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4 毫秒
1.
郭沫若是“五四”时代第一个称得起伟大的诗人,他以《女神》诗集登上“五四”文坛,树起革命浪漫主义的旗帜,为新诗开辟了发展的道路.郭沫若在新文学领域,以诗人的热情,在艺术上进行多方面的探索和创造,成为诗剧和历史剧的奠基者和开拓者.他不仅是杰出的诗人,而且是有独创精神的戏剧家.郭沫若的诗剧《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湘累》、《棠棣之花》)是《女神》诗集绚烂夺目的奇花,是清新悦目、别开生面的中国现代新诗剧的开创性的作品.郭沫若从诗剧创作开始,走上新的历史剧创作的康庄大道,成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历史剧作家,为历史剧创作艺术的发展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他在“五四”时代的诗剧创作,正如有的评论者早就指出的,是“在蔓延的野草中特然孤立着的一枝苍松”,是“警聋启聩的创作界的明星”.  相似文献   

2.
“五四”前后 ,有关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思潮流派的译介在西方文学的输入和译介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是西方现代主义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现代意识与五四时代精神发生共鸣的结果。然而 ,创作实际情况却跟不上新文学对现代主义的极大热情和期待视野。就诗歌而言 ,对象征主义诗歌的译介在现代主义的译介中占有重要地位 ,并且唯独是它在创作上结出果实。本文认为 ,法国象征主义诗在译介中占主导地位 ,并最后在中国的新诗创作中结出果实 ,是因为它满足或遇合了当时“五四”新诗发展的某些内在文化需求和诗美期待视野 ,而其深层原因则是因为法国象征主义诗歌的感性特征与民族审美传统的某种内在“契合”。  相似文献   

3.
“五四”新文学时期,郭沫若和闻一多虽同为浪漫主义爱国诗人,但两人的作品却存在诸多差异,尤其在抒情方式和诗体格式上更是“各唱各调”。对两人诗作的比较研究,可以探索诗人的经历、学识及艺术个性与诗美观念确立之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个案分析上可以勾勒出这个时期中国新诗的走向和风貌。  相似文献   

4.
在五四新文学运动中,在诗的创作方面,郭沫若的贡献最大。就作新诗而言,比之胡适、沈尹默、刘半农、鲁迅、周作人、俞平伯、康白情诸人,郭沫若不是先驱;就诗集出版的时间而言,胡适的《尝试集》先于《女神》十七个月就已面世。但是,真正地从内容到形式都有创造性的新诗,是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女神》。它热情地歌颂“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的精神,表现了强烈的爱国主义和激进的革命民主主义倾向,表达了五四的最强音,达到了当时其他诗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开创了新诗革命浪漫主义的传统,艺术上“绝端的自主”,彻底地打破旧体诗词的羁绊,成功地创造和运用了崭新的自由诗体,成为白话涛真正取代历史悠久的文言旧诗的标志,从而为我国新诗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郭沫若的确成功地做到了“开一代诗风”。 在《女神》中,长诗《凤凰涅槃》是诗人开一代诗风的代表作品。诗人自己也认为这篇诗最足以代表他早期诗作的精神。 《凤凰涅槃》是用革命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借阿拉伯“凤凰白焚”的神话和我国有关传说写成的。“涅槃”是印度梵语的音译。佛教认为菩萨死去时,它的幻身—肉体是消灭了,但本性是永存的,这就是涅槃。长诗就是在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的躯壳中,吹进了时代精神的火焰,借叙事以抒情,通过凤凰集木自焚,在  相似文献   

5.
郭沫若与闻一多所走过的道路,不期然地有些相似,他们都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卓有建树的“学者”,为民主和民族解放而奋战的“斗士”。这“三重身份”集合在他们身上,因时期的不同或隐或现。作为中国新文学史上的杰出诗人,他们都有开拓之功。他们把新诗从初创阶段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为现代新诗艺术开拓了广阔的天地;他们以不凡的才力,筑起了五四诗坛上的两座浪漫主义奇峰。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西方各种文化思潮的涌入,五四时期的中国诗坛,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接受了西方艺术的馈赠,孕育出与现实主义诗歌、浪漫主义诗歌并存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以二十年代象征派诗歌的诞生为起点,经过三十年代现代派诗人的探索,至四十年代九叶诗派的全方位开拓,形成了一个包括诗学主张和诗歌创作在内的相对完备的系统。然而,直到今天,将中国现代主义诗歌视为一个相对完备的系统,并进而进行整体的系统性的研究,其研究成果还不多见,尤其是注重对中国现代主义诗歌与中国古代诗歌传统和西方诗歌的联系、影响的考察…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产生与发展离不开对西方现代主义的借鉴.通过现代作家在“五四”及20世纪30年代对“意识流”的接受情况可展现中国现代主义小说产生、发展的过程及特点.即“五四”作家在创作中对“意识流”的接受,源自对目的论意义上的西方现代性之追求以及作家内心“自我”意识的增强,由此造就的鲁迅、郭沫若、郁达夫等一批作家的焦虑性文学叙述成为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最初形态.而20世纪30年代,以京派为主的新传统主义者如废名、凌叔华等人,通过反观中国传统文化,并建立在对西方现代性批判立场上的“意识流”文学实践,成就了一批具有跨文化交流特质的中国现代主义小说的成熟之作.  相似文献   

8.
创造社是我国“五四”时期高举浪漫主义旗帜的一个重要的文学流派。他们主张文学的“自然流露”、“自我表现”、“赞美自然”、“返归自然”。但正如郭沫若所说,他的前期“思想相当混乱,各种各样的见解都沾染了一些,但缺乏有机的统一”,创造社前期的文艺思想,我认为也呈现这种状态。除了以浪漫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外,还受到唯美主义、现代主义和日本文学的影响。而现代主义文艺思想在他们的文艺观和作品中所留  相似文献   

9.
在今日西方,现代主义作为“反传统”的代名词,早已越出文学艺术领域,成为精神文化领域中一股十分广泛而复杂的思潮。按西方一些权威百科全书的解释,现代主义在艺术上最一般的特点是:与古典文学传统决裂,特别是反对十九世纪的浪漫主义以及曾占统治地位的现实主义,进行语言与形式的革新和实验。由于反传统如此彻底,实验如此大  相似文献   

10.
与五四时期许多现实主义作家不同,鲁迅是由早期以浪漫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转变到五四时期以现实主义文艺思想为主导的,而且无论是早期还是五四时期,都受到西方现代哲学人文思想和现代主义文学思想的影响。而浪漫主义与现代主义虽然文艺观和创作方法上彼此有很多不同之处,但重主观、重表现、重自我这一根本点都基本相同。再则,  相似文献   

11.
郭沫若是我国现代的文豪。他的才能不只限于文学创作上,而且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许多方面,都有重大的突破和创新,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当然,他作为诗人,更是在国际、国内久负盛誉。 郭沫若的诗歌佳作,首推第一本诗集《女神》。《女神》对我国新诗的发展,起了十分积极的作用,以至于我们可以这样说:《女神》是中国新诗发展的光辉起点,是中国新诗运动的开路先锋。 《女神》写作于伟大的“五四”运动前后。诗人是时代的诗人,诗歌是时代的号角。《女神》是“五四”时代精神在新诗领域中的体现,给我国的新诗运动带来了新的思想、新的题材、新的风格、新的形式,在思想和艺术上开了一代诗风。  相似文献   

12.
李标晶 《江淮论坛》2000,1(1):96-102
中国文学走向现代化的过程 ,也就是它走向世界文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 ,西方现实主义、浪漫主义很快得到中国作家的认同 ,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成为“五四”新文学的主流。与此同时 ,西方的现代主义文学思潮在“五四”时期也受到中国新文学的特殊重视 ,出现了现代主义的第一次浪潮。应该指出的是 ,在“五四”时期并没有现代主义这一称谓 ,因为即使在西方 ,也是在 2 0年代以后才用现代主义一词来指称从 19世纪末开始兴起、 2 0世纪走向繁华、并与传统的现实主义文学相抗衡的一种新的文学思潮。当时的中国作家大多采用了从日本文艺理论家那里…  相似文献   

13.
“五四”之后,中国的现代主义文学在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形成了不同的流派,这些流派在面对中国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个体与社会、美学与政治等复杂的矛盾关系时,创造出了不同于西方经典现代主义文学的中国特色,这一中国特色实际上是现代中国时代精神和人生体验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美剧坛,现实主义和新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奔腾汹涌,而浪漫主义早已是“明日黄花”悄然枯萎,然而在远东的中国,尤其是在20年代那“葱茏”、“青春”期,浪漫主义戏剧思潮正强劲地冲击着千百万青年男女的心灵,并成为本时期中国戏剧创作的主要实绩。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戏剧对世界浪漫主义戏剧发展的独特贡献。 开放自由的五四新风,又使20年代中国浪漫主义戏剧思潮独具特色:浪漫主义、现实主义、新浪漫主义的同步译介与相互渗透,它较少西方传统浪漫派那种单纯的浪漫美,无论是思想内涵抑或艺术审美都具有新世纪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5.
郭沫若“五四”时期的尊孔现象是一学术难题。从青年学角度分析可以看出,青年诗人郭沫若对孔子及其学说进行了诗人艺术化情绪化的曲解改造,他与“新青年”派的对立和封建旧营垒与“新青年”派的对立有名根本出发点的不同。郭沫若的曲解是一种新价值观创造的需要,他在孔子身上提取了时代所需要的东西,并且提供了观测传统的全新的眼光。但这种眼光当时缺乏实践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新诗与民歌     
几十年来,毛主席一直关怀、爱护、扶植新诗,殷切地希望诗人们总结经验,不断前进,指出“五四”以来的革命新诗同样是“重要的有成绩的部门”。郭沫若的《女神》高举诗歌革命的灿烂红旗,吹响“五四”时代精神的响亮号角。它以狂飙突进的革命精神反抗封建制度和封建思想,以如火如荼的热情讴歌祖国的未来,表现了中国人民追求自由、民主、解放的心声,为革命新诗奠定了基础,开一代诗风。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新诗擂响了反抗侵略保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新诗的草创时期,郭沫若迎着“五四”时代的狂飚,以火山爆发式的《女神》,横厉诗坛,树起革命浪漫主义旗帜,开拓了新诗创作的崭新局面。《女神》是“五四”新诗的佼佼者,郭沫若是当时最杰出的一位新诗人。 “五四”运动,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文化革命运动。它的重大意义,在于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反封建主义。“五四”运动的潮流,给正在日本留学,过着异邦生活的郭沫若带来了希望。”读的是东洋书,受的是西洋气”(《三叶集》),欺凌和压抑早已郁积于心。他怀着极大的政治热情,投身于这个“对于旧有的封建礼会做决死的斗争”的民族“自卫运动”,并组织“夏社”,撰写文章,宣传“抗日”。然而,对于郭沫若更突出的彤响,则是进发出创作的灵感,“得  相似文献   

18.
三十年代浪漫主义失落的多维考察杜运通(河南大学中文系)五四时期,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双峰并峙,交相辉映。“异军突起”的创造社高擎浪漫主义的大横空出世,气吞八方。郭沫若的《女神》和郁达夫的《沉沦》,借助狂飚突进的时代羽翼把浪漫主义张扬到了极致,在中国浪漫...  相似文献   

19.
<正> 郭沫若早期浪漫主义文艺观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他曾一度深受泛神论思想影响。这是他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及作家沟通思想的重要桥梁。他说“那时对宇宙人生问题搞不通,曾有一个时期相信过泛神论。因为喜欢泰戈尔,又喜欢歌德,便在哲学思想上和泛神论接近起来;或者说是由于我有些泛神论的倾向,所以才特别喜欢有那些思想倾向的诗人。”泛神论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浪漫主义作为一种创作精神和表现手法,二者在相当多的方面存在着密切联系。西方学者认为:“人们当然会合乎逻辑地把政治中的自由主义和文学中的浪漫主义认作是一回事;这种推断大体上是正确的。在宗教的领域里,个人自由的观念使  相似文献   

20.
以《女神》为代表的五四浪漫主义游离于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更多接受了英美浪漫主义的影响,却又以我为主,在思想层面上游离于英美浪漫主义的精神诉求,在表现"时代精神"的纬度上具有自己的追求。《女神》这一个案说明五四浪漫主义在接受英美浪漫主义影响的同时,通过对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的整合来形成自己的独特品质。正是通过这种游离与整合的方式,五四浪漫主义确立了自己的独立价值,反映出中国文学在接受外来影响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