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西方消费理论的发展经过了几个阶段,主要有绝对收入假说;相对收入假说;持久收入假说;生命周期假说及随机游走假说。本文基于江西省1984年至2006年的数据,利用格兰杰因果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最小二乘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发现,若将这些西方消费函数理论结合起来,再根据江西省的现实情况,我们可以得到一个对江西省消费更有说服力的消费函数模型。  相似文献   

2.
中国利率调整对消费作用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森  蒋贤锋 《求是学刊》2006,33(2):60-66
研究表明,中国利率的变化与国民消费水平增长呈现出一种反向变化的趋势,这一结果与传统的凯恩斯理论、永久性收入假说理论和随机游走理论等相悖,其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城市消费和农村消费的异质性和“二元结构”特点,不具备上述理论的假设条件。利率机制目前还不是中国调解消费的理想工具,应考虑更多地使用非利率的其他金融手段。  相似文献   

3.
利率下降对居民跨期消费选择影响存在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由于这两种效应对居民当期消费的作用方向完全相反,因而总效应要取决于这两种效应的强弱.对于我国中低收入居民来说,利率下降对其跨期消费选择的收入效应特别明显,替代效应则趋于零,因而降患反而会减少其当期消费数量.对于我国中高收入居民来说,利率下降对其跨期消费选择的替代效应在很大程度上被收入效应所抵消了,因而降息拉动其当期消费也不明显.为了刺激居民消费,除了实施降息政策以外,还必须采取其他政策与之配合.  相似文献   

4.
邓曲恒 《浙江学刊》2012,(5):163-173
农村居民的收入通常处于波动状态,收入风险不仅反映在消费的波动上,而且也会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收入风险通常可以通过消费这一视角进行考察。本文利用2000年至2004年江苏、河南、四川、云南四省的住户调查数据,对农村家庭是否能够完全保险消费风险进行了检验。本文的分析总体上拒绝了完全保险假说。本文的研究表明,非外出打工户进行消费保险的能力相对较弱,因此相关政策应向非外出打工户倾斜。食物消费尤其是经济状况较低的农村居民的食物消费,应该成为政府应对消费风险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朱琛  赵帝 《社科纵横》2012,(4):28-33
本文基于1992—2009年经验数据,运用现代计量经济学的E-G两步法、协整分析、误差修正、GRANGER因果关系等方法就我国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与消费差距的相关性进行实证研究。研究表明:城乡财产性收入差距会导致城乡消费差距的扩大,并使农村消费需求增长缓慢;而城乡消费差距的存在又会引致城乡财产性收入分配的进一步失衡,并通过城乡财产性收入与消费差距之间的相互叠加与强化对居民消费产生持续的负面冲击。据此,本文提出缩小当前城乡居民财产性收入差距,"让有恒产者有恒心",提振农村居民消费信心的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创新》2010,(2):101-101
湖南大学苏基溶、廖进中在2010年第1期《经济评论》发表《中国城镇居民储蓄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三类储蓄动机的实证分析》一文指出,消费不振和居民储蓄持续增长是当前中国经济面临的一个突出问题。作者应用中国城镇居民1980—2007年的数据,同时检验了生命周期动机、遗赠动机和预防性动机三种储蓄动机假说。  相似文献   

7.
浙江农民生活消费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消费理论和消费函数方法,研究了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农民生活消费的主要发展变化,特别是运用线性拄展系统模型(CLES模型)比较深入系统地研究了全省农民生活消费与收入及消费内部构成的规律性变化特征,得出了有利于推进农民合理消费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8.
邱泽国  袁瑶 《学术交流》2023,(3):119-129
价值共创时代,消费者角色从价值接受者向价值共创者转变,企业如何依托消费者参与价值共创并获取相关知识资源,以满足日趋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对企业生存与发展至关重要。通过信息系统成功模型(D&M)与技术接受模型(TAM),借助问卷调查收集数据,探寻直播电商消费者知识共享的影响因素。研究表明:服务质量对消费者知识共享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服务质量和消费者的知识共享意愿对直播电商消费者知识共享影响最大。因此,企业应重视消费者价值共创行为,提高服务质量,积极与消费者互动交流,强化主播专业性,减少消费者隐私担忧,从而促进消费者知识共享。获取消费者相关知识资源,进一步丰富企业知识储备,提升企业知识创新能力,是保持企业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新消费者理论对与生活和消费方式有关的经济和社会问题进行了一场小小的革命,所有关于家庭劳务和家庭经济的概念都是由此而产生的,它为经济学家开辟了一个一直未被研究过的新领域。很久以来,经济学家、统计工作者就在监测消费,在这方面法国甚至超过了美国。为了解释消费的变化,人们采用了一种简单得近乎粗糙的理论——消费者根据兴趣、收入和产品价格进行选择的传统理论。这个理论过于简单,受到某些人,特别是非经济学家的指责。因为兴趣、价值体系在变化,消费者的行为、选择和优先目标也跟着起变化。经济学家早就承认传统的消费者理论有某些缺陷和不足。他们知道实验证明它的解释能力是有限的;应当对一些系统的以及与兴趣、偏好等神秘成分结合在一起的因素作出解释;消费行为本身值得  相似文献   

10.
市场化是中国经济改革的突出特征和重大成果。在市场化过程中,中国城市的收入分配格局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怎么解释这些变化?本文以此为主题,评述转型国家市场化及收入分配关系的主要理论观点,提出收入分配变化源于市场发展与政府经济职能转变互动的观点,推导出相应研究假设。对1988年和1995年中国城市住户调查数据所做的统计分析结果支持了该研究假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