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当代功利主义分为两派,一派是“行为功利主义”,另外一派是“规则功利主义”。行为功利主义能够给道德提供功利主义的解释,但是它不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规则功利主义符合人们的道德直觉,但是它不能给道德提供功利主义的解释。为了克服这种困境,黑尔提出了“双层功利主义”。双层功利主义把道德哲学分为两个层面,即直觉的和批判的。在直觉的层面,人们可以像规则功利主义者一样思考,并且按照初级道德原则行事。在批判的层面,人们可以像行为功利主义者一样思考,并且基于功利最大化来选择初级道德原则。虽然黑尔认为这种双层功利主义是一种合理的道德理论,但是它仍然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席天扬 《东岳论丛》2006,27(5):30-43
本文分析了当代元伦理学的代表人物黑尔在《道德语言》中对道德论证体系的建构。正如黑尔本人所认可的那样,由黑尔开创的伦理学方法是现代逻辑语言方法和亚里士多德伦理学传统的重新结合。本文第一部分展示了当代元伦理学发展的背景,并梳理了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的主要看法。第二部分由三个小节组成,分别涉及黑尔的形式化道德论证体系的三个主要方面。第一节主要阐述黑尔对规定语言的分析;第二节分析黑尔对价值语词特别是“善”(好)的理解,以及他根据言语行为理论对“自然主义”的拒斥;第三节讨论黑尔如何在规定语言和实践三段论的基础上解释道德原则的生成。我们的分析将表明,由于黑尔采用了方法论的普遍主义而放弃了认识论的普遍主义,在《道德语言》中发展出来的形式化体系不能避免道德相对主义的困难。而这正是黑尔在其后的工作中着重加以弥补的。  相似文献   

3.
因明的“合离”与“分离规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因明的推理规则多从因三相分析,但无人认为因明的“合离”即“说因宗所随,宗无因不有”是一条因明中的重要的推理钡则,最多有人认为这是讲喻的结构的。我们认为它与现代逻辑中的一条最重要的“分离规则”有异曲同工之效。从逻辑的角度  相似文献   

4.
推理规则是指演绎推理规则,是一种特殊的逻辑规律,具有客观性、必然性和普遍性的特点。推理规则是推理形式的规则,与推理内容无关,那些把推理内容真实性当作推理规则的论点是不对的。推理规则是推理形式有效的充分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5.
事实与价值的区分,是自从20世纪元伦理学出现以来才彰明的一个基本理论观点.1903年,C.E.摩尔的<伦理学原理>一书标志着元伦理学的兴起.其任务主要是运用逻辑分析和语言学的方法分析道德概念、判断的性质和意义.但是元伦理学割裂事实与价值的联系,回避社会现实的道德和价值问题,不能给社会道德生活以指导,使元伦理学产生了严重的生存危机.黑尔看到了这一点,他在元伦理学的范围内,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弥合了事实与价值的鸿沟,使元伦理学开始了向规范伦理学的复归.但是,应该看到,黑尔对事实与价值的弥合,没有超越元伦理学的范围,这是黑尔的时代局限性,也是其他元伦理学家的时代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西方对黑尔道德哲学的研究多是反驳和批评性的意见。虽然黑尔在道德语言、道德思维、功利主义论证等方面提出的很多观点确实还存在一些不足,但他对功利主义理论的改造却是值得注意的,这恰恰也是之前西方学者对其道德哲学研究所忽略的。对黑尔功利主义与义务论相结合的思想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论道德推理     
论道德推理匡促联,曾钊新(中南工业大学)道德推理是个体以已有道德知识为前提,通过逻辑构筑而求解出未知应然判断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既是个体在推理规律制约下对利益关系不明的道德现有的举善思考,也是其道德信念的原则内容在思维中的具体演绎。研究道德推理,防止各...  相似文献   

8.
三段论的格和式刻画了三段论形式。三段论四个格的特殊规则是三段论一般规则的具体化。就国内的逻辑教材来看,都把各格的特殊规则当成了使各格三段论推理有逻辑性的必要条件。笔者认为:既然“遵守推理规则是使推理有逻辑性(即推理形式正确)的既充分又必要的条件”。那么各格的特殊规则也应该是各格推理有逻辑性的充分必要条件。所以,应该将三段论各格的特殊规则略加补充和修改,使各格的特殊规则成为三段论推理有逻辑性的充分必要条件。这里,谨提出几点补充修改意见,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郭广丰 《阴山学刊》2011,25(1):38-41
在J2EE项目开发中,规则引擎Drools作为实现复杂业务逻辑的框架。将组织中的知识转化为明确的业务规则,形成规则文档;业务逻辑组件把给定的事实条件通过接口交给Drools,Drools根据编制好的规则文档,在给定的事实条件基础上进行规则推理,最后将推理结果交给业务逻辑组件。这样降低了后期维护的成本,缩短了维护周期,从而提高了客户满意度。  相似文献   

10.
逻辑自身的循环论证问题实源于一个错误的前提,即人只能基于逻辑的形式化推理规则来进行演绎推理,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不限于心理主义还包括弱心理主义.认知心理学有关人"天然"具有非逻辑的演绎推理机制的学说--心理模型论有助于推翻该前提,从而反驳这一诘难.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基本的理性能力,推理是人对必然或可能的事物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作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对必然事物的判断构成事实推理,对所意愿事物的判断构成价值推理即实践推理;事实推理以万物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基础,实践推理以万物应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前提.而在实践推理的域限内,有以追求快乐和幸福为目的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价值性的实践推理;有以考量观念和行为正当性为旨归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有关正当性的实践推理,即道德推理.道德推理是德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善恶观念的充分运用,又是实践智慧的充分显现.道德推理可能表现于行为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中,但其自身则是观念性的活动.道德推理可能伴随着情感体验,但其自身却是理性化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生活语境下,道德推理的适用范围和运行方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2.
论道德推理     
晏辉 《江海学刊》2013,(5):5-13
作为一种基本的理性能力,推理是人对必然的事物和可能的事物由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作出新判断(结论)的过程。人作为面向未来事情的存在物,是必然要进行推理活动的。对必然事物的判断构成事实推理,对所意愿事物的判断构成价值推理即实践推理;事实推理以万物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基础,实践推理以万物应该循以产生的规律为前提。而在实践推理的域限内,有以追求快乐和幸福为目的的实践推理,称之为价值性的实践推理;有以考量观念和行为正当性为旨归的实践推理,可称之为有关正当性的实践推理,即道德推理。道德推理乃是德性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善恶观念的充分运用,又是实践智慧的充分显现。道德推理可能表现于行为的动机、过程和结果中,但其自身却是观念性的活动。道德推理可能伴随着情感体验,但其自身却是理性化的过程。在不同的社会生活语境下,道德推理的适用范围和运行方式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3.
联言推理该有规则王经伦翻阅现时国内流行的各种形式逻辑(又称普通逻辑)版本即可发觉,在从属于演绎推理的各种推理类型中,直接推理、直言推理(又称三段论)、假言推理和选言推理等都有各自的推理规则,联言推理却没有。这是不合理的,该为联言推理制定自身的规则。联...  相似文献   

14.
论道德推理     
论道德推理匡促联道德现有世界是一个融善合恶、大我与小我并存、但者与官小同在的多面世界。拨开多面世界中所存在的种种利益迷雾,从中析离出闪光亮点来作为行动的道德灯塔,离不开道德推理对人的内在牵引。道德推理是个体以已有道德知识为前提,通过逻辑构筑而求解出未...  相似文献   

15.
R.M.黑尔认为道德判断是可普遍化的,它依据于描述意义的可普遍化特性。可普遍化原则在逻辑上是清晰的,但容易导致误解。虽然黑尔的可普遍化原则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康德,但二者却有着重要的区别,在道德实践中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6.
逻辑学家对于社会大众需要回答一个问题即:对于理论之外的日常生活,逻辑是什么或应当是什么。本文从“鉴别是非好坏”这一广为接受的逻辑观念出发,试图表明:(1)我们生活在一个不确定的世界,但道理看法存在是非好坏之分。(2)“鉴别道理之是非好坏”的推理,也经常因急于下结论而出错。(3)一切鉴别型推理都是有前提的,逻辑批判并非怀疑一切。(4)所谓鉴别是非好坏不等于非此即彼的两极思维,它力图通过推理来“认清生活事实本身”。  相似文献   

17.
一种逆向比较:法官的法律推理和当事人的习惯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大陆法系中,法官的主要法律推理形式是司法三段论,在形式上属于演绎逻辑,反映“观念的关系”,具有确定性;但在实质上,司法三段论反映的是“事实的关系”,不具有确定性。因此,法官将法律条文作为大前提推导出当事人的法律后果,但是当事人不是根据法律条文而是习惯来推导出自己的法律行为。法官的司法行为和法律直接相连,但当事人的法律行为并不和法律直接相连,而是和司法裁判的结果直接相连,引导当事人行为的不是法律而是司法裁判。法官的司法行为产生规则之治,而当事人则服从习惯之治,即规则之治展现给当事人恒常的结果,完整的法治是由规则之治和习惯之治所构成。  相似文献   

18.
与法律规则的自主性特征和总括性特征相对应的,是法律原则的理性化模式和最佳化模式.这两种模式为法律原则的适用过程提供了一个清晰的结构性分析,并表明法律原则的效力标准不是纯粹基于系谱的,也不是完全基于内容或道德论证的,它是独立于法律规则和道德原则之外的另一类规范依据——“裁判规范”.在遇有规则漏洞的疑案裁判中,作为“裁判规范”的法律原则保证了基于法律原则的判决推理,仍然是一种区别于普遍实践推理的、部分自治的推理模式,尽管这种源于普通法司法的推理模式在方法论和制度环境上遗留了一些有待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道德生活化是古人留存的道德建设的大智慧,其哲学基础是"非普遍主义"。道德生活化是将道德的基本要求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之中,使之转化为人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基本生活方式。当道德成为生活方式,道德行为成为理所当然,道德建设也就在日常生活中不动声色地得到了实现。道德生活化的实质是"以规则促习惯"。为此,要承认民间规约及其多样性和差异性,大力倡导发挥社会组织及学校在道德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吴克峰 《中州学刊》2006,(2):151-154
《周易》是中国古代最早具有抽象思维水平的典籍,也是中国古代逻辑的开端。对《周易》中逻辑思想的关注开始于近代严复、胡适。《易经》及其后的《易传》包含了较为丰富的逻辑理论,其主导的推理形式是“推类”。《周易》中的逻辑思想包括:阴阳、八卦是按照归类方法建立的;《易》的逻辑系统是变化的和可推的,这种性质为《易》的逻辑推演提供了根据;指明了推理的规则是“与类行”即“依类相推”,并进一步确定“依类相推”可行性;说明了《易》逻辑系统的开放性和逻辑功能。《易》中的逻辑思想对中国古代的思想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