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王大建 《文史哲》2001,(6):121-122
北朝史国际学术研讨会暨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第七届年会于2001年8月8日至12日在山西大同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国内外学者共240余人,其中来自日本、韩国、美国、德国及港澳地区的学者就有50余人,是学会创办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本次会议的另一特点是提交的论文数量多,学术水平高。现将学术观点简要综述如下。  北朝史研究是本次会议讨论的重点,提交的论文最多。关于北朝的政治制度。日本学者 添庆文研究了北魏明元帝和太武帝时期的太子监国制度,指出此一制度并非针对皇帝离京亲征而设置的,而是皇帝在京时设置的…  相似文献   

2.
北魏征讨都督考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魏征讨都督的设置 ,应始于明元帝泰常年间 ,从太武帝之后 ,在制度上开始完善起来 ,并具有诏令任命、加将军衔、持节、称号不统一等四个特点。北魏设置征讨都督的目的 ,在于加强外征内镇战争的能力 ,因而征讨都督具有多方面的军事权力。征讨都督的设置 ,与北魏国家的将军制度有很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北魏保太后常氏在扶植拓跋濬即位后,对拓跋濬由保护变为控制,权倾内外,形成了常氏集团。常氏解决了太武帝后期因太子监国、儒佛之争而引起的皇权分化及教化传统选择的遗留问题,她是促成北魏由武功时代过渡到文治时代的关键性人物;但由常氏干政起开了北魏皇太后临朝听政的新传统,从此造成后权对皇权的分张。  相似文献   

4.
隋唐时期,太子册立主要依据的是西周以来的立嫡以长制度,太子废立的决定权大多时候掌握在皇帝手中,虽然有时受到大臣的支持或反对,但皇帝的意志仍占主导地位。而在隋朝和唐朝前期,对太子人选影响较大的是独孤皇后以及唐高宗时的则天皇后和唐中宗时的韦皇后,唐朝中后期,由于皇权的衰落,太子废立则主要被宦官控制。但这几种因素不是孤立存在的,通常是多种因素同时影响着太子的册立。  相似文献   

5.
东晋时期,国家承袭西晋制度,继续设置都督诸州军事,负责对地方的军事镇戍。然而,由于东晋时期的政治、军事的形势都与西晋时期有很大的不同,都督诸州军事的设置以及都督诸州军事在权力的行使上,与西晋相比,都出现了一些变化。  相似文献   

6.
北魏时期,都督诸州军事是当时国家实施的重要制度。这一制度在北魏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中发挥了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因此,考察都督诸州军事制度实行的状况,对认识北魏在地方的统治和军事防卫特点都是必要的。本文拟对北魏都督诸州军事的设置特点、都督诸州军事的职掌及其与将军、侍中、散骑常侍、行台的关系诸问题作一些探讨,不当之处,敬请方家指正。一、都督诸州军事设置的时间及特点 (一)都督诸州军事始设的时间北魏王朝是道武帝拓拔NB06E于塞北创建的。在北魏王朝建立后,不断向塞南用兵,其国家控制的范围不断扩大。随着北…  相似文献   

7.
两汉是东宫官制奠基时期.太子师傅作为东宫的常设官,承担着教育、护佑太子的职责.相对先秦而言,两汉仅设置有二傅,而不设师、保.两汉太子二傅均为实职,东汉太子太傅率先从管辖官属的职责中解放出来,形成了新的制度.而这一制度以后为三国所继承,并成为两晋东宫官制改革的起点.  相似文献   

8.
政治婚姻与晋文公称霸马晓丽晋文公是春秋时期的五霸之一。他的称霸,固然与他长期在外的磨难和回国后的整顿内政有关,但也与他同狄、齐国、秦国的政治联姻有很大关系。本文拟就这一问题作些论述。一晋文公重耳是晋献公之子,自小好士,到晋献公作太子时,他已长大成人。...  相似文献   

9.
唐朝的太子谥是以儒家道德观念为评价标准的官方行为。太子死后能否获得谥号既与他们生前的品行有关,也存在在任皇帝对于他们的感情因素。谥号分三个类型,皇帝谥号者二人、太子谥号者五人,谥为王者二人。使用的谥号多为美谥或平谥,没有恶谥的情况,表达的是对这些太子的褒扬、哀思或怜悯之情。每个谥号的释义大致与受谥者的生平事迹相一致或略有溢美,这也是太子地位在古代国家政治活动中的一种体现。  相似文献   

10.
隋唐的太子亲王与皇位继承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隋唐的太子亲王与皇位继承制度谢元鲁隋唐构朝,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皇位继承制度最不稳定的时期之一。由于皇位继承冲突而导致的宫廷政变与统治集团内部的诛杀,几乎贯芽于隋唐至五代近四百年的历史。因此,与皇位继承制度有直接联系的太子与诸王同样经历了权力与地位的升...  相似文献   

11.
元代,陕西、四川、甘肃、云南、岭北、辽阳六行省所肩负的使命可分综领军民、总兵戎、镇护供军三类。六行省在权力结构方面表现为宗王、重臣多方控驭,其拱卫和较直接治理边疆的功能颇为突出。在西部北部边疆的治理控驭诸举措中,六行省是主导力量。由于六行省设置及多维的配套保障,分寄式中央集权在西部北部特定场域下得到了出色发挥与最大限度的优化。六行省还积极实施了西部、北部六七个地域子文明的新整合,这无疑是汉唐以来多民族统一国家疆域开拓和少数民族区域子文明逐渐融入中华多元一体框架的重要步骤。  相似文献   

12.
北魏发展到太武时代,北天师道进入北魏与北魏政治结合,用神学为北魏政权作正统辩护,这是北魏胡汉上层关系发展的一个结果,又成为促进北魏汉化和胡汉上层关系发展的一支力量。其与拓跋统治者的关系,既有被利用的一面,也有主动有为的一面,这就是以神学服务于用夏变夷。  相似文献   

13.
长白山文化具有广阔的地域性。长白山文化的开拓者和传播者有:顾太清、吴兆骞、吴大 澂、吴禄贞、刘建封、李旭,在他们身上表现出长白山文化的丰厚底蕴和军政合一的文化特点。长白山文化是地方志文化的宝库,也是古代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传承。  相似文献   

14.
元太宗十三年(1241),窝阔台正式下令设立太医院,作为全国最高的医药管理机构,自此有了医药管理制度,其中包括与医药相关的法律条例,我们称之为"医法"。由于制度的不完善,元代没有形成独立的医法机构,在医法上也一直存在边实行边补充、调整的现象。但不管怎样,它是元代法律系统的一个环节,也是元代医史研究中一个必不可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15.
明朝自嘉靖、万历以来 ,直至崇祯末覆灭 ,与日本断绝了外交关系 ,而南明政权对日本改行通好、求助的政策。由前者的断绝交往到后者的通好求助 ,经过了一个逐渐转变的过程。这个转变过程是在南明时期完成的 ,共分三个阶段 :一、弘光时期 ,这是沿用明朝末年旧政策的阶段 ;二、鲁监国、隆武两政权并存时期 ,这是拒绝交往与通好、求助同时并存的阶段 ;三、鲁监国政权、郑成功及其子孙主持的政权、永历政权等并存时期 ,这是通好、求助政策全面推行阶段。影响南明政权对日态度转变的因素 ,包括总体形势、力量对比的变化 ,当事人的经历和性格 ,以及地域远近等  相似文献   

16.
袁段矛盾与洪宪帝制的败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世凯是北洋集团的领袖,段祺瑞是袁世凯的心腹将领,二人有着整整20年的关系和友谊。段祺瑞追随袁世凯,为袁世凯的成功竭尽全力,袁世凯则提拔、重用段祺瑞,委段祺瑞以重任。袁、段配合默契,清末民初政坛上的重大事件均与其有关。但在袁世凯集权专制完成后,袁、段关系裂变。尤其是在帝制问题上二人矛盾激化,先是袁世凯解除了段祺瑞的兵权,继而段祺瑞消极抵抗。北洋集团分裂,袁、段矛盾是袁世凯帝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元武宗海山是忽必烈建立元朝后的第三位皇帝。元武宗(1307-1311)时期进行了统治势力之重构和对前朝流弊的改良。随着考古界对元中都考古发掘的进一步深入,武宗朝和武宗其人的研究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研究范围涉及政治、军事、经济、社会等诸方面并对武宗朝在元中后期政治影响和历史地位做出了新的界定。  相似文献   

18.
元代财赋运转机构——转运司的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运司设置于五代时期。其主管官吏称转运使,始见于唐。转运司的权力在宋代发展至顶峰,兼管民事、司法、监察、财政及军事等职。至元代,转运司开始走向下坡路,权力范围明显缩小,只负责财政事务,如催征赋税、办理上供、转输物资等。目前史学界对宋代转运司的研究颇多,而对元代转运司研究较少。笔者认为此时正是转运司变迁的关健时期,通过考证元世祖朝转运司的沿革过程,可以探究出元初转运司不能稳定确立并从此走向衰落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就努尔哈赤天命十一年与蒙古科尔沁部王太子奥巴结盟誓词和皇太极崇德年间蒙文藏事文书档案译稿等两组史料作切入点,来解读官方编纂的汉文清太祖、清太宗两朝实录,揭示其刻意对满文蒙文旧档中的关键词语作了明显的润色与篡改,从而使以满藏蒙关系为坐标的清政权的历史定位,多处偏离历史的真实界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进一步具体考察刘秀退功臣的方式,认为刘秀很早就注意对功臣加以控制,并在军事上加强集权,倡导偃武息兵,在经济上和荣誉上给功臣优厚待遇,通过与功臣的长期相处,最终以主要功臣了解刘秀的意图,表现出远离权势的意愿,而刘秀了解功臣想法,顺势剥夺掉功臣官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