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七大报告对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做出了全面部署;描绘了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为我们继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们党继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  相似文献   

2.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探索和回答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实践创造的基础上进行卓有成效的理论创造,形成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  相似文献   

3.
<正>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对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新要求。要实现这一战略目标,党就要与时俱进地转变治国理念,推进理论创新,不断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能力和水平,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从而实现国家社会的健康有序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领导集体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矛盾日益突出的背景下,对社会建设以及社会发展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这为加强社会建设,推动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持.和谐社会主义理论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新探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念的新探索,同时也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新探索.本文对和谐社会理念指导下的中国特色发展道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杨宁生 《决策》2007,(9):64-65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六中全会确立的关于经济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的新理论与新的战略决策;是新时期、新形势下,对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是关于党的执政理念和社会建设理论的新的诠释.  相似文献   

6.
黄宇平 《科学咨询》2009,(20):39-39
"和谐社会"的提出,是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也给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提出了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7.
政治文明建设的主要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华柱  何斌 《决策》2004,(1):51-51
十六大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相并列,一道确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这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是对自己一贯坚持和实行的发展人民民主方针的新总结、新概括,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规律性认识的深化,具有重大而又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进行政治文明建设主要有以下途径.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坚持和发展了这一重要思想,把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这是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认识的新发展,表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由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扩展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的四位一体。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这场新的伟大革命中,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30年来的反腐倡廉建设,一直在为改革开放伟大进程清除路障,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保驾护航,为建设一个永葆先进性的执政党提供政治保障.在反腐倡廉的丰富实践中,党的反腐倡廉理论得到了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是我们党根据新时代的历史方位、主要矛盾和发展目标,对经济发展作出的总体部署和战略安排。一、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意义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中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进而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必须紧紧依靠发展。发展是全面的,但  相似文献   

11.
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是要清醒认识和科学回答三大基本问题: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对这三大基本问题的认识程度和把握程度,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和理论的创新程度、丰富程度、深刻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2.
文君华 《科学咨询》2009,(15):8-8,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党中央以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着眼长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更好地体现执政为民理念的战略部署.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篇大文章?笔者就武陵山乡如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引发了我们对武陵山乡新一轮发展的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是有机统一的,通过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通过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不断加强和谐社会建设的政治保障,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巩固和谐社会建设的精神支撑,同时又通过和谐社会建设来为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廉洁文化作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和谐社会的构建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将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写入了《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新闻出版战线作为生产、传播精神产品的主要阵地,在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在促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力的提高上,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职  相似文献   

15.
赵微 《决策探索》2002,(12):24-26
党的十六大报告在描绘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同时,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在党的代表大会报告这样的党的纲领性文件中,再一次确立了文化建设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战略地位,强调了要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繁荣进而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胜利前进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要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从各地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扎实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这体现了中央对农村建设的高度重视,也是当前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要实现这一目标,关键在于坚持党的领导,适应当前农村新情况新形势,全面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改进党在农村的领导方式和工作方法,建立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村民自治运行机制,发挥好党组织在农村各项事业中的领导核心作用,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稳定、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就是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过程。解读十六大报告,笔者认为,十六大作为党在新世纪新阶段召开的对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意义的历史性盛会,在我们党以往确定的“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关于“发展”的战略思路,这就是必须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用坚持和深化改革来实现发展的目标。 报告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相似文献   

18.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地位的改变、新治国方略的确立要求党必须依法执政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必然带来执政方式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在我们党深刻分析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全面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历史任务,目标明确,思路清晰,意义重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性措施,是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是我们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重要体现.  相似文献   

20.
(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的提出,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强调,长期以来,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我们党不断探索和研究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重大问题,取得了重要成果.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继承和发展.这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