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近代日本企业家族主义经营的形成李卓日本企业的家族主义经营(亦称经营家族主义)作为一种经营理念、经营习惯,在近代以来日本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被视为日本式经营的核心和基础。本文仅就日本家族主义经营的形成作一粗浅探讨。一、家族主义经营的内容所谓...  相似文献   

2.
“家族主义”企业经营模式并非日本独有,但其却是日本企业经营管理模式的重要内容和发展阶段。它的形成和发展是日本传统文化的延续以及这种延续性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结果。它不仅对日本企业的发展、经济的腾飞有过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且对日本国民精神、企业伦理也有重要的意义。同时,对我国私有经济的发展也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3.
《文史哲》2010,(5)
丸山真男是著名的日本政治思想史家。学界一般认为他有个从面向西方的近代主义者,到面向本土的日本主义者的思想转变。而丸山一直认为思想史在本质上只能是问题史,强调研究者在尊重历史客观性的同时,必须突出自己的主体性,适应时代需要设定学术课题。他认为日本从战前到战后所面临的共同课题是思想的近代化(或现代化)的问题。为了深入探讨妨碍日本人完成这一课题的深层的思想因素,他终于形成了其独特的关于日本思想史的一个整体性的解释理论,即原型/古层论。  相似文献   

4.
论“军国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若干成就,相对而言,近代军事思想史的研究,则仍然接近于空白.虽然我们的近代前辈留下的有影响的军事思想并不多,但如果认真发掘、总结和研究,不仅会丰富近代军事史的研究内容,而且对今天军事学术的研究和军事理论的建设也有借鉴意义. 20世纪初年,在中国大地上出现的"军国民主义",就是近代历史上值得注意的军事思想之一.本文将评述"军国民主义"这一思想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意义. 一、从"拒俄运动"到"军国民教育会"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划分了势力范  相似文献   

5.
1990年4月21日,詹姆斯·托宾在哈佛大学校友节上发表了一篇演说,声称:“我已经看出,在我的这个行当里,有某些自然的复归现象。凯恩斯学派的观点,相对于同它竞争的其他学派来说,正在重新获得人们的尊重。”托宾的意思是,由凯思斯所创议并由他的门徒们加以发挥的积极性宏观经济政策——政府为烫平经济波动和增加就业而运用财政的或货币的“微调”措施来克服资本主义经济所难免的总需求不足(或过剩)的政策,自70年代因滞胀而不敌反对派(货币主义、理性预期派和供应学派)的批判以后,到了80年代中、后期,又在东山再起了。他是凭什么作出这个判断的呢?据说是这么两个事实:其一,1982年以后,西方国家出现了一些非上述三伙反对派所能解释和解决的经济形势——主要是利率居高多变和失业增加;其二,在这同一时期里,西方国家——最明显的是美国——在货币政策的操作上,似乎又回到了凯恩斯派所主张的利率控制上来。两个事实诚然存在,但由此而认为凯思斯正在卷土重来或“第二次流行”,那未免是夸大其词或言之过早。为了说明我的观点,有必要把托宾所语焉不详的这二方面事实及其理论与政策含义展开来看一看。  相似文献   

6.
孙中山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中国特色。他坚持顺应历史潮流,向西方寻找救国真理;为改造中国,振兴中华,积极倡导对外开放。这是他的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在政治思想方面留给我们的一份珍贵遗产。本文的意向,拟在于探讨孙中山的对外开放思想。  相似文献   

7.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马克思主义之后,世界各国产生了各式各样的马克思主义流派和理论,其内容和主要思想相差很大,没有统一的标准,且都把自己说成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他们是遵照还是曲解了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这些问题从“家族相似”的视角审视,对我们很有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前 ,有一种观点在学界颇为流行 ,认为儒家伦理的本质或核心就是家族主义 ,并且把家族主义的内涵界定为一种家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实际上 ,在儒家伦理体系中 ,家族利益至上的价值观只适用于普通劳动者阶层 ,而不适用于士大夫阶层。对于士大夫阶层 ,儒家倡导超越家族利益的价值关怀。因此 ,儒家伦理体系是家族主义与超家族关怀的结合。所以 ,以家族主义来概括儒家伦理的本质或核心 ,流于以偏概全 ,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9.
论严复的启蒙“三民”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严复在理论上提出“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启蒙“三民”主义,是近代中国著名的一种救国方案。它注重于主体意识的重塑即人的近代化。严复认为中国国民性的弱点为民力已、民智已卑、民德已薄,其根源有人种、地理环境、政治、文化等,把反省民族文化心理与反封建主义很好地结合起来。他主张通过提高人民的血气体力、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把封建专制束缚下的臣民改造成现代资产阶级的国民。严复把“三民”看成是治本之举,而对政治实践较为冷漠。但应该肯定,他的启蒙“三民”主义开启了中国近现代改造国民性思潮。  相似文献   

10.
论梁启超的启蒙“三民”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孙中山有三民主义,梁启超也有“三民”主义.不过,前者经过孙中山本人和他的追随者的概括,已为世所公认;后者却未经梁启超本人和别人概括,故世人不知,而笼统以“改良主义”称之.以“改良主义”统称所有维新派人士的言行是否科学,本文暂且不论;而以此称呼梁启超的一切主张,起码显不出其个性,正如以革命民主主义称呼孙中山的三民主义,必将失却孙文学说的特点一样,毫不足取.  相似文献   

11.
12.
泛家族主义文化与浙江省家族制企业模式的演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家族主义被认为是中国人行为的核心 ,但泛家族主义比家族主义本身更能描述中国人在团队、组织、社会中行为处事的精髓。文章分析了泛家族主义文化在家族式企业管理中的四种具体表现 ,指出家族式管理是泛家族主义文化通过路径依赖而作用的结果 ,也是在现有的社会资本条件下企业迫不得已的一种选择。适时地超越亲情熟识的人格化社会网络交易而进入非人格化的制度性交易将有助于浙江省家族企业管理的改善 ,浙江省家族企业模式的下一步演进也必须在继承和超越泛家族主义文化的基础上展开  相似文献   

13.
“悲剧”是文学中一个永恒的话题,具备了比喜剧更为直入人心的力量,同时又是一个沉重的字眼。当我们关注“五四”时期个性主义文学时,便不能不注意到笼罩其上的浓重的悲剧阴影。在“五四”文学革命中,与反封建主题并行不悖的,是对个性解放主题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4.
方东美毕生学术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是致力于中国传统哲学的阐释.著述颇丰。他常提出新的概念,来概括中国传统哲学的特征并作出论述。关于中国哲学的“机体主义”精神的论述,便是其中宫于代表性的一例。  相似文献   

15.
董金移 《学术论坛》2012,35(4):137-141
稻盛和夫是日本战后经济崛起中最卓越的四位企业家之一。这位"经营之圣"不仅为日本打造了京瓷株式会社和KDDI两个世界500强企业,而且其创立的"京瓷哲学"也在国际商界广为流传。其中"敬天爱人"是其经营思想之大成,"阿米巴"是其创建的独特经营方法,"工作成就=思维方式×热情×能力"是其概定的企业评价准则,而"管理永远在现场"则是其倡导的经营者管理范式。  相似文献   

16.
中国封建社会一个重要特点,是它始终没有摆脱血缘关系的脐带,因此在血缘关系基础上形成的国家中,家族就成了这种社会的基本细胞,家族制度也就成了中国封建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所谓“主义”,这里说的是马克思主义,它像一面旗子,引导队伍进行革命和建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就是当代中国的“主义”。所谓“问题”,这里说的是革命和建设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当代中国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是摆脱贫穷落后状态,把中国发展起来。因此,所谓“主义”与“问题”的有机统一,乃是指我们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发挥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增强社会主义的凝聚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主义”与“问题”的有机统一,是中国共产党人进行革…  相似文献   

18.
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国文坛崛起了一个新的流派——“新写实主义”。先是有一批中青年小说家,如刘恒、朱晓平、李晓、王朔、刘震云、叶兆言、池莉、方方、苏童、格非、余华、李锐等,创作了一批既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又与近年来我国文坛“先锋文学”有区别的、所谓表现生活“原生态”的小说;尔后有人在理论上加以概括,称之为“新写实主义”;继之则有的刊物,如《钟山》杂志开辟“新写实小说大联展”,推波助澜。于是,一个新的创作流派悄然而颇有影响地在我国文坛崛起,并占有一席重要地位。对于这一文学流派的创作,褒贬不一,在理论上也颇有争议。因此,如何看待这一创作流派的出现,怎样评价他们创作的成败得失,成为当前文艺理论研究中的一个新课题。  相似文献   

19.
相对于作为"意识形态文论"与"审美意识形态文论"逻辑起点的"主客二分","审美生活"或"文学生活"概念理应成为"本质主义"文学理论终结之后"建构"的起点;为此需引入"时间性"角度,才能真正解决"主客"如何"不分"的难题,以及"主"与"客"的构成状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实存主义是种强烈的反理性主义倾向的唯心主义思想.一度成为当代西方哲学的主要派别之一.其先驱者是狄尔泰、巴斯卡尔、胡塞尔等人.它形成于本世纪20年代.起始于德国尼采的思想,经1914年的帝国主义战争后形成于德国.代表人物有海德格尔、雅斯贝尔斯.此时日本正是大正时代中期后十年(1912—1926)左右.40年代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流传到法国,其代表人物有萨特尔、马塞尔、加膠等人.50年代后成为西方各国流行的思想了.直至70年代团结构主义出现,实存主义影响虽然有些下降,但仍属于一个较大的哲学派别,并向一些国家流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