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宋以来所形成的古诗评点批评形式,发展到了明代蔚为大观.评点批评不仅在诗歌领域,而且在小说、戏曲、散文等方面也形成风气.明代古诗选本中,选评者借助于评点批评的各种形式元素,表达自己流派的批评观念,成为明代诗歌批评的一种重要形式.总的来看,明代古诗选本评点批评一般局限于对于一首诗歌的批评,缺乏理论上的概括力.但作为一种批评形态,评点有着独特的批评优势.评点的各形式元素组合在一起构成了一个从宏观到微观、从抽象到具体的全景式的批评,形成具有中国传统文学特色的、独特的古典诗歌批评模式.  相似文献   

2.
孟伟 《北方论丛》2015,(1):42-47
清代古文选本的编选和评点活动极为兴盛。从编选来看,提高八股文写作水平是古文选本编选的最终目的;崇尚理学,发挥教化作用是古文选本编选的重要宗旨;古文选本的选家普遍具有教师身份,选本具有便于初学的特点。从评点来看,清代古文选本的评点符号具有特定的形态及涵义;评语内容主要包括对文章历史背景与思想内容的阐释,对文章创作经验的总结以及对文章的鉴赏品评。清代古文选本的文学批评意义主要表现为,古文选本表达了对儒家正统文学观念的认同;对于认识清代古文宗尚有一定意义;促进了清代古文理论的丰富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丁放  张晓利 《江淮论坛》2013,(2):150-157,129
在宋代文学选本中,地域性文学选本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这些选本通过对郡邑或名胜历代文献的收集、整理,很好地反映了地区文化的风貌。探究其蓬勃发展的原因,除了与宋代经济发展、文化昌盛关系密切外,地理志的编纂也是极其重要的因素。宋代地域性文学选本的繁荣,与宋人的郡望意识以及地域文化的发达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4.
评点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的一种颇为独特的文学批评样式,关于其产生时间,历代学者有起于梁代、唐代、南宋诸说。文学评点的产生建立在多种学术因素的综合作用之上,这种综合作用最终成熟,并催发出严格意义上文学评点的时间在南宋时期。南宋吕祖谦《古文关键》是最早将选本与文学评点合为一体的散文评点著作,堪称早期文学评点本之典范。后经楼昉、真德秀、谢枋得、刘辰翁诸家的评点实践与努力,到明代中叶,随着大量文学评点著作的刊刻问世,大批名家文人评点的实践和参与,遂使得这种文学批评形式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相似文献   

5.
由于载道语境、科举语境和宗派语境的离心作用,文学选本经常发生着与文学自身的偏离.但家塾文学选本却能够适当拉开与三种语境的距离,坚定地保持着文学本位和教育本位.其主要表征是,以文法为中心,以评点为手段,通过典型文学文本的细批详评,为塾童文学素养的形成提供一个可资依循的路径.在这个过程中,循道是生存策略,举业是潜在目标,还没有急切地浮现出来,成为压倒性的力量.宗派所争者是是非和胜负,主要形成于上层学术界,作为低端教育机构编刊和使用的教材,家塾文学选本以文学教育的实际效果为现实追求,宗派所争者不在其关切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6.
自南宋评点的兴起至明清评点的兴盛,文学评点逐步摆脱了经学伦理、政治教化的要求,走上了文学审美与艺术批评的道路,而促成这一转化的恰恰是经学思想的嬗变.梳理经学思想对文学评点的影响,可以发现,经学思想作为一种文化传统构成了文学评点的特定境域.在文学评点的发展史上,从理学到心学的变化,影响了文学评点的视域生成,形成了文学评点特有的审美评价标准和审美评价方式.  相似文献   

7.
文学选本与文学思潮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文学选本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着文学思潮,而文学思潮也制约着文学选本,促使选本对思潮作出反应.文学选本与文学思潮的互动关系,在宋代文学选本中有非常生动的表现,典型的个案有《二李唱和集》等诗歌选本与“白体”诗风的相互生发、《西昆酬唱集》对“西昆体”的引领与示范、《二妙集》《众妙集》《三体唐诗》等对宗唐思潮的契合与呼应、《草堂诗余》《花庵词选》对雅正词风的疏远与游离等.  相似文献   

8.
北宋熙、丰之际,中国文学选本生成与接受的基本语境从文学语境切换到道学语境.在这一语境中,<文选>的文学标准受到了空前的否定,<文选>第一次成为嘲风弄月的代名词.宋人对<文选>文学标准的发难在宋代和宋代以后产生了三个方面的负面影响:<文选>的盛行趋势发生了逆转;对<文选>的苛评进一步升级和泛化;以道学标准增删<文选>文本成为一种风气.  相似文献   

9.
甲骨文字的意义生成以"取象"为基础,是一种介于文字符号和艺术符号之间的混合物,既具有文字符号的全部功能,又具有艺术符号的审美属性。作为卜辞文学的载体,甲骨文字以其诗性的"取象"内涵促进了卜辞文学意蕴的生成,甲骨文字之美是卜辞文学之美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高小康 《学术研究》2005,(10):126-130
传统的小说评点造成了一种特殊的阅读经验,即通过拆解和插入评点形成多重化文本的阅读,从而使文学欣赏由审美直观转变为话语交流活动,这种文学接受经验在今天文学作品的互文性越来越突出的情况下具有重要意义。评点的另一个作用是通过对通俗文学进行删改和重新阐发而造成了文学文体的变化,使传统的白话叙事文学由直观接受的通俗文体演变出案头化的典雅文体,形成了叙事文学的多层次化。  相似文献   

11.
巫术文化可能是人类最早的文化现象,一切原始的文学、艺术、宗教等等的产生,都同它有密切的联系。这里仅从人类文字的产生加以论述。人类成熟的文字,即所谓文字符号系统,是在原始图画文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图画文字的前身是记事图画。记事图画是一种原始的记事方法,还不是文字。原始记事方法除了图画记事以外,还有符号记事和实物记事。结绳记事是一切民族在文字发明以前都曾使用过的一种符号记事的方法。对文字的产生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社会的需求,而巫术的发展则是文  相似文献   

12.
坊肆以射利为计,故以商业的眼光选本刻印,而且在售卖时利用插图、评点等方式积极促销,有力地推动了刻本小说、戏曲文学的传播,亦推动小说、戏曲研究成为明清之后的显学.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文学媒介高度发达,文学作品数量与日俱增。面对数量庞大的文学文本,具有展示典范、钩沉遗珠、呈现时代与编者文学观点的文学选本,就成了介入文学研究领域的一个有效途径。当代文学选本的理论研究表明文学选本的操作类似一种权力运作,涉及谁来选、怎么选、选什么这样一个包含了吸纳与排除的权力斗争过程;当代文学选本的历史研究则探讨了选本与各种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关系;当代文学选本的应用研究将选本置于文学史的语境之下,重点关注文学选本对文学认知、文学形象以及文学书写的影响。进一步整理、探讨和研究中国当代文学选本的价值与功用,是当下文学研究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4.
"胡同"作为北京地域文化的典范性标识,在20世纪中国文学中已经演化为一个具有隐喻功能的意向和符号。在新世纪留学生文学中,北京胡同不再仅仅是凝滞不动的传统文化的载体,而被注入了一种客观的理性精神、异域文化和个体生命体验。  相似文献   

15.
以取消文学本体性为本质特征的栽道观经宋人提出以后,成为明清时期的主流文学观念,构成了明清文学选本生成与传播的基本语境.在这一基本语境中,一些文学选本仍然坚守文学本位,公开或隐蔽地对栽道观念作出了有力的反拨,表现出与认同类文学选本迥然不同的另类特征.但是,与那些折中栽道观的文学选本相比,反拨类文学选本往往在经历了一时的热捧之后很快淡出历史舞台,为主流意识形态所鄙弃.  相似文献   

16.
郑力乔 《理论界》2012,(11):137-139
晚清文学选本、民国新式教科书、当代中学语文课本中选录的文言文,在解读方式和内容上有明显差异。本文以宋代范仲淹《岳阳楼记》为例,循其历史阐释的轨迹探析这篇千古名文在近现代中国的文学解读和教育空间里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17.
刘辰翁的文学评点及其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南来的讲学2风暴留,因而教材的选评亚运而生。诗文选不出颇兴盛。从现在的大自宋代诗歌选本或散文选本来富,如刘天E的《目五t霎经匐》、《医绝口续进》,谢拓展《江解二泉选唐诗》,侠8《唐省试诗集}),真德乔《文章正宗》菩,几乎都乌授课有关。本文拟对列展翁的文学评点作一探索,以来教于同好。一、对展前文学评点俯瞰刘后签(1232-1297)字会孟、g须溪,又自乌领溪居工、须溪农、小耐。门笠死后人则挪须溪先生。他是江西庐陵(会江西昌安)人,李家著8的爱国间人,诗文开挖,曾任诱溪书院由长。无灭术后,他不再出位。生平著述颇…  相似文献   

18.
《江西社会科学》2013,(9):86-91
明代中后期诗学思潮此起彼伏,各种诗学流派党同伐异,迭相更替。作为一种易于传播和接受的诗学批评方式,唐诗选本大行,成为各派借以标榜自我、攻击异己的诗学实践。与前代唐诗选本相比,李、杜在明代唐诗选本中得到空前的重视。选家对于李、杜各体诗歌的选录与评点,可以说是明代各诗学流派,尤其是格调派与性灵派审美思想、诗体观念的碰撞。  相似文献   

19.
1970年代,美英出版了一批收录中国"十七年文学"的选本,编者或为地道的西方人,或为华裔学者,或为两种族裔人合作编辑。有的选本试图以作品呈现新中国文学发展概况,具有以"选"代"史"的特点;有的从、主题角度编选作品,力图以选本展示新中国社会状况;有的则注重从新中国文学与传统文学关系角度编选作品。有的选本中渗透着编者明显的政治意识形态观念;有的选本则因编者态度较为冷静,重视审美维度的考察,一定程度上展示了新中国文学的实绩。这些选本虽各有特色,但也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西方社会共同的价值观念与审美趣味,它们是研究那个年代西方文化取向的重要标本。  相似文献   

20.
谢枋得《文章轨范》选文精审,评点精当,对古文文本的诠释与阐说已经较为完备,涉及古文的章法布局、句法字法、为文技巧、艺术风格、思想内容等各个方面,已经兼具后人所说之“辞章”、“义理”两端,而且个性鲜明、自具面目.从《古文关键》到《文章轨范》,展现出宋代古文选本之古文评点由相对单一到比较完备、由相对粗浅到比较深入、由平实板正到特色鲜明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