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沫若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字学家。他对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越的著名学者,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纪念这位民族伟人之际,记述郭沫若  相似文献   

2.
中国当代史坛,恐怕没有谁产生像郭沫若那么大的影响,获得像郭沫若那么多的赞誉.对他在中国历史学上的地位,有这么一些评论:在中国史学发展上,司马迁是古代史学的伟大奠基者,郭沫若是现代史学的奠基者;郭沫若在日本十年的古史研究工作,标志着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史学的诞生;郭沫若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全面深入研究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第一人;郭沫若是提出中国存在奴隶社会的第一人;郭沫若是用科学观点和方法研  相似文献   

3.
郭沫若同志是我国杰出的作家、诗人、戏剧家,又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学家和古文学家。他对我国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有着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他和鲁迅一样是我国现代文化史上一位学识渊博、才华卓具的著名学者,是继鲁迅之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我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荣旗帜。今天,我们怀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在纪念这位民族伟人的九十诞辰之际,记述郭沫若与朝鲜,也是有其历史意义的。朝鲜与我国山水相连,唇齿相依,自古以来,两国就有着密切联系。政治交往、经济  相似文献   

4.
郭沫若的早期思想和文学创作,受到外国古典文学和现代文学的浓厚影响。这不仅表现在他翻译了大量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并与其中某些思想引起了共鸣,而且,更反映在他创作时,吸取了外国文学中的有益成分,丰富了自己作品,使之具有崭新的时代特色。近年来,已相继有人对郭沫若与外国文学的关系,进行探讨,这是十分可喜的现象。不足的是,对史料缺乏广泛的搜集、整理,研究者大多是从郭沫若的自述中、选出太戈尔、惠特曼、歌  相似文献   

5.
王顺才 《山西老年》2008,(11):18-18
郭沫若尽管早年曾因一点"矛盾"与鲁迅打过"笔仗",但对鲁迅先生,他却一直是十分崇敬的。在1937年10月上海文化界举行鲁迅逝世一周年纪念会上,郭沫若发表了热情颂扬鲁迅的演讲。他说:"我和鲁迅没有见过一面,也未通过一封信,但他在文学艺术等各方面的成就与贡献是极其巨大和卓越的,  相似文献   

6.
崇尚科学是“五四”精神的主调之一,科学主义盛行的历史语境影响、制约了郭沫若前期的文学选择。他不但以现代科学观念为导引,论析了文学的本质、文艺的创作过程等,而且还在思辨理性、情感性格上接受了科学的训练。崇奉科学的倾向,使郭沫若对萌生于反科学技术、反工业文明、属于“现代性的自我批判”范畴的西方浪漫主义思潮,采取摒弃的立场。在文学的选择上,当时的郭沫若更趋近于重视心灵展现、强调“动”的精神、敢于与现实抗争的表现主义流派  相似文献   

7.
当前郭沫若研究中最迫切的课题是揭示郭沫若这一“球型天才”的创造之谜。郭沫若的价值在于他的创造。“泛神论”与其说是郭沫若的哲学思想 ,不如说是他的诗性思维方式。原逻辑思维是郭沫若创造性思维方式的生长点 ,“返祖”意识与当代意识构成郭沫若创造性思维体系中“叩其两端”的运思方式。从创造学的角度对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分析 ,它呈现出整体性、运动性、开放性的总体特征。  相似文献   

8.
鲁迅比郭沫若大十一岁,正式开始文学活动也比郭沫若早十来年。李何林先生曾经把鲁迅的思想发展分为三个时期,从一九0七年到一九一七年为早期。本文所指的鲁迅早期就是这一时期。从鲁迅这个时期的著译文章看,浪漫主义是他这个时期的主要文学倾向。青年时期的鲁迅发扬浪漫主义文学旗帜,对我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产生有着重大影响。代表着新文学浪漫主义发展方向的当然是郭沫若。他早期的浪漫主义文学思想与他的创作一道,牢固奠定了现代浪漫主义文学  相似文献   

9.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初旬,郭沫若在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并经历了失败和危难之后,经香港潜回了上海。当时,白色恐怖异常严重,国民党反动派正悬赏缉拿他,处境十分危险。党组织为了他的安全,决定让他们全家去苏联。正当一切准备就绪即将登程的时候,郭沫若却突然患了一场重病,在医院整整住了三个多星期,直到一九二八年元月四日才出院。大病初愈,郭沫若感到一种新生的欢悦。  相似文献   

10.
郭沫若族谱     
郭沫若的自传文学是郭沫若著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郭沫若的自传文学,不仅对研究郭沫若有重要意义,就是对研究中国现当代自传文学也有重要意义。而搞清楚郭沫若这个一代文化伟人的族谱,则是研究郭沫若及其自传文学的重要一步。郭老在自传文学中并未陈述其家谱,父、母以上长辈姓名完全讳去,连亲戚姓名也很少提及;但又依照自己及其亲族才懂的习惯用法来称呼族人上下、左右。因此,不了解他的族谱,对他的自传文学中的有关部分,简直无法读懂。比如,笔者访问过郭老的大侄女郭珩英(即郭琦,郭老的大哥郭开文的长女,仅小郭老四岁。1978年访问她时,她虽已82岁,而记忆  相似文献   

11.
正作家在常人眼里,长年殚精竭虑,伏案笔耕,恐怕会体质欠佳未老先衰,难与高寿为伍。但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出了很多长寿作家,如郭沫若、茅盾、巴金、冰心、丁玲、孙犁、钱钟书夫妇等。那么,他们养生的秘诀在哪里呢?郭沫若是个大才子,在文学的各个领域都有杰出的成就。他精力旺盛,创作历程长,享年86岁。郭沫若  相似文献   

12.
由于诗集《女神》,郭沫若获得了“浪漫主义诗人”的称号,而和鲁迅分居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两大文学潮流的前锋。虽然如此,但看来他似乎无意固守在浪漫主义这个领域之内。他按照自己的意愿走适合于自己个性的艺术之路,而不顾别人的忠告与惋惜。不少研究郭沫若诗歌艺术个性的人,几乎异口同声地说:只有浪漫主义最适合他的艺术个性,他应该永远浪漫下去才对。黄侯兴同志所写的《郭沫若的新诗和他的艺术个性》(《现代文学讲演集》)一文,就反映了这一  相似文献   

13.
一九二七年十一月初旬,郭沫若在参加了北伐战争、南昌起义,并经历了失败和危难之后,经香港潜回了上海。当时,白色恐怖异常严重,国民党反动派正悬赏缉拿他,处境十分危险。党组织为了他的安全,决定让他们全家去苏联。正当一切准备就绪即将登程的时候,郭沫若却突然患了一场重病,在医院整整住了三个多星期,直到一九二八年元月四日才出院。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在甲骨文、青铜器研究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这与他有科学的研究方法--考古学的方法密切相关.在甲骨文研究中郭沫若提出要重视地层、伴出器物的研究,对甲骨文断代有着重要启发作用.郭沫若还从考古类型学的角度对甲骨文进行研究,按字体风格不同将甲骨卜辞分为不同的王世.同时还采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对青铜器进行系统的整理,从青铜器的形制、纹饰等方面出发作了开创性的研究.其所创"标准器断代法"在青铜器研究中建立了殷周青铜器研究的新体系,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对郭沫若来说,日本九州博多10年的留日生活具有多重意义.其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日本文化的体验与吸收;二、对他早期文学创作的影响,三、对他思想和心理上的冲击.通过对以上三个方面的具体考察,可以理清日本文化对郭沫若早期文学创作和思想心理方面的影响,从而进一步深化对郭沫若及其文学作品的研究.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现代散文创作中,郭沫若的自传是十分独特的。本文认为他的自传具有现代史记散文的特征,并分析、评价了它所取得的思想、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7.
郭沫若自己多次说,他早期接受了斯宾诺莎的泛神论思想,并认为他以前喜欢的庄子、伽比尔和后来喜欢的雪莱、歌德等人都是泛神论者。在郭沫若研究中,“泛神论”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近年来,对这个问题的研究又有了很多进展。有些研究者指出,郭沫若认为庄子、伽比尔等人是泛神论者,不一定符合实际。郭沫若对泛神论的理解,也不一定完全符合泛神论的原意。本文想进一步指出,郭沫若是从自己的美学需要出发,对西方泛神论思想有所选择和改造的,他着眼于泛神论中符合他美学追求和艺术个性的部分,并从泛  相似文献   

18.
郭沫若是继鲁迅之后文化战线上一面光辉的旗帜。他一生所从事的编辑活动是与他的创作、研究和政治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发起成立创造社编辑《创造季刊》到主编《甲骨文合集》,他的编辑活动整整跨越了半个多世纪,在中国现代编辑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业绩。一、创造十年郭沫若报着"科学救国"的理想.于1914年赴日本留学,"立志学医,无复他顾".因而他意识到"医学之道,近日颇为重要"[1],将来学成归国,可以"作为对于国家社会的切实贡献"[2]。然而,中国腐败不堪的社会现实把他的"科学救国"的理想之梦击得粉碎,医生有什么用呢?"医生…  相似文献   

19.
《神话的世界》,作为郭沫若唯一一篇以神话与文学关系为中心话题的文艺论文,其特殊性和典型性不言而喻。它既是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的集中体现,也是诗人正面探讨神话与文学关系的重要文献。结合郭沫若同时期各类创作的实际,进入《神话的世界》,在神话的概念,科学与神话、民俗的关系,异域神话资源整合等有价值的命题上均显示了郭沫若不拘泥、不困囿的开放心态。对《神话的世界》进行整体研究成为考察郭沫若早期文艺思想中,有关神话思维与诗性特质关系问题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0.
在影响中国现代文学的世界作家中,泰戈尔与易卜生、托尔斯泰、尼采、左拉等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但国内从翻译研究的角度对泰戈尔及其作品在国内的译介和影响十分少见.本文拟对泰戈尔在中国的译介情况做一简单回顾,并分析他对中国两位著名翻译家郭沫若、冰心所起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