独定价作为占优策略,导致分散决策成为供应链“囚徒困境”中的纳什均衡解;从收益流风险视角发现,供应链的效用水平与厂商的风险偏好态度呈负相关关系,基于动态序贯的策略选择能够有效阻止决策者的短视行为,多期的策略选择中双方合作集中决策为供应链最优的均衡策略。基于以上分析结果,提出制造商提高线上渠道服务水平、零售商搭建与制造商的合作模式、政府健全外部市场信用评级制度,从收益流风险视角考量供应链管理的长期效用水平,以期为提高供应链合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