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 毫秒
1.
朱贻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2)
海德格尔十分重视历史现实,但他未从现实实存的人生纠结的角度看问题;只有从纠结的角度才能更真实地说明存在的构成性,只有通过现实的纠结,虚无化才是可能的,通向存在的道路才能开启。各种纠结所达到的虚无化,所生成的存在真理,都不可能是终极性的,要提防把某种构成视为实体而形而上学化。纠结是绝对的、永恒的、永无完结的。理解现象学的艺术本体论,必须有一种整体的视野 相似文献
2.
朱贻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5,(2)
黑格尔体系的最大最致命的弊端在于把世界历史的理念模型这种纯粹思维规定同存在等同起来,他的辩证综合未能超出近代形而上学的樊篱,反而成为这种古典学说的最集中的代表,他对艺术问题的许多精深见解湮没在整体体系的形而上学谬误之中。 相似文献
3.
王阳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2,24(4):14-18
文本物质层面与文本意义的关系是一个较复杂的论题。文本意义通过"媒介"而被阅读获得,海德格尔界定的艺术作品的物质性影响巨大,但在空间关系上存在混淆,不能成为普遍分析的依据。胡塞尔的兴趣并不在艺术作品的本质分析,而在于通过对意向作用———意向对象的结构分析建立纯粹现象学。应考虑回到经典现象学立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陈静 《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8,21(2):175-178
从苏珊·朗格与卡西尔哲学思想的差异入手,揭示了苏珊·朗格如何超越卡西尔符号哲学的认识论框架,实现艺术哲学从认识论向本体论维度转换的思路历程。苏珊·朗格通过考察人类符号活动,发现表现性符号和推理性符号都具有抽象构形的基本功能,并且都对建构人类文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苏珊·朗格揭示了艺术体现了人的生命存在的创造本性,它把人类内在的主观精神世界转变成可以被感知的外在表现形式,艺术对人类生命存在的肯定和确证,使之禀赋了本体论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5.
朱贻渊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9,(2)
假定现象学通过“本质的直观”对存在与思维同一性难题的解决是可行的,那么,同一的“此在”何以自明? 同一的存在及其意义何以自明? 在现代现象学的逻辑框架中,解释就成了惟一的出路,解释的循环就成了意义生成的基本原则。艺术作为存在与意义根源性形式,其本体的生成问题在这种理论基础上,就产生了第三个原则,即在循环中解释与对话的原则。但这一切都基于假定,实际上,它又留下了新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艺术生产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文艺学一个重要理论创举,自20世纪中后期以来已引起广泛关注。它突出了艺术现象与丰富的、活生生的社会实践同生共长、相互影响的特性。艺术生产在受到意识形态话语制约的同时,又在生产和构建着意识形态。在当代文化语境中,科技意识形态和商品意识形态是影响和调控艺术生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胡燕春 《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4):123-125
雷纳·韦勒克认为:各种艺术——造型艺术、文学与音乐——都具有自己独特的进化历程,拥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包含各种因素的不同的内在结构。韦勒克在《近代文学批评史》中对于文学研究同音乐的互通之理及其发生形变的可能性等问题予以交互参照式的阐释。在文学与绘画的关系问题上,韦勒克认为:文学期望取得绘画的效果,成为文学绘画。有时,诗歌甚式追求转化为雕刻似的模式。 相似文献
8.
程小平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75-77,88
审美直觉的含义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哲学中直觉含义的界定。基于此,本文对西方哲学史中几种有代表性的直觉思想作了探讨。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朗格艺术知觉论与二十世纪几种艺术直觉观的进一步分析,认为朗格艺术知觉不仅是主体与客全,感性与理性,具体与抽象,内容与形式,抽象与移情的统一,而且还是对它们的超越。相对于其他审美直觉观而言,这是一种较为合理的艺术觉观。 相似文献
9.
《幕间》(Between the Acts,1941)作为弗吉尼亚·伍尔夫的天鹅之歌,体现出作者在生命晚期和战争的特殊年代关于存在与艺术的矛盾的哲学思考。存在是矛盾的,两性冲突与战争的威胁并存,波宅笼罩在死亡阴影中。艺术是矛盾的,露天历史剧的作者兼导演拉特鲁布女士诅咒自己成为观众的奴隶而要去创作没有观众的戏剧。而存在与艺术之间更是互相矛盾,露天历史剧既以戏仿等艺术特权颠覆着父权历史,以狂欢化舞台自嘲人类“饭渣、油渣和碎片”般的现实存在,但同时又成为存在的动力和希望,促使人们从离散走向团结。纵使战争必须发生,存在必然遭受毁灭,艺术仍将永恒。 相似文献
10.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136-136
为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江苏省护理学科发展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全球文化意识和学科国际化意识,由南京医科大学与澳大利亚昆士兰科技大学联合举办的·“护理·科学·艺术”国际护理学术论坛于6月1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隆重开幕,来自全国200多名的护理学界专家代表参加了本次论坛。 相似文献
11.
卢风云 《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01,14(1):38-39
企业文化对经营绩效有重大影响,而领袖素养对企业文化又起着浸润整合作用,因此企业应真正做到领袖素养、企业文化、经营绩效三位一体。 相似文献
12.
王浩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2(1):19-24
蒙古文学的发生和发展,为蒙古比较文学研究提供了极为广阔的文化语境。策.达木丁苏伦以他独到的睿智,在梳理和总结蒙古文学发展历程的过程中,对蒙古文学与域外文学之间的复杂而生动的冲突和融合展开多层面的思考。从文学接受的角度,提出并倡导对蒙古文学关系研究、蒙古文学史的撰写以及蒙古比较文学学科建设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学翻译蒙古本土化研究课题。策.达木丁苏伦的《〈罗摩衍那〉在蒙古的传播》是文学翻译蒙古本土化课题研究中的最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13.
美国中国学界向来重视对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尤其是处于转型阶段的清代学术思想史,更是颇受青睐,著作甚丰。本杰明·艾尔曼(Benjamin Elman)就是专攻这一块的著名学者。他的《从理学到朴学:中华帝国晚期思想与社会变化面面观》和《经学、政治和宗族:中华帝国晚期常州今文学派研究》从新的视角出发,为我们展现了清代思想史不同于传统研究的另一面。他既反对只从内在理路出发看思想的变迁,又不赞同把思想史局限在政治史的框架内。为此,他倡导“语境化”研究,强调思想史的社会根源和本土背景。此外,艾尔曼反对“现代化叙事模式”,认为要从开端出发探寻历史,并要注意知识的地方性生产机制。所以,我们在今后的思想史研究中,要积极吸取美国中国学家的有益成果,把我们的清代思想史研究推向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14.
沈德理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7(2):37-41
徐勇教授提出中国政治具有非均衡性特点,这是一个新观点,其研究重点是国家转型期"三农"问题中的村民自治,他的研究为解决中国社会改革中的实际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徐勇教授以求真务实的科学精神,坚持为人民代言,不断超越自己,超越别人,其研究方法和行为风范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5.
杨谔的《草书两种》在书法界引起讨论,《书法导报》今年分三期发表三位名家的评价文章,这是一件令人振奋的事,而最可贵的还在于形成了歧见——这种现象已经很久未遇了。这是两幅书法,这是两种风格颇有异趣的书法,一个人的不同书法有人瞩目,已深属幸事;而对其中的一幅,即《沁园春·雪》又有不同的评价,这实在是幸之又幸。 相似文献
16.
周仁政 《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1(4):96-102
由鲁迅《狂人日记》所开创的中国现代小说传统是观念的传统而非方法论的传统。其本质是否定的现实主义而非“批判的现实主义”,这带来了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政治时尚化:由启蒙现实主义到革命现实主义,现实主义文学追随中国现代文化和政治革命的步伐,由否定的一极走向肯定的一极,政治化的情绪表达代替了文学化的情感表达和文化性的理性表达。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