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一平 《兰州学刊》2006,21(6):182-185
当代中国农村社会结构的演变历史,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与社会二元互动的过程。其中阶级理论及其一系列实践给农村社会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从土改、合作化到人民公社,这是一个国家政权不断深入农村基层的过程。改革开放以后,随着阶级斗争为纲的取消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社会呈现了多元化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当代科学技术革命作为改变世界的主导力量,不仅对社会发展的其它因素有一定的影响,尤其影响着当今社会的生产力及生产方式.从而使得整个社会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  相似文献   

3.
新科学技术革命与人类社会的未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十,六十年代以来,由西方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带头掀起了一场规模空前巨大的新科学技术革命。这一场新科技革命对未来的社会、对未来的社会主义将要发生什么样的变化、将要起什么样的作用和影响呢? 对于这个问题,现在全世界众说纷纭。有的人认为,这一场新科技革命,说明社会主义已经被资本主义抛在后面了,证明社会主义失败了。西方的社会主义革命被新科技革命取消了,这是在西方比较流行的一种看法。还有人认为,这一场新科技革命说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都有弊病。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实现,工业社会将发展为信息  相似文献   

4.
人类社会是一个高度复杂的系统,具有双重性结构即职能性结构和利益性结构。社会的职能性结构,又称功能性结构、技术组织管理结构。社会的利益性结构,则指的是人们的不同社会地位和社会权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等诸方面。在社会的职能性和利益性的双重结构中,利益结构更与人们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社会利益结构不是凝固不变的,而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从总的趋势看,人们的社会利益将经历一个从统一到分裂再到统一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5.
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回顾当代中国科技政策发展,思考未来科技政策走向,对于正确制定今后一段时期的科技政策,推动科学技术发展,实现宏伟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是对我国科技政策的演进过程进行了回顾与浅析。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革命与历史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科学革命必然要改变唯物主义自然观的形式,这一点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见解了。但是,科学革命连同它带来的技术革命一起,极大地改变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形式,这一点我国哲学界目前似乎还缺乏应有的和足够的论述。科学技术革命与历史观的问题,是当代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与实践问题。十九世纪,正当工业革命在它的策源地——英国达到高潮的时候。马克思就已经预见到,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但是,当时科学,技术和生产正处在日益趋向互相结合的过程,因而,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们的著作中,特别是在《资本论》这部巨著中,只是着重从科学技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本身及其发展的影响方面,进行研究、阐述和发挥,他们并没有直接对科学技术革命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关系进一步深入地探讨。  相似文献   

7.
在科学技术推动下,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劳动结构发生了历史性巨变,传统意义上的工人、农民以及其他社会发展力量正在成长为新的社会阶层--知识阶级.他们是社会变革的真正力量.这犹如在几百年前资产阶级基于"物质资本"而建立起资本主义制度一样,知识阶级也必将进一步地基于"知识资本"而建立起"科学社会主义"的社会制度.知识社会的发展促使我们党必须坚持广大劳动者的知识化改造和知识分子的科学社会主义化教育.  相似文献   

8.
唐秀英 《学术论坛》2012,35(4):69-73
当今中国正经历着从封闭社会转变为开放社会,从政治社会转变为商业社会,从阶级斗争转变为经济建设,从一穷二白转变为小康的巨变,然而,在所有这一切变化之中,价值观的变迁才是主宰。它从人们心灵深处决定和影响着人们的目标追求、进取方向与好恶趋向,决定着历史与未来的进程。市场经济这把"双刃剑"不仅衍生了一套与之相应的新的价值观念体系,还要求人们用新的价值判断、评价标准和手段来进行价值选择和判断,丰富了多元价值观的内涵。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因此,厘清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演变的基本问题,对于科学认识、调节和化解社会矛盾,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价值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兴亡与科学技术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 ,其最重要功能就是推动社会制度的革故鼎新。在近代历史上 ,科学技术革命的发展促成了资本主义制度战胜封建制度 ;在未来的岁月中 ,科学技术的持续进步及其革命作用的充分显示 ,最终将彻底否定资本主义制度 ,把人们引向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代,全球的社会发展呈现出社会活动节奏加速倍增化,社会活动方式信息一体化,社会活动性质利害两重化,社会活动群体全球协同化四个大的发展趋势.而在全球一体化背景下展开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结构转型,主要体现在这样几个方面:从农业社会转向工业社会,从工业社会转向信息社会,从匮乏型社会转向发展型社会,从计划经济社会转向市场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11.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作为生产力范畴的科学技术,其地位和作用则随着社会的发展呈由小到大、由低到高的上升趋势,在当代,科学技术更是一跃而成为社会发展首要的决定因素。一、科学技术是社会动力系统中的一个独立的特殊的动力因素随着生产力发展的需要,从科学进入现实生产过程而成为生产力发展的一个方面、一种形式以后,科学也就在社会发展中获得了独立的意义,它从直接劳动过程中分离出来,成为人的一种独立的活动领域,“一种特殊的职业”①。由于科学必须通过技术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才能作用于现实的生产和社…  相似文献   

12.
转型期中国社会结构的演变张伟胜,张丰校改革开放使中国的整个社会结构发生了全面而深刻的演变。本文不准备对转型期我国社会结构及其演变的具体细节作微观考察,而是将整个社会结构粗略地分为生态结构、生产结构、产业结构、群体结构、组织结构、社区结构、制度结构、观...  相似文献   

13.
当代中国正值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更年期。我们在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时,不能不思考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怎样才能在促进文化多元繁荣的前提下臻于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4.
张健 《文史哲》2006,(4):164-168
“新农村”的本质是实现农村与农民的现代化,其深层意蕴是促进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即农村市民社会的培育。新农村政策的意义评估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必然性层面,实现农村现代化是其底线;实然性层面,农村私人领域(经济市场化)与公共领域(民间力量)培育是其目标;应然性层面,调整发展的思路与重构发展的策略是其基本诉求。  相似文献   

15.
<正> 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认识论的丰富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如爱因斯坦说的,“认识论如果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爱因斯坦文集》第1卷,第480页)。概括现代科学技术革命的新成果是认识论研究的重要课题当前正在进行的科学技术革命,是以二十世纪中期为起点,以微电子学和电子计算机技术为主要标志,包括生物工程、激光通讯、空间技术、海洋开发以及新材料、新能  相似文献   

16.
中国都市改革前后的社会差别已发生较大变化,在总体特征方面,存在着改革前阶级身份的社会差别,少数领导干部特权与一般民众的差别,以及改革后在经济收入方面形成的贫富差别与社会关系网络的差别。在社会差别的具体特点方面,存在着改革前后经济收入差别、教育差别、职业阶层差别、男女社会地位差别的变化。导致都市社会差别演变的原因,可以从历史条件与现行政策和制度的调整变更等方面来认识。由此可以从利益、规范、价值三方面来整合社会。  相似文献   

17.
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已经发生了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不仅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且展现了资本主义不断向社会主义趋近的事实和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发展的必然性。第一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以确立,为社会主义认识资本主义提供了条件,使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第二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自由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全面激化,引发了社会主义革命,导致了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产生了列宁主义。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使资本主义从物质生产转向智能生产,使人类社会进入了和平与发展的新时代,产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8.
市民社会观念的当代演变及其意义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近代的市民社会观念,主要是指因商品交换关系而将人们联结起来的私人自律的经渗交往领域。20世纪,市民社会的观念发生了重大转变,主要是指自主的社会文化领域,即自治的民间社团及其活动所构成的公共领域。这两种市民社会观念都将克服市场社会中私人利益与公共利益之间的矛盾作为其理论的核心问题。不同的是,近代市民社会观念力求通过对市民社会的超越克服市场社会的内在矛盾,而当代市民社会观念则致力于在市民社会中寻求克服市场社会内在矛盾的根据和力量。市民社会观念的这一变化是对市民社会发展历史的反映,必须考察这整个演变过程,综括其丰富的内涵,才能达到对现实市民社会及其发展的全面把握。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江泽民同志的"科学当然包括社会科学"重要论断,是对人类科学认识实践活动的科学概括,是对无产阶级意识形态最原初、最本源观点的强调.科学与意识形态之间存在本质区别.把社会科学归属于意识形态的传统观念,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是不正确的.社会科学是通过社会技术为意识形态服务的,社会技术与意识形态须臾不可分离.传统的观点去掉了"社会技术"这个中介而把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直接相连,自然陷入悖理和混乱.  相似文献   

20.
中国自周秦时期建立封建社会以后,一直是个农业国家,以农民和地主两大社会阶级为主体的社会阶级结构没有什么变化。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洋务运动,中国开始有了近代工业,有了新的工人阶级和新的资产阶级,但近代工业发展得非常缓慢,社会结构变化也非常缓慢。到1949年,中国的社会结构还是农民占总人口89.4%的农业社会。中国的社会结构,真正发生历史性的大变迁是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由传统的农业农村社会向工业化、城市化的现代社会转型,特别是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极大地推动、加快了社会转型的步伐,而社会转型的加快和成功,也反过来影响、推进体制转轨的持续进行。这种社会转型和体制转轨的同时进行,正是中国自改革开放28年来,经济发展取得巨大成功,社会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原因。同时也是中国当前产生了如此众多的经济、社会问题,社会矛盾和冲突凸显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