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年世界》2011,(1):34-35
在中国现代史上,文强算得上是个经历坎坷、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毛泽东是他表兄,周恩来是他的入党介绍人,朱德是他的直接领导人,刘少奇是他的同乡,林彪是他的同学,戴笠倚他为心腹骨干,杜聿明对他甚为欣赏……  相似文献   

2.
王中天 《老年世界》2010,(19):18-20
我党历史上有一位重要的功臣,他的名字叫钱壮飞。钱壮飞1925年入党,1929年打进国民党的最高特务机关,为我党多次提供了极为重要的情报。周恩来在当时把他和李克农、胡底三人并称为情报战线上的“三杰”。解放后,周总理又多次提到他:如果没有钱壮飞,我和中央许多领导人,早就不在人世了。下面说的就是钱壮飞智救党中央脱险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常宁市宜阳镇党委书记周祥月,是一位尊老敬老的好领导。作为党的基层组织负责人,他首先在政治上关心老同志,多方引导老同志保持“政治坚定,思想常新,理想永存”。在走访中他了解到,有些老同志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退休前未能入党,退休后仍积极上进,迫切要求入党,就在镇党委会议上提出:“只要符合党章规定的条件,也要培养老同志入党。”他的提议获得镇党委成员的赞成。在1998年和1999年两年中,全镇发展了6名老同志入党。对于老干党支部的建设,他也十分关心。每年“七一”表彰,他都要强调在离退休人员中评选优秀党员,两年来有3…  相似文献   

4.
崑岑 《中外书摘》2009,(4):43-46
1951年10月,父亲杜平率领志愿军战斗英雄国庆观礼团在北京活动期间,周恩来专门找父亲谈过话,他向父亲详细询问了志愿军管理战俘的情况,并对战俘工作做了指示。周恩来说:“外俘的管理,全部由志愿军负责,伪俘的管理,由人民军负责。”他要父亲以此建议征求金日成的意见,然后向他报告。周恩来还要父亲从现在起就亲自抓战俘这项工作,要派人去检查,不能大意,以免给将来交换战俘带来被动。  相似文献   

5.
正周恩来说,当初是立三把自己从草地中抬出来的,现在要送他这一程。过草地时,红军官兵为援救同志宁可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其中,红军将士抬着重病的周恩来过草地的故事就更为感人。那么,具体是谁把周恩来抬出草地的呢?长征中,周恩来工作特别忙碌。杨尚昆曾回忆  相似文献   

6.
秦九凤 《老年人》2005,(7):34-35
中共中央机关从西柏坡移驻北京后,最先是在香山办公。周恩来因国事繁忙,最早住进了中南海内的丰泽园。后来,周恩来把丰泽园让给毛泽东,自己搬到了西花厅。从此,他在这里工作和生活了26年。周恩来生活俭朴,清廉爱民,在西花厅留下了许多感人的故事。(一)开国之初,百废待兴,周恩来日理万机,殚精竭虑。由于长时间伏案办公,他衣服的肘部常常被磨损。为此,他想出了一个办法,用旧衣服拆下的布面缝制两个袖套,在办公时戴上。然而,他又特别注重仪表,每次会见客人前都要把袖套摘下来。工作人员觉得这样麻烦,他却乐此不疲,往往客人一走,就又把袖套戴上…  相似文献   

7.
秦九凤 《老年人》2004,(1):28-30
二一周恩来没有自己的亲生儿女,从投身革命事业的那一天起,他就把自己的毕生精力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但是,周恩来夫妇抚育过很多革命烈士的后代,几个侄儿、侄女也在解放后来到了他们的身边。本文记述的是周恩来和他的侄儿侄女之间骨肉亲情的故事。周恩来是北宋哲学家周敦颐的后裔,祖籍浙江绍兴。清道光年间,周家迁至江苏淮安定居,周恩来1898年3月5日就出生在淮安附马巷。周恩来有同胞兄弟三人。周恩来投身革命后,他在淮安的亲人为了躲避敌人的迫害,颠沛流离,无以为家。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他们才过上安宁的日子。秉宜是周恩来胞弟周恩寿…  相似文献   

8.
有一次,周恩来与贺龙元帅同在杭州楼外楼饭店用餐。因为周恩来是“回头客”,饭店知道他喜欢吃什么,便特意为他烹制了两道莱:干莱蒸肉、虾仁干菜汤。周恩来高兴地指着干菜汤对贺龙元帅说:“你尝尝,看我家乡的这个汤,比你喜欢的酸辣汤如何?”贺龙元帅仔细品尝之后,连声叫好!那道“干菜蒸肉”,便是绍兴地区传统的大众菜肴,有一次到南方视察工作,到了吃饭时,他发现,同是“干菜蒸肉”,自己桌上的菜少肉多,随行人员桌上的却菜多肉少。他笑着“批评”服务员没有一视同仁,又把自己桌上的“干菜蒸肉”端到随行人员的桌上。  相似文献   

9.
温俊轶 《职业时空》2012,(8):181+184
正确的入党动机对于党的发展和个人的进步都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入党动机,一是要加强高等院校的德育教育,深入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二是党组织要加强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三是党支部对指定做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的正式党员,要加强教育,让他们真正能够履行自身职责。  相似文献   

10.
基辛格说:周恩来是“我们时代最伟大的政治家” 对于毛泽东发动和领导的“文化大革命”,开始的时候周恩来也是不理解的。正如他1966年7月29日在北京的群众大会上所说,自己也是“老革命遇到新问题”。但不久后,他看到了这是一场灾难,对于这场灾难,他认为硬顶是不行的,必须“因势利导,否则就会被冲垮。”他说,要做“弄潮儿,站在潮头上,做旁观人不行”。他把个人的荣辱得失置之度外,一切为了这个国家和这个党。  相似文献   

11.
邬吉成  王凡 《中外书摘》2009,(12):38-41
他是周恩来临终前最后要见的人,共和国中央警卫局原副局长邬吉成。 他曾从中央警卫系统调整到兼管江青警卫工作,本文掀开神秘的面纱,再现高层警卫的真貌。  相似文献   

12.
柯云 《老年人》2003,(11):21-21
1943年6月底,周恩来和邓颖超、林彪等一行百余人,乘坐几辆卡车离开重庆返回延安。车抵陕西的宝鸡时,接到党中央发来的电报,说胡宗南正在陕甘宁边区境内修筑工事,调兵遣将,意欲挑起内战。毛泽东嘱咐周恩来就近与胡宗南交涉。闻听周恩来将要登门,胡宗南心怀鬼胎,立即把政治部主任王超凡叫来,要他安排酒会,从在西安的黄埔六期以上将官中选出30人作陪,想方设法把周恩来灌醉,以打杀共产党的威风。周恩来对胡宗南的小肚鸡肠有所领教,但还是胸有成竹地赶赴“鸿门宴”。宴会上,王超凡致欢迎词,首先举杯请周恩来和在座的黄埔军校同学一起,为蒋介石的…  相似文献   

13.
红岩村,作为红色纪念地,始终与一个伟人的名字联系在一起。他就是我们敬爱的周恩来同志。在周恩来同志一生革命生涯当中,这里是他战斗、生活最长的地方之一。  相似文献   

14.
陈杨 《老年人》2004,(6):43-43
1947年8月,转战陕北期间,组织上决定派原在周恩来身边做勤务员的李银桥给毛泽东当卫士。李银桥不愿意去。他有自己的想法,主要是考虑到自己参加革命工作10年了,一直当勤务兵、警卫员和卫士,进步比较慢,而与他同年当兵的人有些已经是营、团级干部了。他想,自己在周恩来那里已经干了一段时间,以后提出要走显得容易,如果调到毛泽东身边工作,总不能刚来就提出走吧,过一段时间提出来也不一定行。他还听说毛泽东很恋旧,骑过的老马,有好马也不让换;穿过的衣服,用过的笔砚茶缸,习惯了就有感情,再有好的也不换。要是毛泽东和他相处惯了,还肯放他走吗?…  相似文献   

15.
1973年6月,周恩来回到离别20多年的延安。在参观延安革命纪念馆后,他来到了当年的邻居老乡家。看见老乡家徒四壁,依然十分贫困,他心情沉重,默默无语。中午,周恩来请老乡到他的住处吃饭,主食是小米。老乡狼吞虎咽,生怕吃不饱。周恩来看着看着,流下了眼泪。老乡见总理落泪,心里发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尽孝     
1942年7月的一天傍晚,住在重庆歌乐山中央医院的周恩来静静地躺在病床上,他因为患膀胱脓肿动过手术不久,虚弱的身体还需休养一段时间。但他的脑子里却时刻不停地在思考着中共南方局的一些工作。忽然他似乎想起了什么,向负责护理他的警卫何树英问道:怎么近两天董必武同志没来我这里呀?何树英脸上闪过一丝慌乱的神色,支支吾吾地答道:“可能……可能……可能是南方局工作太忙,他没空来吧。”  相似文献   

17.
安玉英  孟红 《老年世界》2008,(13):14-15
提起老舍,人们就会想起他的经典作品,殊不知,老舍是在周恩来的关心和影响下,从一名进步的爱国作家成长为革命的人民艺术家的。他与周恩来之间结下的深情厚谊,在文艺界广为传颂。  相似文献   

18.
记得是今年4月29日下午,我刚从乡下作完《学习周恩来精神》的报告归来,办公室的同志递过来一张两天前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一看标题,我心里“格登”一下往下沉:李琦同志逝世了。晚上,沉浸在悲痛中的我无法入眠,干脆起身翻找他生前写给我的信件和他赠给我的书籍。李琦是一位革命老前辈,曾担任过周恩来总理办公室副主任,后来一直领导文献研究方面的工作。他德高望重,平易近人。我第一次见到他是1992年3月5日,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在北京毛主席纪念堂为《周恩来和他的秘书们》一书举行首发式。那天,周恩来生前身边的工作人…  相似文献   

19.
人们所熟悉的周恩来总理,或者温文尔雅、和蔼可亲;或者威严冷峻、坚定顽强。然而,重冰覆盖下的冰山还不是全部的周恩来。还有另一个不容易见到的周恩来,这就是至情至性、奔放不羁的周恩来。他也曾泪水涌动、悲不自胜。  相似文献   

20.
参观过中南海西花厅周恩来故居的人,都会发现周总理的床不是平的,而是头高脚低。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2001年5月18日,笔者收到了周恩来生前的保健大夫、后又担任邓颖超生前保健大夫的张佐良同志的一封信。他在信中就周恩来、邓颖超夫妇俩的卧榻为何都是头高脚低一事作了说明。张佐良大夫在信中说:“总理与大姐卧室的床都是头部高、脚部低,这是根据专家意见办的。原因是两位老人晚年都患有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摆成头高脚低位,可减少仰卧时血液向心脏回流而降低心脏负荷,以防夜间突发心衰。”据原中南海西花厅工作人员和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