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第一部系统深入研究悬棺葬的专著──《中国悬棺葬》评介陈启新(中山大学人类学系)悬棺葬是我国古代岭南方少数民族诸种葬俗中最为奇特的一种。它不但葬地选点和葬具形制独特,而且葬式和礼仪也别具一格;加之其时空跨度大及民族之间的关系复杂,年代不易判断,族属...  相似文献   

2.
论述了广西悬棺葬的类型、葬具、葬制、下葬的方式和棺木的不同形制及具体分布地区,并通过对随葬品的分析,结合崖画、碑文,得出了广西悬棺葬大约是晋至清末年间在若干地区流行的一种葬俗的结论.同时通过对广西和周边地区悬棺葬及其相关文化特征的比较,指出广西的悬棺葬的族属是壮族和瑶族,最后探讨悬棺葬研究的民族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易名 《民族论坛》2007,(5):55-57
<正>在福建武夷山峭拔高耸的悬崖绝壁之上,散落着数千具距今约4000多年的船形“悬棺”。这些“悬棺”的主人是属于远古哪个族种,他们为什么要把棺材搁在几乎无法攀缘的高高的绝壁之上,他们又是用怎样的方法放上去的,一直是一个令一代又一代后人绞尽脑汁的难解之谜。  相似文献   

4.
悬棺葬是我国南方古代少数民族的一种奇特葬俗。上千年来它流行于我国长江流域及其以南的广大地区,东起台湾、福建浙江、中经江西、湖北、湖南,西到四川和云贵高原,南至广西左右江流域。悬棺葬在东南亚地区的中印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和菲律宾等地亦有发现,甚至远播太平洋岛屿中的波利尼西亚和美拉尼西亚群岛。  相似文献   

5.
1986年12月10—13日,全国第二次悬棺葬学术讨论会在南宁召开。来自七个省、市、自治区的40名代表参加了本次学术讨论会。 在这次会上,有的代表着重就葬俗研究方法论问题做了发言,谈了三个问题:一、欧美考古学中的葬俗研究;二、当前我国葬浴研究存在的问题;三、今后注意哪些问题。认为研究葬俗不是单纯地描述古人的死亡,而是为了搞清古代,通过这一研究来复原人类的宗教信仰、宗教意识、生活方式及社会组织。当前国内葬俗研究中,在复原人类当时的宗教信仰方  相似文献   

6.
夜郎族属试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夜郎国以“自大”而知名于世。但是,它的历史却象一片迷雾,至今,许多问题尚未搞清,夜郎人的族属问题就是其中之一。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历来众说纷纭,有的说夜郎人是彝族先民,有的说是苗族先民,还有的说是百越系统的僚族或濮族。但大抵揣测居多,论证甚少,尚须进一步讨论。笔者是赞同最后一种说法的。  相似文献   

7.
岩洞葬作为一种古代葬俗,曾在我区的柳江、红水河、左右江流域的许多县境内发现。不少学者曾就这些实物资料结合文献记载对其年代、名称、族属等问题进行过探讨。但是,上述各地岩洞葬的文化内函都比较简单而且零散,有关的的记载在年代上一般认为上至隋唐下至明清。尤其是关于年代更早的岩洞,目前还仅见于史籍中的寥寥数语。对此一问题,仍需作进一的探讨,需要更为确切的实物资料佐证。  相似文献   

8.
谈先秦荆楚、百越民族的葬制郭伟民先秦时期,在南中国辽阔的地域上,生活着许许多多的民族群体。其中,在长江中下游及其以南广大地区主要有荆楚和百越两支民族及其内部的若干分支。这些民族在长达数千年的历史轨迹里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丰富了中华民族...  相似文献   

9.
《敕勒歌》族属问题是学术界近年来争论较多的问题之一。《敕勒歌》的所谓歌唱者“斛律金是高车(敕勒)族;但《敕勒歌》原来却是鲜卑语,而歌中的内容却又涉及到敕勒族,可见,这首歌的族属较为复杂”。 对“较为复杂”的《敕勒歌》族属问题,学术界目前有两种说法:一为鲜卑民歌说,这基本上是传统看法;一为敕勒民歌说,持此说者近来颇多。 《敕勒歌》到底是鲜卑民歌还是敕勒民歌呢?笔者在这里谈谈个人的看法,以就教于学界同仁。  相似文献   

10.
越的族类繁多,自古就有百越之号。本文就百越的族源、分布及其与楚、中原各国的关系作些探讨。一、百越的族源问题百族的族源问题,自古就有禹后、周后之说,以后又有楚后、苗族血统、土著说等多种说法。百越为禹后,起源最早。司马迁在《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说:“越王勾践,其先  相似文献   

11.
<正> 骆越民族的族源及族属问题是百越民族史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世纪20年代以来所出土的大量考古资料,为此提供了极其重要的线索与实证。战国以来,在涉及岭南的古籍中,史家多将这一地区泛称为“越”或“百越”地,后世治越史者多相沿承袭,将岭南民族一概视为越人。随着新资料的积累及南方民族史研究的逐步深入,大量历史学、民族学、考古学等方面的材料证明,骆越虽有“越”称而并非越人,从族源上考察,他们与我国西南地区历史悠久的濮僚系统民族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我们认  相似文献   

12.
廪君神话流行在古代的巫地--今天的湖北省西北部竹山县以南及重庆市东北部巫山县一带,有学者认为廪君的族源属于古代的百濮.早期的百濮包含了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的百濮和汉藏语系壮侗语族的百越,本文经过深入考辨,证明廪君的族源属于壮侗语族的百越.  相似文献   

13.
一、灵魂之船 我们的祖先群体对于死后的信念与古希腊人有点相似。 西班牙的教士在考古学证据和早期人种学的报导中指出,在挖空的木槽中处置死者的方法在菲律宾有着悠久的传统。它和其他葬式相互补充发展,包括把尸体裹在席子里或树皮中的残忍方法;埋在山洞中或埋在  相似文献   

14.
铜鼓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地区具有代表性的一种历史文物。铜鼓主要分布于我国华南和东南亚地区。其中犹以我国的云南、贵州、广东、广西、四川南部和湖南西部以及越南北部等地分布最为密集。 关于铜鼓的起源和使用铜鼓的民族等一系列问题,虽然还有待于作进一步的探讨,但秦汉或者更早时期居住在两广的西瓯、骆越人已大量使用铜鼓却是历史事实。在秦汉及其以后很长一段历史时期,铜鼓是我国南方地区越、僚人及其后裔富有特色的主要乐器和重器。  相似文献   

15.
关于西瓯、骆越的历史,目前在学术界仍存在种种不同的看法。这些不同的意见主要围绕着族称、来源、分布范围以及先秦时期岭南的社会性质等问题。本文仅就上述诸问题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不妥之处,请识者斧正。一、关于族称及其分布范围最近有人提出骆越不属于古代百越族群的范畴,根据似有不足。“百越”名称最早的记载见于《吕氏春秋·恃君览》:“扬汉之  相似文献   

16.
明人田汝成在《炎徼纪闻》中,记载了仡佬族的丧葬习俗:“仡佬,一曰仡僚,其种有五:……花布者为花仡佬,红布者为红仡佬,各有族属,不通婚姻。殓死有棺而不葬,置之崖穴间,高者绝地千尺,或临大河,不施蔽盖;以木主若圭,罗树其侧,号曰‘家亲殿’。”《行边纪闻》中,亦有与此相同的记载。自此以后,在一些笔记和地方志书中,也有关于仡佬族的此种丧葬习俗记载。近人的论著,则多以此记载,作为仡佬族行悬棺葬的主要材料之一。但此记载,并不准确,现对此记载的演变情况及其来源,考订于后。  相似文献   

17.
捡骨葬——壮族主要的葬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楚之南,有炎人国者,其亲戚死,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共骨”。(《墨子》节葬下) 关于“炎人国”的情况,其他古籍没有什么记载,所以我们知之不多。但《墨子》一书治学态度严谨,绝非一般“志怪”之书可比,书中记述大都有较翔实的根据。“楚之南”按方位考之,当在今湖南南部和广东、广西、贵州一带,这正是古代壮族先民居住的地方。“朽其肉而弃之,然后埋其骨”,正是壮族捡骨葬的真实写照,故《墨子》这段记载,无疑是壮族的主要葬制——捡骨葬的最早记录。  相似文献   

18.
本文将广西一批时代较早的岩洞葬区分出来 ,对其分布、内涵进行论述 ,概括其共同的特点。通过对这些岩洞葬发现的随葬品的研究 ,推断其墓主应属骆越民族。这类岩洞葬的起源 ,应与当地早期居民以洞穴为住所有关。早期与晚期岩洞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关于越裳的地望 ,史学界有越南说、老挝说、跨界说、中国说等不同观点 ;其族属被认为是今老挝的主体民族—老族。作者认为 ,以史书所述的地理特征 ,越裳与掸国无涉 ,与老挝及老族无关 ,而应在“交趾之南”靠近处。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和葬俗上来看,秦人来源主要有两支,即以甘谷毛家坪屈肢葬为代表的西北土著居民,和以礼县大堡子山直肢葬为代表的东迁赢族,两者都受到先周文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