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艺术,既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趣,又具有独特甚至超神的词风诗格。毛泽东诗、词皆擅长,尤其以词著称于世。他以词这一古老  相似文献   

2.
揭定印 《科学咨询》2009,(17):89-89
毛泽东不仅是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的诗词艺术,既富有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情趣,又具有独特甚至超神的词风诗格.毛泽东诗、词皆擅长,尤其以词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3.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也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人文学者.他建构了一个以"仁"为核心的儒家思想体系,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奠下了始基,这种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相似文献   

4.
<正>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其系列重要讲话中大力倡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强调"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由此足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首先是文化复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作为一位改变了中国历史和文化进程的伟大人物,其不朽的功勋和卓越的才能背后是他孜孜不倦的学习与实践。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学问家。他的治学目的和治学态度、治学精神和治学方法,他的整个治学活动无不是留给我们的一笔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6.
传统兵学文化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中是历史最悠久,具有持久生命力和广泛社会影响力的一种文化。所谓兵学,即是育将、练兵、带兵、用兵之学问,泛指在以国防军事为基础的军事活动中形成的道德传统、政治意识、价值观念、心理素质和行为品质的总和。它从一个独特视角,展现并传承着中华民族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凸显出民族文化的普遍性格,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号召力,是塑造一个伟大民族品格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先秦兵学文化又在中华传统兵学文化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其中的丰厚内涵对于我们今天领导干部的道德教育,又有着直接的历史传承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张豪 《办公室业务》2023,(23):24-26
文章探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从理论、历史、实践三重逻辑出发加以分析。理论逻辑是党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历史使命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和发展;历史逻辑是指党在历史使命的百年探索中实现了国家繁荣、民族富强的历史任务;实践逻辑是党确定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实践路线。对历史使命的逻辑阐述,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本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8.
正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培育的底蕴深厚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存的根基与灵魂,是中华民族数千年发展的动力,也是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基础。只有在延续传统文化血脉的基础上进行创新,才有可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辉煌。《中国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顾友仁著,安徽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一书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历程为基本线索,对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回顾和总结,并就传统文化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和功能做了分析。将中国传统文  相似文献   

9.
郭传杰 《科学咨询》2002,(5):4-5,16
先进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灵魂,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江泽民总书记指出要"着眼于世界科学文化发展的前沿".深刻认识并正确把握科学文化与先进文化之间的关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主持召开了文艺工作座谈会,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高度,阐明了文艺在当前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指明了文艺发展方向。他强调:"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最能代表一个时代的风貌,最能引领一个时代的风气。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文艺的作用不可替代,文艺工作者大有可为。  相似文献   

11.
一、传统文化的内涵——精华与糟粕(一)传统文化的界定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中国古代社会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比较稳定的文化形态,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的历史遗产在现实生活中的展现。这个思想体系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科学精神,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凝聚之学,中国传统文化是内部凝聚力的文化,这种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注重和谐,把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群体、人与自然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种文化关系;二是兼容之学,中国传统文化并不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尽管在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受到限制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12.
正大江来从万山中,山势尽与江流东。历史长河之奔涌有其必然的方向,时代之大势必定无可阻挡。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历史最大的必然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实现。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回顾历史,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分析把握历史大势,紧紧抓住历史机遇。毛泽东同志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与实际运动的深刻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中国共产党诞生在十月革命炮声的余音中,从诞生起就代表着全世界最先进的革命势力,代表着中华民族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勇立潮头的历史,就是一部永葆青春的历史,就是一部在自我革命中不断胜利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批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命题,讽、谏、自省、批评,不同的历史时期,虽内涵不尽相同,但其作用都是正面的、积极的。批评和自我批评,是党的三大优良作风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当下,正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大兴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非常重要。而此风不盛的关键在于人们认识上还存  相似文献   

14.
中华武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完美地融合了教育资源和文化资源。回顾历史,武术属于一种伟大的文化传承,是中华民族在过去数千年的发展中自然形成的一种具有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本文首先分析了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重要意义,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有利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有利于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其次,本文阐述了如何在高校武术课程中挖掘民族精神元素。最后,本文提出利用武术课程培育学生民族精神的措施,主要包括:精编蕴含民族精神的高校武术教材;坚持武术文化观,重视武术文化精神教育;挖掘体现民族精神内涵的武术人文素材。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传统经典文化不仅蕴涵着高尚的人格美和深刻的智慧美,更积奠着一个伟大民族不灭的灵魂.经典古诗文不但是汉语言文字的典范和精华,而且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品格,是民族精神得以生发的深厚土壤,对民族精神的培育和形成起着巨大的、不可缺少的作用.因此,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是语文教学责无旁贷的历史责任.  相似文献   

16.
李捷 《决策探索》2013,(1):18-20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中国梦",深刻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题主线,深情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的确,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波澜壮阔的历史看,没有任何一个梦想像"中国梦"那样打动人心、激励人心、凝聚人心,也没有任何一个梦想像"中国梦"那样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为之牺牲、为之探索、为之奋斗的伟大追求。  相似文献   

17.
王育琨 《经理人》2010,(4):44-46
庄子伟大。他常以寓言,说清楚一些贯穿中华民族历史的哲学,让每一个时代的人都能深受启迪,从而找到自己的地头。庄子哲学,是一种在田间地头诞生的不加雕琢的真实。  相似文献   

18.
民族凝聚力是一种文化力、精神力、软实力,它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事,而是民族文化、民族精神长期积累的结果。中华民族凝聚力源于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优良的民族精神。而思想、文化的核心是哲学。哲学思维是从最深层次、最高层次指导支配看文化的发展的。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形成和它的作用与功能不断的发挥,我国传统哲学是其思想源泉。  相似文献   

19.
刘仓 《领导科学》2006,(5):38-39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任务,其中,学习的内容应该包括历史。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有尊史、治史、学史、用史的优良传统。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向来反对割裂、歪曲、无视、漠视历史规律的错误言行,反复强调学习和了解历史、总结经验教训对于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增强党的领导能力的重大意义。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指导一个伟大的革命运动的政党,如果没有革命理论,没有历史知识,没有对于实际运动的深刻的了解,要取得胜利是不可能的。”(《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533页,人民出版社…  相似文献   

20.
“贞观之治”是中华民族历史上一个盛世时代。对于魏征在“贞观之治”中的功劳,唐太宗说:“卿所陈谏,前后二百余事,非卿至诚奉国,何能若是?”可以说正是因为魏征的直言劝谏,规避了唐太宗的一些过失,把唐代逐步引向盛世。魏征的直言劝谏源于其高尚的人品官德。探讨魏征的人品官德所彰显的治国平天下的深邃思想,对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