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次回家吃饭,年逾八十的老父亲总是在旁不住地念叨:“孩子,多吃点,饭要吃饱!”听到这熟悉的话语,我的心似乎一下回到了孩提时的情景。那靠买“高价米”过日子的年代,每次饭桌上吃饭,父亲都说这样的话。心中顿时涌起了一种复杂的感情,眼泪会止不住地流下来。  相似文献   

2.
咸鱼饭     
《炎黄世界》2011,(5):39-39
上普通话课听写测验,全班最用功的香港人阿英坐在老师面前第一个位置。 老师读“嫌犯”,阿英立刻在笔记写上“咸饭”。 老师不小心瞄到阿英的卷子,但又不忍让她难堪,就提高音量说“嫌疑犯”。 只见阿英迟疑一秒,似有顿悟提笔将“咸饭”改成——“咸鱼饭”。 老师再瞄完后差点晕倒,于是提高音量说:“是‘犯人的嫌疑犯’!”  相似文献   

3.
“饭圈文化”作为一种亚文化,近年来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粉丝在“饭圈”中进行控评、应援,以展示对偶像的喜爱从而实现自我认同与群体认同。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依附于偶像产业的“饭圈文化”经常与主流文化产生碰撞,疯狂氪金、虚假流量、无底线追星等失范现象频发。其原因在于粉丝的盲目服从、资本不良营销策略和粉丝群体价值观的迷失。“饭圈文化”的治理需要从偶像、政府、平台等方面入手,在粉丝抒发情感的同时,引导“饭圈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促使粉丝在理性追星中实现自我发展。  相似文献   

4.
集体仪式是“饭圈”开展实践活动的基本样态,其中生成的价值认同造就了“饭圈”的差异与同一。集体仪式本质上是一种符号互动过程,为“饭圈”价值认同生成提供了实践动力。“饭圈”的价值认同并非对“某一价值”的抽象认同,其本质是粉丝对“饭圈”社会关系的归属感。受集体仪式影响,“饭圈”价值认同的演化过程包括强化、转移、危机、重构四个方面。“饭圈”的集体仪式为治理“饭圈”价值生态、引导青年粉丝价值观念提供了切口。从规则筑基、关系破壁、主流引领三个方面,我们能够借助集体仪式对“饭圈”的价值认同加以引导,帮助粉丝群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5.
冉晓仲 《老年人》2009,(9):37-37
古老的长沙灯笼街,南起今天的苏家巷,北接解放西路,与东茅街、育婴街相通。过去,在这条长不过两百米、宽仅八米的街道上。家家悬灯亮彩,以经营灯笼为业。后来,生意人用“灯笼”谐音“登隆”二字冠以街名,故灯笼街又名登隆街。  相似文献   

6.
以画说世     
老饭雍芳解决双职工子女时辛弃Ia7万,犷一度产起时“小饭粱“附考学校才制时完参而演出。面对‘者砰、空粱、宋姆党’,一些社区里出现了在居委会丈持协助下时“者饭粱”。以画说世@台双垣~~  相似文献   

7.
刘超越 《公关世界》2024,(2):169-171
从娱乐圈衍生出来的“饭圈”文化是一种新型的亚文化,从辩证思维的角度来看,“饭圈”文化有其优点,如丰富了粉丝群体的精神世界与获得归属感等等,但是其中不可忽视的攀比享乐、巨额集资应援、党同伐异等失范现象已经给粉丝尤其是青少年粉丝群体带来不良影响,亟须处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立德树人的关键一步,具有参与“饭圈”文化治理的优势。在整顿过程中,要唤醒“饭圈”中个体精神世界的需要,引导青少年粉丝更多关注自我发展;重视“饭圈”内部的法制和道德教育;用主流思想熏陶“饭圈”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8.
幽默与漫画     
《老年世界》2014,(2):32-32
多吃点 昨天去吃烧鸭饭,隔壁桌坐着一对父女,女生看起来是高中生。烧鸭饭刚上来,大叔就一直把他的烧鸭往女儿盘里夹,嘴里还说:“多吃点,多吃点!”  相似文献   

9.
幽默文摘     
装 嫩 一般都是美眉才装嫩。十几岁的时候,小美眉们喜欢装酷,好像自己多沧桑似的,巴不得别人把自己看成坏女孩——其实坏字怎么写都不知道。二十大几的时候,老美眉们喜欢装嫩,双肩包一背,露脐装一穿,还垂两条麻花小辫,一脸娃娃雪糕般的天真烂漫。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特别是年龄比较小的男群众。瞥一眼就不耐烦地揭人老底:“老姐!别绷着啦!别绷着啦!装什么嫩呀!” 饭了吗 过去人见面,实在没话了,就来一句:“吃了吗?”真是千古绝唱,不变真理。到新人类嘴上,还是这个意思,变成“饭了吗”?这个“饭”,是“廉颇老矣,尚能…  相似文献   

10.
这个五代同堂的大家庭,十多口人同住一个屋檐下,吃着“大锅饭”,所有生活开支“公款报销”,他们有活一起干,有饭一起吃,有钱平均分,过着“共产主义”式的生活。  相似文献   

11.
云生的饭盒     
点评:小作者以“云生的饭盒”为线索,通过同学们帮云生拿饭、云生饭量减小和大家最后一次往云生的饭盒里拨饭这些细节的描写,使得文章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感人的力量。特别是最后一句“愿云生到有人给他拿饭盒的地方去吧”,把这种力量最大限度地释放出来,做到了以情取胜。  相似文献   

12.
能被人尽心尽意爱着,何必还要苦苦搜寻那个抽屉里的秘密呢?先生“下海”后逐渐忙起来,往往回到家已经很晚,晚饭就在外面吃了。我乐得不用服侍他.但母亲紧张起来了,认认真真地提醒我:一个男人,如果连“住家饭”都不惦记着回来吃,那就危险了:他要么有外空,另有人为他做“住家饭要么他不爱吃你做的饭,宁愿在外面吃,要么……总之,防患于未然,小心乃上上之策。我笑,其实心里还真是慌慌的:是呵,知人知面难知心,尤其这年头。经常从报刊上看到“如何知道你丈夫有外遇”等文章,关于婚外情的蛛丝马迹我早已烂熟于心。暗暗付诸实践…  相似文献   

13.
在云南赶街     
《中外书摘》2011,(5):81-82
“值一头猪钱。” “值一升米钱。” “还值不得一个犁头钱。” 这些在云南街子上经常听到的话语,反映出另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把“猪”和“米”作为当地交易的等价物,同时也说明“猪”或者“米”在当地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14.
墨西哥“民工”来到美国,有饭吃、有车开、子女享受免费教育,甚至还有机会免费就读贵族学校。  相似文献   

15.
“米”是中华民族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质,先民对“米”字的认识有其独特的地方。《说文?米部》共收入36字,重文7字,新附2字。本文对《说文?米部》从“米”的字形结构和字义解释两方面对36字进行了简单的分类,着重从字义方面梳理类别,从先民对“米”的认识、加工利用及与“米”有关的文化现象等几类情况中挑出一些字进行初步探讨。希望以此能加深对“米”的认识,同时对《说文?米部》的体系也有更加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内功”只是解决了“米”的问题,而有了“米”并不意味着“为炊”一定成功,如果没有到位的技巧和经验,也许会把“炊”做成夹生饭。  相似文献   

17.
开心5分钟     
《伴侣(A版)》2014,(8):63-63
造句 老师让同学们用“有……有……还有……”造句。有一个同学是这样写的。奶奶煮的饭很好吃,我问奶奶还有吗?奶奶说:“有,有。还有!”  相似文献   

18.
数据看台     
《老年人》2006,(7):13-13
小时候父母常说:“儿子啊,乖乖把饭吃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没饭吃。”现在父母会对孩予说:“女儿啊,乖乖把书念完,因为中国和印度的小孩正等着抢你的饭碗。”  相似文献   

19.
胡铁华 《当代老年》2008,(11):32-33
2008年8月ll曰下午14时30分,在北京“水立方”游泳馆的十米台双人跳水比赛中,中国最年轻的“月(林跃)亮(火亮)组合”即将开始他们历史性的最后一跳。“一,二,走。”只见火亮轻轻地发令,两人齐齐飞出跳台。最终,他们以默契的配合、舒展的动作、完美的入水,为中国队再添一枚金牌。  相似文献   

20.
倾听     
《现代妇女》2009,(9):5-5
身高1.62米,腰围0.76米,胸围0.9米,臀围1.03米——作为女人,你满意这样的身材吗?相信10个女人里有9个会大喊一声“不”。但是前不久,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发现,与拥有“魔鬼身材”的超模们相比,这种“中等身材”的女性更受男性青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