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勇 《老年世界》2010,(2):33-33
俗话说:少年夫妻老来伴。随着人们婚恋观的转变,白发苍苍的老年人也开始到法院要求离婚,并呈上升趋势。 六十岁出头的张大爷年轻时是远洋货轮上的大副,由于工作原因长年与妻子分居两地,无惊无险地过了大半辈子。  相似文献   

2.
旗舰 《老年世界》2007,(24):28-29
过去有的老人喜欢泡吧、有人喜欢泡茶馆,还有人喜欢泡商场,就认为是很前卫的老人,而眼下,“泡拍族”、“网上掌柜族”、“溜溜族”、“拼客一族”、“帮帮族”等的出现,也让我们看到了老年人生活随着时代发展多姿多彩的一面。  相似文献   

3.
一段分居十几年的婚姻,一个要为自己"活一次"的女人,她的愿望能实现吗?分居十几年一个快5 0岁的女人,却坚决要离婚,别说是在农村,就是在城市里,也是件不轻松的事。可徐秀菱这一次却是铁了心,要为自己"活一回",为了两个孩子,她忍了十几年,和丈夫分居了十几年。可丈夫柳建军死活不同意,多次持菜刀威胁徐秀菱,还说要组织大批村民到法院,阻止她提起离婚诉讼、出席庭审。眼看柳建军胁迫自己,又影响到女  相似文献   

4.
我的儿子、媳妇自己办了个电子厂,忙得没工夫管孩子,孙子8个月就丢给了我。开始我也没想那么多,想着把孙子带得健健康康就行了。可很快我就发现咱这老一套带孩子的方法不管用:现在的孩子聪明,从小就看电视,接触各种新东西,小脑袋瓜里装的东西很多,想问的问题也就特别多。像我的孙子刚会说话,就整天缠着我,问这为什么,  相似文献   

5.
正为带孙子我和老伴分居四年,当我回去看到他的样子时,心酸痛哭!北上,给大儿子带孩子三年大儿子定邦2011年结婚,儿媳妇是他大学同学,两人都是沈阳工程学院毕业的,定居在沈阳。大儿媳怀孕后,定邦就一直要我过去照顾。我不是很想去,一是不喜欢北方的天气,二是不想离开老伴。我和老伴都是长沙人,以前是某国营厂的职工,后来工厂破产,就在家附近找了个门面开炒货店,也卖水果和饮料。我和老公这么些年来都相依为命,两人一起  相似文献   

6.
含饴弄孙,自古以来为我国每个家庭中老人幸福晚年的一种象征。尽管帮儿女带养孩子辛苦,但老人们总是乐此不疲。而如今,当第一代独生子女步入婚嫁年龄,越来越多的“421”家庭开始出现(即4位老人、1对夫妻和1个孩子)。一个家庭只有一个孩子,自然会导致夫妻双方父母争抢带孙子的权利和孙子的归属权。  相似文献   

7.
正"带孙费",又称为"有偿带孙",因女婿拖欠丈母娘带孩子费用而走红网络。一些有想法的"前卫"老人也开始挑战传统,他们不甘再做免费保姆,主动向子女收取"带孙费"。  相似文献   

8.
俗语有云:“想见好,同住难。”现代都市生活节奏又这么紧张,即使亲密夫妻也难免有一些琐碎的争执。为解决这些问题,上海的一些年轻夫妇,开始流行“周末夫妻”。 所谓“周末夫妻”,是指小两口平日各自分居,到了周末或某些假日才“相聚一刻”,这现象又称为“婚内分居”。 眉眉是一名将军的女儿,对异性的要求一向非常高,好不容易才找到一个身高6尺、相貌堂堂的丈夫。透着英武之气的丈夫,最初也让她陶醉了好一段时间,但是,婚后却发现“出事”了。 英俊的丈夫经常龇牙咧嘴,还发出难听的刷牙声;熟睡时更难看,张大嘴巴一边打鼻鼾…  相似文献   

9.
咨询室的电话铃响起来了,当我拿起听筒时,就听到电话那边传来急切的声音:“陈老师,请你帮我解决解决孩子的问题吧。”没等我问孩子的情况,孩子的妈妈接着就说:“这孩子哪都好,就是慢慢吞吞地,不催不动,这才上四年级,作业总是做到十一二点,这可怎么办呀?到了初中那么多作业,孩子不疯,我都急疯了!”我心里一颤,又是一个急躁的父母和拖拉的孩子!在电话里安抚了妈妈后,我建议她带孩子来咨询室谈谈。妈妈同意了。  相似文献   

10.
美国学者戴维·刘易斯总结的"教育孩子40条",集中反映了西方的家教观:1.对孩子提出的所有问题,都耐心、老实地作出回答。2.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看法。3.竖一个陈列架,让孩子在上面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4.不因孩子房间里或者桌面上很乱而责骂他,只要这与他的创作活动有关。5.给孩子一个房间或者房间的一部分,供孩子玩耍。6.向孩子说明,他本身已经很可爱,用不着再刻意表现。7.让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8.帮孩子制订个人计划和完成计划的方法。9.带孩子到他感兴趣的地方去玩.10.帮助孩子修改作业。11.帮助孩子与来自不同社…  相似文献   

11.
房子越来越大,床却越来越“小”,容不下两个人相拥而眠。据了解,目前,无论是年轻夫妇还是中老年夫妇,分床睡的现象不少见。由于分床,最后连性生活都没了,更有甚者,分床慢慢变成分居,最后就离婚了。分床睡,真的有那么严重吗?  相似文献   

12.
雪儿是名初一学生,从小活泼好动的她近来总是喊累,这疼那疼的,且常感到头晕,脖子难受,上课注意力也不集中了,父母很着急,于是带她去医院检查。检查结果让他们很吃惊,颈椎病。雪儿的妈妈愕然的说:“这么小的孩子也能得颈椎瘌”  相似文献   

13.
一对夫妻做了“亲子鉴定”,引起了家庭大地震,其中的痛楚与无奈,将成为他们一辈子的心灵伤痕。丈夫说:“如果可以选择重来,我决不会去搞什么亲子鉴定!”丈夫:疑虑重重谁是孩子亲爸去年8月初,张永其外派杭州的工作终于结束,回到深圳后心情却一直不爽。妻子脾气变得古怪不说,他还听到一些关于妻子的风言风语。老实说,与妻子邓虹分居的一年多时间里,他感觉到很多不对劲的地方。他们由刚刚分居时的思念与牵挂,到后来一星期也不打一次电话。这不,他回家后,发现妻子与一个陌生男  相似文献   

14.
最近一篇名为《女婿已经三个月没给生活费了,我还该不该继续给他带儿子》的帖子近日引发网民热议。发帖人表示,刚开始并不想给女儿女婿看孩子,后来经过商谈,女儿女婿每个月给1000元钱作为带孩子的费用。但给了几个月之后,女婿单位效益突然大不如前,月工资缩减到原来的三成,因此就拖欠了三个月的"带孙费"。发帖人表示,如果去外面帮别人带孩子,每个月至少也有2000  相似文献   

15.
李海清 《当代老年》2008,(12):11-11
将“精神赡养”纳入地方法规,更重要的目的还是强调儿女常回家看看的重要性,弘扬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 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除了物质上保障老年人正常生活外,精神赡养也万万不可缺少,老人希望孩子能常回家看看,儿女应该尽可能满足老人的精神需求,为什么在许多家庭里变成了难于上青天的事情呢?究其原因,是“家风不好,家教不严”。  相似文献   

16.
莫隔咫尺成天涯──农村老年夫妇分居现象的思考薛万岭最近,我们对农村老年人的生活状况作了一次调查,发现老年夫妻分居的现象具有一定的严重性。71岁的王春宝夫妇,生养的两儿一女均已成家立户。前几年,他们还自做自食,如今做不动了,生活全靠儿女供养。按协议,两...  相似文献   

17.
火车保姆     
正德国铁路有一项特别的"火车保姆"服务,用来帮助父母分居两地的孩子搭乘火车探望亲人。"火车保姆"大多是由训练有素的大学生或离退休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可是,德国为什么要开展"火车保姆"这项服务呢?朋友介绍道,目前德国有100万孩子的父母因为工作或离婚等原因,长期分居两地,每逢节假日,他们的孩子经常在两地之间来回乘坐火车旅行,探望亲人,而父母的其中一方由于工作或其  相似文献   

18.
飞翔 《当代老年》2011,(7):26-26
现在,隔代抚养现象很普遍。就在人们为隔代抚养出现的教育问题而争论时,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又浮出水面:很多老人照顾孙辈时,对孩子有强烈的依赖倾向,他们渴望孩子时时事事“黏”着自己,以“除了我谁也带不好孩子”为荣,甚至认为自己在孙辈生命中扮演的角色远比孩子的父母重要,而由此产生了“孙辈依赖症”。  相似文献   

19.
BP机,从哪里来?走到中学校园,只要稍加留心,便可发现一些中学生的腰间挎着BP机,还可时常听到一声“有事呼我”,那份深洒劲儿真是难以形容。在中学校园里,最先持上BP机的,是一些城市的学生。或是父母有两台,匀出一台给孩子;或是哥姐发了笔小财,送给弟妹一台。总之,B  相似文献   

20.
对年轻人的修饰打扮,人们习以为常。而老年人爱打扮,似乎做起来不习惯,看起来也好像不怎么顺眼。有人甚至把老年人讲究穿戴讥为“老来俏”。这些都是十足的世俗偏见。其实,讲点“老来俏”,对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颇为有益。国外学者曾对60-80岁衣着讲究的老人作了调查,发现其中90%以上的看上去比他们的实际年龄年轻得多,有的看上去甚至要比实际年龄小20岁以上。。C理学家认为,老年人恰当而适宜的修饰与美容会带来香春的活力_该种“我还年轻”的心理对健康十分有益。在国外,老年男子穿西装,系色彩鲜艳的领带。老年妇女爱穿色调明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