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世纪以来,一些小说以具有民族志性质的文学叙事,呈现了民族文化的知识谱系以及文化人类学内涵。小说与民族志的互文关联,为小说"写民族文化"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书写方式。在民族志知识性维度的制约下,这些小说,其文化立场是复杂的,它们在反思现代性的同时又提出现代性尚未完结的问题,并兼具民族性与人类性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严家炎先生在《鲁迅小说的历史地位》一文的开头这样说道:“在世界文学史上,像鲁迅这样以为数不多的小说作品取得了不朽的地位,恐怕并不多。这当然不是由于历史对这位作家特别宠幸,而是由于鲁迅小说本身思想和艺术所取得的高度成就,由于鲁迅小说对中国文学现代化所做出的无与伦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20世纪西方文论"两次转折"内在关联的梳理,可以发现对"文"--即形式、结构、符号等文本性因素的关注展示了历史和逻辑的贯通性.这种贯通性源自"文"与"人"的本体论关联,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必然引起"人"与"文"的历史辩证运动.它表明文化研究在深层本质上与文学研究相通,是一种在文化视野的"放眼"中"盯住"文本性的历史修辞学.  相似文献   

4.
从喜剧话语策略构成角度看,当代大陆小说在陈述主体的内部一直没有中断过对反讽、含混,乃至荒延和黑色幽默的渴望,革命历史小说叙述中的"藏污纳垢"策略、农村题材小说中的"写中间人物"策略,新时期小说中的"文革叙述"策略,以及自马原的"叙述圈套"开始的当代小说话语的狂欢等,都是一些耐人寻味的喜剧策略.  相似文献   

5.
元杂剧中的很多作品都改编自唐代传奇小说.然而本质上,已经和"稗官野史"类的唐传奇有了很大的不同.例如元杂剧作家尚仲贤,就将唐代李朝威所作的传奇小说《柳毅传》改编成了元杂剧《柳毅传书》.在剧本里加入了唐传奇小说所无法做到的表演形式,让思想更接近于市民们的意识层面.之前小说中的故事传奇性已经开始减弱,而更偏近于对人现实处境的刻画.故事中体现更多的,是普遍的市民意识而不是直接对社会黑暗的揭露.  相似文献   

6.
在文学领域内,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除此之外,将一些反响较好的影视剧改编成同名小说也成为了当代文学的一个新现象.影视作品是一种直观的观看行为,直接、简单、易于深入人心;小说则可以将影视作品所隐含、弱化的内容细腻地呈现出来,两者各有利弊,吸引着不同的文学爱好者.但总体来讲,从影视到小说,是现如今文学领域大势所趋,它能够对影视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说明,能够更为永久地传承下去.本文中,笔者就从"影视到小说"这一角度出发,对当代影视文学新现象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7.
最近读到<问难"族群">一文,其中多处针对笔者的几篇文章提出了评议和"指正",应该算是对笔者几篇文章的一个回应,这是令人高兴的.然而,仔细读后,又颇为失望,"问难"一文所质疑的着眼点并未涉及笔者文章的实质内容,除了一些"大而化之"的评论外,但凡触及具体问题不是对笔者原文的"误读"(或"未读")就是"误批".惟一令人感到需要回应的问题,是"问难"作者针对笔者文章中质疑"马克思主义族群理论"说而提出的新论断.为此,笔者决定就"问难"一文进行回应.  相似文献   

8.
互文性是文本分析的重要理论范式,关注文本中以"之间关系"为支撑的"异质性";现有的互文性研究以文字模态为分析对象,没有涉及多模态文本的互文现象。文章以多模态互文为研究对象,提出多模态互文的观点;认为多模态互文包括冲突型互文、概括型互文、互构型互文和延伸型互文。以多模态互文为基础,分析了电视公益广告《老爸的谎言》的互文现象。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新发现的阔端时期的西夏文《大白伞盖陀罗尼经》发愿文残叶的研究,厘清了西夏《大白伞盖陀罗尼经》的来历,发现了西夏文译本的译者及此前未见记载的西夏帝师和国师,也补充了西夏灭亡后此经在凉州地区不止一次刻印、流传的经过,特别是真实地记载了阔端信奉藏传佛教,拜藏传佛教高僧等觉金刚国师为师,为"凉州会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铺垫了思想和宗教信仰的基础,西夏时期接受、发展藏传佛教对"凉州会盟"有不可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文学领域内,将小说改编成影视剧已经成为一种常态,除此之外,将一些反响较好的影视剧改编成同名小说也成为了当代文学的一个新现象。影视作品是一种直观的观看行为,直接、简单、易于深入人心;小说则可以将影视作品所隐含、弱化的内容细腻地呈现出来,两者各有利弊,吸引着不同的文学爱好者。但总体来讲,从影视到小说,是现如今文学领域大势所趋,它能够对影视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阐述说明,能够更为永久地传承下去。本文中,笔者就从"影视到小说"这一角度出发,对当代影视文学新现象进行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11.
目前,在乡村文化振兴的背景之下,"文旅融合"是促进乡村旅游行业发展、提高当地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策略。但如今乡村"文旅融合"仍存在许多问题,应制定"文旅融合"发展模型,以探究"文旅深度融合"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2.
"据文证义",是从语境角度总结出来的一种科学、重要的训诂方法.这里的"文"主要指篇章、文句和文例.利用其"文"推断词义的方法主要有三:一是根据文献作品的内容推断词义;二是根据文句推断词义;三是根据文例推断词义.  相似文献   

13.
狐怪小说是唐代众多小说类型中的一种。本文以《太平广记》"狐"类所收录的狐怪小说入手,浅析与狐怪小说有关中的问题:法术与修炼问题、民间禳禁习俗问题,从而从其中窥见唐代狐怪小说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无锡是一个具有浓郁江南文化特色的重要的旅游城市,随着国家"文旅融合"发展理念的提出,无锡依据地域特色积极调整原有的旅游资源,开发了一系列适宜现代城市环境的旅游景点。本文即以无锡影视文旅跨界融合的代表——"三国城""蠡湖中央公园"和"华莱坞影城"为例,探讨新地域主义及地方重塑观对无锡文旅融合发展思路的影响,并为旅游城市拓展文旅发展的格局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周耒、梁志玲是两位广西崇左市当下青年作家。出生的草根性、生活的底层性,使得他们天然地“作为老百姓的创作”;共同的文化资源——古老的花山骆越文化与转型期南国边疆城市化时代发展境遇,使得两位作家的小说在彼此个性鲜明的基础之上又透露出了相似的“边地味”风格,充满“边关风情”“边疆人文”。两位“边地作家”的小说创作,其文学地理学意味浓厚,具备了深入探讨的文论价值。  相似文献   

16.
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从晚清开始译介科学小说。由于科学小说服从于晚清"文以载道"的文学观,以及科学小说本身所独有的魅力,它们被译介到中国后立刻风靡全国。本文主要探讨晚清科学小说译介的社会背景以及当时的译介状况,并进一步探究其对中国本土文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打马三文"是李清照晚年以"打马"为主题所作《打马图序》《打马图经例论》与《打马赋》三篇文章的合称。打马是古代民间流行的一种博戏娱乐活动。李清照在三文中分别详述了个人的博戏爱好、改造后的打马游戏规则以及由小游戏所衍生出的大情怀。"打马三文"是研究李清照一生业余爱好的重要资料。文章从女性视角审视了男人世界的博戏活动,探索了三文内蕴的娱乐趣味。  相似文献   

18.
刘智(1660—1730)是清初中国伊斯兰学者,其著作《天方性理》卷首附有"采辑经书目",该书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目录。本文根据中国回族经堂教育现存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并参考国外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文献资料对之作了较为全面的考证,是迄今为止对《天方性理》参考文献的全面考释,对研究古代伊斯兰世界与中国穆斯林社会的文化交流有重要文献学价值。  相似文献   

19.
在"人类学的文学化写作"发展过程中,人类学小说的创作备受人类学家和文学家们的青睐。人类学小说的出现不仅提供了一种跨越多学科多种文体交杂的文学形式,对当代文学的文体变革有着重要的意义;且对提高读者对地方文化的接受和认知度,对塑造社会公众文化意识,同样有着可贵的价值。  相似文献   

20.
论及中国当代文学史,"50后""60后"作家及其作品都已经名正言顺地进入了文学史教材,甚至"80后"作家及其作品也已堂而皇之地框入了当代文学史的版图,唯独"70后"作家们的作品似乎被文学史所遗忘。但观照当下文学的创作实绩会发现,处于文学"中坚代"的恰恰是"70后"作家。近几年声名鹊起的魏微、鲁敏、徐则臣、盛可以、路内、张楚等,都在思考着当前文学在新时代如何实现深层次变革与转型的问题。特别是鲁敏,从20世纪90年代末开始创作,从《寻找李麦》到2019年的最新中篇《或有故事曾经发生》,很多篇小说都在讨论人的生存困境与精神困境。本文以鲁敏小说的追寻主题为线索,进一步阐述鲁敏小说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