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货币替代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认为 ,货币替代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货币替代泛指本外币持有比例的变化 ,而狭义的货币替代则特指将外币充当国内交易媒介的情形。货币替代会对一国宏观经济变量产生重要影响 ,分析这种影响的工具有理论模型、实证模型两类 ,前者如现金预付模型 ,后者如不变弹性生产函数模型。作者运用后一个模型测算了 80年代中期以来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替代弹性 ,说明转轨期的中国虽然不存在狭义的货币替代 ,但广义的货币替代已成为植根于经济和金融生活中的重要现象 ,并正在对经济和金融的运行产生着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 ,需要引起注意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货币替代的现状、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经济处于转型期的发展中国家,货币替代是一种常见的货币现象,并会对其金融安全和经济增长产生巨大的消极影响。本文在对货币替代的内涵与决定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后,重点研究了我国货币替代的现状及其产生的消极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3.
陈蕾 《社会科学》2005,1(10):79-82
在中国特殊的文化语境下,通过对货币的哲学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在现代货币经济条件下,中国社会中传统和现代、文化及价值观纠缠冲突,从而使处于该种生存环境下的一些中国人由于执着于金钱而导致行为失范、精神失调、价值失衡.为此,现代中国社会的货币人文关系有必要从寻获"自我"的独立性、体认主体的现实超越性、追求生存内容的和谐性三个方面进行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4.
宋科  孙翼 《学术研究》2024,(2):91-100+177-178
在数字化时代的货币新格局下,本文重点探讨央行数字货币的兴起与现金的未来,并基于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现金的不同替代程度系统分析其形成的经济效应。结果表明:第一,央行数字货币的产生是由数字化时代内在需求推动的,是技术进步和中央银行发展的必然结果,其中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与现金长期共存,并对现金需求和经济金融体系产生深远影响;第二,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对现金需求的影响存在不确定性。基于支付工具选择理论,从交易便利性和持有收益性来看,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对现金产生替代,但考虑到匿名性与普惠性需求,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难以完全替代现金;第三,通过不完全替代现金和银行存款,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将对银行体系、金融稳定、货币政策等方面产生影响,而在完全替代条件下,负利率政策的可行性与有效性需要重新评估。基于此,各国应该充分认识央行数字货币发行可能带来的利与弊,更为准确地把握零售型央行数字货币及其与现金的关系,并在试点中基于本国实际不断进行检验和修正,以逐步形成更为科学合理的货币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货币替代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本文认为,货币替代会严重影响国家宏观经济的稳定和经济政策的效力、削弱政府税基、引发资本外流,对中国来说,还会减缓甚至中止人民币走向自由兑换的进程。文章对我国反货币替代政策的基本思路进行了分析,提出为了抑制货币替代,必须提高本国金融资产的实际收益率和公众对人民币的信心,必须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贯性和可信度  相似文献   

6.
澳门存在明显的货币替代现象,但其成因和发展变化不同于一般的货币替代。一方面,港元在澳门的流通是由多种经济与历史因素造成,而且并未带来如在其他发展中国家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随着粤港澳之间经贸来往的日益密切,人民币也日渐成为澳门元、港元以外的另一流通货币。未来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的加快及人民币自由兑换的可能,将对澳门元法定地位产生一定影响,这些均对粤港澳经济、金融合作的加强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7.
《大庆社会科学》2013,(4):77-77
张丽平指出,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中的表现非常抢眼,随着经济实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的层级正在发生变化,正在由外围经济体向核心外围经济体转变。这意味着中国正在摆脱单纯的国际支付规则接受者身份,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力在逐步提高。中国的这种转变不会改变国际货币体系的现有结构,因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主导权依然掌握在中心国家——美国手中。而且由于资本项目存在严格管制、人民币国际化刚刚起步、国内金融市场尚不发达等原因,中国对国际货币体系的影响力很弱。但是,作为国际货币体系的一分子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的这种转变本身就意味着一种进步。中国地位的提升为国际货币体系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建设稳定的国际货币体系,中国应在国际货币体系建设中发挥更积极的作用。为此,中国应该在四个方面作出更大的努力:一是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发展。经济实力是推动中国在国际货币体系中角色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的法币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0年代西方国家由于通货紧缩而发生了经济危机 ,诱发了国际银价的剧烈波动。美国白银政策导致中国白银大量外流、通货紧缩 ,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甚至撼动了国民政府的统治基础。国民政府实行法币改革 ,割断了中国货币与白银的直接联系 ,标志着中国货币由贵金属货币本位向纸币制度的转变 ,消除了通货紧缩 ,提高了法币的国际信誉 ,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经济环境。法币改革经验对于当今中国反通货紧缩以及经济金融改革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20世纪80、90年代以来,区域货币合作和货币一体化成为国际货币制度的发展趋向。中国是东亚地区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其整体经济规模和巨大的国内市场在亚洲以至世界经济中都具有相当的影响力。东亚货币合作离不开中国的参与,中国也需要东亚货币合作。在东亚货币一体化趋势不断增强的进程中,中国不仅应该积极参与东亚货币合作这一进程,而且应该成为推动者和领导者。  相似文献   

10.
货币替代、经济周期与外汇管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我国经济出现了明显的过热现象 ,在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作用下 ,居民增持本币资产和减持外币资产 ,导致基础货币过度投放进而造成货币过量供给。货币替代会改变居民货币资产的结构 ,影响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行为 ,冲击国家外汇储备 ,削弱货币供给的可控性。要防止经济大起大落 ,就必须运用各种制度和政策资源抑制货币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