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2006年4月17日,一场由刘平教授发起及其与包弼德教授共同主持的历史学与人类学的跨学科对话在哈佛燕京图书馆会议室举行。该对话围绕着当代中国历史学的发展、历史人类学的由来、中国历史人类学状况以及台湾的人类学研究等主题展开。而关于"什么是历史人类学"的问题,更是汇聚了来自多方的不同声音。这样的交流和交锋,对于中国当前以及今后的历史人类学研究,有着可以预期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2.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变革过程.从西方人类学家的研究开始,中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人类学研究中的中国范式也在逐步确立和完善.在这种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不断理解之中,对中国社会的"文化自觉"得到了注重,人类学理论得到了升华,本土人类学理论在逐渐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地方性知识和发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人类学创始以来,"文化"一直都是这门学科的核心概念.现代人类学对地方性知识的关注来自于人类学所特有的文化定义和文化观.以地方性知识为线索,现代人类学形成了三大发展研究和行动的领域.西方人类学发展研究中缺乏来自中国的经验,在中国的发展语境中,需要考虑国家力量与地方性知识的互动影响过程,并推动发展研究从学理层面的反思争论向应用层面的效果作用迈进.  相似文献   

4.
西引的人类学村庄研究范式经中国人类学先贤实践改造后,本土化为中国人类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在与西方学人的争辩话语中,中国人类学村庄研究逐渐完善和规范化,后生俊杰的著名田野点回访以及新的村庄变迁研究,初探出许多新的村庄研究理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村庄转型研究,人们应遵循心志于人类学研究人们开创和初探的成功范式,全面梳理村庄历史记忆、现实表征以及村民异化的现实生活逻辑,进而有效地表述中国整体社会。  相似文献   

5.
卢成仁 《江淮论坛》2023,(1):126-131
中国社会波澜壮阔的生态环境修复、保护及可持续发展过程,对生态人类学研究提出了新的命题,也对生态人类学的写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非虚构的文体和写作、万物相连的知识质量、阿卡狄亚自然观三者相互结合,是经典自然志作品在公共领域被一代又一代读者持续阅读和讨论的内在原因。以公众为写作对象,应用对读者友好的非虚构文体呈现生态人类学研究的专业观察、发现和认识,满足公众对生态知识的需求及了解环境问题成因的渴望,既是生态人类学迈向公众的一种路径,更有助于推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厦门大学人文学院生态文明研究平台是厦门大学"211工程"二期资助项目,也是厦大人文学院重点研究平台。这一研究平台建立在长期研究的基础上,整合了四个一级学科的学术力量,从生态文学、环境史学、生态哲学和生态人类学四个领域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7.
纠纷和纠纷解决的复杂性为人类学提供了社会研究的对象物,人类学家在纠纷研究中创造了多种研究进路,这些研究进路促进了不同时期人类学理论的发展,并形成了人类学纠纷研究进路以人类学方法为基础,建构社会事实,迈向法律多元理论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生态人类学概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人类学是20世纪后逐渐形成的一门人类学分支学科,特别注重在理论和实践上探讨文化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关系。这样的研究取向在整个学科的发展过程中得到了充分体现,生态人类学家对文化与环境关系不同的表述和侧重构成了多种理论和观点。文章对生态人类学的产生与发展及各种理论进行了简要的论述,为深化其实证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台湾和香港的人类学与民族学研究,在中国人类学与民族学界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20世纪下半叶台湾人类学与民族学界研究的分期、高山族及平埔族的社会与文化研究、台湾汉人的社会与文化研究、中国社会与文化研究、海外华人研究、社会科学中国化研究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的阐述。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人类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的新领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科学技术人类学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出现,一是缘于人类学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二是受到科学社会学研究新范式的推动。文章考察人类学家、科学知识社会学家和科学社会学家的研究工作,综述国外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状况,阐明了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内容是研究与科学技术相关的文化现象,说明科学技术人类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是田野调查和民族志。文章最后就我国开展科学技术人类学研究的意义、工作范式的转换、研究科学技术人员的参与以及其他有关问题,提出了若干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