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保健品研究会、中国市场调查中心、中国保健协会养生专业委员会宣传部、中外名牌编辑部、中国创新杂志,就“诚信品牌”课题进行了多项指标的联合调查,课题组参照了企业领导管理水平、企业科研实力、产品科技含量,市场回馈意见、产品市场空间等多项指标,针对中国市场上比较有影响的保健品进行了对比评估,评选出2005年3.15中国保健品直销市场20家诚信品牌。  相似文献   

2.
树品牌、创名牌是人们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共识,人们希望通过品牌对产品、企业加以区别;通过品牌形成品牌追随;通过品牌扩展市场,品牌的创立、名牌的形成正好能帮助企业实现上述目的,成为企业有力的竞争武器。那么品牌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3.
树品牌、创名牌是人们在市场竞争条件下逐渐形成的共识,人们希望通过品牌对产品、企业加以区别;通过品牌形成品牌追随;通过品牌扩展市场,品牌的创立、名牌的形成正好能帮助企业实现上述目的,成为企业有力的竞争武器。那么品牌究竟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4.
企业呼唤名牌意识何谓名牌?何谓名牌意识?名牌是凝结在产品中的出色劳动,是高质量的标志。它由产品名称、辞句、图案、色彩、标志和设计等多种组合而成,也是企业信誉的体现。名牌意识就是对名牌产品的观念看法和重视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的进出口政策放宽,一些外商看准中国是一个潜方巨大的市场,不惜重金打开并占领中国市场,洋产品长驱直入。如今,象美国万宝路、法国人头马、日本松下电  相似文献   

5.
能否给一个企业的产品规定一个合适的市场地位,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市场前景和其市场生命周期,同时也决定着这个企业的发展方向。对这一重大问题,我们在策划运作中主要考虑了两个切入点:首先面对的,如果是新企业、新产品,则应依据产品的特征、企业的内涵及能力、竞争对手的市场情况、本企业目标市场的状况等,为企业的产品寻找并规定一个合适的市场位置;其次面对的,如果是有确定品牌的产品和有历史发展基础的企业,则应该客观、公正地评价原来已经确定  相似文献   

6.
品牌不是评出来的,"名牌企业评比"之类的活动搞得多了,企业容易为了获得个好名次而急功近利。培育一个品牌至少要十年、二十年。新一代中国品牌的崛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不仅要靠企业的品牌战略,也需要政府和百姓的积极参与和支持。  相似文献   

7.
余明勤 《职业》2014,(13):23
和谐劳动关系是雇主品牌的根基对于一个品牌的评价,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说。按照一般人的理解,有了知名的品牌就有了市场,企业喜欢它,老百姓也喜欢它。我们购物的时候,往往也会受到品牌效应的影响,更倾向于购买品牌较好的产品。一般而言,品牌越好,产品的质量就越有保证,售后服务就越好。雇主品牌也是一样,只不过雇主品牌的树立,靠的是企业的员工,比如企业员工的技术好、心态好、服务态度好等。  相似文献   

8.
品牌战略是企业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需要。当今的市场竞争,就是品牌的竞争。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策略,最早是输出产品,而后输出资本和技术,现在则是输出品牌。它们知道,这样靠无形资产来赚钱,最省事、最牢靠、最长远。我国许多企业生产的产品,一旦采用先进的管理和技术,并贴上外国厂商的商标,其售价将上涨10倍,甚至20倍!原因就在于,名牌产品与一般产品不同,它包含着名牌企业为塑造名牌而投入的大量非品质劳动,所以名牌不但给公众物质上的满足,而且给公众精神上的满足,是精神文明成果与物质文明成果的统一。而打造品牌和树立企业形象正是公共关系可以发挥作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当今社会名牌走红。生产企业、服务业、金融业、学校、演员、运动员等等都在争当名牌,社会大众却在争用(买)名牌。公关,作为一种现代意义上的管理活动,能帮助组织或个人美化形象,创立名牌;但公关作为一门职业,一个系统,其本身也要创建名牌。 一、建立“名牌著作” 日本的加固三郎教授听说中国十几年出版了四百多本有关公关的书籍后大吃一惊,他说:“日本四十多年才出五十本,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写出来的。  相似文献   

10.
全世界都在惊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然而中国品牌这个关乎国家竞争力和企业制胜力的经济要素,却让人感到发展滞后。而我们的邻国日本,在品牌建立上,却有着自己独特的经营观念,这也使得日本国家的一些产品有着很强的市场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品牌,特别是名牌的出现,使用户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忠诚度、信任度、追随度,由此使企业在与对手竞争中拥有了雄厚基础。品牌还可以利用其市场扩展的能力,带动企业进入新市场,带动新产品打入市场,品牌可以利用品牌资本运营的能力,通过一定的形式如特许经营、合同管理等形式进行企业的扩张。总之,品牌作为市场竞争的武器常常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当前,品牌已经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形式,名牌的市场价值日益显现。与产品市场一样,教育市场也已迈入品牌竞争时代。教育品牌对高校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树立高校品牌是高校进入市场、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的必然选择。尤其对于高等职业院校而言,虽然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职院校获得了长足发展,但仍然无法与普通高校“平起平坐”,缺乏普遍的社会认同感。因此,树立高等职业教育品牌战略思想,打造品牌亮点,突出办学特色,成为高等职业院校首要的办学理念。  相似文献   

13.
张延湘 《职业》2014,(14):162-162
品牌定位是指企业在市场定位和产品定位的基础上,对特定的品牌在文化取向及个性差异上的商业性决策,它是一个建立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的过程和结果。本文提出了企业品牌定位存在的几个问题,分析并提出了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4.
如果仔细盘点一下制药行业,就会发现行业内大部分药企都存在这种情况:大量的产品或品牌都处于一种闲置状态或无作为状态。对于一家拥有有几十个甚至百余个产品批号的制药企业,维持企业日常运营或能为企业带来巨额利润的产品可能就一种或少数几种,能够在市场上叫得响的品牌就一个或少数几个,哈医药、西安杨森、吴太集团等知名药企哪个不是如此?这倒也验证了80/20法则,企业80%的利润由20%的产品或品牌创造。看来,经营业绩和企业所拥有的产品数量、品牌数量的多寡并不是一种正比关系,产品或品牌过多开发未必能给企业锦上添花,尤其多品牌经营更…  相似文献   

15.
所谓品牌推广,是指企业塑造自身及产品品牌形象,使广大消费者广泛认同的系列活动和过程。品牌推广有两个重要任务,一是树立良好的企业和产品形象,提高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特色度;二是最终要将有相应品牌名称的产品销售出去。由于良好的产品形象能决定消费者实际购买,而  相似文献   

16.
正打造三大品牌:产品品牌、人品品牌、文化品牌产品品牌、人品品牌、文化品牌是一个由标到本、由内到外、由有形到无形的完整体系,由此构成了一个企业的整体形象。产品品牌是标。它体现了一个企业产品所达到的技术指标和质量标准,是市场占有的硬件,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人品品牌是本。人品决定产品,产品品牌是人品品牌的外在表现。产品品牌来自于人的创新意识、质量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敬业精神、诚信态度等。产品品牌与人品品牌的结合就构成了企业的"标本兼治"。文化品牌是魂。产品品牌和人品品牌的打造,靠优秀企业文化的渗透。一个企业文化品牌的特质也决定着产品品牌和人品品牌的特色。企业文化品牌具有外树形像、内强"筋骨"的巨大功效。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越来越多的企业深刻地认识到:名牌也是生产力,名牌就是信誉,就是金钱。而创名牌的一个关田因素是要给商品取一个好名字。商品的名字,好比一篇文章的题目,起名是否贴切和恰当,不仅可以表现商品的特色,而且对企业开拓市场、强化市场营销效果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美名:能给企业带来扫运俗话说:“名字取得巧,生意自然好。”因为一个好的名字而使企业产品畅销、大获成功。甚至使一些濒临倒闭的企业起死回生、走向坦途的例子俯拾皆是——日本回岗县有一家小酒厂,产品长期打…  相似文献   

18.
现代市场竞争,已使品牌变得同资本、商品质量和价格同等重要,创名牌也就成为现代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选择。取个响亮、简练、准确、新颖的名字,成为企业名牌战略的组成部分。发达国家都已设立专门的机构开发新品牌。 企业取名,或给自己的产品取个品牌,目的大致有三:一是标记身份,使自己与其他企业或产品区别开来;二是追求传播效果,借以扩大企业的知名度;三是讲求市场效果,增加消费者对本企业产品的好感。名字取得好认、好读、好记、好看、好听,不仅能使人过目不忘,而且还可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名字起得怪僻、繁琐、拗  相似文献   

19.
中国的消费市场特点已逐步由产品消费转入品牌消费,企业也由以产品为核心的质量竞争、价格竞争、技术竞争转向了以品牌为核心的概念竞争、服务竞争、市场差异化等。由于品牌在抵御市场风险、促销产品、提高市场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企业把品牌看作是最有价值的资产,用品牌去凸现自己的竞争优势。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趋势下,低层次、低附加值的产品竞争转向高层次、多元化的品牌竞争已是必然。因而,在竞争中,如何管理好品牌,使其发挥最大作用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20.
许多企业为了使自己的企业或产品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纷纷制订名牌战略,以名牌拓市场,以名牌获效益,一场声势浩大的名牌战略工程在全国兴起。然而,纵观企业名牌战略举措,仍有许多不尽人意之处。其中之一就是脱离民风、民情、民力,走进了名牌战略的误区。一些企业创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