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经典作家论古代食人之风: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由于所有这些食物来源都靠不住,所以在广大的产鱼地区以外,人类便走到了食人的地步。古代食人之风的普遍传布,已逐渐得到证实。”“随着淀粉性食物之出现,食人现象便消失了;食人之风在战时还当作残余现象继续存在,而且美洲土著,例如易洛魁人和阿兹忒克人的战士们,在野蛮期中级阶段也还有食人之举;不过它作为一般现象来说已经是绝迹了。([食人之风]在蒙昧期是施之于俘获的敌人,饥馑时则也施之于朋友和亲族)。”在野蛮期的这一最古时期,食人之风[有了]极为显著的减少;食人之风已不是普遍现象;但在野蛮期的这一时期和中期,在战时还保存着这种风气。在美  相似文献   

2.
俘虏的出现,最早可以上推到旧石器时代的人类。原始社会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畜牧业和农业还没有发明之前,人类食物来源全仗自然生成,经过采集、狩猎、渔捞,没有可能保持人类食物的经常性需要,人类还不能自己生产动植物果实和畜产品来维持生命和部落的存续。更没有条件发现劳动力的价值,因而食掉俘虏之风“曾普遍地流行于世界各处”,也有可能把食人看  相似文献   

3.
一、经典作家论古代食人之风: 马克思《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由于所有这些食物来源都靠不住,所以在广大的产鱼地区以外,人类便走到了食人的地步。古代食人之风的普遍传布,已逐渐得到证实。”“随着淀粉性食物之出现,食人现象便消失了;食人之风在战时还当作残余现象继续存在,而且美洲土著,例如易洛魁人和阿兹忒克人的战士们,在野蛮期中级阶段也还有食人之举;不过它作为一般现象来说已经是绝迹了。([食人之风]在蒙昧期是施之于俘获的敌人,饥馑时则  相似文献   

4.
周秦史丛语     
一、周人实行宗法制符合历史发展规律恩格斯致布洛赫的信中说:“我们自己创造我们的历史,但是第一,我们是在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下进行创造的。”据我了解,夏商周三代属于奴隶社会。周代在奴隶社会中,正处在全盛和衰落两个阶段。根据恩格斯的教导,我们考察一下中国奴隶社会历史十分确定的前提和条件是什么呢?毫无疑义,它的前提是原始社会。它的条件,最主要的是与奴隶社会同时出现的国家。恩格斯说过,原始社会是以血族团体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5.
明朝中后期,全国上下奢侈浮靡之风盛行.它给社会政治、经济以及人际关系、伦理道德各方面造成的影响如何?为什么愈演愈烈不能遏止?本文拟就这些问题作初步探讨.一、一般认为正德、嘉靖以前“敦厚俭朴”;在此之后“浮靡奢侈”.这只是就程度相对而言.事实上没有一条如此清晰的分水岭.由于各地传统习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一致,经济结构有差异,因此,奢侈浮靡风气出现有时间先后和程度大小.即使在同一地区,因人们身份地位有高低,经济实力有大小之别,出现有早晚.不过,这种风气的兴起、传播亦有其规律,即:“大抵始于城市而后及于郊外,始于衣冠之家而后及于城市.”  相似文献   

6.
大约距今 3 0 0 - 40 0万年前 ,地球上出现了人类。而人又是从古猿的进化系统中分化出来的。作为真正的人的主要特征是人工制造工具的出现 ,这是从猿到人的分水岭。人类历史的第一个社会形态是原始社会阶段 ,又称人类历史的史前时期。从生产工具的发展来看 ,原始社会的绝大部分时间属于旧石器时代 ,人类在这一历史时期中经历了能人、直立人、早期智人和晚期智人等阶段 ,最后完成了原始人向现代人的转换。在社会组织形式方面 ,原始人经历了从血缘家族到氏族公社 (前期母系氏族公社 ,后期父系氏族公社 )的演变过程。原始人从采集植物果实和猎…  相似文献   

7.
会计产生时间主要有两说:旧石器时代中晚期说和奴隶社会初期说。本文针对争论焦点,认为:原始账簿是会计产生的主要标志。以充分的史料为依据,提出了会计产生于原始社会后期说。  相似文献   

8.
一,人类最早的社会组织是原始群吗? 关于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早已有科学论述.在人类历史上,有五种社会形态,最早的人类社会就是原始公社.马克思在他的手稿《摩尔根<古代社会>一书摘要》中,曾指出,“过着群团的生活实行杂乱性交,没有家庭的‘群',不属于人类社会”.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英文版注中,认为最早人类社会是“原始公社”.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这部光辉著作中,论述了人类最早的原始社会,只是包括血缘家族和氏族两个阶段,并没有“原始群”这个社会阶段.列宁在《论国家》中,指出一切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和次序,最早是原始社会,其中谈到了氏族,并没有说有“群”这个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9.
一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不反对封建制度吗?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谈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时,曾有这样一个论断,(?):“当一定的生产方式处在自身发展的上升阶段之时,甚至在和这种生产方式相适应的分配方式里面受到损失的那些人,也会赞美这种生产方式”。[註一]认为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战争不具有反封建制度性质的同志,几乎都引证了恩格斯这一论断,作为自己的一个主要论据。这些同志说,这个原理适用于所有的阶级社会;在封建社会上行阶段,农民不是反对封建制度,而是“赞美”封建制度,文献上所说的“民乐其业”就是一个证据。怎样理解恩格斯这个论断呢?怎样理解“民乐其业”呢?恩格斯这个论断和“民乐其业”这个记载是否能作为中国封建社会上行阶段的农民战争不具有  相似文献   

10.
论哲学发生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我国的哲学史研究中,至今仍存在着两大空白: 一是对哲学史的史前史,即哲学的发生史或形成史缺乏研究。众所周知,在迄今为止的人类历史中,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只占非常小的一部分。人类的史前史,即原始社会史是漫长而久远的。在这段历史中,人们思维的特点和方法是什么?它和文明时代的思维有何区别与联系?原始思维是如何过渡到以后的哲学思维的,或者说,哲学究竟是怎样发生的?对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是非常重视的,这从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摩尔根《古  相似文献   

11.
关于我国目前处在哪一社会阶段,在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我国现在的社会,已经是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对于这样一种看法,我们是不同意的.我们认为,要探讨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了解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所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个什么样子的社会?也就是说,他们所论述的社会主义社会有些什么主要特征?第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论断:社会主义社会是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是资本主义社会内在矛盾的合乎规律的产物,是在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建立的.它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一书中明确地指出,商品货币关系的发展,曾经起过瓦解原始社会公有制的作用,“把它分解为一群群私有生产者”。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 我国在解放前,有一小部分少数民族由于历史原因和他们所处的特定环境的影响,大体还保留着原始社会公有制浓厚的残余。鄂温克族和佤族,就是处于这一发展阶段的  相似文献   

13.
关于西盟地区佤族社会性质问题,过去曾经引起调查研究者的争论。多数人的意见认为:解放前这一地区佤族社会尚未超出原始社会的历史范畴,充其量是处于原始社会向阶级社会过渡的阶段,即家长奴役制阶段。我认为这个意见是值得商榷的。 马克思指出:“关于人类生活形态的深思和科学分析,一般说来,总是按照与现实  相似文献   

14.
一、关于亚细亚生产方式对于马克思所说的亚细亚生产方式,究竟是指原始社会还是指奴隶社会,究竟有没有亚细亚生产方式,马克思为什么后来又不用亚细亚生产方式这个概念,至今都还是争论未决的问题。《世界上古史纲》编者勇于探索,提出了很有代表性和启发性的见解。编写小组认为亚细亚生产方式就是指原始社会,并且说这是“马克思十分明确的断定”。我以为这是值得商榷的。第一,把亚细亚生产方式理解为原始社会,未必符合马克思的原意。这种见解首先就会遇到一个很难跨越的障碍。这就是不符合马克思和恩格斯发现原始社会的历史过  相似文献   

15.
<正> 两种生产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解决我国当前人口问题的理论依据,这已为人们所普遍关注,并引起了热烈的讨论。但对原始社会两种生产的作用问题,目前理论界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我们试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粗浅看法。一、怎样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原始社会人口生产作用问题的某些论述对原始社会两种生产的作用问题,大体上有两种流行的观点,而这两种观点的分歧都渊源于对马克思主义奠基人关于原始社会两种生产作用问题某些科学论断的不同理解。第一种观点认为:在原始社会里,两种生产“共同对社会起着决定作用”,“二者不过是存在‘程度上’的差别而已。”①持这种观点的同志往往引用《德意志意识形  相似文献   

16.
原始社会的房屋形式与婚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摩尔根和马克思、恩格斯的研究,我们知道在原始社会的整个发展进程中,有这样几种婚姻关系,它们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顺序是:一,血缘家庭、二,“普那路亚”家庭、三,对偶家庭、四,一夫一妻制家庭。恩格斯指出:“这样,我们便有了三种主要的婚姻形式,在大体上这三种家庭形式是与人类发展底三个主要阶段相适应的。群婚是跟蒙昧时代相适应的,对偶婚是跟野蛮时代相适应的,以破坏夫妇贞操与卖淫为补充的一夫一妇制是跟文明时代相适应的。  相似文献   

17.
《狂人日记》的主旨是揭露中国人尚是食人民族。家族制度和礼教是"人吃人"风气产生的重要根源。狂人是一个妄想性偏执狂,正好充当这篇寓言式小说的主人公。  相似文献   

18.
转形期的图腾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意识形态是一定物质基础的产物,社会经济基础的变革,必然引起意识形态的转换。然而一切进化现象的变革,不是截然的生与灭,旧阶段的残留物,常为构成新阶段的必要原素。例如原始社会的图腾制出现在旧石器时代后期,在氏族制确立之后,  相似文献   

19.
根据古人类学、考古学、民族学的发现和研究;人类的原始社会经历了漫长的时间。就现有材料,一般认为原始社会从三百万年前开始,直到五千年前才进入阶级社会。在原始社会漫长的三百万年中,应该分为几期呢?这是我国学术界,甚至全世界学术界还在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民族和国家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所形成的两种不同性质的共同体。它们形成于何时?在形成过程中和形成之后二者之间有无联系?通过对《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学习,我对上述问题有些粗浅的认识,现整理成文,以就教于学术界。一这里我们先讨论关于民族和国家产生的时间问题。有人认为:民族先于阶级和国家而产生,因为民族形成于原始社会的末期,即野蛮期的最高阶段,而国家形成于文明期之初。①有人认为:民族是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才形成的,民族是由部族发展而来的。②笔者认为,应该把斯大林关于民族的四个要素看作是在历史进程中形成、并与阶级、国家有密切关系的社会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