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汉魏晋南北朝“洗涤”语义场包含19个成员,各个成员在语义上存在着一些差别,义场格局较先秦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有旧词的消亡、新词的产生和原有成员的发展演变。  相似文献   

2.
闫春慧 《阴山学刊》2011,(6):61-64,68
隋唐五代时期汉语"洗涤"语义场含有14个场内成员——"沐"、"浴"、"澡"、"盥"、"浣(澣)"、"洒"、"濯"、"溉(摡)"、"洗1"、"涤"、"漱"、"漂"、"汰"、"淘"。义场格局较汉魏晋南北朝时期发生了较大变化,表现为旧词的消亡和原有成员的发展演变,这一时期没有新词的产生。  相似文献   

3.
先秦时期"洗涤"义场成员众多,洗涤义的下位义由不同的义场成员分别承担。"一般洗涤动词"中包含"濯"、"溉(∧)"、"涤"、"洒"四词,其中"濯"为核心成员,而"洗"也已表现出使用范围逐渐扩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杨小语 《理论界》2015,(2):63-68
"顾兔"出自《楚辞》,汉王逸注曰顾望之兔也,清《楚辞新集注》中将"顾"进一步释为"回视"。由宋至清,陶瓷、玉器、压印、砚台、铜鼎、壁画、石雕等各种器物上皆出现了"顾兔"回视的身影,造型丰富,寓意深刻。宋辽金时期,时人将脱兔与茕茕白兔的古意融入"顾兔"形象中,另还提出了"玉兔望月"之说。元代,"顾兔"视线下移,似尽量避免顾月(至少是雌兔顾月)之主题,究其原因或与"撑目兔"的说法有关。明人认为兔的"反顾"会导致"月出",故对于"顾兔"造型更加青睐,此外明代"顾兔"造型中出现一种鼠首兔身,以背毛飞,以脑和丹的"飞兔"。清代,"顾兔"更有眷恋之意,另"玉兔朝元"造型见于清代仿宋砚台之上,"玉兔朝元"造型还被记录于明仿唐的鼎上,用于国家祭祀,地位重要。  相似文献   

5.
语义成分的组合、聚合关系是广义语义场的两大组成要素。组合关系对语义的制约表现在:对语义提出选择要求,限制语义的进入;明确意义,使意义单一化;增加意义;减少意义。聚合关系对语义的制约表现在:特定的形式聚合,往往只表达特定的意义;形式聚合可以帮助语义理解,同时也限制语义表达;相同的个体在不同的聚合中意义不同;同一聚合的各个个体共处于一个意义系统之中,互以对方为参照,互以对方为存在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特里尔提出的语义场理论对分析词义有重要影响.颜色词语义场中各成分具有共同语义特征,但人在此基础上对颜色产生的感觉联想会引起感情变化,使颜色具有感情价值,从而传递出丰富的文化涵义,于是就出现了各颜色在中西方文化中相互区别的象征意义.语义场理论既有助于我们掌握语义场跟具体词义的关系,同时也可以让我们在中西方文化的对比中更好地掌握各颜色丰富的象征意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的学者大多认为西方小说擅长心理描写,中国古典小说缺乏同西方小说可相媲美的心理描写艺术。实际上,中国古典小说并非如此,只不过同西方现代小说静态心理描写大相径庭。《金瓶梅》与《红楼梦》就是最好的例证,它们代表了中国小说独特的心理描写艺术。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语义场成员的来源和用法的考察,笔者发现古人对身体的骨骼系统认识是比较粗疏的,对应的古英语词汇突出的是主要骨骼部位。随着解剖学的发展,人们的认识在不断的深化,对骨骼部位的划分更细致了,英语借用了拉丁语中国际通用的骨骼术语。通过语义研究,发现在英语"骨"语义场,有个典型特征,即邻近身体部位的意义相互转换。这对其他身体词语义场研究也是很有启发作用的。  相似文献   

9.
龙丹 《云梦学刊》2007,28(3):142-144
“颈”作为身体词,是语言中最核心的词之一。魏晋传世文献及出土文献表明,魏晋“颈”语义场共有7个成员:颈、项、领、胫、咽、喉、嗌,代表词为“颈”。这7个成员又可分为两个子义场:一为颈、领、项、胫;二为咽、喉、嗌。  相似文献   

10.
"油"是语言中最核心的词之一。在所考察的魏晋文献中,"油"语义场共有五大成员:"膏"、"脂"、"油"、"肪"、"泽"。其中"膏"、"脂"、"油"呈三足鼎立之势,用法类似,"油"代表着本语义场未来的发展方向。"肪"、"泽"的使用比例较少,魏晋以后它们或成为双音词中的语素或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11.
张相平 《南方论刊》2011,(5):96-97,101
《广东新语》是明末清初著名文人屈大均所著的一部史料笔记。在该书卷七《人语》"盗"、"蛋家贼"、"黄盗"、"永安诸盗"等条中记载了明清时期广东的盗贼情形,对所记之各类"盗"加以检视论析,并对其产生的原因及采取的防盗之策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汉语趋向补语的意义十分复杂,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难点之一,众多学者从句法和语义等方面进行了富有成效的研究。在已有研究基础上,从词汇语义逻辑的角度进一步探讨趋向补语意义形态的产生因素、规律和机制问题,能为提升教学方法设计的科学性提供一条逻辑路径。动词与趋向补语的组合有严整的语义逻辑性。这种逻辑性表现为在语义关系一致性原则下,一方面选择限制机制在宏观上使趋向补语呈现出一致性和悖谬性两种意义形态;另一方面相同语义特征的有无在微观上具体决定着趋向补语的意义形态。  相似文献   

13.
龙丹 《云梦学刊》2011,32(5):132-134
魏晋"胸"语义场有五个成员,分别是表示"整个胸部"的胸、膺、心和表示"乳房、乳汁"的乳、潼。在所考察的魏晋文献中,表示整个胸部,"胸"使用最为广泛,是主导词。表示"乳房、乳汁"义,"乳"在口语和书面语中都比较活跃。魏晋以后,"奶"也可以表示"乳房、乳汁"义,在口语中有逐渐替代"乳"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不朽之作,其回目的语言别具特色、异彩纷呈,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审美价值。本文通过分析《红楼梦》前56回回目中的修辞格及其在三个英译本中的翻译,从重复、对偶、隐喻、借代、委婉语等语义修辞格的视角研究原文修辞格在译文文本中"音形意"三美的再现情况,剖析译者的翻译手法和翻译技巧,旨在探寻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回目汉英翻译的可行性与翻译限度等问题,以期达到对中国古典章回小说回目翻译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虱"是语言中最核心的词之一,本文考查了魏晋时期"虱"语义场的构成、使用及演变情况。魏晋"虱"语义场成员基本源自先秦,包括虱、虮、蚤、蛭、螕,其中"虱"是该语义场的代表词。此后,"蚤"日益发展,开始进入"虱"语义场的核心,在经历了唐宋时期的壮大之后,到明清时期"蚤"逐渐排挤了"虱"而在语言中更受青睐。  相似文献   

16.
元末理学传人刘履所编古体诗选《风雅翼》,为理学"文""道"一元之"新文统"孕育的诗选范本。其对李白诗作出了迥异于诗史传统的新品评:有风雅兴寄遗意,而未得"性情之正";风格流丽、夸饰;词"密"气"促",远"古调"而近"唐音";因而不得为唐宋时期羽翼风雅诗道之典范。这集中反映了南宋后期至明初,在理学"新文统"影响下,作为传统诗史典范之李白诗接受命运的复杂多舛;对深入认识李白诗的经典化历程、及理学思潮影响下宋、元诗论思想的嬗变,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想必”是表示揣测的语气副词,与其他语气副词在用法上有些差异.在语义上不仅具有[+高确信度]语义特点,还具有[+强主观性]的语义特点.同时在语用上“想必”具有传信功能、委婉功能及焦点功能.  相似文献   

18.
明清时期,从事各种职业的平民阶层空前壮大。对《醒世姻缘传》中的职业称谓进行统计和分析发现,三类不同的职业称谓与平民阶层中的三类不同成员密切相关。研究这些职业称谓,从一个侧面揭示出了明清平民阶层的总体状况和不同类型。  相似文献   

19.
从知识史的视角看明清之际的“西学东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仲伟民 《文史哲》2003,2(4):34-40
对明清之际西学影响的评价 ,分歧的焦点在于 ,西方先进的科技知识是否真正传入了中国 ,它与19世纪中国的近代化过程有没有直接的关联。从知识史的角度进行考察 ,能给我们较大启发。 15至 18世纪 ,中西知识差距表现在天文学、地理学、数学等自然科学及人文社会科学各领域。知识的巨大差距导致中西之间缺乏沟通的桥梁和对话的基础 ,加之传教士特殊的身份和使命 ,也决定了不可能指望他们传入系统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因此 ,明清之际西学对中国的影响是有限的 ,与中国的近代化没有直接的关联。  相似文献   

20.
明清科举,录取比例相对于应试者而言是很低的。包括艺术家在内的大多数士人实际上都无法通过进士试来获得功名,即改变自己天生而为"民"的身份,艺术家只有通过其他渠道提高自己的声望,形成自己独特的身份意识。清黄钺《画友录》以实录的精神为芜湖当地的画家立传,实可作为明清普通画家艺术生活的代表。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以画家"工诗"、绘画具有"士气"以及特立独行的事迹等使画家从普通民众身份分离出来跻身文人士人阶层,提升艺术家的社会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