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国有企业委托一代理关系的激励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我国国有企业委托代理关系及激励机制。针对委托人与代理人的利益均可产生影响的事件A(如贪污等),通过分析委托人的风险回避模型和代理人的期望效用模型得出结论:国家监督职能部门的信息获取能力、信息的有效性、适当成本花费及强有力的惩罚程度有利于委托人的风险回避。将代理人的工资与企业利润挂钩,注重分配代理人长期努力工作的未来收益是减少代理人道德风险行为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理论上完善了委托人和代理人定义,指出私营企业业主与经理之间具有既互为委托人又互为代理人的双向委托代理关系,双方是经营资源互补的合作关系。在分析业主与经理合作过程的基础上,文章建立了私营企业业主与经理双向委托代理关系期望效用决策模型,并提出私营企业应建立业主与经理互相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3.
公司股权结构、经理市场与管理层激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司股权结构的差异直接影响着公司管理层(代理人)的利益实现,大股东控股比例越高则对于代理人的均衡激励也越多,反之亦然。另一方面,经理市场的存在使得委托代理合约均衡中的最优剩余索取权分配变得更加有利于委托人而不是代理人。  相似文献   

4.
一、公司收购过程中的委托代理关系 现代公司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是所有权和管理权分离:股东将公司资产的日常管理与决策权委托给具有专业技能的管理者,形成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代理关系是一种合同关系。在代理关系中,委托人授权代理人以委托人的名义进行某项活动。在代理关系下,委托人和代理人都是追求效用最大化的理性者,但代理人并不总是按委托人最佳利益作  相似文献   

5.
高校管理部门与教师的委托-代理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管理部门与教师之间是一个标准的委托代理关系。由于委托人和代理人间信息不对称,就会造成代理人不努力行为的出现,产生教学质量下降等问题。依据委托代理理论,提出了高校管理部门与教师间的委托代理模型,构建了委托人的期望效用函数和代理人的期望效用函数,并进行了求解,得到了帕累托最优。最后,提出了建立高校内外相结合的激励竞争机制、报酬激励竞争机制、竞争约束机制和后勤服务保障机制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国有企业改革的委托代理问题中 ,最为关键的不是代理人问题 ,而是委托人问题 ,即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的主体分离导致委托人自身的激励和约束不足 ,进而引发委托权空置 ,冗长的委托代理链则强化了这一问题的严重性。严重的委托人问题引致严重的代理人问题 ,使得国有企业改革无法实现预期目标。此外 ,新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由于无法摆脱上述缺陷而犹显不足。基于此 ,我们必须通过相应的制度创新来切实保证所有权主体同一 ,最终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7.
风险投资家报酬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风险投资中 ,由于存在两级契约安排 ,就产生了两个层次的委托代理关系。这样 ,相对于投资者直接向风险企业投资的委托代理链增加了 ,并且由于信息不对称 ,投资者面临的代理人的机会主义行为倾向增加了。解决这些问题 ,就必须设计一套科学的报酬机制 ,并对风险投资家的行为进行约束 ,从而缩小投资者和风险投资家两者的目标距离 ,削弱代理人对委托人利益的侵害。  相似文献   

8.
连环“委托—代理”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委托—代理关系中 ,代理人经常凭借信息优势采取对委托人不利的行动。而在连环“委托—代理”模型中 ,委托人的收益不仅取决于他自己的代理人的行动 ,而且还取决于其他代理人的行动。连环“委托—代理”博弈模型表明 :“颤抖手精炼均衡”有可能阻止委托人不希望的均衡结果的出现  相似文献   

9.
风险投资治理是综合治理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两重委托代理治理的总和,还应当产生风险投资两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的“传导效应”,最终实现风险资本的初始委托人(初始投资者)对风险资本最终代理人(风险企业家)间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传导效应的产生在于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订立契约时考虑了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又取决初始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签订的契约。  相似文献   

10.
风险投资治理是综合治理的过程,它不仅仅是两重委托代理治理的总和,还应当产生风险投资两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的"传导效应",最终实现风险资本的初始委托人(初始投资者)对风险资本最终代理人(风险企业家)间接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双重委托代理关系之间传导效应的产生在于风险资本家与风险企业家订立契约时考虑了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而风险资本家侵占初始投资者的剩余索取权和剩余控制权又取决初始投资者与风险资本家签订的契约.  相似文献   

11.
在Friedman对投标人数所作的服从Poisson分布假定的基础上,研究了招标活动中招标商对最优保留值的设置问题,得出了最优保留值的设置与参与投标的期望人数无关以及招标商的期望收益受参与投标的期望人数影响的结论,同时给出了最优保留值的设置公式,从而给招标机制的设计提出了一种更接近实际情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从具象纹饰和抽象纹饰解析图形纹饰代表的寓意和感情,寻找肚兜图形纹饰在设计过程中表现出的习俗节庆艺术装饰的升华特性,通过造物理念与运用装饰手法让抽象的习俗更具形象感与生动性,提出肚兜对传统习俗与节庆的留存与传递方式以“象征式图腾符号”与“实物式留存符号”为主,体现了肚兜对传统习俗的留存与传递,对弘扬我国传统习俗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高星级酒店的节能降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激烈的竞争环境和国内外高度重视的绿色环保、节能降耗的经济发展背景,酒店业采取了相应的节能降耗措施.通过对高星级酒店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调研,了解高星级酒店的能源消耗情况和资源浪费程度,以及酒店对创建绿色饭店的认识度和具体节能降耗措施的实施情况,最后提出可操作性强且值得推广的一些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分析了利润最大化厂商可以通过改变产品质量方式内生来改变消费者保留价格的三阶段水平差异模型,在单位周长的圆周城市模型中,厂商在第一阶段进入并选址,第二阶段选择产品质量,第三阶段进行价格决策,针对一特定的质量成本函数讨论了模型的子博弈精炼纳什均衡,厂商的质量选择策略符合社会最优,但行业过多的进入最终导致质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因市场经济资金融通和动产用益的需要,保留所有权买卖被广泛采用。但由于我国合同法规定得过于简单笼统,司法实践中许多法律问题值得研究。论文以有关立法选择为背景,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法学理论和现行规定的双重角度,对保留所有权买卖中买受人的期待权与第三人的抵押权的关系、买受人的撤销权、出卖人的民事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典藏工作模式与人员素质要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适应网络环境对图书馆典藏工作的要求 ,从分配典藏地、数据录入与综合校验、建账与统计、藏书剔旧、调拨与注销、图书移交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探讨了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典藏工作模式。认为网络环境下典藏工作最明显特征是使书目数据库走向机读化 ,要充分利用自动化管理手段。其中使用丹诚 DT-1 0 0 0软件系统 ,采用机读目录 MARC格式建库 ,通过内务系统进行数据处理 ,通过各种批处理程序进行典藏数据的输出 ,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同时图书馆典藏工作人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 ;具备娴熟的图书馆学知识和计算机知识以及良好的外语水平等业务素质 ,以满足典藏工作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介绍了预约管理系统的开发过程及应用PowerDesigner建立数据模型的流程。着重说明了如何建立CDM模型和PDM模型,以MySQL为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CDM模型与PDM模型的正反向工程。本系统对满足学生实验的需求,提高实验室及实验设备利用率和实验质量,起到积极作用,实现教育资源的最优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迅猛发展,系统集成商在运营组织变革中脱颖而出。系统集成商面对不确定需求需要快速做出响应,这就要求其集中智能化组织上游供应商的产能。本文基于供应链产能预订机制和契约协调理论,构建了两级供应链多阶段需求下的产能预订模型。用时域滚动执行法求解模型并进行敏感性分析,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为系统集成商做出产能预订决策提供了有力依据。  相似文献   

19.
提前预留模式是保障网格计算QoS的重要手段,但提前预留引起的资源碎片对资源利用率影响很大。该文分析了当前光网格中支持提前预留RWA算法存在的问题,即没有考虑资源碎片量及其对后来到达业务请求的影响。基于分层图模型,提出了最少资源碎片波长分配算法(即LG-LRF)。该算法将资源碎片作为分层图中波长平面的链路权值,尝试在分层图模型中对路由子问题和波长分配子问题一并解决,较大限度地避免波长连续性限制与资源碎片对后续业务的影响。通过仿真证明了其阻塞率、资源碎片率等性能有一定提高,适合工作于提前预留模式。  相似文献   

20.
依据安徽移动和安徽联通划分低端客户标准,通过深度访谈构建了移动通信低端客户保留驱动模型,并通过实际调研检验了该模型;同时还具体测评了不同因素对低端客户保留的影响程度,并就移动通信运营商保留或巩固低端客户给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