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冯辉 《理论界》2008,(11):73-74
恢复和振兴灾区经济是灾后重建工作的重中之重,经济法在应对恢复和振兴灾区经济这种非常规性问题上也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恢复和振兴灾区经济应当制定科学、合理的经济恢复和振兴规划;制定积极有效的财政政策;合理实施税收优惠,利用税收政策激励投资;合理分担损失,促进金融竞争与创新、公平分享金融资源,从而实现财政法、税法和金融法等经济法在恢复和振兴灾区经济中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5·12"震后灾区重建工作,必须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在重建中发展,在发展中重建,统筹产业结构与空间布局,谋求灾区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良性循环的长远之计、两全之策、和谐之道,令灾区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汶川地震灾后重建应在尽量完善过渡性居住区生活设施配套与环境改善的同时,加快地震灾区城镇住房重建步伐。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做好灾区城镇住房重建的各项前期工作,重建与灾区城镇居民收入结构匹配衔接的住房供应体系,并防止以灾后解决城镇居民住房为由产生的违规违法行为。  相似文献   

4.
陈玲  王三秀 《兰州学刊》2023,(2):133-147
离职后的城市老年人经历了生活空间的转换,尽管新生活空间内存在各种服务支持,但不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基于武汉市、合肥市社工机构的多案例研究发现,提升老年生活质量的核心在于重构居家养老多维空间,进而厘清居家养老服务功能与定位,整合完善碎片化的居家养老服务内容。但目前制度和服务资源的缺位成为多维空间重构的现实制约。进一步研究发现,专业社工机构凭借其具有独特优势的专业性和灵活性,能够通过调动自身多维角色链接多元主体资源,帮助实现居家养老多维空间的转换。然而,目前大多数社工机构的现实能力尚不足以应对这一空间重构的内在诉求,其根源在于制度性权力压迫、法制化机制缺位、社会认知偏颇及机构“工具理性”抉择等,要求通过价值认知、主体关系、制度规范及组织优势四方面重建应对上述问题。  相似文献   

5.
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建设是对当前国内社会工作发展与经验储备的一次检验,其建设好坏将会影响到未来社会工作的政府认同度和国民认可度。在大力推进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时,我们必须注重积累本土经验,搭建配套的支持体系,从而提高站点服务和专业服务质量。这就迫使社工站必须接受督导服务,以规范站点建设和提升社工专业服务质量。如何优化督导就成为乡镇(街道)社工站建设过程中不可回避的议题。本文基于湖南省H市乡镇(街道)社工站督导项目的实践经验,探讨乡镇(街道)社工站督导服务优化策略,希冀为乡镇(街道)社工站的建设发展建言献策。  相似文献   

6.
建立"社工+志愿者"的联动模式,培育一支专业社工带领下的志愿者队伍,是对社工、志愿者这两种服务资源的有效整合,是实现公共管理及社会服务社会化的新方式。本文通过阐述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的社会意义,疏理"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的主要概念及要素,探索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机制的发展模式,提出建立"社工+志愿者"联动模式的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7.
从社会福利社会化视角思考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社会福利私营化等新的福利理念及实践对中国福利改革有多方面的借鉴意义,专业化已成为社会福利政策发展和实务操作的主要去向,非营利民间组织在社会服务体系中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政府购买服务目前尚处于探索阶段,深圳作为试点城市尝试建立由政府向非营利民间组织购买社工服务的体系。通过实地研究,介绍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产生、做法以及存在的问题,探析服务型政府发展的方向和路径。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建议以完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为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在其他城市的开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从现代社会福利视角界定中国社会工作发展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福利体系中福利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社会福利向"适度普惠型"转变的过程中,其服务对象面临原有民政对象服务深化和拓宽服务对象的双重需要;社工机构是承接社工福利服务的非营利组织,其发展方向是以充分自主性为前提和政府部门形成合作伙伴关系,社工机构和其他类型NGO之间需要相互借鉴学习,形成平等竞争合作的良性伙伴关系;社工机构的资金来源从单一依赖政府走向多元化的资金来源结构是其自主性发展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9.
1.灾区重建工作虽然面临许多困难,需要我们在较长时期中付出巨大努力,但是,我们应当明确树立灾区重建工作也是我们面临的难得的机遇的观念。其中有两大有利条件:第一,旧的坛坛罐罐彻底打碎.已无掣肘的顾虑.可以根据发展的需要重新考虑规划布局;第二,中央和各省的支援力度大.这是灾区重建的有力保证.  相似文献   

10.
西方工业化国家和中国港台地区的社会工作无论在理论范畴还是在实务领域都已进入比较成熟的境界,被广泛实施于灾后恢复重建,然而中国大陆对专业社会工作认知仍然存在一定偏差,政府组织与社会组织关系尚未有效理顺.随着中国近年的灾害多发,迫切需要社会工作介入灾后重建.本文从灾后恢复重建的主体、灾区人民需求的特殊性、社会工作专业价值理念和方法等角度分析社会工作介入中国灾后恢复重建的空间,建构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服务框架,并从社会工作角色新的塑造、介入的基础与目标、介入的策略等视角探索中国社会工作介入灾后恢复重建的路径.  相似文献   

11.
"范畴"新论     
"范畴"是人们认识掌握世界的思维形式和逻辑工具,也是人们的基本陈述方式和语言表达方式.它至少具有指示、证明、分类、表述等四个基本功能.它首先是知识论层次的,又指向本体论层次,而最终落实于逻辑语言论层次.在思维的范围与适用的领域方面,"术语"、"概念"和"范畴"都有一个从小到大、从窄到广、由低到高的区别;同时,三者又都是人类思维抽象的结晶.因此,三者之间的界限不是绝对的.范畴包含着内在矛盾与能动因素,具有明显的历史性.具体到美学来说,美学是哲学的分支,某些哲学范畴是美学的理论基石或基础性范畴;同时,美学又有低于哲学层次,又属自身专有的范畴.  相似文献   

12.
全球语境中的比较文学:中国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宁 《江苏社会科学》2002,1(6):161-166
比较文学作为一门开放的国际性学科,在当今这个全球化的时代遇到了严峻的挑战,这种挑战尤其来自指向大众文化乃至消费文化的文化研究。不少学者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或者以民族主义的意识来对抗比较文学的全球化,或者以返回文学本真性策略来阻止比较文学研究的“泛文化”倾向。作者认为这些均不足为取,因为它们有可能会导致比较文学陷入新的危机。从一个国际的乃至全球的视野来看,中国的比较文学学者应当以开放的胸襟吸纳各种新的研究方法,正视人文社会科学的前沿课题,通过与国际学术界的直接对话达到把中国文化和文学精神传播到全世界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陈洪杏 《东南学术》2002,(3):147-149
一“不谈价值 ,我们就不能理解并分析任何艺术品”①,这是韦勒克和沃伦合著的《文学理论》始基性的断制。借此 ,审美价值在文学的核心地位被毫不含糊地肯认下来。不过 ,这种肯认并不是以“趣味是无可争辨的”为代价。在这两位学者看来 ,“今天最大的危机 ,至少在英美是如此 ,是相对主义的流行 ,这种相对主义造成了价值观的混乱 ,放弃了文学批评的职责。”②然而 ,那种割断“与个别判断的相对性的联系”而“假定有一种绝对的价值尺度”的绝对主义 ,也不是他们意取的。艾略特在《诗的用途》中曾详细地描绘人们对同一出莎士比亚戏剧的不同欣赏…  相似文献   

14.
15.
唐凯麟 《文史哲》2007,(5):52-59
如何对待作为我国传统文化主干的儒家思想,是一个关系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的文化本根和历史土壤的重要问题,需要有一种方法论上的自觉,它要求我们立足于新生文化主体生成的需要,从现代社会实践价值体系建构的视域,对儒家思想的"原义"、"他义"和"今义"作出全面梳理,进行创造性的诠释和现代转换。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农民收入增幅下降 ,纯农户减收 ,已经成为举国普遍关注的全局性突出问题。农民增收难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 ,已经或正在对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社会安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增加农民收入需要有多种思路和正确的方向选择 ,从根本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政策措施要配套 ,标本兼治 ;要全面地提高农业产业素质和农民素质 ;重在体制创新 ,促进农民的联合与合作 ;要分阶段改革农业税费制度 ,实行全国城乡统一的税收体制  相似文献   

17.
在高云览的《小城春秋》中,作家通过爱情叙事修辞手段的巧妙应用,让其塑造的形象可信、可亲或可恶,并将政治价值观念等通过形象的修辞渗透到文本中,使读者产生审美的悦纳过程的同时,艺术性的完成了对革命历史的叙事及其所代表的意识形态的肯定。  相似文献   

18.
李学铭 《学术研究》2001,(8):98-100
陈垣先生在<史讳举例>卷五"数朝同讳例"中的"宋至道三年避真宗讳改"一语,颇引起读者的疑惑,似是父避子讳.实际上,这是新君未改元时在旧君年号中避新君讳,是理所当然的事.这种现象不但多出现于北宋时代,在其他朝代中也应该是常见的,在避讳学上值得特别注意,读史时也不可忽略.由此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些治史的启发.  相似文献   

19.
中国贫困问题的研究应顺应贫困研究的国际趋势及其中国贫困走向的调整 ,即顺应贫困演变趋势。从研究绝对贫困向研究相对贫困转化 ;改变政策取向 ,从关注集体贫困向关注个体贫困转化 ;拓宽研究范围 ,从研究物质贫困向人文贫困转化 ;转变研究方法 ,从一般经济学分析拓宽到制度经济学分析。在对策设计上 ,应从加强反贫困制度建设、实行瞄准贫困人口的扶贫政策、缩小收入差距和关注人文贫困等方面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国语.鲁语下》所载"季桓子穿井获羊"一事应该有一定的历史依据,而非向壁虚造。传世本"季桓子穿井获如土缶"当依俞樾说作"季桓子穿井如获土缶"。季桓子获羊却问孔子以狗,其意图应该把鲁国的政治现实与孔子的思想主张结合起来进行考虑。《国语》中的孔子既谈"仁"、"礼",也谈"怪力乱神",比后世一般儒者心目中的孔子形象要丰满,这与《国语》一书的编纂意图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