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再议劳动者地位问题:劳动力产权强度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三十多年来,劳动力市场化的程度已经大大提高,以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体制已经基本确立。然而与此同时,各种劳资冲突和劳资纠纷问题也日益突出,劳动者、特别是进城农民工在劳资关系的弱势地位问题尤其受到关注。如果说在改革初期劳动者地位可能受制于劳动力产权残缺的状况,那么,当劳动力市场和劳动法律制度逐步成熟和完善时,劳动者地位则主要取于其实现劳动力产权的能力,即其劳动力产权强度。决定劳动力产权强度的因素主要来自三个维度:个人变量、结构变量以及制度变量。劳动者是异质性的,不同劳动者群体在劳动力产权三个维度上的强弱决定了不同的劳资关系类型——雇主管治型、雇主主导型、制度保护型、自我保护型和雇员主导型,以及不同的劳动者地位——完全弱势、弱势、受保护的弱势、受压制的弱势和强势。只有理顺最突出的农民工劳资关系问题,一个均衡和谐、劳资两利的中国劳资关系模式才可能真正建立起来,而且对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和平衡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产权是所有制的核心和主要内容,也是确立分配制度与调整利益关系的基础.我国大部分私营企业目前仍然实行由所有权决定其他一切权利的古典产权制度,产权结构单一,忽视或否定人力资本与劳动力产权.如果企业只追求利润最大化,必然会产生严重的分配矛盾.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深化改革,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承认和确立劳动力产权,让劳动者拥有股权,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职工既作为劳动者又成为劳动力资本所有者,并融入公司治理结构中.  相似文献   

3.
基于CES生产函数模型的农民工回流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大批农民工在城市中难以立足,出现了近十几年来罕见的回流现象。文章运用CES生产函数模型对当前农民工回流问题进行实证分析,发现影响农民工回流的因素主要有以下6个: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水平、资本价格、农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付出的成本、城市失业劳动力总量。在一定条件下,农民工回流人数与城市产出水平、城市工资水平、资本价格成反比,与农村收入、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付出的成本、城市失业劳动力总量成正比。  相似文献   

4.
劳动力产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力产权就是劳动者因拥有和使用劳动力而享有剩余劳动成果的索取权.它与按劳分配在多方面是不同的,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它的存在才具有可能和必要.劳动力产权的确立应遵循“三兼顾”的原则,它的收益量取决于劳动成果的数量和劳动者在同一企业中劳动时间的长短.劳动力产权的诞生丰富了产权理论的内容,为劳动者成为企业的主人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主人翁”没有主人的行为“悖论”出发,提出和讨论了确立个人经济自由权利是发育劳动力市场和建立整个市场制度的根本前提,对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变成商品的第二个根本条件问题提出不同的看法。认为当务之急是确立劳动力的个人所有权,尽快把个人(劳动力)推入市场。同时提出了一个既能界定国有企业产权,又能解决退休保险和失业救济问题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6.
论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力产权是产权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劳动力产权性质、劳动力产权形式与权能结构、资本主义社会劳动力产权特点和社会主义社会劳动力产权特点四个方面对马克思的劳动力产权理论进行了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7.
解决数量巨大的农民工的劳动报酬权保障制度问题,既是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严峻挑战,也是对中国社会稳定的严峻挑战。我国农民工劳动报酬权保障制度现状,不足以较好地抵制农民工劳动报酬权侵权现象。文章基于法律社会学的视角,提出了关于完善农民工劳动报酬权保障制度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8.
论企业产权的确立王国刚确立产权关系是一项规模宏大的系统工程。在主体关系上,它涉及到确立政府部门的产权、企业的产权、国民的产权等等;在财产内容上,它涉及到确立生产资料产权、有价证券产权、知识产权、劳务产权、信誉产权等等。其中,确立企业产权是核心所在。一...  相似文献   

9.
改变资本持有人的地位、改变资本与劳动力结合的途径并不是对劳动力产权实施保护的最好办法 ,因而也不可能最大激发劳动积极性。原因是这样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资本对劳动力产权侵害问题 ,从劳动力商品在交换中的被动地位考虑 ,正确地认识劳动力产权关系 ,由制度安排来对劳动力的使用者实施约束是有效的 ,也是必需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人口、劳动力众多,开发和利用人力资源是积极的人口基本国策。要在实践活动即就业过程中开发利用。全文分三部分:广泛利用各种就业理论;实现长期不充分就业均衡是中国转型与现代化过程中的就业指导理论,在景气与非景气阶段都要争取劳动力市场化就业均衡;借鉴西方产权主要是劳动力产权思想,重视劳动力、人才的产权调整,做好再就业。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巴泽尔对产权概念的扩展理解,交通治理可以视为形成有关交通资源的占有与使用规则的过程,即交通相关资源的产权确立过程。产权之确立不仅是法律过程,而且是一个社会过程,而社会认知作为对产权进行社会界定的重要方式,极大地影响着交通治理的方式与成本。结合对电动自行车治理活动的考察与对“聚点”理论的发展,文章提出了产权社会认知的两个评价维度,即跨群体的稳定性与跨时间的延续性,据此讨论产权共识的形成。产权社会认知的稳定性需要事物特征具有较高的边界清晰程度和个人封闭程度,电动自行车因其品类繁多、易于改装的特点而具有较低的认知稳定性。产权社会认知的延续性包括社会延续和个人延续两个方面,对比汽车所表现出的社会延续性,电动自行车的社会认知表现出了较高的个人延续性。  相似文献   

12.
论劳动力产权实现的条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分配理论研究的深入,劳动力产权的地位和作用备受关注。本文以马克思主义产权理论为指导,通过对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和非主流经济学进行分析,探讨劳动力产权中的收益权内涵和边界、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条件及当前我国劳动力产权的残缺性。  相似文献   

13.
论我国劳动力产权的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若将企业视作产权明晰的主体之间的结盟,那么,解决劳资利益冲突就是企业内部各产权主体之间的核心问题。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劳动力资本与物质资本是一种平等协作的关系,因而劳动力产权应该与资本产权共同参与剩余分割。劳动力产权的实现既是劳动者的天然权利,也是社会主义公平分配原则的题中之义。  相似文献   

14.
产权是一种经济性权利 ,是客观存在的经济关系。目前 ,关于产权理论的研究存在两个缺陷 :一方面是研究思路和方法主要遵循西方产权理论 ,而对马克思产权理论缺乏系统、深刻地研究 ;另一方面是研究内容局限于物质资料财产所有权的范围内 ,忽略了对劳动力产权的研究。实际上 ,马克思不仅系统地研究了物质资料产权 ,而且对劳动力产权也进行了深刻地研究。马克思劳动力产权理论对于我们今天研究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产权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同时对于我国的产权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 ,就业制度改革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等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一、…  相似文献   

1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中,劳动力作为商品,是具有产权关系的。劳动者一旦进入市场,劳动力产权就必须发挥作用,并表现出来。在劳动力交换的过程中,劳动力的产权归劳动者所有,劳动力的使用权创造价值和社会财富,但劳动力所有者凭借产权要参与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当前,我们确定劳动力产权关系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刘易斯模型、劳动力异质性与我国农村劳动力选择性转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易斯模型把乡一城劳动力转移建立在劳动力同质性的假定基础上,但这个假定不符合事实,由此得出的结论也不符合我国实际.从调查数据可知,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具有高度的选择性.它所带来的问题表现为:农村留守劳动力低素质化、农民工非正规就业化、农民工非市民化、农村劳动力转移陷阱.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在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农民工教育和培训以及返乡创业等方面提供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17.
汪潜 《江汉论坛》2006,2(11):5-8
劳动力产权是实现社会主义本质的途径,既有理论依据又有现实依据。劳动力产权不但是消灭剥削的基本途径,也是共同富裕的基本前提,更是劳动者自己解放自己的道路。与先富这一实现共同富裕的捷径相比,劳动力产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内在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口城市化的理论阐释与政策选择:农民工市民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农民工与市民的群体性特征差异角度出发,阐释农民工市民化的概念与内涵,指出农民工市民化作为中国人口城市化政策必然选择的主要原因:一是在工业化、城市化中作出巨大贡献和牺牲的农民工有个体自由选择的权力,二是政府有公平、公正地向全体人民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并从有效破解实现农民工市民化的户籍制度及其衍生福利政策、城市劳动力市场二元分割制度、农民工群体人力资本和社会资本三大现实障碍角度出发,提出户籍制度及社会政策协同创新政策体系:包括住房保障政策的二步实施路径、推进城市教育公平、实施降低农民工市民化个人成本的土地流转制度创新政策;建立统一、公平、规范的城乡劳动力市场体系;建立提升农民工人力资本长效机制和有效构建引导性社会资本.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回顾了学界关于劳动力产权问题的研究,简述了研究劳动力产权的两大理论背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提出了研究劳动力产权的四个分析角度:分配视角、资源配置视角、生产过程视角以及人权视角;总结了有关劳动力产权的各种界定及其侧重点;评价了劳动力产权的地位,最后提出了当前我国劳动力产权研究的问题及其展望。  相似文献   

20.
刘易斯模型、劳动力价值与农民工工资决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不适用于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非市场化工资制度和农民工生存形态二元性的共同作用使得农业人均收入低于农业劳动力价值,农业劳动力价值低于农民工工资.此后,现实的生存压力和逐步加快的市场化进程使农村劳动力快速且过度地向城市转移,由于竞争性机制的不断挤压使得农民工工资低于农业劳动力价值.当前,农业人均收入、农民工工资和农业劳动力价值的相互扭曲是一系列错纵复杂的农民工问题的根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