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三十年前,父亲为了解决一家人的生活问题,除了种粮食,还开垦了许多荒地种上时令蔬菜,时不时就可以挑上一担蔬菜到十几公里外的城里卖,再买些日常生活用品回家。父亲每次进城天没亮就得起床,天黑时才能回到家,但父亲总是乐呵呵的,还不忘给我们带些糖果。后来,父亲发现别的乡邻也去城里卖菜,但人家是骑自行车去,把菜用竹筐装起来挂在后座上,比父亲轻松多了。  相似文献   

2.
安子 《女性天地》2005,(2):28-29
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母亲是父亲追到手的。母亲常叨叨,说父亲见到母亲的第一天,就要求住在母亲家,借口是天黑路远,回不去了;说父亲为了追到母亲,不惜扛着被处分的危险,半夜从部队跑出来坐火车去看母亲:母亲还说,父亲最后还是为母亲挨了处分,肩章上被捋掉了一颗星星。母亲出生书香门第,只喜欢读  相似文献   

3.
对于娄正纲来说,家的概念是刻骨铭心的。因为她12岁时就离开家了。当年,小小年纪、瘦瘦弱弱的她,随着父亲从黑龙江省鸡西市小恒山煤矿走出来,客居北京,一住就是7年。7年,娄正纲从12岁长到19岁,她多么想像别的北京孩子那样拥有一个温馨的家啊!可是,她没有。她身边只有父亲在不停地催促她读书、写字、作画。父亲非常威严,威严到近乎刻板。她必须每天唱着《读书郎》去上学,严格地按照父亲规定的时间表生活。她想母亲,可母亲远在鸡西,一年也难得回去见上一面。和她朝夕相伴的只有父亲。父亲是爱她的,可这爱却表现得粗砺、…  相似文献   

4.
父亲很节省     
文坚 《老年人》2003,(9):31-31
父亲和母亲与我同住在一个城市,只是他们老两口住在城北,我结婚后把家安在城东。每到周末,父亲和母亲就去附近的果蔬市场,批发一些水果和蔬菜,然后辗转几趟公交车,赶来我家共度周末。父亲一进屋便忙这忙那,成了义务厨师。当父亲大汗淋漓地端出一碟碟色香味俱佳的菜肴时,我们都馋得直流口水。这时,父亲就开始数落:这个菜只花了多少钱,那个菜比你们买的便宜多了。父亲是企业退休干部,每月的退休金不多,扣除水电、煤气等费用后,所剩无几。因此,父亲总是省吃俭用地过日子。父亲一人出门时,从来都是骑自行车,舍不得花一块钱去坐一趟公交车。除非…  相似文献   

5.
父亲爱喝酒。 父亲喝酒不挑菜,一个鸡蛋、一块豆腐.甚至一根黄瓜、几块嫩白菜帮,都是他下酒的好菜。父亲虽然与酒有不解之缘,但他喝酒从不超量,每次都是适可而止,逢年过节也不例外。从我记事的时候起,就没见父亲喝醉过。所以母亲和我们兄弟姐妹对他喝酒从来都没有反感。  相似文献   

6.
焦晓辉 《老年人》2013,(10):36-36
父亲家和母亲娘家相隔50里,父亲兄弟姐妹七个,人多家底薄,困窘无须赘言。而母亲是独生女,独女一枝花,日子自然比我父亲过得好。父亲和母亲从小就认识,且从初小到初中都是同学。父亲读书成绩好,人又老实本分,这让我的母亲对他心生好感。父亲初中毕业那年,爷爷生了重病,父亲只得辍学回家照顾家里。一个十四五岁的孩子为了家人的生计,经常饿着肚子外出卖苦力。母亲时时刻刻都在关注着父亲,经常独自叹息,恨自己没有能力帮助心上人。相反,父亲出身寒微,虽说也喜欢我母亲,但他从不开口提及。母亲看透了父亲的心思,知道自己如果不主动,父亲是永远也不会捅破那层"窗户纸"的。于是,等父亲一有空,母亲就约她去河边丢石子,或者说着话儿沿铁路走一阵。  相似文献   

7.
他的家太穷。为了维持生活,他从小就帮助母亲做小买卖。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上高中那年,他开始做起新的生意——卖爆米花,以供学费。他卖爆米花,都是自己现做,现卖,浑身上下经常被汗和油弄得脏兮兮的。卖了一段时间后,母亲告诉他:"女子学校门前的零食卖得最快,你应该到那里去卖。"按照母亲的要求,他开始在女子学校门前卖爆米花。每天天刚亮,他就赶到女子学校门口,开始做爆米花。他做的爆米花,火候恰倒好处,又好看又好吃,很受学生欢迎。  相似文献   

8.
假期里,他乘飞机回家.回到家也没别的事,主要是陪母亲看看电视,聊聊天. 第二天,母亲说,咱俩去买鸡蛋吧!他一听就笑了.在公司里,他是大经理,有专门的秘书与司机.但他点点头说,好. 随母亲出了门.母亲说,去某某超市.他闸,附近不是有家超市吗?母亲眨眨眼,有些得意,说,某某超市的鸡蛋便宜,一斤三块二,附近的这家要三块四.他咋了咋舌.  相似文献   

9.
食道     
我的少年时期是由一个一个贫穷的日子组合成的。贫穷表现在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我家是个大家庭,上有爷爷奶奶,中有父亲母亲,下有我和三个弟弟一个妹妹,这样一个大家庭,穿衣问题首当其冲,但由于母亲的勤劳,我们家上上下下的衣服还是体面的。我们住的房子是祖辈传下来的,尚未漏雨,就被我生活经验丰富的爷爷提前修补了。但是延续生命的食,始终是我家面临的巨大问题。在一个寒冷的冬日,我爷爷将我母亲用织布机织出来的门帘、床单等纺织品打成包,到遥远的南山换粮食。  相似文献   

10.
我老家在山西一个很偏远的地方,出了门就是山,我家兄妹多,小时候,我最大的奢望就是能吃饱肚子。1990年,我认识了周德亮,他与我父亲在一个矿上挖煤,经常到我家来帮父亲干活。周德亮嘴巴很甜,他叫我父亲"干爸",叫我母亲"干妈",对我则一口一个"妹子"。父亲不在的时候,他就与我聊天,讲得最多的就是山外的故事。他告诉我,他25岁,山东日照人,家里有四间大瓦房。他还说有机会一定带我到山外面去看看。有一天,周德亮突然说要我嫁给他,我心口"怦、怦"乱跳,我也挺喜欢他的。那年春节,周德亮给我父母留下  相似文献   

11.
春江水 《老年人》2014,(1):35-35
正我家住在湘南的一个小镇上,独门独户,有一个很大的院子。院子里有一块很大的荒地,父亲把它开挖出来种上蔬菜,由此,我们兄妹周末就有了一项新的任务——给菜地浇水。我们得守着机井不断地压水,再一桶一桶地提着去浇菜,汗流满面时总要埋怨父亲多事。这年吃上父亲种的西红柿时,市场上的西红柿便宜得论堆卖。压水时我就讥笑父亲愚,领着我们受累。父亲听了也不恼,只一个劲地安慰我们:"自己劳动得来的果实味道肯定不一样的。"还别说,我们家餐餐吃的是时鲜  相似文献   

12.
璎珞 《女性天地》2009,(1):42-43
一个人的习惯总是受父母的影响。我的父亲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工人,家里一切都是母亲作主,对我影响最大的也是我的母亲。她随父亲从农村来到城里时,没有工作,勤俭持家的她常说的一句话是:“人是英雄钱是胆,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当时,姐姐、我和弟弟都在读书,全家人只靠父亲一个人的薪水是远远不够的,于是,母亲在工厂家属区的房前屋后种了很多菜,自家吃不完就挑到镇上去卖。在母亲的操持下,我们三姐弟先后考上了大学。  相似文献   

13.
孝经难念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在我家最难念的是“孝经”。母亲一向孝顺,每月领工资,必定拿出几百元给外婆,逢年过节铁定要回娘家。外公去世后,外婆一个人住在县城,平日很少出门。母亲怕外婆寂寞,常心挂两头,有空没空都要隔一阵子就去看望一次,为外婆洗洗刷刷,陪外婆聊天拉家常。所以,母亲在邻里已是孝名远扬。父亲更是远近闻名的孝子。爷爷过世时,停棺七日,父亲就整整跪了七夜,膝盖渗出血来,哼都没哼一声。父亲对奶奶也是出奇的好,奶奶嘀咕着要吃什么,要买什么,父亲就算跑遍全城大街小巷,也要满足她的心愿。记得有一次,奶奶夜里病…  相似文献   

14.
31年前的国庆节,在河南新乡一个普通的农家,降生了一对孪生兄弟——张建国、张国庆。父亲是厨师,母亲是农民,上有两哥一姐,一家人生活全靠父亲微薄的薪水,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妈妈用鸡蛋换钱供哥俩上学.勉强上完初中。之后,建国征兵入伍,国庆留守家中务农。在颗粒无收的灾年,国庆无奈之下外出打工,蹬过三轮,卖过蔬菜,上过煤窑,捡过破烂。  相似文献   

15.
正当我们在城市成家立业有了根,就想把远在老家的父母接到身边来。但是为什么,越来越老的父母成了"老顽固",就是不愿意来到你身边享福呢?祁铁匠要上北京,村里人羡慕坏了。祁家儿女都在外地,早就要接父母去住,母亲不答话,祁铁匠坚决不肯去。儿女想着父母虽然在老家,但两老相依为命,也就由着父亲。后来,母亲去世了,想到祁铁匠一人太孤单,儿子一心想把他接到北京去。为了把父亲接来,祁铁匠的儿子花了大力气,将父亲"连根儿拔了"。铁匠铺子卖了,三间瓦房也卖了。祁铁匠像霜打的茄子忍着没阻止,他的狗追着他蹭他的腿,惹得他一脸眼泪。能怎么办?上北京呗。  相似文献   

16.
婚姻的前10年,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沟通主义者。每次听到有人抱怨自己的另一半不懂自己,"过生日的时候他从来不记得给我买礼物,都是等我提醒的时候才说想买什么就买什么。"我就会告诉她:"靠他猜,他累你也烦,不如直截了当地告诉他你要什么,沟通最重要。"但朋友晴改变了我的想法。晴买下了我家对面的房子,买了半年多没见人住。有一天晴把儿子扔在我家,就到对面  相似文献   

17.
小时候,我家很穷。母亲在我3岁那年,跟奶奶闹矛盾,离家打工,十几年没有回过家。从小我就跟着父亲生活,他会打一手快板。他这一辈子,也就靠这竹板,找到一些活着的乐趣。  相似文献   

18.
老爱情     
秋丽水  浏泓 《现代妇女》2005,(10):30-30
爱情会老吗?那天傍晚,在华南植物园,当夕阳的余辉暖暖地轻抚父亲母亲的背影,看着他们手牵着手走在前头,我的心中充满感激,我想我找到了问题的答案……前天晚上,父亲跌倒了。那是一个台风袭击广州的夜晚,母亲到联络会参加活动,九点多钟活动结束,雨还是淅淅沥沥地下,父亲几次到阳台去探看雨势,然后走过来忧心忡忡地说,母亲出门好像没带伞。一会儿,父亲换好衣服,说是要给母亲送伞去。结果,伞送到了,母亲接回来了,父亲却在送伞的路上滑倒了。勉强走回家,就躺在床上动不了身了。“他还以为自己十八岁呢!都已经六十几的人了,下那么大雨,居然一边骑…  相似文献   

19.
小的时候,我家种有一小块地的芝麻。每到芝麻成熟时节,全家人便喜滋滋地去操场收获。每次我也能分得一小捆缀满芝麻果的芝麻杆。那时我心里总想着拿第一,所以速度总是最快。可每一次父亲都能从我完工的芝麻秸里再敲打出好多芝麻。父亲说:"你手头活儿可以快,但。C里不...  相似文献   

20.
父爱如山     
我一直认为,父爱不像母亲那么直接,父亲的爱往往不易察觉。其实,父亲和母亲一样关爱着我,只是父亲常常把他的爱藏在心里。我家住在黑龙江的一个小镇。上大学后,每年放假回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