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南宋理宗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文天祥在临安参加进士考试,得中头名状元。正在此时,其父去世,根据当时礼法,应当在家守制,服丧三年,才能出来做官,故朝廷未封文天祥官职。在文天祥居家守孝期间,南宋朝廷上,宦官董宋臣和奸臣丁大全擅权,政治十分腐败。宝祐六年(1258年)二月,北方的蒙古,又分兵三路,大举攻宋:蒙哥汗亲自攻蜀;忽必烈攻鄂;兀良哈自交、广北上,会师于鄂。南宋政权内外交困,正处于风雨飘摇之中。  相似文献   

2.
南宋时期的川陕战区,其地理范围大致相当于今陕西省南部、四川省北部、甘肃省南部三省交叉地带,即以今汉中盆地为中心及其周边地区。以今汉中盆地为核心的南宋川陕战区,地理形势独特,战略地位重要,是宋金、宋蒙长期对峙的前沿地带。南宋以此作为兴复中原的基地和保护东南安全的屏障。  相似文献   

3.
吐蕃统治敦煌时期在僧官制度上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而设置了法律、判官等职,嗣后建立的归义军政权在僧官系统上沿用这些僧职的同时又恢复了僧政一职.这些僧官设立以后逐渐向寺院纲管体系渗透,伴随着僧政、法律、判官等僧官的寺职化,吐蕃归义军时期敦煌寺院的纲管由原来寺主、上座、维那组成的三纲体制演变为由寺级僧政、法律、判官、寺主、上座、维那组成的新的六纲体制,在新的六纲体制下,寺级僧政、法律、判官拥有较大的寺务管理权,而传统三纲的地位则渐趋衰微.  相似文献   

4.
四川的戊戌维新颇具特色,却几乎不受研究者关注。借助基层视角,可增进我们对整体戊戌维新的理解。百日维新期间,四川的总督、学政曾相当积极地推行新政。此时推动川省办学的,更多是朝廷急剧变革科举的举措,以及川督、学政的作为,而非兴学的上谕。戊戌政变后,川省的总督、学政及部分州县官则明显逆朝旨而动,在川中继续推行部分新政。这一时期,川省部分地区对变法的理解偏离朝廷动向,而朝廷废八股之举也无意间支持了川省趋重经学的地域文化。  相似文献   

5.
目前,平均主义、收入分配上的不平等现象严重存在。怎样才能实现经济平等?到底如何来保障效率?平等和效率的关系究竟如何?成了急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对此作一探讨。  相似文献   

6.
南宋杰出的爱国词人辛弃疾,一一四○年五月十一日诞生在山东历城(今济南)。他的一生是在激烈的民族矛盾斗争中度过的。在他出生前十三年,即靖康二年四月,金兵南侵,将宋徽宗赵估、钦宗赵桓父子掳掠北去,中原沦于金人统治之下。赵佶的儿子赵构于一一二七年在河南商丘称帝,建立了偏安的南宋小朝廷。在朝廷内存在着主战派与主和派的激烈斗争。为了维持偏安局面,求得暂时的安乐生活,赵构无耻地向金国屈膝投降,称藩称臣,将淮河以北的广大国土和人民出卖给金国,每年向老百姓搜刮大量财帛向金国纳贡。  相似文献   

7.
南宋建立后,“中兴”问题便是朝廷及士人争论不已的焦点问题.南宋“中兴”始于何时,迄今未能统一,有持“高宗中兴”论者,有认为“孝宗中兴”论者,亦有称“高孝光宁四朝中兴”论者.通过分析高宗和孝宗两朝的社会状况可知,高宗一朝长期面临“外患内忧”的尴尬处境,孝宗即位后“内修外攘”之策造就了“乾淳盛世”,南宋方渐现“中兴”局面.  相似文献   

8.
南宋时期,四川地区因控扼长江上游形势成为前沿攻防区之一。南宋朝廷为了加强控制,始终注意与四川信息沟通之经营,采取了种种措施,特别是从制度上保证与该地区文书传递的效率。在此期间亦形成了行都临安府与四川地区之间较为固定的文书传递路线。然而,四川与临安府之间距离太远,文书传递之诸项制度,在此空间作用下,不能充分发挥其效能,而是弊端屡生,艰于维持。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朝廷唯有授予四川地区军政方面一定的便宜行事之权。但从实际运行过程来看,四川地区军政的独立性不仅甚为有限,而且与朝廷之间的文书传递也未能因此减少。与四川地区文书传递数量之大和经常的迟滞状态,使南宋朝廷一直处在对四川军政操控之无奈和紧张之中。  相似文献   

9.
南宋广西买马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宋时期,邕州横山寨是重要的买马场,每年从大理国等地买马1500匹以上,多时达3000余匹。买马由广西经略司主管,买马本钱从广南盐等地方财政收入中筹措,马价以银为本位货币计算。对马格标准、定价、招买、押运、验收及其相关官兵的奖罚,均制定了明确的条规,广西买马成为南宋战马的重要来源。蒙古占领大理国后,马路断绝,广西买马终止。  相似文献   

10.
北宋开封何时以煤代柴,及燃料(尤其是煤炭)使用的具体情况,过去一直未见深入研究。本文认为,北宋熙宁年间是开封燃料使用结构转换的一个分界,此前,开封燃料以木柴类为主,其采集半径长达千里以上,尽管受纳全国四方之薪,但仍时时遭受传统燃料危机的打击。熙宁以后,开封燃料以煤为主,这一转变,除了传统燃料危机的威胁外,主要是由于开封及其南北部一带地处我国主要煤田之上,当时距开封不远的鹤壁、焦作等地煤矿均已大规模开采。靠着西汴河这短短百余公里的水运,很快就形成了开封居民尽仰煤炭的局面。北宋开封燃料的供应结构,基本可分为官府与民间两个系统,朝廷组织纲运基本上是满足官府系统方面的日常消费,而开封燃料市场则又以解决城市居民生活用燃以及私营手工业者生产用能这一民间系统方面的消费为主。文章还纠正了日本学者的几点错误结论。  相似文献   

11.
朱丽霞 《贵州社会科学》2007,207(3):156-159
靖康之难,造成中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迁移的同时,中国的文士也遭遇到前所未有的灾难和考验.当他们追随皇室的踪迹南渡后,由于数量多尤其是人员组成多为社会的精英人士而使朝廷不能等闲视之.笔者从科举与选官和南渡"归正人"的境遇两个视角探析这一时期南渡文士的生存和人生际遇,试图通过这一分析对此际朝廷对士人态度作一初步了解.从而对南宋政局的稳定作出文化探源.  相似文献   

12.
以李自成衣民军的余部为主组成的夔东十三家军,是清初抗清斗争的主力之一。解放以来,阐述夔东十三家军抗清斗争的文章,几乎都提到了后明韩主定武政权,认为这是夔东十三家军当时拥立于川鄂边境的一个小朝廷。这样说的根据,来自于查继佐的《罪  相似文献   

13.
宋代三峡因其显要的战略地位,成为朝廷军事布防的重要区域。三峡拥有全国最为详备的地方武力,不仅兵种齐全、兵量众多,且具较强的战斗力,成为南宋后期西部抵御蒙古入侵的主力军。三峡宋军虽无统二的指挥系统,但它拥有全国独一无二的联防体系,密切了三峡地域军事合作,有力保障了宋代长江上游的军事安全。  相似文献   

14.
两汉边塞地区的邮递系统非常发达,为朝廷诏书在边塞邮递提供了制度上和时间上的保障。这对于更好地贯彻中央政令、巩固中央集权、保障边塞安全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南宋在与北方强敌长期对峙的过程中,形成了江淮、荆寰和川陕三大战区。其中江淮战区防御长江中下游,直接拱卫都城临安,重要性不言而喻。而庐州,凭借其独特的地理环境,成为南宋与金、蒙元对峙时期江淮战区的重要据点,是南宋防御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于阻止北方少数民族的南下,完善淮西地区的防守体系,进而巩固南宋政权都起到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主要对黑水城所出《西夏榷场使文书》中所见之川绢、河北绢兑换比率问题进行了考释,并结合史料简单分析了宋金时期川绢、河北绢价格对比变动问题。通过史料可见,北宋时期直到南宋绍兴年间,河北绢价格一直高于川绢,而到乾道年间之后,金朝绢价大幅降低,其绢价大幅低于南宋绢价。  相似文献   

17.
卿相程国祥     
《徽州社会科学》2006,(9):48-48
婺源沱川余懋衡,明万历间官御史,由于上言直谏开征矿税不合皇帝心意,被停俸一年。后来巡按陕西时,又弹劾税监宦官梁永搜刮民财的恶行,梁永恨之入骨,指使党羽朱纲买通做饭的两次投毒,想害死余懋衡,未逞。天启间,朝廷推举其为吏部尚书,余懋衡看到宦官势力正盛,朝廷腐败,不愿再出任,退而在婺源紫阳书院讲学著书。  相似文献   

18.
南宋川陕抗金军政建设中腐败与积弊严重,具体表现为军队虚籍与冗员、武将额外开支较多、武将营利与私役军士等.腐败与弊政的出现,影响到川陕驻军战略防御作用的发挥,为此南宋朝廷采取了一些相应的革弊措施.腐败与弊政现象,是认识南宋川陕抗金战争与军政建设的一个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9.
师承是影响文学史发展的重要因素。南宋中兴诗坛的师承可以归纳为学术型、政治型、文学型三个系统,它们从政治学术、人格精神、诗歌艺术等层面对南宋中兴诗坛产生了深刻影响。南宋中兴诗人在继承师学的基础上,又以积极进取的精神超越了师承,树立了新的诗歌艺术典范,创造了宋诗“中兴”的局面,推动了文学史的演进。  相似文献   

20.
在南宋交通的新"十"字构架上,朝廷所在地临安到西南和福建大后方之陆地交通以信州为枢纽.理学家朱熹和词人辛弃疾分别处于这两条交通干线上,夹武夷山南北而居,故这两条交通干线成为理学扩张与文学传播的交通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