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对于修正的《刑事诉讼法》第151条究竟是否属于对诱惑侦查的法律授权,学界存有争议.从程序法理、侦查实务和法条解释的角度讲,该条款所谓“不得诱使他人犯罪”一语应当解释为仅仅是禁止“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而未禁止“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在判断和认定是否构成“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时,关键应当是看犯罪行为是否系国家主导、支配的结果,国家(侦查机关)可以介入、推动犯罪行为的发生,但却不能主导、支配犯罪行为的发生.从诱惑侦查的法律后果来看,根据《修正案》第151条的规定,采取“机会提供型”诱惑侦查所收集的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据使用,而采取“犯意诱发型”诱惑侦查所收集的材料应当排除.在实体法上,对于被采取诱惑侦查的被告人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从轻处罚.  相似文献   

2.
司法机关在侦查、起诉、审判犯罪行为的过程中,除应关注犯罪行为、行为后果等客观方面外,还应当关注犯罪人的心理活动这一主观方面,如此才能做到全面了解案情和准确定罪量刑。当前司法实践中普遍存在重视犯罪的客观方面,而轻视犯罪人主观心理活动的问题。鉴于此,应将对犯罪人心理的关注落实到司法活动的全过程,最重要的措施是在刑事判决书中对犯罪人的心理进行描述,并在量刑环节予以充分论证。  相似文献   

3.
杨曦 《家庭科技》2020,(2):26-27
正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网络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为人们的工作、生活和学习创造极大便利的同时,也滋生了许多违法犯罪行为。互联网成为逃避网络犯罪处罚的避风港,形成一种新的犯罪形式,给人们安全使用网络造成极大困扰。因此,需要网络犯罪侦查相关部门加强网络排查力度,借助互联网创新侦查方式,全方位对网络犯罪行为实行严厉打击,维护广大网民生命与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犯罪动机是外在环境刺激下,犯罪人所产生的关于犯罪动因的生理、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失衡及犯罪行为实施倾向或犯罪行为倾向的选择性推动的动力源.文章以484名外采务工犯罪(嫌疑)人为对象进行了犯罪动机的问卷调研,并对数据进行了因子分析.结果显示,外来务工人员犯罪动机呈三维结构,即犯罪后果评价、认知失协、情感失协.  相似文献   

5.
人类已步入信息社会,人们对信息的依赖程度与日俱增,信息安全成为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计算机和网络领域的犯罪行为是危害信息安全的罪魁祸首,有效打击计算机犯罪是保障信息安全的必然要求。为此,必须加强和完善计算机犯罪的有关刑事立法,以确保“有法可依”,“违法必究”。  相似文献   

6.
犯罪的本质是侵害法益,刑法的目的是保护法益。保护法益的思想贯穿刑事立法及刑事司法的全过程,在犯罪进程中不仅要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而且对犯罪人也要坚持在刑法基本原则的框架内依法进行处罚,防止对犯罪人适用不当的刑罚,从而达到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相结合的法治目标。犯罪行为发生前主要通过一般预防来保护法益,犯罪行为发生中主要通过及时制止犯罪行为来保护法益,犯罪行为发生后主要通过对犯罪人及时进行处罚来弥补法益的侵害。  相似文献   

7.
一、金融计算机风险来源金融计算机风险是指金融业在进行技术创新和实现金融电子化过程中广泛使用计算机技术、网络通信技术,而计算机本身(包括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和涉及计算机安全管理的制度缺乏有效的科学性、规范性和完善性,潜伏着许多不安全因素而造成的潜在的或已发生的风险,主要表现为计算机系统故障、事故和计算机犯罪。银行计算机犯罪与传统犯罪手段相比,有以下特点:一是高智能、高技术、高攫取;二是作案手段多样化;三是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四是隐蔽性强、潜伏期长、低风险,毁灭犯罪证据容易,取证与侦破难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犯罪结果指实际发生的损害结果 ,不存在可能发生的结果形式 ;界定犯罪结果必须联系而不能脱离犯罪客体 ;反映犯罪社会危害性的质与量的一切事实现象并非都是犯罪结果 ,犯罪结果只能是其中主要由犯罪行为引起的、反映犯罪行为对犯罪客体的侵害性的特定事实现象  相似文献   

9.
计算机犯罪不同于其他犯罪 ,是一种“文明”的高技术犯罪。它是以计算机为工具或对象实施的犯罪行为 ;时间和空间对计算机犯罪的制约不大 ,甚至可以不留任何犯罪痕迹 ;犯罪主体具有相当的计算机知识技术和操作能力 ,且明显呈现年轻化的特征 ;犯罪结果有隐蔽性强 ,危害性大的特点。对付计算机犯罪既要治标又要治本 ,要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0.
试论诱惑侦查的立法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埃德温·舒尔于1965年首次提出“无被害人的犯罪”1 这一概念以来 ,这种隐蔽性犯罪已引起各国的高度重视 ,但由于既没有被害人又欠缺目击证人 ,而且涉案各方都极力庇护犯罪行为 ,所以常规的侦查手段难以侦破此类案件 ,有时甚至根本无法获得此类犯罪是否发生的任何线索。因此各国普遍采取了如电子监听、电话窃听、跟踪监控等特侦手段 ,而诱惑侦查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特侦手段之一 ,并在我国已普遍使用。但是相关的法律问题也随之而来 ,譬如如何对侦查人员(包括特情人员 )和被诱侦人员的行为进行法律评价、如何对诱侦进行司法控制、如何确…  相似文献   

11.
以往刑事侦查工作研究的主要对象是犯罪现场与物证,犯罪行为因不能作为证据而不被重视,没有把它作为有重要价值的并进行研究和利用的侦查材料。事实上,不管犯罪人如何狡猾地不留任何犯罪物证,只要他到过现场。他都会留下犯罪人的行为方式及行为痕迹,都会展现某种行为事实。犯罪心理决定犯罪行为,犯罪心理是犯罪人的内心世界,它包括犯罪人的动机需求、兴趣爱好、情绪情感、人格特点、行为习惯等方面。犯罪心理影响、支配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当我们全面了解了某个犯罪人犯罪行为及其过程,那就意味着我们掌握了这个犯罪人的犯罪心理信息的基础材料,以此为基础,就可以准确地分析刻画该犯罪人的犯罪心理。  相似文献   

12.
网络作为一种新兴事物,为现代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提供了传输的平台,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步普及,网络犯罪的种类和数量也在逐年增加,并且在网络上实施的犯罪行为,已经严重危害了社会环境。然而我国刑法学界对计算机犯罪的研究起步较晚,虽然在新刑法中也规定了计算机犯罪的条款,但是由于刑法规范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使得完善网络犯罪立法成为当下刑事立法的紧迫任务。  相似文献   

13.
计算机犯罪不仅影响计算机系统的正常运行 ,有时还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研究计算机犯罪的行为特点、预防措施及其我国有关计算机犯罪的法律法规 ,对有效地防止计算机犯罪 ,更好地发挥计算机在各个领域的有效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犯罪行为具有较明显的时间选择性。犯罪的时间特性,从历史长河看,把它划为时代性;从时代分段看,把它划为时期性;从时期年代看,把它划成季节性;从季节的月日看,把它划为周期性;从周期的日时看,把它划成时刻性。对犯罪时间特性的认识,应放在适当的位置上,而不能任意夸大其对犯罪动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不同于传统犯罪侦查的被动反应模式,有组织犯罪的侦查活动必须更强调主动掌握先机的调查方式,因而针对犯罪组织的特点,选择恰当的侦查策略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有组织犯罪侦查活动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对有组织犯罪侦查中最具代表性的五种策略的涵义、特点以及可行性加以分析与论证,最后提出有组织犯罪侦查活动之重点。  相似文献   

16.
犯罪作为最大的社会公害之一,如何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是全世界共同面临一个难题,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做好犯罪预防工作.然而,传统的犯罪预防是针对犯罪人和潜在犯罪人即犯罪主体而言的,忽视了犯罪客体在预防方面的重要性.加强犯罪主体预防,只能减少犯罪主体的产生,而加强犯罪客体预防,则可减轻犯罪行为而造成的侵害后果.可见,犯罪客体预防应当成为犯罪预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7.
我国网络盗窃犯罪的立法现状及建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盗窃电子货币、虚拟财产、重要商业信息数据的网络盗窃犯罪越演越烈。我国网络盗窃犯罪立法的滞后、分散、量刑与犯罪后果不匹配等一系列问题,导致现有法律对网络盗窃犯罪的打击和惩戒力度有限,既将司法置于尴尬境地,也间接导致了网络盗窃犯罪行为的高发。加强和完善网络盗窃犯罪立法,应着重从提高立法层级、将网络盗窃犯罪明确入刑、拓展其犯罪主体范围、明晰虚拟财产的法律地位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随着计算机国际互联网络在全球范围的蓬勃发展,使得信息网络这一虚拟数字化世界与现实生活达到了完美的结合。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捷,为人们充分自由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但是,我们也应清醒地看到,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们带来福音的同时,网络犯罪也悄然而至。在互联网上,基于计算机网络的犯罪行为滋生蔓延,愈演愈烈,给国家、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极大危害。因此,研究和防治计算机网络犯罪已经成为犯罪学、刑法学必须面对的课题。网络犯罪人员专业;犯罪形式多样;犯罪手段隐蔽;犯罪成本较低;犯罪“暗数”较大;犯罪危害…  相似文献   

19.
犯罪的成立应具备三个要件,即根据其职务要求负有实施某种行为的特定作为义务,而现实中并未履行,其行为给社会造成严重危害。这种不作为犯罪行为具有间接性和隐形性、犯罪动机类型多样性以及后果的严重性等特点。为此,应采取道德控制、司法控制、社会控制等对策,避免警察职务不作为犯罪。  相似文献   

20.
文章认为环境犯罪行为作为现代社会一种新型的犯罪行为,其与传统犯罪行为无论是在认识论还是在价值取向上都有着诸多的不同,而正是这些不同决定了环境犯罪的刑事处罚亦须采取不同于传统犯罪的刑事处罚,以适应惩治环境犯罪的要求,从而促进了现代刑罚理论的发展,其主要表现在未遂犯的从重处罚、法人犯罪处罚的多样化,及特殊主体处罚的加重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