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楚巫觋可以分为官方巫觋和民间巫觋两种。官方巫觋包括楚王、巫官和宫廷中的歌巫、神巫;民间巫觋包括邑巫、私巫和游巫。春秋战国时期,中原巫觋的地位已经一落千丈,但楚国巫觋依然在历史舞台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
巫文化作为人类最悠久的文化现象之一,它以万事万物都有各自的灵魂主宰为主旨思想,并通过献祭、象征性模拟活动等方式与神灵交流,达到被施以恩惠和得到庇佑目的。本文在梳理巫术的概念、类型的基础上,通过民族学人类学的视角,以苗族巫文化为例,对巫文化的起源及其巫文化在人类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进行了诠释。  相似文献   

3.
土家族神歌是土家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事象之一,原初的土家族神歌具有浓郁的宗教色彩和极强的宗教功能,随着人文历史的衍进发展,土家族神歌的文化功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通过土家族巫傩神歌的个案解析,可以发现土家族神歌的文化功能,有着从族体神灵祭祀到与宗室家先祭拜并行、从合族禳灾祈福的神圣宇宙普泛到日常劳动生产空间等具体流变过程。  相似文献   

4.
湘西苗族民间舞蹈是苗族人古老的原生态艺术表演形式,融舞、歌、戏为一体,构成了独特的苗族文化生态群落.湘西苗族民间舞蹈的生发、承传和发展,与楚巫文化、耕猎文化、歌乐文化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5.
苏尼在彝族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巫文化中扮演过一定的角色。其活动内容,主要反映当时社会中存在的“万物有灵”意识,为人“招魂”、“撵鬼”、“镇鬼”。从有关传闻看,一个人成为苏尼,本身有巫文化的“欺骗”性色彩。  相似文献   

6.
长江三峡为巫文化的起源之地。巫文化的风俗主要表现在巫教、巫术、避邪、崇拜等方面;巫歌、巫舞、巫戏等方面体现了巫文化的艺术特点,另有巫书、巫画、巫医等巫文化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7.
三峡巫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诠释了巫文化的概念 ,指出长江三峡为巫文化的起源之地。其次着重从巫教、巫术、避邪、崇拜等方面阐述了巫文化的宗教 ;从巫风、巫俗、丧葬、禁忌等方面阐述了巫文化的风俗 ;从巫歌、巫舞、巫戏等方面探讨了巫文化的艺术。最后综合探讨了巫书、巫画、巫医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族传统婚俗中巫文化的形式及特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维吾尔婚俗是以伊斯兰文化为基本框架 ,对维吾尔人生活有决定意义的伊斯兰文化似乎和巫文化是不相容的 ,但在其信仰中 ,神秘主义却一脉相承 ,原始巫文化在其传统婚俗中有大量的积淀 ,表现出独特的巫文化特点 ,至今仍强化着维吾尔人的族群认同  相似文献   

9.
汉字起源问题,是由古而今的学者们所关心和探讨的问题。然而,时至今日,尚未形成共识。文章从远古文化背景,远古巫文化对汉字产生的直接影响、汉字应用、发展与远古巫文化的关系。现行汉字中巫文化字例析解等方面,分析论证汉字起源于远古巫文化。巫文化是汉字的始母。  相似文献   

10.
壮族巫文化与壮族麽教文化、鸡卜文化、花山文化、铜鼓文化、青蛙文化、师公文化、道公文化等一起是壮族民间宗教信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份。而巫信仰和麽教信仰则是壮族原生型宗教信仰文化形态,壮族巫信仰蕴含丰富的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11.
巫文化是在远古时代形成并影响至今的一种特殊文化现象,在新时期小说中,巫文化得到了繁复书写与生动展现。新时期小说中的巫文化习俗与相关民间信仰的呈现,具有独特的思想文化价值与文学审美价值。新时期小说之所以表现了大量的巫文化,是特定文化语境下的产物。巫文化与新时期文学的结缘,有着特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春秋以前,巫与文化混同在一起,很难将二者截然分离开来。实际上,文化不仅从属于巫,并完全包含于巫之中,严格说来,应该是巫文化,一切文化形式不但带有巫的色彩,而且还藉助于巫的发展而发展。这是由于“巫事无形”,是神鬼与人世间的沟通者,最初的文化正是作为沟通手段而出现的。沟通手段日趋繁复,遂导致巫本身的分化。及至殷商时期,业  相似文献   

13.
《山海经》多处提到巫山,并有大量关于巫人部落与巫术活动的记录。全国有长江三峡、山东肥城和湖南城步三处巫山古地名,只有城步巫山才是《山海经》所指的巫山。有证据表明,以城步巫山为地理标志的湘西南地区有着数千年的巫文化根基,是中国神秘巫文化的重要起源之地,巫文化起源和盛行也是城步巫山及相连巫水得名的历史来由。  相似文献   

14.
楚国巫坛上的月神祀歌国光红一、“东君”为日神说质疑自王逸《楚辞章句》以为《东君》祀日神,以后各家皆认同。《史记·封禅书》记高祖四年,令“晋巫祀五帝、东君、云中君、司命……之属”,《索隐》引《尔雅·释天》:“东君,日也”,则东君为日神似是无可置疑。但《...  相似文献   

15.
格萨尔史诗说唱仪式的文化背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格萨尔史诗说唱前举行的仪式实际上是艺人举行的降神仪式,其文化根源在于史诗的巫文化特征。史诗产生的时代、史诗的内容构成、史诗的功能决定了史诗的巫文化特征,而史诗流传带的宗教文化背景则决定了该特征能够在史诗传承中得以保持。所以,说唱史诗前举行的降神仪式可视为史诗巫文化特征的表象和史诗巫文化的延续。  相似文献   

16.
我国民间年画艺术这一绘画体裁,有它自身的美学原理。从民俗学、人类学来看,它留有人类早期巫文化的部分痕迹,是部分巫文化的绘画表现,有助于我们阐释中国传统民间年画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楚辞文化的发展分为两个阶段 :早期楚辞文化是一种以巫娼习俗为核心内容的南楚巫文化 ,其特点是娱乐性、审美性和迷狂性。在这片文化土壤上诞生了以《九歌》为代表的宗教巫歌 ;后期楚辞文化是南楚巫文化与战国士文化的融合 ,屈原的《离骚》是这种文化的产物。原始巫文化习俗与士文化精神的统一、极强的创造功能和偶然形成并在形成之后迅速转衰 ,是后期楚辞文化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8.
巫文化是《诗经.陈风》最为鲜明的主题。这一风俗应当来源于上古先民求雨活动的变异。求雨的实用功能在这个时期已经衰退,而给男女自由结合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有人认为《陈风》的巫文化的特点在于周陈时期"大姬"的影响和南方楚文化的熏陶。这一观点值得商榷,我们认为原因有二:一是陈地本就有着丰富的巫文化传统,二是商文明的浸染,使陈诗体现出强烈的巫的色彩。  相似文献   

19.
还傩愿表面看来属于一种外来的多元宗教世俗文化,但实际上它与苗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现仅从湘西苗族的历史实际出发,对其源流中的某些疑难问题作一番零碎的考证。一、还傩愿与苗巫文化的渊源关系部分专家学者通过傩文化与楚巫文化的比较研究证明,楚巫文化是傩祭、傩仪和傩戏的重要源泉之一,傩的发源地当在沅湘之间一带地区。但遗憾的是他们缺乏对楚巫文化民族属性的解剖分析,从而掩盖了傩文化与多个民族文化尤其是苗巫文化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20.
将蒙语“巫都根”与汉字“巫”进行比较研究,可知汉字“巫”是从蒙语中借用来的。再把蒙古族巫文化及其特点与红山文化的独特之处进行比较研究,可以得出红山文化是蒙古族巫文化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