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明初的杨景贤和明中叶的吴承恩,分别以杂剧和小说的形式,创作了《西游记》。铁扇公主是其中血肉丰满、个性鲜明、深入人心的女性形象,既有延续性,又有颠覆性变化。通过剖析铁扇公主形象的演变,可对该形象有更深刻的认识和全面的把握,引起人们对男权社会中女性社会地位和生活状况的关注。启迪现代女性自尊自强。  相似文献   

2.
《西游记》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其中吴承恩成功塑造了三种重要的女性类型,这些具有鲜明性格特征的女性形象使得小说更加独树一帜、光彩夺目。这里通过对书中神女、妖女和凡女三种类型的分析,以期为人们重新理解、欣赏女性之美和感悟时代精神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尽管是一部美仑美奂的神魔小说,却能直接折射出人间百态,充分反映吴承恩的人生经验和社会感触。因为作者的思想意识深受传统的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作者在书中有意识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她们诠释了鲜明独特的传统意蕴和审美意义,对小说的巨大成功显然具有特殊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4.
《西游记》作为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塑造了众多的典型形象,作品体现的思想也是多元化的。《西游记》塑造了各种女性形象,体现了男权文化的特点,即对女性的歪曲和歧视,以及作者从男权文化背景下的男权视角出发,把女性塑造成了色欲、食欲、情欲的化身,从而显出吴承恩作为男权文化中的一位男性作家,摆脱不了已成为骨髓血液的宗法文化积淀的制约,不可能脱离所处时代和整个民族心理去制作,具有视女人为祸水这一落后的女性观。  相似文献   

5.
《西游记》作者素来有所争议,但吴承恩作《西游记》成为学界的主流学说。以此为立足点探讨了吴承恩的身世,其中吴承恩在湖北荆王府,任“纪善”一职,佛国广济的深厚文化和山水风情对其写作《西游记》有很大帮助,考察《西游记》文本,广济的历史人文和民间传说载入《西游记》中甚为普遍,在此基础上探讨广济与吴承恩写《西游记》之谜,认为广济应为《西游记》创作背景地。  相似文献   

6.
百回本《西游记》问世以后,各种刻本上都没有作者吴承恩的署名,现在人们认定这部书的作者是吴承恩,都是根据一些别的材料推断出来的。天启《淮安府志》说,吴承恩“善谐剧,所著杂记几种,名震一时”,并在他的名下记载了他的作品,其中就有《西游记》一书。藏书家黄虞稷《千顷堂书目》中,也编录了吴承恩著的《西游记》(可惜的是他误载之于史部舆地类)。一些私人著作中, 又从语言方面进行论证,认为《西游记》中多淮安方言,这也是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一个重要论据。这些材料很能说明问题,论证也很有力。我认为,《西游记》中的一些淮安地方特色,也应视为吴承恩写作《西游记》的证据。我这里举出两个例子,试图说明这个看法。  相似文献   

7.
1 《西游记》的作者吴承恩逝世不久,他的名字及著作即载在天启《淮安府志》的《淮贤文目》中,但这一记载过于简略,以致数十年来,在对吴承恩和《西游记》的研究中产生了对吴承恩著作权的怀疑。本文就二十卷一百回本《西游记》的作者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尽管是一部神魔小说,却能直接折射出社会百态,充分反映吴承恩的人生经验和社会感悟。作者的思想意识深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所以作者在书中有意识地塑造了众多栩栩如生的女性形象,并通过她们表达弱势群体的人生诉求,强调公共关怀和社会和谐,希冀社会变迁,诠释儒家的人生价值和社会理想,具有相当的社会学意义。  相似文献   

9.
从性爱描写看《西游记》的世俗化倾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受日益发展的市民文化的影响,《西游记》的性爱故事在创造浪女形象、消解女性节烈观、描写性骚扰与性幻想等方面表现了鲜明的世俗化倾向,具有不可忽视的反传统的积极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刘双四先生用"四欲说"即色欲、食欲、情欲与无欲的分析框架,讨论《西游记》女性人物形象的塑造,指出有欲望的女性必受其拖累,惟有无欲才受到崇尚。刘文指出这背后隐藏了吴承恩本人的欲望观和男权思想。实际上,"食欲说"没有揭示女性妖魔的本质,"情欲说"并不能反映吴承恩的"男权思想","色欲说"也有欠周全,而"无欲说"尚待分梳。总之,"四欲说"不能概括《西游记》的全部女性人物特征。  相似文献   

11.
《西游记》独特的文学风貌来源于两种民族文化的融合,融合现象在《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已出现,作者对"西游故事"重构新的故事体系,借助奇异文学色彩完成对现存世界的全面消解,作品所体现的新思想是局部商品经济条件下新观念在文学中的诉求,呈现出浓厚的"启蒙"色彩。  相似文献   

12.
吴芳吉早在20世纪20、30年代就对新诗发展提出了许多重要的见解,并身体力行写下了大量的白屋体新诗.吴芳吉主张新诗要随时代的变化而发展,要与西方平等交流,要继承传统精华为我所用,要创新,要有时代新精神,倡导写真诗、抒真情.  相似文献   

13.
龙文玲的新著《汉武帝与西汉文学》从特殊读者和特殊作者影响文学的角度,把汉武帝一生分为几个阶段,探讨了汉武帝不同人生阶段对西汉文学的影响,由此揭示了帝王影响文学的一般规律及原因,为学术界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拓展了道路。  相似文献   

14.
从历史为吴承恩保留下来的资料的“片断”入手,分析认为吴承恩与那些同辈的、不同辈的文化人相比是幸运的。一是《天启淮安府志》“破例”为吴承恩在官修的志书中留了一笔,这应该是由于吴承恩的身份和《西游记》的影响;二是吴承恩的墓因被盗而被发现,获得了确定吴承恩身份的重要资料;三是由于吴承恩头骨的存在,人们可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而不断增加对吴承恩的了解。  相似文献   

15.
吴承恩在《西游记》中对“大”的使用,并非完全基于经验参照的“大”的“有限”性,更多的是基于原始认知的“无限”性与艺术创作的“变型”性。“大”的“无限”与“变型”的隐喻功能,反映了人类对非现实世界的好奇与探索,显示着人类缘于神话与童话的艺术气质;而“大”在现实中的“无用”的隐喻义,则启示人们对现实与人性中的种种缺陷,做出理性的思考,并由此管窥“大”与“小”所构成的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的真实状态。  相似文献   

16.
在吴承恩《西游记》小说成书之前,唐僧师徒西天取经的故事便以戏曲、小说、说唱等多种艺术样式广泛在民间传播,这无疑为吴承恩的小说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源泉。这里依据《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唐三藏西天取经》杂剧等相关文献,从取经人、取经故事、取经故事的寓意等三方面,比较《西游记》成书之前的这些原始材料与吴承恩《西游记》小说的异同,以此考察吴承恩作为小说家的独特创造性。  相似文献   

17.
在吉本芭娜娜的《厨房》和续集《满月》中,厨房不仅成为樱井美影摆脱孤独的寄托,更成为她维持生活的依靠。这种欲罢不能的厨房情结并非现代女性袁层生活的映照,而与女性深层次的传统继承有关,与女性的生理本能和心理需求有关。它是现代女性与社会妥协调和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