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农民工用语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民工是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产物之一,是城市中的新移民,其语言问题是城市语言研究的一部分.本文以南京市农民工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使用Spss13.0统计分析软件包,对城市农民工的语言状况进行了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语言使用上,农民工在城市时使用两种语言变体--普通话和家乡话,而且两种语言变体在使用场合上出现分化,家乡话主要用于关系亲近的人之间,多用于非正式、比较随意的场合;普通话主要用于关系较陌生的人之间,多用于正式、庄重的场合.在语言态度上,城市农民工对普通话的态度较好,对普通话认同感较强,对普通话的地位和功能评价较高;对自己家乡话的态度出现分化,对家乡话情感归属感比较强,但是对家乡话的地位和功能评价持一定程度的否定态度.  相似文献   

2.
城市农民工语言态度调查研究表明,该群体对普通话认同感较强,在情感、功能和地位评价三个方面,正面评价占主导地位,对自身普通话水平期望程度较高,对子女会说普通话的愿望强烈;对自己的家乡话,在情感上归属感强烈,认为自己的家乡话听起来亲切、好听,但是一半左右的农民工对家乡话的功能、地位评价持负面评价,对子女保持住家乡话的意愿不强烈。进一步的影响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流动取向"、"学习普通话的起始时间"、"居住方式"是影响城市农民工对普通话态度的相关因素;"流动取向"和"经济收入"是影响城市农民工对家乡话态度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农民工语言认同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工语言认同指农民工共同使用普通话或当地方言的言语行为及对普通话和当地方言在态度、情感、认知等心理活动的趋同;农民工语言认同包括语言期望认同、语言情感认同、语言行为认同及语言文化价值认同等;农民工语言认同形成的主要原因是语言交际价值的促动和语言文化价值的实现。  相似文献   

4.
李琳 《社会科学家》2012,(2):151-154
随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工子女在城市里接受教育,这些孩子对城市教育的适应性问题已经吸引了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多方面的关怀,适应城市学校的学习生活要迈出的第一步就是语言的适应,即从家乡话转入普通话的适应。在对某城市小学一年级的抽样调查后发现,方言已经成为了这些小学生为适应城市教育而必须跨越的第一道门槛,而且这道门槛也对在城入学的农民工子女心理健康产生了一定影响。加强对在城入学的农民工子女的普通话训练并帮助他们树立积极、乐观的自信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5.
黎红 《浙江社会科学》2015,(2):66-72,157
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新生代农民工应主动适应流入地的语言生态环境,改变原有的语言习惯和交流方式,在语言态度、语言情感、语言评价、语言使用等方面实现从被动接受到自觉运用的积极转变。本文以社会语言学为视角,宁波新生代农民工为对象,语言同化为内容,社会调查为依据,分析农民工的语言生态环境和演变进程,提出农民工语言同化的主要方法和发展路径,为增强农民工城市发展能力、提高经济收入、改善生活条件、加快社会融合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策略。  相似文献   

6.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方法,主要从国家的语言政策、农民工子女学习普通话的起始时间、普通话水平、性别、接受教育时间长短、来乌鲁木齐居住时间的长短、个人的语言态度、父母的语言态度、家庭语言环境等方面揭示农民工子女使用普通话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论汉语称谓的困境与缺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言语交际中存在着称谓难的困境。但是,称谓的困境不等于称谓的缺环。称谓的困境是个人对称谓词语如何选择的问题,是个人运用语言时的一种语用现象,与汉语称谓系统无关。同其他语言相比,汉语称谓词繁多,为人们选用称谓词提供了足够的空间。汉语称谓词是一个动态平衡系统,称谓缺环理论有悖语言的系统性原则。称谓困境的根本原因或症结在于等差原则和情感原则。  相似文献   

8.
唐艳  黄佩 《船山学刊》2011,(3):164-165
调查母语为衡阳方言的大学生对普通话和衡阳方言的态度和使用情况,进而分析语言态度对语言使用的影响,结果显示,语言态度与语言使用成正相关性,对普通话的语言态度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成正相关性,普通话教学应重视加强学生对语言价值的认识及对语言感情的培养和引导。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建设与语言生态构建本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良好的语言生态的构建和生态文明建设紧密相连.从本质上讲,它们的目标是一致的,都服务于人类社会的和谐发展;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的进程中,语言自生自灭论、语言帝国主义和语言封闭主义等都是错误的;应该从交际功能和结构体系两大方面认识语言的本质;在构建良好的语言生态时,要做好强化和巩固语言的交际功能、维护和完善语言交际功能的合理分布以及促进人类语言的和谐共存、资源共享等工作.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9,(3):102-108
柯尔克孜族普遍使用柯尔克孜语、维吾尔语、普通话三种语言,部分人会说哈萨克语。柯尔克孜族的语言使用在场合、年龄、受教育程度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状态,多种语库模式间的差异较为复杂。目前柯尔克孜族普通话水平普遍较低,应将普通话与平时的生产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促使村民主动地学习、使用,在尊重语言演变趋势与保护语言多样性之间寻求平衡。  相似文献   

11.
斯珀伯和威尔逊合著的《关联性:交际与认知》为我们研究语言交际提供了新的视角。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论文分析了教育部发布的《2006年汉语新词语选目》中的15个族称谓在新闻报道中的运用,揭示了×族称谓的诞生、使用与目标受众认知环境的关联性,以及新闻报道中的×族称谓的语境效果。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 ,大学英语教学多将主要精力放在学生语言知识或能力的学习上 ,从而忽略了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即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其实 ,语言知识或能力仅是培养交际能力的基础 ,我们不能再像过去一样过分重视或仅停留在这个“基础”上 ,否则 ,大学英语教学仍会重蹈费时多、收效低的覆辙。大学英语教学水平要想得到真正提高就应从交际的内容入手特别重视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能力 ,而这也才是大学英语教学以及学生英语学习的最终目标。  相似文献   

13.
对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的锡伯族家庭网络中语言使用情况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家庭网络中,人们交际语言的选择更多地会受到语言交际功能以外的其他语言社会因素的影响;在锡伯族家庭网络中,锡伯语仍然保持较高的社会地位;受到社区语言的影响,锡伯语的交际功能正在面临进一步退化的危险。  相似文献   

14.
王远新 《新疆社会科学》2013,(1):140-148,156
高台民居是喀什市老城区维吾尔族高度聚居地.居民最先习得维吾尔语,且均熟练掌握维吾尔语.维吾尔单语人占66.7%,维汉双语人占33.3%.家庭内部、社交场合主要使用维吾尔语.被试对普通话社会地位评价最高,其次是维吾尔语,对汉语方言评价不高.87.5%的被试小学阶段接受过维吾尔语教育,12.5%接受过维汉双语教育.多数人认为维吾尔语对自己较重要,普通话对后代较重要,并希望后代接受维汉双语教育.总体而言,维吾尔语是主要交际语,汉语掌握程度呈显著代际差异;居民对相关语言的主观评价、行为倾向及实际行为不一致,中学生学习汉语的积极性不高,传统手工业制作对母语保持和汉语推广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5.
袁颖 《理论界》2004,(6):343-344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也是交际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交际要得以成功,就要正确运用语言。为了帮助人们提高在跨文化交际中的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本文从不同角度论述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关系,以及如何实现跨文化交际中从语言能力到交际能力飞跃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陈舒 《南方论刊》2009,(3):53-56
跨文化交际是指具有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交际。人们之所以特别重视这一现象的研究,是因为交通工具和通讯手段的迅速发展使得各国人民得以频繁地交往。实际上,我们经常在从事跨文化交际。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是跨文化交际的两种形式。据研究结果表明,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30%通过语言交际,70%通过非语言进行交际的。而非语言交际则主要通过体态语言进行的交际形式。论文中的非语言交际则以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为例。作为一名英文教师,通过校园非语言交际及其文化差异的了解,我们可以学会运用非语言交际行为去提高教学质量,改善师生之间的关系。跨文化交际的普及和深入,有益于所有人改善人际关系和提高文化交际的能力,使我们能够在不同的文化环境有效地工作。  相似文献   

17.
吴琳 《理论界》2004,(1):109-109
社会语言学的着眼点简单地说,就是“使用着的语言和语言的使用者”。社会语言学在观念和方法上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我们可以具体从社会语言学的言语交际研究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方面略见一斑。“语言世界是由两半组成的,一半是语言能力,属于心理范畴;另一半是语言运用,属于社会范畴。”社会范畴的这种能力就属交际能力,按照海姆斯的定义就是“运用语言进行社会交往的能力”。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核心目标就是提高学习者的交际能力。那么交际能力的性质、形成和内容是怎样的呢?社会语言学是这样为交际能力定义的:交际能力是…  相似文献   

18.
语言迷信是一种独特语言现象。当人们认为语言符号同客观事物之间有着某种神秘的联系时,语言就具有了某种超凡的力量,从而产生了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在语言学的研究中,汉语语言迷信现象中的语言崇拜和语言禁忌,是人们在日常交际中选择语言作为他们解决问题和实现意愿的手段和交际模式,也反映了当前的社会文化心理特征。  相似文献   

19.
随着手机普及率的不断提高,手机短信逐渐成为现代人彼此交流的主要方式,其与一般面对面的口头交际和正式媒体上的书面交际不同,是一种在语言上有鲜明特点的应用文体。大量运用修辞以达到发信者所需的交际效果,便是手机短信这一应用文体的特色之一。丰富的修辞手法的运用使短信语言更具文采和生气,文章从修辞这一角度对手机短信进行了浅析。  相似文献   

20.
本文运用社会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详尽论述了英语语言性别差异在语汇、语义、句法和言语交际行为上的诸多表现,深入分析其产生的根源并阐明了语言变化与社会变化之问的相互关系.文章强调指出,对语言性别差异现象的系统研究无论在英语教学和英语学习,还是在跨文化交际中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