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 毫秒
1.
孔子认为,人生处世有四种境界:"学""道""立""权","权"是最高境界。行"权"并非易事,有赖于人的年龄、学识和修养,关键在力行,志学、适道、立礼是其前提和基础。行"权"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无所必从,无所必违,"无可无不可"、"无适无莫"是行"权"的外在形式,"仁"为原则,"义"为准绳,内守仁,外行义,内外兼修,据时而权,做事合宜恰当,达到"从心所欲不逾矩"。  相似文献   

2.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这对经济范畴,是历史范畴还是永恒范畴?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是否可以区分为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两个部分,劳动者为国家、为社会所提供的劳动是否叫作“剩余劳动”(剩余产品)?对这些问题在理论界有不同的意  相似文献   

3.
王学仲的山水画作品将写生引入对传统山水画的改良中,把大自然的复杂性、丰富性、天然性融入自己的画面,以此来继承"师造化"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以写生为手段与自然景物沟通并以笔墨的形式传达山水画的气韵与意趣,从"目识手记"的写实写生逐渐转变为"目识心记"写意写生,并从中发掘新的图式和笔墨技法。王学仲将写生引入对传统山水画的改良中,把大自然的复杂性、丰富性、天然性融入自己的画面,以此来继承"师造化"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以写生为手段与自然景物沟通并以笔墨的形式传达山水画的气韵与意趣,从"目识手记"的写实写生逐渐转变为"目识心记"写意写生,并从中发掘新的图式和笔墨技法。同时在艺术思想上,王学仲提出"艺必己出"为传统文人画转向现代文人画的基础,"扬我国风,励我民魂。求我时尚,写我怀抱"为其所追求的现代文人画终极艺术理想,他在现代文人山水画领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创新,最终形成了"重、拙、奇、旷"的艺术风格,取得了历史性的成绩。"重、拙、奇、旷"是王学仲在脱离传统并逐步形成个人风格后美术界对其艺术特征的总结,并且这也是王学仲由技法方面反映其个人所追求的写意山水的一种表现。那么,"重、拙、奇、旷"四种特征的指向是什么?笔者认为是墨色之"重"、笔法之"拙"、构图之"奇"以及气势之"旷"。  相似文献   

4.
刘远来  何晓 《源流》2020,(2):35-35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期间,阳山县小江镇森南蔬菜专业合作社千方百计为群众保障“菜篮子”,尽力为群众提供方便。为保障群众“菜篮子”供应,1月26日(大年初二),森南蔬菜专业合作社就动员和组织村民上班复工,开展蔬菜生产和供应工作。他们认真落实防疫措施,对工作人员做好登记摸底排查,为员工配置发放口罩并严格要求佩戴,在做好生产基地消毒防疫工作的前提下,紧锣密鼓地安排人员展开春季蔬菜生产,确保基地蔬菜作物产量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思想政治课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部分教师仍然采用“我讲你听、我问你答”的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教学气氛平平,教学效果淡淡。难怪有人说:“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如同沙漠里种树,栽得多,活得少。”这些都严重影响着政治课主渠道作用的发挥,妨碍着学生各方面能力…  相似文献   

6.
"难道""难不成"与"难道……不成"都能表达反诘和测度情态,不能表达询问情态。三者只能后接是非问(含疑问代词虚指的是非问),不能接特指问、正反问和选择问。从使用频率上看,"难道"的使用频率最高,而在表达反诘和测度情态的频率上,三者表反诘的频率都高于表测度,以"难道……不成"最为明显。反诘和测度情态的表达与句法主语密切相关,当句法主语为第一第二人称时多表反诘,为第三人称时多表测度。"底层情态"是三者表达反诘和测度情态的原因,除表反诘和测度外,三者还可以表达一种"惊讶或不可思议"的情态,这是在反诘和测度基础上升发的一种新情态,即"升发情态",情态层次经底层、中层到高层而呈现一种菱形结构。  相似文献   

7.
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学术界公认的书体为五大类:篆书、隶书、楷书、行书和草书。其中楷书又被称为真书或正书。自古以来,楷书、真书和正书的概念在书法史上被频繁提及,三者所指向的具体书法作品和词义内涵存在着某种差异,但在引证时通常又被画上等号。实际上,三个概念出现的时间不同,指向的具体内涵也有所不同,三者之间存在着很多联系。  相似文献   

8.
“诽谤”在现代汉语中是个贬义词,意为无中生有,说人坏话,毁人名誉。但“诽”和“谤”的本义不含贬义,是中性词,其意为公开批评或指责别人的过失。后来才由中性词演变成贬义词  相似文献   

9.
“看似”和“貌似”是现代汉语中正在进一步虚化的副词。从句法分布上来看,二者都可作VP/AP的状语成分,都可接小句;从表达功用来看,二者都可表近似和委婉,表对比和转折,都有隐含否定义的作用等;从语法化方面来看,二者都未完全转化为副词,都存在同形异构的情况。在个性特征上,二者在句法分布、观察角度、主观化等方面存在着不同性质的区别。  相似文献   

10.
和,和而不同,在中国思想史、哲学史上,内涵丰富而且历史悠久,在中国社会的各个角度、各个层面,有着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不仅如此,和,和而不同的思想,影响了全球,上世纪90年代起出现的全球化趋向,就是和,和而不同的必然反映和写照。同时和,和而不同引领了全球化的发展方向,使全球化展现其鲜明的活力和生机,为人类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以及应予追求的理想境界。  相似文献   

11.
社会语言学将理想的语言模式在现实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作为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以R.Brown和A.Gilman的著名理论为出发点,以话剧对白及调查问卷为依据,对现代汉语中第二人称单数的使用规律作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齿”和“牙”在现代汉语中为同义词,一般合称“牙齿”,泛指一切动物的牙齿及所有与牙齿形、义相近的事物。在古代,“齿”和“牙”的含义却有着明显的差别。传统的解释认为,古籍中的“牙”是牙床后部的大牙,齿是排列在前面的牙。我们认为,这种解释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3.
新编语文教材高中第二册对《五人墓碑记》“剪发杜门”注为:“剪发为僧,闭门不出。”《中学语文教案》又把它解为:“削发为僧,闭门不出。”这样的注释和讲解,我认为都不甚妥贴。“剪发”不等于“为僧”。在《水浒  相似文献   

14.
一九三一年至一九三三年 ,鲁迅先生在上海时 ,与瞿秋白同志建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瞿秋白曾为鲁迅的杂文选集写过序 ,而鲁迅后来又为瞿秋白编了《乱弹》和《海上述林》来纪念他。一九三三年三月初 ,鲁迅为瞿秋白夫妇安顿了住处 ,并在那简朴的小亭子的墙上 ,挂上了亲笔书赠的一副对联 :  人生得一知已足矣  斯世当以同怀视之以上所引 ,见李政民编《古今对联故事》 ,中国民间文艺出版社 1 986年 1 2月第一版第1 76 - 1 77页 ,可惜“知己”印成“知已” ,上联遂只能读成“人生得一知 ,已足矣” ,“知”可解释为知识或智慧 (知通智 ) ,联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七十年的光辉历程。在中国革命和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发挥了无比巨大的作用。她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结束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史;建国以后,她领导人民继续前进,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从而使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她领导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本文试图结合党的历史,分析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原则,阐明党的领导作用在不同时期具有的不同特点,进而揭示影响和决定党的作用发挥的内在因素及其规律。  相似文献   

16.
"伤痕"和"反思"小说中的"受伤者"形象包含着丰富的时代信息。当其为"知识分子"时,常常被设计为"革命知识分子";当其为"女性"时,常常被想象为等待男性拯救的"少女"形象或寻找父亲的"女儿"形象。在关于"受伤者"的身份设计和性别想象中,既展示着历史与现实的交锋,又演绎着记忆与遗忘的辩证法。  相似文献   

17.
王玲 《社区》2017,(1):16-17
在改革处于攻坚期深水区的当下,社会治理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本着构建全民共建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的长远目标,江苏省无锡市惠山区长安街道在多年来群防群治经验的积累沉淀下,以“枫桥经验”为借鉴,结合本地特色,  相似文献   

18.
刘蓓 《东方论坛》2003,(2):39-41
以网络信息技术为主要标志的数字化时代为文学艺术的繁荣和人的全面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前景,艺术的审美思维、文学创作、语言形象、文学批评等一系列文学课题在新的社会语境中都发生相应的变化.本组笔谈从不同侧面为数字化时代文学艺术的发展提供新的认识和理解,希望能引起读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讨论.  相似文献   

19.
交通部离退休干部局党委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试点工作过程中,敢于创新、采用灵活的方式,受到老同志的欢迎。在思想准备上突出一个“真”字。局党委和各党支部按照领导小组提出的要求,学习“三个代表”要真正拥护、真正贯彻、真见实效,共  相似文献   

20.
《论语》中的"忠""恕"一般被后人理解为"为仁之方",从而成为人际交往过程中的行为原则。在形式上,"忠""恕"从两个侧面规定了以"立人"和"达人"为目的的成德的行为要求,但在伦理实践中,"忠""恕"却需要"爱人"这一道德情感促成两者的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忠"所表现的"笃实"与"恕"所表现的"以己度人"等特征都是因为有"爱人"作为其内核。因此,"忠""恕"的道德动力才能发生,有关"忠""恕"的道德行为才能实现。"忠""恕"的上述特色与孔子始终注重伦理生活中的道德自觉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