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7 毫秒
1.
日本《全球气候变暖对策基本法》(法案)进一步在《全球气候变暖对策推进法》的基础上,就立法目的、国家、地方公共团体、企业和国民的职责、基本原则、重要措施、中长期目标、基本计划、基本政策等进行了明确规定。日本《全球气候变暖对策基本法》(法案)的立法经验,对我国正在着手进行的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在立法模式定位、立法框架与内容定位、与中国现有相关立法关系定位以及基本制度与措施的定位等方面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2.
对环境保护法修改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环境保护法是我国环保领域的基本法。随着环保领域各单行法的制定和修订,环境保护法的缺陷表露无遗:内涵缺位、形式错位、制度滞后。环境保护法发展的一般规律和其基本法的性质要求对环境法律进行整合。西方发达国家都成功地进行了整合性的环境立法,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共通原则制度已经确立,立法技术渐趋成熟,所有这些都为环境保护法修改提供了可行性。环境保护法的修改存在政策法、环境法典、基本法三种立法模式。相比之下,基本法模式是环境保护法修改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3.
地铁交通融资模式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分析国内外地铁交通投融资模式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当前地铁交通融资现状,重点对PPP、BOT和BT投融资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提出了中国当前地铁交通发展投融资方式的建议:政府应处于地铁交通建设投资的主体地位;制定相关扶持政策,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采用特许权经营的融资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  相似文献   

4.
日本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土壤环境保护立法经历了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建设、土壤污染环境标准设定、城市土壤污染防治法制建设和放射性物质污染环境防治法制建设等四个阶段。日本土壤环境保护立法形成了以《环境基本法》为中心,以农业用地土壤污染防止与净化、城市土壤污染防止与净化、与土壤污染相关的环境标准以及放射性物质污染土壤防止与净化为核心内容的立法体系。日本在土壤污染保护立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完善的土壤环境保护立法体系、科学的土壤污染环境标准、及时应对突发土壤环境污染事件法律制度等,对我国制定土壤环境保护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法律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提出了形成“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改革目标。应当从定义、目标和地理空间范围等角度明晰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内涵与外延,从实质而非形式视角界定自然保护地体系中的“主体”地位与自然保护区的“基础”地位。以法律体系理论审视被列入立法计划的《国家公园法》立法,应当在法律体系中规划立法、在法律体系中明确法律部门归属、在法律体系中协整相关单行法的内在关联性。应制定专门的《自然保护地法》为改革目标的实现提供法治保障,立法重点包括将《自然保护地法》界定为自然保护地领域的基本法和政策法、确立自然保护地类型划分的法定标准、厘清各类自然保护地的地位与关系。  相似文献   

6.
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以可持续发展为理想目标,作为日本建设循环型社会基本法的《循环基本法》,其中立法理念、基本规划和原则的确立有着深刻的国内外背景,是其解决环境与经济发展矛盾的经验教训的总结。本文试图通过对日本《循环基本法》的理念、规划与原则的考察和研究,从比较中借鉴,探索我国推行循环经济的立法模式,为正处于由理念倡导向政策试验示范及至全面推进的转折时期的我国循环经济立法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巴黎协定》在国际环境条约层面明确了国际环境合作机制下的全球气候治理"自下而上"模式,并强调了非国家行为体参与的重要性。日本以加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为契机,通过制定施行《环境基本法》确立了国际环境合作基本理念,将该理念作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方式纳入日本环境法律体系。日本中央环境审议会通过制定实施国际环境合作的政策,构建了日本国际环境合作机制。日本国际环境合作机制是以东亚为重心的三层级模式,参与主体涵盖政府及政府间组织、地方公共团体、跨国公司、非政府组织、学术研究机构,呈现多元化特征。日本非国家行为体参与国际环境合作在东亚地区所取得的成效,能够为推进东亚区域性气候治理合作共赢提供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8.
在世界各国的立法中,环境立法一直处在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两难抉择中。法国于2014年结合自身的经济、社会发展背景制定了《推动绿色增长之能源转型法令》。该法旨在寻求经济增长、能源系统与环境保护中的平衡,为环境立法的新方向提供了典范。针对我国现阶段的情况,新修改的《环境保护法》中的“保护优先”原则需进行限缩解释,环境立法应向“管制+促进型”过渡。在我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体系中,《低碳经济促进法》应为基本法。建议该法的制定应是一部经济法,以低碳行业发展的逻辑为基础进行立法,对能源、建筑、交通、金融政策进行一体化设计,以期成为中国经济转型并实现绿色经济、低碳社会发展的行业导向性法律。
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探讨借鉴外国法律特别是环境基本法,在我国法律特别是环境基本法中确立和完善公民的环境权,对于保护公民的环境权,推行环境法治,很有必要。以资今后有关环境立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中国走向法治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对政策的简单否定,而是社会政策与法律成为国家治理的并行方式。社会政策逐步从经济政策中独立出来,从强调市场化到对社会公平的倚重,标志着中国正在步入社会政策时代。在中国宪法中有大量的社会政策条款,这些条款构成了社会政策时代的宪法基础。在中国宪法制定过程中,关于社会政策的位置、时态、范围、主体和深度,出现了颇有意义的争论,这些争论对于理解宪法中的社会政策具有重要意义。宪法中的社会政策应依赖政治责任予以实现,并且为立法提供了裁量空间,通过立法逐步落实宪法中的社会政策,为基本权利的限制提供合宪性解释,缓和社会政策与其他基本权利之间的张力。此外,宪法中的社会政策可为政治与社会改革提供引导和规制,矫正改革的路径与方向,从而以宪法为基点凝聚改革共识,实现在社会政策时代的宪法治理。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今天,举国上下都在倡导依法治国的理念,法律在社会生活中的地位不断提高。然而,有个别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怀着利益目的,引诱守法公民“违法”,并依此作为守法公民违法犯罪的证据。这不仅破坏了法律的严肃性与公正性,破坏了社会对法治的信仰,而且严重败坏社会风气,撕裂了社会成员间基本的和谐与互信,使社会公德每况愈下,人们的善良、同情、友爱之心被迫穿上了重重自我保护的盔甲,使那些社会上真正的弱者再也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和帮助。  相似文献   

12.
从古至今,四川交通运输经历了从以水运为主到铁路、公路主导,再到铁路、公路、内河水运、航空和管道运输相结合的综合运输体系的发展过程。主导交通方式的变化及其空间布局对四川经济社会发展的空间总体格局、产业布局、城镇布局均产生了影响。与之相应,省域空间结构也由最初的离散式至单核集聚再逐步向扩散和均衡型过渡。近代内河水运促进了近代工业在沿江城镇的兴起,上世纪50~70年代铁路的兴建引致现代工业沿铁路干线布局,高速公路促进工业向省域内更为广阔的区域延伸。  相似文献   

13.
直道是秦始皇规划并遣大将蒙恬花巨资修筑的,其技术等级堪称古代高速公路。但在漫漫历史长河中直道的作用犹如昙花一现。究其实质,在于其规划者违背了交通区位原理。秦王朝对直道的需求单一、短暂,所经之地是水资源不充分且不可能聚集大量人类其他活动的子午岭山脊线,网络效应不突出。由此,在规划交通基础设施时,首先应发现交通区位,关注由交通需求的持续性、聚集效应和网络效应决定的交通基础设施的寿命周期。  相似文献   

14.
对城市交通需求管理的理论分析与实现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综合分析了城市交通需求二重性的基础上,探讨了实施交通需求管理(TDM)的可行性与理论根据,阐述了TDM的内涵和实施原则,分析TDM基本理论,初步形成了TDM的合理政策框架,为实现城市交通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交通运输部组建后,我国交通运输资源得到了进一步整合,为邮政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有效利用各种交通运输资源,成为当前促进邮政业发展的重要任务。为了更好地发展邮政业,水文对目前邮政业利用交通运输资源的情况进行了研究,在分析了邮政业利用交通运输资源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邮政业融入交通运输行业整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其结论是邮政业必须充分利用交通信息资源,协调交通管理部门,依托交通网络建设,提高邮政服务效率,以促进邮政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道路交通应急保障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当前我国各种自然灾害、交通事故等频繁发生的角度,阐述了我国建立完善的灾害及事故条件下道路交通应急保障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在总结了发达国家成熟经验的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当前在道路交通应急保障体系建设、应急保障基础理论研究、应急智能交通技术应用以及应急保障队伍建设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存在的突出性问题,最后给出了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和意见。该研究成果可以为国家、省级及各地方应急交通管理部门提供有价值建议和参考,有助于切实提升我国在道路交通领域的防灾减灾能力。  相似文献   

17.
吉田茂作为日本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对战后日本的外交政策体制的确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旧金山媾和会议时,吉田茂以"吉田书简"的形式选择了"台湾政权"作为媾和主体,这确立了战后初期日本对台政策的基本框架,而在此后签订的《日台条约》进一步确立了日本对台的政策体系。日本对"台湾政权"的媾和被认为是吉田茂推行等距离外交的一种策略,实行的是一种限定承认与有限媾和,是推行"一中一台"的外交策略,同时也为同大陆改善关系留出了余地。  相似文献   

18.
通过Super-SBM DEA模型,在分析铁路运输业垄断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测算1995-2008年我国铁路运输业生产效率得分,进而对DEA有效区域进行超效率比较和投入产出指标的松弛变量分析,揭示铁路运输业营运效率不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显示,行政性垄断的铁路运输业纯技术效率较低,货运与客运发展不平衡,虽规模效率较高,但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9.
交通产业具有知识资源整合与利用的特征。交通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是激励交通行业技术和知识创新与产业化的重要机制,其保护范畴既涉及交通产业的商标权、专利权、著作权,又涉及其中的技术秘密、商业秘密、单位名号及其服务标志以及法律法规所保护的其他智力成果和活动权利。界定交通产业知识产权的属性与范畴,研究其特性与规律,对于建立和完善融社会、行政和司法于一体的交通产业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和运行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20.
现代交通快速发展,交通与能源、资源间的关系日趋紧张,人车冲突加剧,生态环境恶化,有必要透过交通思考人类生存的处境和意义,通过深刻地价值反思,重新认识交通与人、社会及自然的关系,探索绿色交通文化,推进交通可持续发展。为此,需要完成三重转向:第一,交通发展不仅要关注其对人和社会具有的价值,还要关注其对自然和环境的价值,在价值诉求上,从传统的速度效益追求向注重环境生态平衡转变;第二,应以整体的眼光来研究交通,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交通的目标、功能、环境、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从单向度的思维向系统综合的思维方式转变;第三,需营造合适的氛围促进绿色交通制度变迁,廓清其变迁路障,逐步形成完整的绿色交通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