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2004年8月26日,广州友好医院临终关怀科,一名身患肺癌的老人辞世,身边没有妻儿,只有一名“女护工”。老人去世后,老人的妻子和女儿,在海口展开了四起财产追讨之诉,被告就是那名“女护工”。老人名叫麦桃清,62岁,广东人。1970年与黄某结婚后生有一女。1987年,妻子黄某向法院提起离婚之诉,后经法院调解,妻子黄某撤诉。而此后,夫妻却互不往来。“女护工”姓温,曾在麦经营的广州龙园酒家工作,1991年与麦同居生活,1997年6月。两人一起移居海口,实为老人的同居情人。次年,两人与他人共同出资,在海口注册成立了一家公司。  相似文献   

2.
章法 《老年世界》2006,(20):14-16
一曲《常回家看看》不仅唤醒了人们对家、对亲人的爱,更是唱到了无数老人的心坎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现在有不少儿女却很难回趟“家”,很少与老人一块吃顿饭,拉拉家常。一些老人无奈之下走进法院打起“精神赡养”官司,不要儿女钱物,只要儿女常回家看看……  相似文献   

3.
刘海 《老年世界》2010,(1):17-17
一位年逾八甸的老人在4年前为了改善自己的晚年生活,作出一个慎重决定:将栖身的房屋卖出去,用所得的房款作为租金,仍然租住该套已生活了多年的房屋。但老人做梦也没想到,原本跟购房者说得好好的,不料购房者在拿到产权证后,将老人一纸诉状告进法院,要求老人交付并搬出该房屋。老人当然不肯,于是双方对簿公常.  相似文献   

4.
文高才 《老年人》2008,(5):51-51
问:我是一个80岁的老人,没有任何经济来源,4个子女忤逆不孝,都不愿赡养我。为此,我想到法院起诉他们,可他们住市内不同的区。请问:我应该向哪个法院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5.
因担心儿子媳妇外出务工后自己留守家中无人照料,年近九旬的刘老太步履蹒跚地走到彭州法院,要求法官阻止儿子出门打工。近日,成都市彭州法院漾阳法庭将老人送回家中,儿子当面承诺不会外出务工。(12月3日《成都商报》)  相似文献   

6.
《老年世界》2014,(2):15-15
编辑同志: 庞大伯因“声音嘶哑”入院诊疗,医院让其住院并进行了手术治疗。7天后,庞大伯觉得病情非但没有好转,反而有加重的迹象。又经过了一个月的继续治疗,疗效仍不明显。对此,医院再次组织专家会诊,认为老人声音嘶哑系慢性肥厚性喉炎所致,又重新制定了治疗方案。事后,庞大伯以医院侵犯了患者知情权、医疗行为存在过错为由诉至法院,要求医方承担赔偿责任。法院判决支持了原告的诉讼请求。请问这其中的法律依据是什么?  相似文献   

7.
从典型案例说起案例之一:浙江省天台县城关镇建明村,年已古稀的陈老太有4个子女。1998年8月她因患脑溢血住院,逆子许法军多次与弟妹吵架,不肯共同支付医疗费,甚至谩骂、殴打老人。1999年9月,陈老太请求法律援助,法院判决陈老太4个子女每人每月负担50元生活费,许法军兄弟俩再每年各提供口粮150公斤。许法军不但不执行,反而把棺材抬到老人房里,从精神上折磨老人。陈老太面对亲生儿子的无端凌辱,自感走投无路,在法院判决书下达后的第五天,含恨服毒自杀。案例之二:浙江省临海市张家渡镇维前王村,71岁的郭兰花…  相似文献   

8.
奥古斯都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安置在当时美国的波士顿法院门外的大街上。老人在法院门外修鞋,养成了一个习惯,每到法院开庭,他总是收起鞋摊,随着人流进入法院,去旁听各种案件的审判。  相似文献   

9.
老人言     
《老年人》1995,(1)
老人言真诚是高贵的。它可以赠予,但永远不能被金钱的物化的权力所购买,因为它是无价的。辰溪县宁开碧育人先育德,疗疾先疗心.要懂得:心邪难正,心病难医.湘潭县周梁家青壮年戒之在色,中老年戒之在得.贪色贪得,祸已祸国.邵东县李益程百金买电扇,千金买彩电,万...  相似文献   

10.
有一位老人,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就在当时美国波士顿法院外的大街上。每到法院开庭,他总是收起鞋摊,随着人流进入法院,去旁听各种案件的审判。  相似文献   

11.
杨正文  杨真  何月 《老年人》2003,(5):14-16
羔羊知跪乳,乌鸦知反哺。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赡养老人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法律义务。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却存在着晚辈对老人弃而不养的现象,尤其在农村情况更为严重。作为基层法院的一名法官,笔者经常碰到一些老人前来法院状告不孝子女。赡养纠纷已成为基层法院最为常见的民事案件之一。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根据受理的赡养案件分析,弃老不养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情况。一、品德低下,不愿承担赡养义务这类情况在赡养纠纷案件中比较普遍。被告上法庭的子女大都思想觉悟低,品德修养差,极端自私。他们视老人为累赘,不仅不愿赡养老…  相似文献   

12.
吴唐、付英(二人均为化名)夫妇育有三子三女,儿女们都已成家另过多年。近年来,随着年事渐高,两位老人逐渐丧失了劳动能力,经济收入也大不如前。去年7月,经医院检查,付英老人患淋巴性结核癌(后期),需立即手术。按规定住院治疗应交纳住院费2万元,但此时老两口已无力支付。吴唐要求子女们分担这笔费用,却遭到了子女们的无情巨绝。无奈之下,老人将6个子女全部告上法庭,并及时申请了先予执行。法院经审理,依法裁定6被告先行给付原告住院费2万元。  相似文献   

13.
有一位老人,一生靠修鞋维持生活。他的修鞋摊就在当时美国波士顿法院外的大街上。每到法院开庭,他总是收起鞋摊,随着人流进入法院,去旁听各种案件的审判。  相似文献   

14.
近日,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由于亲生儿子没有常陪自己聊天,74岁的父亲愤怒之下将儿子李某告上法庭。日前,当地法院审理此案后认为,老人的要求已超出法律调整范围,故驳回了他的诉讼请求。(4月17日《成都商报》)  相似文献   

15.
“我年老体衰,行动不便,请求被告也就是我儿子洪舜每周探视5次,每次探视须陪护4小时以上……”,以往法院审理此类精神赡养的案件时,都以“对赡养人不履行精神上慰藉义务应承担何种责任,法律上没有作出明确规定”为由,驳回诉讼请求。而2007年9月26日上午,记者在江苏省海安县城86岁的杨老太家中采访时,老人拿出了海安县法院的判决书说,她的精神赡养请求,得到了法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若星  繁星 《老年人》2014,(9):8-9
正2013年7月,91岁的赵正武走上法庭,请求法院判决他与沉迷于打麻将的老伴刘美华离婚。然而让赵正武颇感意外的是,法院的判决结果却是不准离婚。九旬老人闹离婚,法院为何说不?2013年10月,湖南省芷江县人民法院的判决,从情法两方面为人们解开了个中疑惑。  相似文献   

17.
案情:郑国平与杨丽花是邻居,老伴都去世得早,儿女大学毕业后都在外地工作。平时,两位老人互相照顾。1997年,两位61岁的老人在双方子女竭力反对下,未能领取结婚证,只举办了简单的结婚仪式。2008年元月,郑国平因车祸身亡,获得死亡赔偿金14.6万元。另留下8万元存款单在杨丽花处。郑国平儿子将存单挂失并取走存款,杨丽花老人很伤心。想到做“夫妻”10年,却不能以妻子名义继承遗产更是夜不能寐。最后诉诸法院,要求继承郑国平的死亡赔偿金和存款。  相似文献   

18.
叮当 《当代老年》2006,(8):51-51
澳大利亚专为老人印制《公厕地图指南》 在澳大利亚患有大小便失禁的老人有数百万之多。有些老人有事外出时总足提心吊胆,怕内急时找不着公厕,耐力有限,发生尴尬行为。  相似文献   

19.
不久前,在湖南沅陵县张家坪乡湖田冲村一间破旧的木房里,一位年近古稀的残疾老人伸出枯瘦的双手,颤抖着接过法院的判决书,不由得老泪纵横。稍顷,老人“扑通”一声跪倒在一位小伙子跟前,哽咽着连连道谢。小伙子名叫黄开堂,是长沙一所大学的学生。他凭着满腔正气和良知,将多次殴打这位老人一家的施暴凶手告上了法庭。这位69岁的老人名叫彭昌德,自幼双腿残疾。他的儿子彭成松也是个子矮小,身单力薄。他们一家4口,老实本分,守着祖传的破烂小屋,靠耕种几亩田地讨生活。他的邻居彭昌启可要神气多了。49岁的彭昌启是一名小学教师…  相似文献   

20.
如今,到养老院养老已越来越普遍了。与此同时,老人在养老院发生伤害事故而引发的民事纠纷也不断增多。一起伤害事故,让一位老人的晚年生活受到重创,给一个家庭造成难以弥补的遗憾。案例一:约定二级护理没落实人住某养老院的蒋女士在前往厕所时不慎摔倒骨折。蒋女士的家属以养老院未尽护理义务为由将该养老院诉至虹口区法院,要求法院判令养老院赔偿各项费用18万余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