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德国古典哲学的真理观,是马克思主义真理观的理论来源之一。探讨这个问题,对于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真理观是有益的。德国古典哲学的真理观问题,是和哲学基本问题的解决密切相关的。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二是思维能否正确地认识存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关系着是否承认客观真理,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斗争的焦点所在。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我国哲学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这个老问题展开了新探讨,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至今还是众说纷纭,归纲起来,起码有如下五种不同的明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是“自然、人类社会和思维的运动和发展的普遍规律。”(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对象是“纯粹思想领域”。(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是研究“思维和存在关系”的问题。(四)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是人,其中心是研究人的本质问题。(五)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是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理论思维关系的论述,强调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理论思维不断深入发展的重要性,认为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断提高理论思维水平,对于解决时代发展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有着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不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它是马克思处于青年黑格尔主义时期提出的命题,直接来源于黑格尔的思想。这个命题不仅表现了一种唯心主义的历史观,而且表现了一种旧的哲学观,认为哲学是最高智慧、最高科学、最高真理,哲学可以代替其他科学来解决具体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哲学观上实现了根本的变革,认为哲学是世界观理论,只解决对世界一般本质的认识问题,不解决对其他事物的认识问题。作为世界观的哲学只是实证科学的一个部门,并不凌驾于其他科学之上,而是与其他科学并存并相互作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它为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提供了正确的思维方式。  相似文献   

5.
19世纪 40年代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史上实现了革命性的变革 ,2 0世纪80年代以来 ,哲学界常把这个变革称之为“实践转向”。马克思主义哲学正是在实践的基础上 ,批判了全部的旧哲学 ,并以实践为中介解决了思维与存在、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从而把实践贯穿在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中 ,创立了实践的唯物主义 ,从哲学上指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究竟是什么关系?这个似乎大家都了解的问题,实际上是我们哲学理论中最不明确的问题之一。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是关于外部世界观和人类思维的运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它具有广义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认识论的意义。狭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是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自身一般方法的  相似文献   

7.
世界哲学的传统问题,即人的问题,是当代各种社会学说和哲学注意的中心问题。然而,这个问题只有在马克思主义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才得到真正科学的解决。研究人、人生的意义和目的的问题,始终是从哲学上把握世界——自然界和社会——这个问题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无论以什么方式解决这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属性是什么?这个问题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安文同学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阶级性》一文中,重新把它提出来了,并且对传统的观点进行了大胆的怀疑,读后颇受启发。但对其中主要观点却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新闻?这并非一个新问题,可也是一个并未真正解决的问题。或许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然而,能够提出不同的解答,正表明我们对它的认识在深化。本文最基本的方法仍然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历史唯物论。但这里还得加以补充说明:马克思主义本身在发展之中,对我们来说,一个很重大的发展便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这不是商品价值论,而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哲学。这个领域在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中一直是一个薄弱环节,而近年却获得了长足发展。我们认为,这种价值论对新闻学研究是具有重要指导意义的。在这个基…  相似文献   

10.
近代以来,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日益成为整个西方哲学的中心问题,但无论是唯心论还是旧唯物论,经验论或唯理论都不能科学、彻底地解决此问题。唯有发展到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把实践当作历史的、社会的范畴,视之为感性的现实的人类活动,又把它作为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的观点,从而以科学实践观的形成为契机,超越了德国古典哲学,创立了包括唯物史观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彻底解决了哲学的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的最后成果和必然结论。实践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的基石。  相似文献   

11.
1978年实践标准的讨论以来,理论界围绕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点开展了热烈的讨论,从这个讨论中又引申出对主体性问题的热烈讨论,至今不衰。实践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哲学根本区别的观点之一,主体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范畴之一,尽管过去马克思主义哲学也经常谈论这些问题,但专门的系统的研究是很不够的,因此,十多年来的讨论大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从而也大大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坚持。近年来的争论,有的是名词概念之争,当然也是应该解决的;有些是原则性的争论,更是不能含糊的。本文想就几个原则性问题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国内外理论界争议颇多的问题。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哲学系82级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课程的教学,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四月中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应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已初具雏形。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仅仅就是唯物史观,为什么说唯物史观的形成就标志着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围绕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关于主客体及其关系问题。是哲学认识论中的一个重要问题。马克思以前的各哲学派别都在这个问题上争论不休,但始终未能作出正确的回答。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后,才科学地给予解决。 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马克思青年时代写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下简称《手稿》)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本文就是根据《手稿》中有关主客体的思想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这个问题是国内外理论界争议颇多的问题。为了搞清这个问题,哲学系82级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课程的教学,在充分准备的基础上,于四月中旬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德意志意识形态》应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形成的标志,因为《德意志意识形态》这部著作使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已初具雏形。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仅仅就是唯物史观,为什么说唯物史观的形成就标志着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形成?围绕着这个问题,同学们在老师的启发诱导下,各自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大部分同学认为,马克思一生中有两大发现:  相似文献   

15.
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的基本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方法究竟是什么关系?研究这个问题,无论是对于正确理解现代科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从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是促进人们思维方式的科学化,从而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但近代哲学拘泥于意识内在性这个哲学存在论原则,并没有正确地解决这个问题。马克思在感性活动的基础上,对哲学的基本问题进行了新的解答,从而实现了哲学存在论上的变革。感性活动作为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的基本原则,它不仅彰显了哲学回归生活世界的自律,而且还使人筹划自己生存意义的可能落于现实。  相似文献   

17.
恩格斯在总结哲学发展史的基础上第一次在《费尔巴哈论》中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经典论述,明确指出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在这部著作中,恩格斯首先论述了思维对存在的地位问题——本原问题是哲学基本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哲学家依照他们如何回答这个问题而分成了两大阵营。接着,恩格斯指出:“但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还有另一个方面:我们关于我们周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认为,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应具两个前提:历史(哲学史)前提和逻辑(哲学观)前提。通过考察,作者分辨了“本体论”概念的两种所指,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不能归结为本体论(形态),但它应该有自己的本体论(分支)。文中提出并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以实践论为基础的自然观、历史观和人学相统一的本体论的主张,突出了实践论的思维方式对于解决本体论问题的优先地位。对学术界存在争议的一些问题,作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哲学对科学(这里讲的科学主要是指自然科学)的功能问题是几年来理论界讨论的热点之一。《哲学研究》1987年第8期还为此发表了“哲学的特点和功能”专辑。这些文章无疑对解决这个问题都提出了一些富有启发性的思想。但我觉得在一些问题上还有待深入,于是就产生了如下的断想。1 我们知道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然科学的研究具有启迪智慧、解放思想以及某种判据作用等。现在要问哲学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什么对自然科学的  相似文献   

20.
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在哲学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意义,理论界已经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但它对现时代哲学发展的重要作用和指导意义,则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似乎它对当代哲学的发展无足轻重。其实,恩格斯关于哲学基本问题的理论以及他在解决哲学基本问题过程中所展示的新思维、新方法,对于我们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改造旧的哲学体系,依然有着重大的启迪作用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