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财政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前已成为政府财政活动的重点任务之一。目前的研究认为,造成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的原因主要表现在政绩考核制度、政府支出偏好与财政支出结构不合理、事权与财权的不合理配置、财政转移支付的均等化效果较差等几个方面,具有一定的解释力。但本文通过实证分析,发现造成基本公共服务不均等更深入的原因在于公民享受公共服务中对个人收入分配的制度附着以及地方政府职能的"同质性"。并提出应实现基本公共服务的普及性以及提高地方政府自主性、优化地方政府职能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影响因素及标准化体系建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现代政府所倡导的公共服务均等化,受政府、服务产品生产者和服务产品消费者三个主体影响,出现了五个方面的不均等,即制度供给、公共投入、服务绩效、服务质量及服务消费差别.为提高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程度,应当综合统筹服务供给者(政府)、生产者(以公营部门为主)和消费者(公民)对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角色和作用,逐步建构统一的服务标准,以此科学评估服务型政府的政绩,保障不同服务消费者的基本权益.  相似文献   

3.
基本公共服务是以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为目标、以满足社会公共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覆盖全社会的为社会公众所共同享有的服务。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阶段我国政府实现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政策和制度安排。在我国,政府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主要提供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具有"总负责"的地位和作用。政府的"总负责"地位所决定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性供给"特性,导致这一供给偏离了公共利益导向而带有"政府本位"倾向。而"政府本位导致政府失灵",是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有效制约政府权力。民主所具有的保护权利、权力与责任、制度化和程序化、公开和透明、多元和参与、监督和制约等基本要求以及由此而来的制约机制,决定了以民主维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有效制约政府权力,克服"政府本位"倾向,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基本公共服务减贫作用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反贫困的不断推进,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提升和均等化进入人们的视野.研究发现,我国贫困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发展十分滞后.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缺失的原因主要有:经济发展战略与社会发展战略不统筹、政府基本公共服务部分“卸责”、财政资源非平衡分配.基本公共服务减贫的作用机理在于:通过提高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率和贫困人口生产力水平、增强贫困地区人口的发展能力、降低贫困地区的脆弱性、减少社会排斥来降低贫困发生率.建议将基本公共服务纳入反贫困框架,不断加大财政对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倾斜力度,以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考核推动政府转型,同时将基本公共服务模块纳入贫困监测,加强贫困地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价指标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5.
困境与进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全体社会成员提供大体均等的公共服务是解决民生问题、缓解社会矛盾的现实需要.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面临着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带有歧视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转移支付制度有缺陷、相关制度不衔接等诸多困境.克服上述困境,应该构建服务型政府,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实现城乡公共服务体制对接,推进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法制体系.这也是我国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重要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6.
公共服务均等化就是为了实现人人都能享受到公共服务和平等的机会,也是我国公共财政改革的基本目标之一。公共服务均等化要求政府能为社会公众提供最基本的和大致均等的公共物品及公共服务。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实现社会公平分配有着重要的意义。在目前积极追寻公共服务均等化在中国的发展轨迹,从发展轨迹当中认真探索实现我国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路径,最终实行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非同寻常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逐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已成为我国现阶段健全公共财政体系、建立公共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文章选取基础教育、基本医疗卫生、环境保护和基础设施四大方面指标构建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标体系,并利用2003-2010年我国198个地级市的实际数据计算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水平的基尼系数。通过区域、省内以及城乡三个维度的分析,得出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提供的总体水平在这8年间呈平稳上升的趋势,即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在不断上升;但基本服务均等化水平总体上呈现由东向西逐级递减的不平衡状态,部分方面指标的均等化程度依然很低,甚至近8年来并未有明显改善。只有不断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财政体制,才能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8.
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领域,社会群体对政府政策的反馈过程经常被忽视。在政府与社会关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社会谈判中,阶层所具有的谈判能力而非其需求才是决定其公共服务获取程度的关键。谈判能力的差距决定了均等化战略所能达到的界限,也构成了该战略发展的突破点。如何加强社会相对于政府的议价能力,对社会力量的弱势地位进行制度性补偿,将成为影响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现程度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于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破解"三农"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城乡二元结构、公共财政制度不完善、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机制不健全、政府绩效考核标准不完善等主要根源造成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因此,需要加大户籍制度改革力度、深化公共财政体制改革、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建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绩效评估与监督机制等措施来逐步推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0.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公共财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城乡统筹的重要内容。作为政府履行社会职能的经济基础,公共财政在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现行财政体制的内在缺陷直接导致我国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地区不均、城乡失衡。因此,必须通过扩大财政投入、优化支出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制度以及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等措施,对现行财政体制进行系统改革,建立有利于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体制。  相似文献   

11.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指政府通过制定相关基本公共服务的最低标准,确保不同地区、城乡、不同群体的居民享有机会均等、结果大体相等、具有自由选择权的基本公共服务。政府要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就要使弱势群体与其他群体享有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在弱势群体中,农民工所占比例最高,存在的问题也最为突出。分析农民工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探讨推进农民工与其他群体享有均等的社会保障服务、公共就业服务、义务教育服务、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的政策建议,有助于推进我国不同群体享有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相似文献   

12.
构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委托—代理”理论模型,测量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的可及程度,结果表明地方政府公共物品供给可及效应较为显著,并呈现明显的收敛特征,这是由于近年来政府不断加大对公共物品供给的财政支持力度,大规模财政支出有助于缓解公共服务供给经费不足问题。应该指出的是,中央政府应该对地方政府建立比较科学的政绩考核机制,促使地方政府贡献出最优的努力水平,实现整个国家层面公共服务的均等化战略。  相似文献   

13.
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对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公正、实现全民共享发展成果具有重大意义.该文对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运作主体展开研究,指出由于政府失灵、市场失灵和志愿失灵的存在,单靠政府难以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必须整合不同社会行为主体,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来实现.在此基础上,通过杭州市依托社会复合主体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践的案例分析,论证了多元主体共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可行性,并对构建基本公共服务多元供给体系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理论与农村改革实践探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我国新阶段农村改革的重要任务之一,这一举措适应我国国情,并与国际行政改革的新理念相呼应。西方新公共服务理论与实践的改革创新,强调政府的服务性和公民的权利,关注公共服务的公正要素和追求公共利益的目标,对于我国政治体制改革、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以及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具有借鉴意义。由于长期以来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致使我国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存在严重缺失的问题。应明确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建设在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中的战略地位,从为农民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做起,加快步伐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制。  相似文献   

15.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绩效评估障碍与消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下中国的基本公共服务不仅存在着"供给不足"的问题,而且非均衡或非均等性突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难以在政府绩效评估价值、指标体系、评估结果运用中体现出来.政府绩效评估中公正公平价值缺失、通用指标体系的框架难以容纳基本公共服务的要求、单一治理结构等形成了均等化进程的障碍.消除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政府绩效评估障碍应着力于:厘清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绩效评估价值、建构以均等化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促进以均等化为目标的评估主体的多元化.  相似文献   

16.
十九大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通过构建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指数,利用2007-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对我国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进行测度发现:我国东部和西部省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领先于全国平均水平,中部省份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不同省份各项转移支付政策的促进效应也存在异质性.为此,我国还要持续完善央地财政分配体系,改善中央和地方转移支付制度,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评估体系,加快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法律法规建设,以促进我国各地区财力均等化,促进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相似文献   

17.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现代政府的一个重要职责。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可以有效地保障人民群众平等的享有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果,这既可以进一步促进我国经济增长与繁荣,又可以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当前我国城乡之间二元结构明显,城乡各方面差异较大,在社会保障、基础教育资源、就业机会均等、基础设施建设、公共医疗卫生等诸多方面存在着事实上的失衡,致使基本公共服务非均等化现象十分明显。因此深入探究如何进一步明确政府职责,建立有效管理、监督机制,破除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束缚,努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财政支持机制,建立多元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机制问题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缺乏实物标准,统计数据不足,较难长期跟踪和测量,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本文从公共服务的内涵入手,指出了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基本概念和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必要性,构建了我国基本公共服务评价的指标体系,并运用该体系对东中西部代表省份2002-2009年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程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艳  王冰 《理论界》2012,(9):27-28
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近年来学界、政界和社会各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也是我国建立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在我国现阶段公共财政体制尚不完善的情况下,应该让社会组织广泛参与,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克服公共财政供给不足的难题。非营利组织在参与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过程中,可以通过非营利组织独立参与、与政府合作参与、与企业联合参与的策略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实现,提供给社会成员更多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20.
试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及其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强调根据人的个体性和差异性来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强调全体社会成员在享受基本公共服务的机会上有充分的开放性,强调保证全体社会成员基本生存与发展的公共服务的相对均等与"底线"均等,强调充分尊重全体社会成员的自由选择权和需求偏好的表达权以及政府与市场、社会之间的合作,强调基本消费均等化和地方政府财政能力的均等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这个系统涵盖了基本公共服务的供给方、需求方、目标、实质、过程、公共财政、标准、监督以及评价等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